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连续种植制种玉米12年的基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生态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吉祥一号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生态肥施用量与土壤孔隙度、团聚体、有机质、有机碳、供碳量、速效氮磷钾、玉米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的负相关;随着有机生态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在增加,但边际利润在递减,出现了报酬递减律;有机生态肥施用量在2.40 t/hm^2的基础上,再继续增加施肥量,玉米边际利润出现负数;经回归统计分析,有机生态肥施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6 269.33+250.619 8x-52.140 8x2,最佳施用量为2.39 t/hm2时,玉米理论产量为7 168.39 kg/hm^2。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进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对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因素依次是:磷酸氢二铵〉尿素〉糠醛渣〉聚乙烯醇、硫酸锌〉5406菌剂;因素间最佳组合是:聚乙烯醇133.20 mg、5406菌剂300 mg、磷酸氢二铵2499.99 mg、硫酸锌200 mg、尿素4906.50 mg、糠醛渣19999.88 mg。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与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呈正相关,与单位肥料增产量呈负相关。随着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多功能专用肥亩施用量在125 kg的基础上再增加施用量,收益出现负值。多功能专用肥与玉米产量间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043.18+1.0109x-0.0002088x2,经济效益最佳亩施用量(x0)为124.99 kg,玉米预测亩产量(y)为378.16 kg,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6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杨家墩村四社制种玉米田内,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筛选出了有机抗旱性专用肥配方,通过与传统配方比对照施肥,发现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增产效益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上,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梯度保水剂施用量与土壤蓄水量和制种玉米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蓄水量和制种玉米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在增加,但单位保水剂增产量则随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经回归统计分析,保水剂最佳亩施用量为2.01kg时,制种玉米的理论亩产量为494.85kg,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5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施用畜禽粪肥对土壤呼吸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增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增施畜禽粪肥对土壤培肥和玉米增产的效果,试验以不同畜禽粪肥种类为主区,施肥水平为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设计,测定了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增施不同种类和数量畜禽粪肥,可有效提高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年产量和收益:当鸡粪施用量为30.0 m~3/hm~2时,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产量和年收益均较高,分别达6.0μmol/(m~2·s),6.786 3 g/kg,11 147.1 kg/hm~2和10 719.2元/hm~2;当羊粪施用量为60.0 m~3/hm~2时,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产量和年收益均较高,分别为5.6μmol/(m~2·s),6.785 0 g/kg,11 095.5 kg/hm~2和9 816.0元/hm~2;当猪粪施用量为60.0 m~3/hm~2时,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产量和年收益均较高,分别为5.3μmol/(m~2·s),6.783 3 g/kg,10 692.75 kg/hm~2和9 210.5元/hm~2;当牛粪施肥量为90.0 m~3/hm~2时,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产量和年收益均较高,分别为4.6μmol/(m~2·s),6.780 0 g/kg,10 691.15 kg/hm~2和8 607.3元/hm~2。综上所述,从土壤培肥、玉米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来看,各种粪肥肥效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鸡粪羊粪猪粪牛粪,适宜施肥量分别是鸡粪30.0 m~3/hm~2、羊粪和猪粪为60.0 m~3/hm~2、牛粪90 m~3/hm~2。因此,研究不同畜禽粪肥肥效及适宜施肥量对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玉米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河北省低平原区土壤有机质、不同氮形态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秸秆全量还田下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过36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的不同施肥处理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施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且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化肥施用量≤N 360kg/hm2+P2O5 240kg/hm2时,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化肥施用量为N 540kg/hm2+P2O5 360kg/hm2时,增加速度减缓。与CK相比,长期施肥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而对土壤铵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单施化肥时,表层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秸秆还田下,N360+P240+S9000处理表层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施肥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单施化肥处理,小麦、玉米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产量在化肥施用量≤N 360kg/hm2+P2O5 240kg/hm2时较单独施用化肥的处理增产。由以上结果可知,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适宜的氮肥施用量配合秸秆还田可固持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过量氮肥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长期单施化肥或化肥配合秸秆还田均可提高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对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长期施肥可提高作物产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施用量为N 360kg/hm2+P2O5 240kg/hm2时,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采用肥料田间试验,研究了制种玉米多功能复混肥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在增加,但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则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符合报酬递减律;多功能复混肥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199.36kg/hm2时,制种玉米预测产量为8599.61kg/hm2,与田间试验处理5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海林农场沼肥连年施用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阐明连年施用沼肥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以及效益的影响,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农场的玉米试验田进行了沼液、沼渣和化肥配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连续2年的施用沼肥均能够增加玉米产量,而施用15000 kg/hm2的沼液增产幅度最大,施用沼液和化肥配施的处理(30000 kg/hm2沼液+600 kg/hm2)玉米产量最高。施用1吨沼肥可替代107.38 kg尿素、217.90 kg磷酸二铵和80.55 kg硫酸钾,产生826.16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施用沼肥的各个处理经济效益均显著增加,30000 kg/hm2沼渣+600 kg/hm2化肥的处理经济效益最高,平均可达到19246.66 元/hm2。沼肥施用后表层土壤pH可提高0.12~0.25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碱解氮含量均有所增加,这表明沼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玉米田的土壤化学性质。因此,可以考虑在有沼气工程的区域合理的施用沼肥来替代化肥,实现对沼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不合理耕作和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质量及生产力下降等问题,探讨了不同耕作和有机物料还田耦合下麦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效益的变化。试验设深耕(S)、深耕+猪粪(SF)、深耕+玉米秸秆(SJ)、浅耕(Q)、浅耕+猪粪(QF)、浅耕+玉米秸秆(QJ)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麦田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深耕耦合有机物料还田能显著改善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同时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及20~100 cm土层全氮含量,此外深耕处理还能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产量效益方面,深耕耦合有机物料还田可改善小麦产量性状,增加小麦产量,相较于浅耕不还田处理,其余处理的相对增益率提高了2.01%~39.98%,其中深耕+猪粪还田处理具有最高的净收入,每公顷净收入较浅耕不还田处理增加了3 242.89元。综合来看,深耕条件下猪粪还田(2 300 kg/hm2)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是更有效的耕作和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有机无机配比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土壤肥力下降、耕层变浅,是东北平原粮食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研究不同有机物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在辽北棕壤土上,采用田间微区定位的方法进行研究。有机无机配施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还能够增加玉米产量;施用有机物料的各处理较无肥对照处理土壤容重下降了3.05%~9.9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物料和化肥配合施用可增产1.64%~8.91%,同时能够增加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改善土壤微团聚体结构。在等碳量条件下,玉米秸秆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好于猪粪,化肥配施高量猪粪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替代对河南潮土化学性质及可溶性有机碳/氮(DOC/N)分布的影响,探讨潮土适宜有机物料替代比例。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替代较对照明显提高了土壤基本养分的含量。其中,秸秆替代化肥40%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碱解氮的含量提高最明显分别达到13.4 g/kg、93.99 mg/kg;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化肥30%~40%显著提升了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0.90 g/kg、2.94 mg/kg、224.97 mg/kg。秸秆单独替代较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对土壤DOC提升效果好,其中秸秆替代化肥40%处理DOC含量最高达到15.45 mg/kg;而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则提高了DON,其中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化肥30%处理的DON含量最大,为12.88 mg/kg。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化肥30%处理的可溶性有机质的SUVA254 nm最高[16.24 L/(g·cm)],说明此处理有利于富含芳香环结构的有机质物质的积累。综上所述,其中秸秆替代40%和秸秆牛粪共同替代30%~40%对土壤基本肥力提升相对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褐潮土有机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北京昌平"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4年),研究了褐潮土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与对照不施肥或单施氮肥比较,氮磷长期配合施用极显著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冬小麦增产4倍以上,夏玉米增产1倍以上;单施氮肥、或磷钾配合、或氮钾配合增产效果均不明显;氮磷长期配合施用各处理比较,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均表现NPK 有机肥或秸杆>NPK>NP.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与对照不施肥比较,NPK 秸秆以及NPK 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90%和14.56%,氮磷钾配合和氮磷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6.51%和5.89%,而单施氮肥仅增加2.56%.可见NPK平衡施用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增加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酵素菌有机肥对玉米辽单121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索酵素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不同施用量以及与其它商品化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中含量的酵素菌有机肥完全可以替代其它商品化肥使玉米获取高产,试验条件下酵素菌有机肥的施用量为64kg,可实现玉米产量624.3kg/667m2。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褐潮土有机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北京昌平“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4年),研究了褐潮土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与对照不施肥或单施氮肥比较,氮磷长期配合施用极显著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冬小麦增产4倍以上,夏玉米增产1倍以上;单施氮肥、或磷钾配合、或氮钾配合增产效果均不明显;氮磷长期配合施用各处理比较,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均表现NPK+有机肥或秸杆〉NPK〉NP。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与对照不施肥比较,NPK+秸秆以及NPK+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90%和14.56%,氮磷钾配合和氮磷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6.51%和5.89%,而单施氮肥仅增加2.56%。可见NPK平衡施用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增加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晓峰 《中国种业》2003,(10):39-39
玉米制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后,增加了生产成本,加之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制种产量不高,制种效益得不到保证,农户生产积极性受挫,制种基地锐减,威胁着生产型种子企业的生存。根据我们多年的生产实践认为,提高地膜覆盖玉米制种的效益,要选用高纯度、无病菌的亲本种子,在严格隔离去杂、精细播种和做好花期预测等环节的同时,应改变五种观念。1改施肥单一化为配方施肥地膜玉米制种施肥,应改纯施化肥为化肥和有机农家肥结合使用;改化肥施用中只施氮肥为氮、磷、钾以及锌肥结合施用。实践证明,只增大化学肥料的投入量增加了生产成本,制种效益降低。农家…  相似文献   

16.
土壤酶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施肥后土壤环境的变化,对指导稻田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3个施肥处理:常规施肥、施用控释肥料、有机无机配施,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冬闲期稻田3种土壤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利用经典统计学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施用不同类型肥料下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经典统计学分析表明不同试验地的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整体而言,ACRF(施用控释肥料)处理和NPKM(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水稻产量均高于CF(常规施肥)处理,增产效果在2.0%~7.3%之间;NPKM处理的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较大程度改善;而3种酶活性表现为NPKM>CF、NPKM>ACRF。冗余分析表明7种理化性质在前两轴累计解释土壤酶活性的90.81%,即前两轴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pH、SOC(土壤有机碳)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理化性质中SOC是土壤酶活性呈现差异性的关键因子,其次是pH。本试验条件下,施用控释肥料或者有机无机配施可较好地实现水稻增产和土壤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黄淮海潮土区小麦最佳耕作和施肥模式,以河南省夏邑县潮土试验基地为平台设置了2种耕作方式(深耕和旋耕)和5种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及3种化肥配施有机肥),测定不同耕作和培肥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植株和籽粒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表土层和犁底层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旋耕条件下土壤表层养分高于深耕。旋耕增施有机肥促进了植株和籽粒氮、磷、钾含量,籽粒氮和植株氮在化肥配施有机肥22 500kg/hm2时效果最佳;籽粒磷和植株磷含量在化肥配施有机肥7 500kg/hm2时效果最佳。深耕增施有机肥明显提高了小麦产量,最佳有机肥施用量为化肥配施有机肥15 280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进行了7年的施用15.0,7.5 t/hm2有机肥(包括EM堆肥、EM鸡粪肥和传统堆肥)、施用化肥和对照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用量的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小麦产量增加。施用化肥也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与土壤脲酶的活性。土壤脲酶的活性在不同施肥处理中的变化趋势是:对照化肥处理堆肥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施肥措施中的变化趋势是:化肥处理对照堆肥处理。不同的施肥措施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趋势是:对照化肥处理传统堆肥处理EM堆肥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及小麦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9.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潮土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探讨长期施用化肥、有机无机结合等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冬小麦增产效果与土壤养分演变规律。以连续18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据,对历年冬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测试结果进行系统总结。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冬小麦产量,且二者效果不相上下;化肥与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与秸秆在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方面比化肥更具优势;随着施肥年份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呈缓慢增加趋势;施肥到一定阶段后,高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化肥及秸秆还田,无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稳定在80,60,20,3 mg/kg左右。  相似文献   

20.
沼肥与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在保护地蔬菜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研究了化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沼肥对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表现为与试前土壤相比较,土壤容重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增加,其中施用沼肥的处理影响最大,土壤容重降低了4.26%,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4.68%,10.7%;施用沼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增加最高,而完全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处理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增幅最大。施用沼肥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促进黄瓜的生长和提高产量,产量比对照(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02.8%,123.1%。各处理除沼肥和生物有机肥两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另外,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提高果实中Vc、还原糖含量,并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