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选择并建立了生猪、山羊等6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及配套技术研究,建立和完善了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应用操作规程。基地通过应用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及配套技术,家畜增重10%,降低饲料消耗5%以上;基地生产的肉食品不含外源激素;提高基地经济效益10%以上。因此对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标准化养殖,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畜牧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我国著名动物免疫学家杜念兴教授设计,经过10多年的努力,研制开发的用于促进动物生长的新型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又名激生1号)问世.该技术属国家863高科技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江苏、湖南等省推广应用10多万头动物表明,这种疫苗对动物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东农业科学》2005,(4):38-38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以提高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能力和安全性为目标,在畜禽基因工程疫苗和免疫佐剂技术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克隆抗原或疫苗研制用相关基因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效表达的稳定载体,建立并完善了基因工程疫苗安全性评价体系和规模化生产工艺。成功研制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二价基因工程疫苗、4种DNA疫苗(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核酸疫苗)、轮状病毒基因工程乳酸菌疫苗、鸡传染性鼻炎疫苗;建立并完善了猪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SA215三基因缺失疫苗生产工艺,完成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SA215新兽药证书的全套研究…  相似文献   

4.
疫苗是目前控制鱼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免疫学及生物工程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鱼类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基因工程疫苗克服了传统疫苗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国内外水产养殖业的研究热点,近年对鱼用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鱼用基因工程疫苗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基因工程毒力致弱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阐述了基因工程疫苗在预防动物传染病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是下丘脑释放的14肽激素,在动物体内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生长及免疫反应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耗竭或免疫中和体内的SS水平相应提高生长激素(GH)等水平促进动物生长。文中简要介绍了生长抑素主动和被动免疫的研究进展及基因免疫的作用机理、特点及增强基因免疫的途径;阐述了生长抑素基因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东北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油大豆东农46产业化基地建设及高油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示范推广的东农46号大豆新品种通过了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推广。东农46含油量23.07%,亩产190kg,高油配套技术可提高产量10%左右。高油大豆东农46及配套技术能够弥补大面积推广后的产量和油份的下降,在2000亩示范中心,亩产达到200kg以上,油份含量达23.5%。项目实施后生产的大豆较世界含油量最高的美国大豆含油量还高,东农46大豆必将促进黑龙江省高油大豆的产业化,提高国内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鱼病的化学药物防治会导致水质恶化、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或病原体耐药性增强等弊端。随着鱼类免疫学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鱼用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系统地解析与梳理了鱼用基因工程疫苗发展的背景、意义及疫苗类型和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明确现阶段我国鱼用基因工程疫苗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为未来鱼用疫苗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叶绿体的概念、转化优点、转化主要过程及方法等方面概述了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应用,包括提高植物光合效率、合成有机物质、生产疫苗、增强植物抗性及在系统发育学中的应用等,并提出叶绿体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黄瓜栽培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技术,冬天20厘米地温提高4~6℃,气温提高1~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6倍,减少化肥用量60%,减少农药用量70%,连用3年可不施化肥;投资成本下降60%~70%,平均增产30%以上,提前10~15天上市,收获期延长30天以上。该技术以秸秆替代化肥,以疫苗替代农药,是黄瓜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动物疾病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加强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非常关键。该文主要对常见的几种基因疫苗原理类型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基因工程疫苗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李英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50-151
早春大棚番茄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及植物疫苗技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及疫苗技术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和效益,增产幅度达45%,增效幅度达65%;显著改善土壤地力结构,土壤结构明显疏松,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增加棚内CO2浓度,生长速度快,每天比对照多长0.21 cm;能使棚内地温提高2.1℃、气温提高3.8℃,提前定植10 d。  相似文献   

13.
水貂出血性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绿脓杆菌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绿脓杆菌引起的水貂出血性肺炎近几年在我国各地养殖场频繁发病。总结了该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概述了水貂出血性肺炎疫苗的研究进展。调查发现,我国水貂出血性肺炎的死亡率为6%~54%,以沿海气候潮湿的地区发病较多,全国流行的血清型以G、B、C型为主,与国外流行的主要血清型相同。目前用于防治水貂出血性肺炎的疫苗产品以灭活疫苗为主,外膜蛋白(OMP)、脂多糖(LPS)和鞭毛等组分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在人医上尝试较多,兽医领域应用较少,但OMP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有提供共同保护性抗原的优点,在预防水貂出血性肺炎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细胞因子GM-CSF与生长抑素pcS/2SS融合表达质粒pGM-CSF/SS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探求生长抑素基因免疫新策略。将60只20日龄雄性昆明小白鼠均分为6组,分别用PBS(C0)、pGM-CSF质粒(C1)、pGM-CSF/SS质粒(T1、T2、T3)、pcS/2SS(T4)质粒口服免疫,T1~T4组的免疫剂量分别为2×106cfu/mL、2×108cfu/mL、2×1010cfu/mL、2×108cfu/mL,以上质粒均以减毒沙门氏菌为传导载体。结果显示:pGM-CSF/SS组的抗生长抑素抗体AP/AN值显著高于pcS/2SS组,阳性鼠体增重亦高于pcS/2SS组,抗体阳性率分别是71.4%和40.0%。另外,高剂量组的AP/AN值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显著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的AP/AN值显著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抗体阳性率也明显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为100%、71.4%和20.0%。可见,pGM-CSF/SS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pcS/2SS疫苗,且pGM-CSF/SS疫苗呈剂量依赖关系。这些结果显示出细胞因子GM-CSF可以增强生长抑素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麦种子包衣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40万亩,亩产400kg左右,一般增产10%以上,由于配套技术的推广,明显提高了小麦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华都集团北京市兽医生物药品厂针对危害畜禽的主要疫病情况,承担了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畜禽研发中心建设及新产品开发》课题,经过3年的努力,研发出高效新型疫苗产品10个,其中衣原体基因工程疫苗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相似文献   

17.
<正>西葫芦栽培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技术,冬天20厘米地温提高4~6℃,气温提高1~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6倍,减少化肥用量60%,减少农药用量70%,连用3年可不施化肥;投资成本下降60%~70%,平均增产30%以上,提前10~15天上市,收获期延长30天以上。该技术以秸秆替代化肥,以疫  相似文献   

1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我国养猪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自我国出现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毒株以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型演变及毒株流行特点的相关研究愈加深入。该文阐述了近几年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特点及其疫苗的研发与免疫应用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以高致病性毒株和基因缺失株为主。疫苗的研究主要为弱毒疫苗的开发与应用,现已有基因工程疫苗生产上市,基因工程疫苗为现阶段的研究焦点,也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稀土优质高效苗木生产基地,提高苗木成活率及生长量,形成促进苗木生长的系列化配套技术.[方法]将稀土植物生长调节剂、稀土农用转光膜、稀土磷肥等7种新材料、新技术在苗圃育苗上进行应用.[结果]苗木成活率提高10%左右,一级苗率提高20%左右.[结论]最佳稀土农用技术为基施稀土磷肥600 kg/hm2,在全生育期分3次喷施全元稀土植物营养素2 250 ml/hm2.  相似文献   

20.
依据农业部无公害生产行业标准,结合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条件,以建立宝鸡城郊葡萄无公害生产基地及配套技术研究为目标,采用田间试验、数据采集与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宝鸡城郊葡萄无公害生产基地建立的地域范围,并研究出了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以提高宝鸡城郊葡萄生产水平,带动宝鸡城郊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