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突变体的RAPD鉴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普遍现象。综述了无性系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变异的原因、在育种上的应用、发展前景及其突变体的RAPD鉴定分析技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刘惠芬 《杂粮作物》2000,20(2):18-20
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由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的许多植物并不是纯系 ,其变化范围很大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不同品系杂交所产生的变异 ,实验室技术有时能把这些变异引向选育的方向 ,如增加抗病性 ,这种新特性不仅能保持在成年植株中 ,而且能遗传给后代 ,即所谓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Burk等首先在烟草的二倍体体细胞无性系再生植株中发现遗传变异 ,之后 ,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其它作物上均发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能为育种者提供新的材料来源 ,对由于近亲繁殖而遗传基础狭窄的作物来说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可提供重要的遗…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在草莓健康种苗培育及种质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研究中的主要进展,包括草莓的组织培养、诱变育种、体细胞变异筛选、原生质体培育及遗传转化等多个方面。探讨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特点,获得体细胞无性系的关键技术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棉花品种改良上的应用三个方面评述了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棉花优异新种质的研究现状和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粱体细胞优良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中存在着广泛自发的和诱发的变异现象。1981年Larkin等系统地论述了在植物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的无性系变异以来,利用无性系进行突变体筛选来改良农作物品种越来越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对体细胞无性系的大量研究在于探讨其培养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盐胁迫是制约水稻生长和产量主要逆境之一,研究盐胁迫响应基因对于了解植物耐盐机理和培育耐盐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类受体蛋白激酶RLK(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s)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细胞信号转导和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盐胁迫下四个RLK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生物学功能.[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苎麻不同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的再生植株进行观察与鉴定,分析了经过组织培养循环所创造的苎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具有频率高、类型多的特点,而其中超亲变异的出现,证明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苎麻品种改良是可行的,并据此提出建立苎麻生物技术育种新途径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8.
苎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昌立  李树川 《中国麻作》1996,18(1):1-6,36
通过对苎麻不同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的再生植株进行观察与鉴定,分析了经过组织培养循环所创造的苎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具有频率高、类型多的特点,而其中超亲变异的出现,证明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苎麻品种改良是可行的,并据此提出建立苎麻生物技术育种新途径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9.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其应用于棉花育种的前提是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诱导再生植株体系.本文简要综述了棉花离体诱导植株再生研究的现状,重点讨论了棉花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表现、利用方法及机理,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植物育种包含两个主要过程: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变异,二是按育种目标选择变异,并将其发展成为品种。近二十年来日益增多的报道表明,由组织培养物再生的植株后代中存在着广泛的变异,有时变异的频率可以达到30%~70%,在水稻、小麦、甘蔗等许多作物上,已利用这种变异育成了新品种。因而众多学者认为,除了用杂交方法和诱变途径获得的变异外,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创造的“无性系变异”,可以成为植物育种的新变异源,进而可开拓为植物育种的一项新途径,即细胞突变育种技术。从现有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细胞和组织培养产生的无性系变…  相似文献   

11.
盐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环境因素。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世界很多地区都发生了土地的盐渍化。近年来植物的耐盐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植物耐盐的机理、耐盐相关的基因及转基因植物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从事耐盐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耐盐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环境因素。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世界很多地区都发生了土地的盐渍化。近年来植物的耐盐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植物耐盐的机理、耐盐相关的基因及转基因植物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从事耐盐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植物耐盐性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盐渍化的现状、植物耐盐途径、作用机理和如何提高植物耐盐性与选育耐盐植物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论述了植物耐盐的生理指标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地植物科学工作者广泛开展了高等植物体细胞离体培养技术的基础研究,利用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在体细胞组织经过诱导与分化以后,成功地从体细胞组织中培育出完整的再生植株.到70年代,有许多主要农作物先后获得了体细胞再生植株.到80年代,科学工作者发现体细胞无性株及其后代会出现许多变异,其中包括产量、品质、抗病、抗虫、抗逆性、熟期、株高等有用变异.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使用盐地产出植物,因此植物耐盐性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植物在长期演化中主要形成嗜盐植物和非嗜盐植物两类,在细胞乃至群体处理盐的机制方面发生了广泛和深度的遗传变异。鉴于发掘植物耐盐、使植物耐盐和改变植物盐环境的各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结合植物的演化扩展对植物耐盐的认识,从细胞机制、个体机制扩展到群体机制乃至多基因组参与的生态互作,进行以盐基因组学为视角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根据该领域的新近进展,对植物耐盐性进行演化和组学视角的回顾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植物耐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举林 《玉米科学》1994,2(1):018-020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具有变异范围较广泛,单基因或少数基因变异的情况较多,因此适合于用来对现有品种进行有限的修饰与改良,这种变异是作物改良又一新的变异来源.自60年代以来,由于细胞组织培养的迅速发展,已可获得多种植物的再生植株,其后又不断发现再生植株广泛地存在着遗传变异,即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现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已被确认为一种新的遗传变异来源,可作为植物品种改良的有效手段.我国自70年代末开始对细胞组织培养中的变异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品种改良,其后又进行了抗性突变体的筛选,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小麦体细胞无性系抗条锈病的生化机制,测定了接种条中32号条锈菌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叶片中的3种酶活性.结果表明,接种条锈菌后,4-8组织中的PAL、PPO、POD活性升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供体亲本永良4号的这三种酶活性也升高,但变化平缓,酶活性高峰值低.说明组织培养产生了酶活性变异,这种变异有利于抗病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是体细胞元性系4-8抗条锈病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组织培养在马铃薯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愈伤组织解除分化形成新个体时,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异染色质延迟复制行为较正常活体植株更严重,后代变异较自然群体变异高出500倍,若在培养过程添加辐射和化学诱变试剂变异率会更高。因此,组织培养环境不只是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的一个重要条件,更是诱变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以营养体繁殖的马铃薯作物效果更好。本文就组织培养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发展历史、理论体系、应用现状、未来展望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作物的耐盐育种,生物技术在耐盐育种上的应用及植物盐害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进展的回顾,对植物耐盐性的研究现状作了概述。同时,也对植物耐盐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土壤盐渍化正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开展甘蓝型油菜耐盐机制研究和QTL分子辅助 育种极为迫切。本文在简述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危害及植物缓解盐胁迫机制的基础上,概述了盐胁迫对甘蓝型油 菜不同生长时期的影响以及萌发期和苗期耐盐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并对我国耐盐油菜品种选育进行了展望, 期待为进一步开展甘蓝型油菜耐盐机制的研究、选育耐盐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