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BS控鼠技术在玉米田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TBS控鼠技术在玉米田的控制效果,在公主岭市玉米田设置捕鼠器与围栏进行害鼠控制试验.试验期间捕获褐家鼠、黑线仓鼠等害鼠共计94只,试验区鼠害控制效果达到86.6%,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为3.92%.初步证明在玉米田应用该技术控制鼠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2011—2016年农区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6年,在贵州省设置17个鼠情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情监测.监测结果分析表明,住宅区和农田区共置夹418941个,捕获鼠类8613只,鼠种种类隶属啮齿目和食虫目14种.住宅区优势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分别占总鼠数的52.83%、26.04%,农田区(稻田、旱地)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占总鼠数的57.43%.住宅区鼠类平均捕获率为2.04%,农田区鼠类平均捕获率为2.10%.鼠类种群数量与历年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住宅区和农田区鼠类种群数量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TBS技术在小麦田的控鼠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温泉县地处西北边陲,是粮食种植产区,常年种植小麦面积达1万hm2左右,是新疆绿色食品小麦的生产基地.鼠害严重,常年鼠密度8%~20%,特别是在小麦抽穗一灌浆时期,害鼠啃食小麦茎秆,为害严重,可造成产量损失10%以上.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绿色防鼠技术,笔者于2008年利用TBS(捕鼠器+围栏)技术,进行了控制农区鼠害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2013—2014年在瓮安县开展TBS围栏控制农田害鼠试验。结果表明,2个TBS围栏共捕获鼠类374只。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等3种,以黑线姬鼠和小家鼠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6.68%和37.97%,鼠种种类及种群组成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接近。捕鼠高峰在6月和9月。开放式TBS围栏捕鼠数量明显多于封闭式。水稻田、玉米地害鼠平均控制效果为56.67%。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鼠类的抗药性和减轻杀鼠剂的生态风险问题,笔者研究了每月定期布放鼠夹捕鼠后农田鼠密度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农作物的害鼠发生程度,探讨器械捕鼠防控害鼠的可行性。器械灭鼠后试验区的鼠密度消长趋势呈W形,与化学灭鼠后鼠密度的恢复动态相吻合;在水稻害鼠高峰期,器械捕鼠试验区的年均鼠密度控制在(3.54±0.86)%,早稻和晚稻的害鼠率分别为(0.36±0.02)%和(0.45±0.04)%,与杀鼠剂灭鼠的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定期的持续捕杀能够显著降低鼠类的发生数量和农作物的害鼠程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安装方式TBS围栏控制农田害鼠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TBS围栏不同安装方式对农田害鼠的控制效果。2013—2014年在贵州省息烽县开展了封闭式和开放式TBS围栏控制农田害鼠试验。结果表明,4个TBS围栏共捕获鼠类140只,隶属2目2科5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捕获鼠种种类及优势鼠种组成与息烽县历年采用鼠夹法监测结果相一致。封闭式和开放式TBS围栏捕鼠数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月份捕鼠情况基本一致,捕鼠数量高峰期均集中在5-7月份。封闭式和开放式TBS围栏对农田害鼠均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两种安装方式控鼠效果差异不显著,控鼠效果分别为51.95%、60.00%。由于开放式TBS围栏比封闭式在田间安装更为灵活方便,不影响农事操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1996~2007年安康市汉滨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本区农田、林区鼠类和家栖鼠类主要种类有7种,黑线姬鼠为农田、林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6.41%;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56.08%;安康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3种害鼠,应将其列为安康市主要的监测对象.同时分析了4种害鼠的分捕率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8.
TBS技术防治大豆田害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吉林省蛟河市大豆田搭建围栏陷阱系统(TBS),研究TBS在大豆田的控鼠效果和经济效益.试验期间TBS共捕鼠95只,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等鼠种,TBS控鼠效果高达66.25%.直接挽回大豆产量损失1.71%.试验结果表明,TBS技术在大豆田具有明显的控鼠作用,可有效降低农田鼠密度,减轻害鼠对作物的危害,保护作物生长和收成,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对灵山县2005~2014年农区鼠情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灵山县农区鼠类隶属1目(啮齿目)1科(鼠科)7种,其中褐家鼠、黄胸鼠为农宅区害鼠优势种,捕获数分别占农宅区总鼠数的83.91%和10.14%,合计占94.05%;农田区优势种为黄毛鼠,分别占稻田、旱地耕作区总鼠数的79.7%和76.25%,合计占78.37%.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旱地耕作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农宅和稻田,2012年起农区害鼠打破休整期转入密度恢复态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夹鼠法对灵川县农田和住宅区的鼠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田区的优势鼠种为黄毛鼠,住宅区的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在灵川县鼠害的发生有2次高峰,分别为4月上中旬和9月。文章还根据灵川县鼠类的发生和为害规律,提出了害鼠的防治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器械灭鼠又称物理灭鼠,该法不宜大面积或鼠密度很高的情况下使用,在住宅区、仓库等建筑物中较为常用。常用的灭鼠器械有夹类、笼类、压板类、刺杀类、套扣类和水淹类等;捕鼠器械有鼠夹、鼠笼、竹套等;以及电子捕鼠器、粘鼠板以及超声波驱鼠器等新器械。  相似文献   

12.
警惕鄱阳湖区滨湖农田害鼠暴发成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6月、9月和12月在鄱阳湖湖滩草洲和滨湖农田进行了鼠类密度调查,结果表明,农田总捕获率为11.22%,湖滩草洲总捕获率为3.98%,其中水稻田鼠密度非常高,6月、9月、12月合计捕获率分别为6.02%、16.73%和14.94%。尤其在本应该鼠密度较低的冬季,恒湖垦殖场水稻田生境的鼠密度却高达33.54%,说明目前鄱阳湖滨湖农田鼠密度已达较高水平,其中优势鼠种黄毛鼠(Rattus losea)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繁殖能力强,在冬季保持了较高的密度,且亚成体以下个体比例较高,如不加控制,有进一步暴发成灾的可能。从鼠种组成看,黑线姬鼠为湖滩生境第一优势种(占比为59.46%),黄毛鼠(32.43%)次之;在滨湖农田黄毛鼠(52.63%)已替代黑线姬鼠(44.41%)成为第一优势种群。由于黄毛鼠体型更大、密度高,其成为第一优势种后的发展动态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3.
作物鼠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鼠又称生态学灭鼠.主要采取断绝鼠食、搞好防鼠建筑设施、消除周边鼠类隐蔽场所等.破坏害鼠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严格控制或减少鼠类的增殖或增加其死亡率.以降低害鼠密度。生态控鼠的主要措施有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搞好水利实施建设、提高耕作技术水平、做到村镇规范化建设以及对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和作物布局规范化调整等。  相似文献   

14.
应用围栏陷阱(TBS)技术对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柳杨村玉米地的害鼠进行了防治,并对鼠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了研究.整个玉米生长期内TBS系统共捕鼠94只.该系统对于害鼠种类没有选择性,其辐射半径300 m周边夹捕率由应用该系统前的5.42%下降至应用后的1.01%;对照区由5.14%升至7.14%.玉米产量损失挽回率可达4.1%,其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鼠害是融水县当前农业的一大灾害,经调查,发现有黄毛鼠、田小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居民住宅点褐家鼠最多,占调查总数的90.32%。农田害鼠以黄毛鼠居多,是融水县农田害鼠的主要优势种群。田小鼠次之,调查结果发现农田害鼠活动时间是停晚19时开始,21-22时活动高峰,22-零时活动渐减弱。为防治鼠害,灭鼠工作要常抓不懈,特别抓好3-4月的害鼠繁殖高峰期。合理使用灭鼠药,推广使用敌鼠钠盐、杀鼠类、溴敌隆;发动群众联防,做到统一时间、行动、供药、投药;室内室外、农田坡地、草地全面投毒,则效果持久、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1986-2013年贵州省桐梓县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桐梓县农区鼠类有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noruegicus、黄胸鼠R.flauipectus、小家鼠Musmusculus、社鼠Rattusnivivente、白腹鼠R. coxing等6种。小家鼠为住宅区害鼠的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0.95%,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害鼠的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2.48%。小家鼠、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混合鼠种平均捕获率为8.81%,不同年度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稻田、旱地耕作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显著高于住宅区。  相似文献   

17.
超大封闭式TBS围栏陷阱控制害鼠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4—8月,在贵州余庆灭鼠示范基地开展了超大封闭式TBS围栏、封闭式矩形TBS围栏和开放式线形TBS围栏捕鼠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安装方式的TBS围栏共计捕获害鼠462只,鼠种有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鼠句鼠青6种,不同TBS捕获害鼠的构成基本一致,均以黑线姬鼠数量最多。超大封闭式TBS围栏、封闭式矩形TBS围栏、开放式线形TBS围栏捕获害鼠数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以5月捕鼠数最多,6—8月捕鼠数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每个捕鼠筒捕鼠量分别为3.61只、4.08只、5.50只,说明采用超大封闭式TBS围栏陷阱控制害鼠方法可行,具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藏北草原高原鼠兔密度调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对藏北高寒草原牧场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进行了抽样堵洞调查,以夹捕法调查作为补充,同时通过捕尽法确定洞口系数约为0.11,在此基础上以有效洞口数推算调查点高原鼠兔绝对密度约为53.72只/hm2。通过相关分析,建立高原鼠兔种群-洞口密度增长模型,可根据洞口密度估算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为西藏草原鼠类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2—2013年,在全国11个省(自治区)对2574户农户开展了害鼠对储粮危害及其防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主要粮食仓储期间鼠类造成的危害损失率为1.14%。其中,海南省的损失率最高,户均达2.93%,山西和四川的损失率都超过2%;堆放方式仓储的粮食鼠害损失率最高达5.51%,简易粮仓为3.79%,专用粮仓损失率为1.08%,其他方式储粮损失率1.49%;农户对害鼠的防治户年均投入为34.37元。我国需切实组织推进防鼠粮仓使用及储粮区域的科学灭鼠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20.
农业害鼠是啮齿动物的组成部分,国内各省区对农林牧鼠害相继开展了鼠类生物学、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的大量研究,为害鼠防制提供了基础依据.广西农业鼠害自80年代中期起虽已在一些地区开展防制,但由于鼠类和防制技术基础研究的不足,迄今农业鼠害仍有逐年严重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