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芍药属植物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芍药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种及品种繁多,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从分子水平上系统论述了芍药属中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牡丹组与芍药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认为:种源不同是造成芍药属遗传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在种源一致的前提下,其遗传多样性与部分形态特征尤其是花色、花型、株高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所有分子标记技术与DNA序列分析所得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形态学分类将牡丹组划分为2个亚组是完全合理的;研究者大多“重牡丹而轻芍药”,使得在分子水平上对芍药组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今后须综合利用多种遗传标记及序列分析手段,加快芍药属全基因组序列的开发与各种新型标记方法的探索应用。同时,对芍药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柿属植物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柿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向以及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技术在柿属植物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中的应用途径,评述了它们在柿属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分子标记技术在鉴定植物遗传多样性上已被广泛使用。本文综述了常用的DNA分子标记(RAPD,AFLP,ISSR等)鉴定药用兰科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使用药用兰科植物分子标记的问题,并提出了分子标记在药用兰科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技术在鉴定植物遗传多样性上已被广泛使用。本文综述了常用的DNA分子标记(RAPD、AFLP、ISSR等)鉴定药用兰科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使用药用兰科植物分子标记的问题,并提出了分子标记在药用兰科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SRAP标记在园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RAP标记是一种新型的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系统.本文在简介该标记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该标记技术在园艺植物分子育种中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它在植物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基因标记、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石竹属花卉植物花色艳丽,有较高观赏价值,且具有较强耐逆性,是极为宝贵的基因资源。为从分子水平探究石竹属花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RAP分子标记构建了44份石竹属花卉种质的指纹图谱。经遗传多样性分析,44份石竹属花卉被划分为五大类群,与物种分类结果一致;种内分类结果也与花色、株型等指标分类结果相符。物种差异是石竹属植物类群划分的主要因素,种内划分则以花色、株型等指标为主。通过SRAP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区分石竹属花卉种质,为石竹属花卉种质资源鉴定与保护、育种应用和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孙林  耿其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793-3798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深入了解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其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发展得到极大的推进.概述了研究珍稀濒危植物的常用标记方法,包含形态标记、染色体标记、生化标记及DNA分子标记.同时,归纳了影响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技术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遗传标记方法,凭借高效可靠等优点,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发广泛。本文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杜鹃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和亲缘关系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也提出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对我国杜鹃属植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遗传标记作为识别遗传物质的标识,是检测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其在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有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四种形式。本文综述了四种遗传标记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遗传标记,已广泛应用于园艺植物上.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园艺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遗传变异检测、遗传图谱构建、分子克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领域上的研究进展.文中还就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遗传育种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50份杭白芷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探求各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标记,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出1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将扩增出的条带作为原始矩阵,用NTSYS PC软件计算并分析了杭白芷种质间的相似度,构建了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50份杭白芷种质间,相似度均超过70%,总体上亲缘关系都比较接近,相对而言,ZYS002039和ZYS002045种质,与其他种质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川产白芷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主要来自川白芷道地主产区(四川遂宁)各乡镇的川白芷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从35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5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在16份供试材料DNA中共扩增出9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8条,占38%。材料间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821~0.994之间,各供试材料间遗传差异不大。其中,杭白芷与川白芷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大于各川白芷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聚类分析将16份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全部为遂宁各乡镇白芷材料;另一类包括杭白芷、四川其他地区白芷、重庆南川白芷以及2份来自遂宁涪河以南2个乡镇的白芷材料。表明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种苗大小对当归综合农艺性状及抽苔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原产地大田试验,研究了种苗大小对当归生长发育及综合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归生长前期,种苗越大生长速度越快;而在当归生长的中后期,中种苗生长速度较快.大种苗和中种苗的芦头径比小种苗的增大了2.83%和8.48%;侧根数分别增大了8.32%和5.07%;当归的主根长分别增加76.02%和88.50%.种苗大小对当归抽苔率有极为明显的影响,种苗越大抽苔率越高.综合分析后认为,当归栽培宜采用中种苗,即苗重0.88 g/株、侧根数1.1条/株、主根长14.5 cm左右的种苗,这是实现当归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当归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当归根分泌物的自毒作用。[方法]用水培法收集当归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对当归、小麦、油菜和燕麦种子进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实验。[结果]浓缩系数为2和8的当归根分泌物收集液对当归幼苗的根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浓缩系数为2和4的当归根分泌物收集液对苗高和苗干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通过综合化感效应的对比,当归根分泌物未显示出明显的自毒作用,这或许与当归植株内所含的自毒物质的释放途径和作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云当归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云当归切片干燥特性,解决云当归的干制问题。[方法]利用干燥试验,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云当归干燥速率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水分比变化拟合干燥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云当归切片的干燥速率有显著影响。干燥温度越高,干燥用时越短;切片厚度越大,干燥用时越长。Page模型对云当归切片干燥过程的拟合性较好,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性好,可以用来预测云当归切片的干燥过程。采用4~6 mm厚度的切片,在60~70℃热风干燥温度下,云当归干制品中阿魏酸与蒿苯内酯的含量最高。[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实现云当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当归为甘肃道地药材,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下才可以进行栽培。本文根据临潭县当归种植实际,简要概括了当归生长发育特性,分析了临潭县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当归生产的影响,提出防灾减灾措施,以确保当归优质高产,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明日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明日叶乙醇浸提物总黄酮含量,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明日叶总黄酮得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乙醇提取明日叶总黄酮最佳条件是:浸提溶剂乙醇浓度为65%,浸提时间为15 min,浸提温度为45℃;在此条件下,明日叶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10.18%.[结论]该工艺提取时间短,效率高,稳定性好,为明日叶总黄酮提取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明日叶中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归栽培过程中筛选出的适宜除草剂扑草净进行残留分析和测定,以确定当归栽培过程中使用化学除草剂的可行性,确立当归地化学除草造成除草剂残留的分析方法,为建立规范化(SOP)当归生产体系提供标准和依据.结果表明,当归干燥根中存在扑草净残留,剂量约为0.42 mg/kg.  相似文献   

19.
当归专用肥对当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当归主产区岷县,试验观测了施用当归专用肥对当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当归专用肥1050 kg/hm2可有效改善当归根部形态,提高当归产量和品质,增加当归种植收益。当归平均折合产量为2395.38 kg/hm2,较等纯养分量的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9.86%;当归阿魏酸含量、挥发油含量、75%乙醇浸出物含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0.013、0.090、1.410百分点;纯收益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23972.2元/hm2。  相似文献   

20.
几种除草剂在红花直播田的除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既对红花生长无明显影响又能有效防除红花田杂草的化学除草剂。[方法]2007年用43%豆亿EC等4种除草剂对红花进行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对各类杂草除草效果和红花的安全性调查。[结果]43%豆亿EC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对红花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株防效分别为93.0%和85.9%;鲜重防效分别为90.8%和80.6%。[结论]43%豆亿EC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可以应用于红花田除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