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取仁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01-102
对抗虫杂交棉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试验找出了抗虫杂交棉高产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  相似文献   

2.
抗虫杂交棉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劼  何团结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424-424,439
分析了抗虫杂交棉在华阳河农场示范种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 ,并根据生产实践总结了抗虫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抗虫杂交棉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团结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929-930,943
采用多种相关分析方法 ,研究了 66个抗虫杂交棉F1 代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抗虫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中 ,衣分和单株结铃数对籽棉、皮棉产量的作用最大 ,而单铃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产量与纤维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均呈正相关 ,抗虫杂交棉仍然存在纤维长度、强度与细度不协调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与生育性状的相关性 ,并提出相应的抗虫杂交棉选育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抗虫杂交棉的栽培方法,不同于常规棉、常规杂交棉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只有走“小群体、壮个体”的高产栽培路子,放宽行株距,建立稀植大棵的栽培模式,把握抗虫杂交棉的生育规律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才能充分发挥抗虫杂交棉的生产潜力。建议长江中下游沿江滨湖棉区抗虫杂交棉种植密度为18000—19500株/hm2。  相似文献   

5.
王昊  张怀银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70-71,224
介绍了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适期播种、苗床管理、及时移栽、苗期管理、蕾期管理、花铃期管理、吐絮期管理等,以期为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丰是全国闻名的优质棉生产基地。2003年以来,抗虫杂交棉推广应用已成为我们沿海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的重要途径。随抗虫杂交棉生产不断扩大,2005年我市抗虫杂交棉面积达4.27万hm^2,占全市植棉面积的97%,平均每hm^2皮棉单产达1350kg。在生产上,我们推广了“低密度、大个体、优群体”的抗虫杂交棉简化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抗虫杂交棉的高产理论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推动抗虫杂交棉在山东的推广利用,对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等品种的高产机理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较好地协调了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关系,一般比现在推广的常规抗虫棉品种增产10%~20%。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杂交棉叶面积增长快、光合午休不明显,干物质积累快而多。抗虫杂交棉早发早熟,但因叶面积载荷量大、根冠比小,干旱年份易呈现早衰熟相。综合分析山东各棉区的生态和生产条件,认为鲁西南为杂交棉最适宜种植区,应重点发展;鲁西北为适宜种植区,应适度发展;其它棉区为基本不宜种植区,应限制发展。当前杂交棉的种植应主要采取高投入高产出的超高产栽培或节本高效的“精稀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抗虫杂交棉的超高产栽培技术,皮棉产量可达2250kg/hm2。  相似文献   

9.
从株式图分析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的蕾铃脱落及成铃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同一年度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的株式调查图表资料为素材,从纵向分析并比较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的蕾铃脱落及成铃分布,通过初步分析,非抗虫杂交棉脱落率较抗虫杂交棉的高,成铃则表现为抗虫杂交棉比非抗虫杂交棉下部、上部成铃高,两者中部成铃相当.  相似文献   

10.
抗虫杂交棉与常规棉相比,具有较强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优势,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具有生长发育迅速,抗逆性强,前期中、下部结铃多,后期上部结桃少等显著特点。其栽培技术应按照抗虫杂交棉的生长发育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才能挖掘出抗虫杂交棉的增产潜力,使其优势得到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