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TMR饲料在我国推广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TMR饲料是一种将日粮当中的青粗饲料、精饲料和各种添加剂经科学配制、充分混合之后制成的全价平衡饲料.它具有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等优点.笔者从TMR饲料的优点、TMR技术推广应用的技术、设备条件、TMR技术发展环境背景,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TMR技术等几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肉牛全混合日粮(TMR)是一种将粗饲料、精饲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其他添加剂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将水分调到45%,能够满足肉牛营养需要的饲养技术。[方法]为了比较西门塔尔牛TMR饲喂与传统饲喂方式,在固原市瑞科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随机选取120头西门塔尔育肥公牛作为试验牛群,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头,试验组使用TMR日粮饲喂,对照组采用传统饲喂方式饲喂,观察育肥牛生长发育情况、体重变化。[结果]结果表明,TMR饲喂的肉牛平均体重(547.9 kg),比传统饲喂平均体重(509.24 kg),相对提高了7.6%(P0.01)。TMR饲喂平均日增重(1 331.6 g/d)比传统饲喂的平均日增重(1 194.5 g/d)相对提高了11.5%(P0.01),西门塔尔公牛育肥平均体重TMR饲喂785 kg,传统饲喂为752 kg,体重增加33 kg,提高4.4%(P0.05);西门塔尔育肥公牛平均利润TMR饲喂比传统饲喂利润增加1 529.5元/头。[结论]西门塔尔牛TMR饲喂比传统饲喂优势明显,应在肉牛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1TMR的作用及TMR搅拌机的使用奶牛TMR日粮技术广泛用于不同国家、不同气候和不同的饲料组成。TMR是根据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系统设计的,粗料和精料同时采食,同时供给能量和蛋白及其他营养成分,有利于瘤胃健康和消化。养奶牛就是养好瘤胃,保证奶牛瘤胃内微生  相似文献   

4.
TMR饲喂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MR是将精料、粗饲料及其他农副产品用TMR车搅拌后饲喂给奶牛,保证奶牛吃到的每一口都是一样的,从而减少奶牛瘤胃发酵的昼夜波动,保证奶牛瘤胃健康,延长奶牛使用年限.TMR饲喂技术包含奶牛场牛群分群、转群、日粮制作、搅拌等方面.本文结合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公司畜牧开发公司实施TMR饲喂技术的经验,对TMR饲喂技术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饲料工业》2019,(15):41-44
试验旨在研究TMR日粮添加甘露寡糖配合复合益生菌在育成牛上的应用。36头娟荷育成牛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的饲料为正常TMR日粮。试验组的饲料是TMR日粮添加5 g/(头·d)的甘露寡糖和50 g/(头·d)复合益生菌剂,试验期为60 d。试验结果表明,饲喂甘露寡糖配合复合益生菌剂30 d后育成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甘露寡糖配合复合益生菌剂对TIg、IgG和IgA抗体的水平有显著提高作用,但是对IFN-γ水平无明显影响。TMR日粮添加甘露寡糖配合复合益生菌后可显著提高SOD和GSH-Px活性,但对T-AOC活性水平没有多大影响。此外饲喂TMR日粮添加寡糖和复合益生菌可显著降低牛舍中氨气的含量。以上结果表明,TMR日粮添加寡糖和复合益生菌剂对可提高育成牛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同时可以降低氨气的排放净化养殖环境的。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19,(23):15-19
为了填补当前国内高产牛TMR制备机研究的空缺,设计了一种牵引式TMR制备机,介绍了其主要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为研究制备机工作性能,以混合均匀度和物料自然残留率为试验指标,采用筛分法和称重法对制备机的混合均匀度和物料自然残留率进行性能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牛TMR制备机加工的全混合日粮的变异系数为3.56%,混合均匀度为96.44%,物料自然残留率为0.55%,满足高产牛食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全混合日粮(TMR)技术的运用是奶牛饲养管理的一次技术革命。根据笔者的调研和服务,就初次使用TMR的新客户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做一简单的探讨。一、分群对一个牛场来说,当购入一台TMR搅拌车时,  相似文献   

8.
1牛TMR日粮的突出优点 1.1TMR日粮混合均匀 能有效的避免挑食从而保证营养均衡性。 1.2能提高日粮干物质的采食量 与传统的粗精饲料分开饲喂的方法相比。TMR饲养技术可增加日粮干物质的采食量,从而有效缓解营养负平衡时期的营养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9.
将18头荷斯坦产奶牛随机分为试验6组,每组3头,试验Ⅰ~Ⅵ组奶牛依次饲喂不同精粗料比(精料:粗料)的TMR1(20∶80)、TMR2(30∶70)、TMR3(40∶60)、TMR4(50∶50)、TMR5(60∶40)、TMR6(70∶30)的日粮,探讨不同精粗料比TMR对奶牛粪尿、N、P的排泄量和CH4释放量的影响。结果,饲喂TMR4与饲喂TMR1和TMR6的奶牛相比,每头奶牛每年CH4释放量减少15.20Kg和89.84Kg;粪便排泄量减少1.37t和1.41t;N降低3.71kg和17.50kg;P减少2.59kg和4.07kg,比TMR1FCM提高10.54%(P〈0.05);乳脂率增加9.67%(P〈0.05);乳糖增加7.26%(P〈0.05),能减少奶牛对土壤水源及空气的污染,提高奶牛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发酵TMR就是将全混合日粮通过密封的方式进行发酵,形成一种独特的全价发酵型饲料。发酵TMR具有较好的适口性,能够有效地保持全混合日粮中的营养成分;除此之外,还具有较强的有氧稳定性,有效预防饲料的腐败变质。所以,相比普通TMR,发酵TMR在日粮营养保护和运输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就发酵TMR特点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裹包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4头泌乳天数为(124±20)d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进行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精粗分开饲喂方式,试验组采用裹包TMR饲喂方式,精粗分开饲喂组和裹包TMR饲喂组的日粮配方组成和比例均相同,日粮精料比例为50∶50,裹包TMR水分含量调整为50%。结果表明,1)饲喂裹包TMR,可以显著增加干物质采食量(P<0.05),提高产奶量7.69%并提高3.5%标准乳产量5.20%(P>0.05);2)裹包TMR饲喂方式与精粗分开饲喂方式对乳成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3)裹包TMR饲喂可以显著提高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干物质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P<0.1);4)裹包TMR饲喂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氮的含量(P<0.05),但对其他血液指标影响2组间差异不显著。裹包TMR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全混合日粮供给方式,可在我国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中推荐使用,以期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综合收益。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方式对肉牛的生产性能、日粮养分消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12月龄左右、体况良好、体重近似的西门塔尔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采取先粗后精饲喂方式,试验Ⅰ组和Ⅱ组分别采取先精后粗和全混合日粮(TMR)的饲喂方式。结果表明,试验Ⅱ组总干物质的采食量、结束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以及增重收入和毛收益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对照组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证实,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是最有利于肉牛育肥的饲喂方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高寒地区引入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饲喂三河牛,并与传统饲喂方式下的产奶性能、饲喂成本、收益进行对比,结果显示TMR饲喂方式能够提高三河牛日平均产奶量2.2kg,平均每产1kg牛奶节约饲草0.52kg、精料0.05kg、青贮0.29kg,大大增加了牛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粗饲料组合全混合日粮(TMR)对荷斯坦泌乳奶牛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浓度24 h变化和嘌呤衍生物(PD)法测定小肠MCP流量的影响。选用5头体重(543±45)kg、年龄4岁、泌乳期和日均产奶量相近、安装有大口径瘤胃瘘管的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5×5拉丁方设计,TMR精粗比为61∶39,共包括5个粗饲料组合,分别为100%玉米秸(TMR1)、50%玉米秸+50%玉米秸黄贮(TMR2)、50%玉米秸黄贮+50%全株玉米青贮(TMR3)、50%羊草+50%全株玉米青贮(TMR4)以及34%羊草+33%全株玉米青贮+33%苜蓿(TMR5)。结果表明:每隔2 h采集的不同时间点瘤胃液测定的MCP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TMR间瘤胃液MCP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TMR3瘤胃液MCP浓度值最高(1.217 mg/mL),显著高于TMR1和TMR5(P<0.05),但与TMR2和TMR4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TMR1至TMR5尿中尿囊素、尿酸、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及由此估计的流入小肠的微生物氮(MN)和MCP合成量依次升高,差异逐渐达到显著水平(P<0.05),5个处理尿囊素占PD排出量的83%~92%,尿酸排出量占PD排出量的8%~17%,且尿囊素(y=50.44x+35.58,R2=0.733)、尿酸(y=27.22x-28.77,R2=0.734)和PD排出量(y=77.67x+6.811,R2=0.734)均与TMR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由此得出,饲喂羊草、全株青贮和苜蓿为TMR粗饲料的奶牛尿中PD排出量及由此估计的流入小肠的MCP合成量均高于其他各TMR。  相似文献   

15.
TMR饲喂中的奶牛分群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分群技术是实现TMR饲喂工艺的核心.但根踞我国现有的奶牛场的规模和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因地制宜的组织安排适合的奶牛分群方案。分群的数目视牛群的大小和现有的设施设备而定。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降低日粮淀粉后,与正常含淀粉日粮及低淀粉日粮添加外源淀粉酶相比,高产奶牛生产性能的变化。选择36头经产奶牛((51±22)DIM,体重:(643±49)kg)被随机分为3组。试验牛首先进行3周的校正期,所有的试验牛饲喂正常淀粉含量日粮,然后进行12周的测定期,测定期试验1组牛饲喂不含淀粉酶、淀粉含量正常的TMR日粮(NS-),试验2组饲喂不含淀粉酶的低淀粉TMR日粮(RS-),试验3组饲喂含有淀粉酶的低淀粉TMR日粮(RS+)。采用豆皮代替谷物低日粮淀粉,以干物质计,NS-、RS-和RS+日粮中淀粉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分别为27.1%和30.6%、21.8%和36.6%、20.7%和36.6%。NDF的采食量各处理间的变化范围为体重的1.19%~1.52%,奶牛饲喂RS-日粮,NDF采食量比饲喂NS-日粮高28%,比饲喂RS+日粮高13%;平均产奶量为50.4kg/d,未受处理的影响。饲喂RS-日粮,奶牛乳脂校正产奶量高于饲喂NS-日粮2.9kg/d。体重、体况评分未受处理的影响;饲喂RS+日粮,脂肪、固体和能量校正产奶量的饲料转化效率高于饲喂RS-日粮饲喂RS-日粮12%~13%;干物质和养分消化率,NS-日粮较低,RS+日粮较高,同时RS+日粮也高于RS-日粮,但除掉淀粉RS+日粮与RS-日粮相似。饲喂添加淀粉酶低淀粉的日粮,能够提高饲料转换效率,有提高潜在经济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TMR原料的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的评估、TMR感官评定、水分和制作粒度的控制、营养成分和混合均匀度的检测、饲喂效果观察以及采食TMR后奶牛的粪便分析,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奶牛TMR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应用瘤胃尼龙袋法验证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净蛋白质绵羊体系(CNCPS-S)蛋白质瘤胃降解预测模型的适用性。选取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哈萨克去势公羊作为试验动物,应用尼龙袋法测定全混合日粮(TMR)蛋白质组分的瘤胃动态降解率,并对蛋白质组分的瘤胃降解速率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对TMR的食糜外流速度(Kp)进行实测和预测,最后得出蛋白质瘤胃降解模型适用性的验证结果。结果表明:①TMR1和TMR2的Kp预测值均显著低于实测值(P0.05);②3种TMR之间的蛋白质瘤胃有效降解率的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瘤胃降解率预测值差异极显著(P0.01),表现为TMR1TMR3TMR2;③改良后的蛋白质瘤胃降解模型显示预测值和实测值平均偏差较低;相关系数范围在0.55~0.84之间;斜率接近1;均方根误差较低。以上结果说明CNCPS-S对绵羊CP瘤胃降解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使中小奶牛养殖场和奶牛养殖小区的奶牛养殖户用上营养平衡的全混合日粮(TotalMixed Ration TMR),研究利用拉伸膜包裹TMR饲料成品的贮存效果。该研究对干奶牛TMR进行裹包贮存,并于0、3、7、15、30和60 d分别取样进行裹包贮存外观评定、感官评定及营养物质含量和发酵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TMR裹包贮存期间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良好;随贮存时间的延长干物质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有所降低,而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等营养成分含量有所增加;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裹包TMR的pH值显著降低(P<0.05),氨态氮含量显著上升(P<0.05)。综合外观和感官评定及各项营养指标、发酵指标的变化,TMR裹包贮存技术可以为营养性对平衡的TMR在中小奶牛养殖场和奶牛养殖小区干奶牛养殖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 任何饲养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奶牛在恰当的阶段能够采食适量的平衡营养物质来取得最高的产量、最佳的繁殖率和最大的利润。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是唯一对大小牛群均适用的饲养方式。所谓全混合日粮(TMR)是一种将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充分混合,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奶牛需要的饲养成分。TMR饲养技术在配套技术措施和性能优良的TMR机械的基础上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