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大白菜为半耐寒性蔬菜,适宜生长温度范围10~25℃,常规栽培以秋冬季为主.南方广大地区由于夏秋期间气温较高,栽培大白菜技术难度大,在西南低纬度高海拔的黔西北地区(海拔1 700~2 000m),7月平均气温常年多低于24℃,春夏秋气候温凉,适宜反季节大白菜栽培,为探索大白菜反季节栽培适宜播期,先后进行了大白菜夏季和春季播期试验,以期为黔西北高海拔地区大白菜反季节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反季节大白菜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白菜实际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早春、越夏和秋早熟反季节大白菜品种的生育特点,通过系统研究确定各类品种的最佳播期、种植密度、栽培方式和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制订反季节大白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和大白菜周年生产。  相似文献   

3.
影响大白菜杂交制种产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亲本种株壮苗率、栽培密度、花枝数量、授粉好坏是影响产量的几项重要因素。作者结合大白菜87-114杂交制种,进行了双膜覆盖育苗、栽培密度试验、主苔摘顶试验、人工辅助授粉及放养蜜蜂授粉试验等试验研究,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产量有了明显提高,已经成为大白菜杂交制种必不可少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小西瓜大棚早春定植密度和整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大棚西瓜栽培基础上,对小西瓜栽培的最佳密度和整枝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西瓜的大棚吊蔓栽培,以单蔓整枝留1果、株距0.4~0.5 m(种植密度为25 020~31 260株/hm2)的方式,病害较轻、单果较大,商品率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赵永安 《蔬菜》1990,(5):24-24
近年来我省大白菜软腐病发生严重。经我们反复调查研究,总结了一套大白菜防病丰产栽培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1.选用良种、适期播种安康地区目前经引种、试验示范,选择了“莱阳203”、“丰抗70”、“青杂5号”、”育杂中丰”等为当地生产用种。适期播种是大白菜抗病丰产的关键。大白菜最易感软腐病的时期是包心期和传病昆虫较活跃的时期,只要能与之错开,是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安康地区一般正常年份大白菜播种适期为8月12~15日,最适播期为8月14日。育苗的因移栽时缓苗,播期可安排在8月10日左右。  相似文献   

6.
屏南县利用夏季低温凉爽的气候特点栽培高山夏季反季节大白菜,每667 m2产量可达5000~6000kg,平均收益2 000元以上.海拔800~1 200 m地区的适播期是5-6月,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整地时每667 m2施入生石灰50~60 kg,可预防大白菜干烧心.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应用五因子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的方法,于1986~1989年在我省大白菜基地岳阳县广兴镇研究了大白菜高产优质的播期、密度,N、P、K施用量五项农艺措施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大白菜产量与五因子相关的数学模型,筛选出了一组动态的、应变力强的高产优化组合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密度>N>P>K。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推广对比试验,取得了增产、增效、优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洪河  张宗新 《蔬菜》1992,(3):17-18
大白菜是我市秋季栽培和人民冬春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但在我市不同年份常因苗期高温干旱或多雨积涝、中后期温度偏低、光照不足等不良气候的影响,致使大白菜发病较重、产量不高。为夺取大白菜的高产稳产,笔者于1988年至1991年进行了大白菜应用地膜、麦草覆盖栽培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设覆盖麦草直播、覆盖地膜麦草直播和不覆盖直播三个处理。白菜品种为鲁白8号。起双垅种植,垅距120厘米,垅高15厘米,垅面宽约30厘米。垅沟宽35~40厘米。双垅中间开一小沟,深的10厘米,上宽20厘米,下宽10~15厘米,以便天涝排水.历年播期为8月10~12日,每个小区192株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制种通常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繁殖杂交1代种子,采用人工蕾期自交,用工量大,制种成本高。为了降低繁种成本,探索提高种子产量的方法,以大白菜新品种‘郑白65’为例介绍了大白菜的常规制种技术,并从亲本花期一致试验、初花期摘心试验、末花期打顶试验和亲本栽培密度试验4个方面,初步探索了提高大白菜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合天津地区种植的春茬出口型大白菜新品种,提高蔬菜种植效益,进行了大白菜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庆春、旺春、黄龙春3个品种表现最佳,适合在天津地区作春茬出口型大白菜进行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处理方式对早春辣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明华  王飞 《辣椒杂志》2010,8(3):48-50
通过不同播期、密度、施肥水平及覆膜处理,比较辣椒的前期产量及总产量。结果表明,辣椒栽培全程覆膜,播期为10月5日,株行距为35cm×50cm,每1hm2施750kg复合肥、375kg磷肥、150kg钾肥及7500kg有机肥时,早春辣椒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最高,且栽培全程覆膜对早春辣椒产量具有极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2.
华斌  黄远  别之龙 《中国瓜菜》2011,24(2):32-34
为了确定生产中西瓜断根嫁接苗砧木最佳播种密度,采用50孔塑料穴盘,研究了砧木不同播种密度(每穴1粒、每穴2粒、每穴3粒)对砧木苗和西瓜断根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每穴播种1粒.砧木苗和西瓜断根嫁接苗质量最高;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砧木苗徒长,西瓜断根嫁接苗质量下降.综合考虑嫁接苗质量和育苗成本,认为对50孔穴盘而...  相似文献   

13.
郭赵娟 《长江蔬菜》2013,(20):19-21
为完善胡萝卜优良品种郑参丰收红栽培技术,特进行了秋季单垄双行栽培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减小,产量有降低的趋势,而商品根率有增大趋势;最佳垄株距可选择50cm×10cm,60cm×10cm;种植密度为2.67万株/667m2时,产量最高,密度为1.28万-2.22万株/667m2时,既高产,商品根率又高。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特早熟松花菜新品种浙农松花50天在杭州地区的最佳播期和播种密度,设置6个不同播种期(6月24日、7月1日、7月5日、7月10日、7月15日、7月20日)和3个不同种植密度(30000、33000、36000株/h m2)复因子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植株性状、花球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浙农松花5...  相似文献   

15.
为在甘肃庆阳地区推广种植黄秋葵,在塑料大棚内进行了4个播期(A)、2个种植密度(B)、2种整枝方式(C)对黄秋葵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黄秋葵产量的关键因素是播期,其次是种植密度,整枝方式对产量影响不大,最优组合是A2B1C2,即播期3月30日、株行距30 cm×50 cm、不整枝,以及A1B1C1,即播期3月15日、株行距30 cm×50 cm、单秆整枝。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播种期、不同种植密度和复合肥施入量对国外新型蔬莱西兰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西兰薹在广东省的适宜播种期为7~11月,以8~9月播种的产量最高;最佳定植密度为株距40~45cm,行距50~55 cm;每667 ㎡复合肥施入总量为100 kg左右时产量最高,并且应结合植株生长情况分批施入.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播期与地膜甜菜生长发育的关系,指导生产适期播种,开展播期对地膜甜菜个体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延后地膜甜菜出苗时间缩短,4月1日至5月1日,每晚播10d地膜甜菜出苗所需时间平均缩短1.7d.叶片数、叶丛高度、块根最大直径、根体长度和单根重量等指标均随着播期的延后呈现下降趋势.含糖率随播期延后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每早播10d新甜14号决根产量和产糖量平均提高13.4%和14.0%;Beta218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平均提高20.6%和21.8%.因此,应通过适期早播提高甜菜产量和产糖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苗床不同覆盖方式和不同播种密度进行福建山樱花播种育苗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塑料小拱棚+碎草覆盖苗床的发芽率最高,达88.5%;苗木密度以株行距10 cm×10 cm的生长量最大,平均苗高为153.7 cm,平均地径为0.82 cm,平均主根长度为30.4cm,≥5 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为11.0条。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鄂豇豆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襄樊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豇豆新品种鄂豇豆8号配套栽培技术,为其栽培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鄂豇豆8号播种期、种植密度双因子试验,研究筛选适宜当地的最佳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组合。结果表明:9个处理中5月1日播种、667m2种植4400穴和4月24日播种、667m2种植3700穴的产量居第1、2位,667m2产量分别为2119.74、2098.87kg,二者间差异不大。考虑到上市早价格高的因素,建议在温度稳定上升后宜适当早播,即4月中下旬播种,密度适中,667m2最佳种植密度为3700穴。  相似文献   

20.
优质小果型西瓜华晶3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晶3号是河南省洛阳市农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小果型黄皮红瓤特色精品西瓜新品种。主要特点是果皮鲜黄具赤金色隐形条纹,艳丽美观,皮薄较韧,汁多爽口;生长势较弱,不疯长,蔓细叶小,任何节位、任何季节均易坐果。采用普通西瓜栽培方式不能发挥其特性,果个小,产量低,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为此,笔者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中进行了不同播种期、不同栽植密度、不同整枝方式和不同留果节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在日光温室内于1月10-20日播种,春季在塑料大棚于2月10-20日播种,夏秋季节以6月15-25日播种;667m2定植2000株、1株2蔓整枝方式,第3朵雌花留果,效果最好。用此技术大面积示范,获得了平均667m2收入12700元的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