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疯草是世界性重要有毒植物,是中国第一大有毒植物。由于疯草蔓延生长,在有些地区已经或逐步向优势种群演替,造成牧场毒草化,放牧家畜中毒死亡,严重威胁草地畜牧业,已形成了典型的“生态经济病”。本文结合笔者十多年来对疯草的实地调查研究与防治探索实践,全面回顾了近十几年来我国对疯草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包括疯草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分布、危害、防除、利用及生态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疯草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疯草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华北广大牧区,面积已达400多万hm^2,严重威胁着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疯草的分类和分布、危害、毒理学机制、中毒症状及病理变化、中毒的诊断与治疗、防除和综合利用研究7个方面,对疯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疯草中毒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疯草(locoweed)包括棘豆属(Oxytropis sp.)和黄芪属(Astragalus L.)若干有毒植物,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毒草。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疯草中毒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疯草有毒成分、动物疯草中毒机理、疯草中毒预防等的研究方面。在疯草中毒预防方面,先后采用了人工挖除、放火焚烧、化学药剂灭除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从保护草原生态角度来看上述方法并不可行。疯草具有抗旱、抗寒、繁殖力强、分布密度大、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是特定草原生态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牧草资源。现将疯草中毒防治…  相似文献   

4.
草场有毒植物——披针叶黄华的化学防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运峰  严文梅 《四川草原》1996,(4):22-25,55
披针叶黄华为草地常见多年生有毒植物,靠根茎繁殖,最难彻底防除。着重研究了地下茎的生长发育特点并试验确定2,4-D丁酯是禾草草场上防除披针叶黄华较好的选择性除莠剂,在披针叶黄华集中出苗期以后施用,剂量在1.5~7.5kg/ha内,均可有效杀伤其植株,当年防除效果达85%~90%。次年应继续喷施,才能彻底灭除。  相似文献   

5.
疯草及毒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疯草是指含苦马豆素的豆科黄芪属和棘豆属有毒植物,能引发家畜疯草病。疯草的分布比较广泛,属于世界性有毒植物,近年来疯草蔓延迅速,在一些地区已经造成草地毒草化,频繁出现放牧家畜中毒死亡现象,严重威胁草地畜牧业发展。研究表明,疯草的毒性与其含有的苦马豆素有关,但苦马豆素却不是疯草自身代谢产物,而是疯草携带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此外苦马豆素还是一种良好抗肿瘤药物。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疯草的分布、危害、防治及毒性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疯草分类、研究地域及利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西藏疯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查阅现有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西藏共有疯草类有毒植物22种,其中棘豆属植物14种,黄芪属植物8种。疯草对西藏草地畜牧业生产危害十分严重,引起大批牲畜中毒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影响畜种改良,畜群结构严重失衡;破坏草地生态平衡,致使草地退化。西藏目前针对疯草的防除措施主要有人工挖除和应用化学除草剂灭除,并且应用解毒药物和生态控制工程预防和防治牲畜疯草中毒。疯草类植物虽然有毒,但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和含硫氨基酸,粗纤维含量较低,可作为动物饲料或药物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就近年来国外对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宿主植物体内生真菌分布、疯草苦马豆素种群分布特征及其与内生真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利用疯草及内生真菌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8.
疯草包括棘豆属和黄芪属的有毒植物,我国有黄芪植物280多种,棘豆植物120余种。羊的疯草中毒病除了一般性的临床诊断外,还可通过实验室检查血液、脑脊液和尿液等一些生化指标,以使进一步确诊。如下重点介绍羊疯草中毒的实验室定性诊断方法及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疯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华北主要牧区,家畜采食后可引起中毒,造成许多脏器发生病变并导致神经性疾病。本文根据疯草对动物的危害,结合我国在疯草研究方面的现状和进展,探讨了疯草的防除办法和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苦马豆素的分离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主要存在于疯草[豆科棘豆属(Oxytropis spp.)与黄芪属(Astragalu)有毒植物的总称]中,它是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分子式为C8H15NO3,化学系统命名为1,2,8-三羟基八氢吲哚里西啶(trihydroxyoctahydroindoliziditie)。  相似文献   

11.
青南退化草地治理中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利用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青海省禾本科牧草在恢复青南退化草地中的作用、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禾本科牧草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之一。用秦川牛改良土种牛(蒙古牛),其改良后代体格变大,变结实,役用性增强,并且产肉性、早熟性提高。通过改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改良1、2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5年、2000年和2005年3个时期TM影像数据,运用ArcGIS 9.2软件和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研究呼伦贝尔森林-草原区不同时期土壤侵蚀动态,以了解呼伦贝尔森林-草原区土壤侵蚀的强度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95-2000年微度侵蚀面积净减少4484.11 km2,而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面积分别增加了4418.84 km29、0.26 km2、3.81 km27、.47 km22、.84 km2,说明1995-2000年5年中呼伦贝尔地区水土流失强度呈逐年增强趋势;2000-2005年微度侵蚀面积净增8497.84 km2,轻度和中度侵蚀分别净减少了8206.88km2和224.55 km2,土壤侵蚀强度呈逐年减轻趋势,说明2000年以来,呼伦贝尔地区水土流失现状较以前有明显改观;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对2010年和2015年呼伦贝尔森林-草原区水土流失面积进行了预测,2010年和2015年轻度以上侵蚀面积与2005年相比有41.4%的土壤侵蚀面积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研究测定了14个不同样点的26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38个形态特征。通过对测定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国家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云南东方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从总体上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类群;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云南地区是亚洲东方蜜蜂分布的“交混区”和“分化区”,是亚洲东方蜜蜂从南到北分布的中间过渡带区域。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引进扬子鳄后 ,在室内安全越冬问题急需妥善解决 ,1996~ 1999年 ,采用人工控温使扬子鳄冬眠和不冬眠两种方式越冬。结果表明 ,在华北地区 ,在无法模拟自然条件使扬子鳄冬眠越冬的环境改变时 ,在人工控温下不冬眠是扬子鳄越冬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三江平原地区农业开发与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江平原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角,总面积10.89万km2,其中山地面积42240km2,平原面积66640km2,原始沼泽面积为44330km2,为全区面积的41.05%,为我国最大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据统计本区有脊椎动物377种。丰富的自然条件为本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特别是农业的发展,本区的开发始于50年代末,随着农业的发展,本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缺乏合理开发利用的长远规划,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遭到极大破坏。为了挽救濒危物种,许多合理开发利用计划已制定,科学研究亦得到广泛开展,同时加强了法制教育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为濒危物种提供安全、安静的栖息环境。许多物种已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7.
敌菌净预防初生羔羊腹泻病的效果和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原牧区冬季初生羔羊腹泻病严重的实际,进行敌菌净药物预防、治疗试验。试验结果:预防、治疗效果明显,预防组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15.4个百分点,治疗痊愈率达90%。试验表明,敌菌净是目前防治初生羔羊腹泻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木赞牛杂交改良对草原红牛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纯种草原红牛和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各16头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条件下进行10个月的集中舍饲育肥,研究了2组牛生长速度、产肉率及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和嫩度等肉质水平。结果显示, 改良牛的体高、体长、胸围、体质量、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或P<0.05),改良牛的眼肌面积比草原红牛增8.39%,大理石花纹等级和嫩度剪切力值也略大于草原红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利木赞牛对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改良效果显著,且对草原红牛的肉质没有明显影响,草原红牛保持了其原有肉质好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化隆县引进移栽杂交酸模,经小区试验分析,发现种植密度和施肥对产草量起着一定作用,其中种植密度为6株/m^2和施肥量0.0075kg/m^2组合效应的产草量最优。  相似文献   

20.
柑橘是我国三大水果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紧缺加剧,柑橘果实采摘成本大幅增加。为缓解这一矛盾,国家加大了对农机装备智能化的重视与支持,智能农机装备研发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一些智能化技术已在相关农业产业实现了应用。但是,在柑橘果实无人采摘方面,技术尚未成熟,也缺乏实际应用,关键瓶颈是在树柑橘果实的快速精准识别与定位。本文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在本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缺陷,具体分析了存在的瓶颈难点,介绍了在本研究领域颇具潜力的基于点云数据的目标识别与定位技术,总结了其在柑橘果实识别与定位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对此领域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