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榆举肢透翅蛾主要为害榆树,已知分布陕西、宁夏,两年1代,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中旬成虫出现,7月底至8月上旬达盛期,初孵幼虫于7月下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成虫白天羽化,交尾,产卵。卵单粒散产,卵期13—19天。成虫寿命1—8天,雌虫平均3.3—4.4天,雄虫平均2.3—3天,雌雄性比1∶0.77—1。  相似文献   

2.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毒蛾为多种林木和果树的主要食叶害虫,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卵越冬,越冬卵历期约9个月,第二代卵9天孵化为幼虫。雌幼虫历期;第一代20-25天。第二代23-27天,蛹历期、雌肾第一代4-010天,第二代3-6;雄肾第一代40天,第二代8-10天。成虫寿命:雌成虫4-15天,雄成虫4-5天。卵产在成虫羽化后的茧壳上面。该虫在适宜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无滞育现象,用敌敌畏,苦参素、敌杀死  相似文献   

3.
2013~2014年松针小卷蛾在承德地区首次大面积较严重发生,且有扩散和蔓延趋势。经2015~2016年的观察研究,比较系统、准确地掌握了松针小卷蛾在河北围场县和木兰林管局范围内的生物学习性:4月中旬开始化蛹,7月中旬蛹期结束,成虫4月中旬开始羽化,5~6月为盛期,7月下旬为末期,多在6~8时羽化,成虫在傍晚前后活动最盛,成虫趋光性不强,寿命8~12d;卵在5月下旬始见于针叶上,少数产在嫩枝上,卵期直至7月中旬结束;幼虫5月下旬开始出现,直到10月下旬仍可见,6~9月为幼虫单叶危害期,9月下旬~10月为幼虫缀叶危害期。越冬幼虫从10月中旬开始下树做土茧,越冬至翌年4月上旬。4月中旬开始化蛹,开启新一轮生活周期。  相似文献   

4.
高晋华 《山西林业科技》2009,38(3):12-14,36
明纹柏松毛虫(D end rolim us suffuscus illustratus L a jonqu iere)是侧柏树重要的暴发性食叶害虫。该虫在山西省1 a发生1代,以3龄-5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底至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取食。幼虫多为8龄,幼虫期133.5 d,幼虫越冬前期和结茧化蛹前期发育历期较长;雌蛾比雄蛾寿命长,雌蛹蛹期21 d,雄蛹蛹期28.5 d。可结合蜘蛛、食蚜蝇、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天敌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 Meyrick是广西北部湾桐花树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观察研究,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基本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生活史。该虫在广西北部湾地区1a发生12代,世代重叠。以2~3龄幼虫在桐花树叶片上卷叶越冬,3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1~2d后即交配产卵,平均每雌产卵量76粒。卵历期2~4d,幼虫历期11~15d,蛹历期7~8d,成虫寿命约6d;该虫有2个明显的危害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提出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初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埃及柽麦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及柽麦蛾在新疆 1年发生 3代 ,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枝落叶中越冬。成虫寿命平均 6~ 7天。卵散产 ,卵期 7天 ,幼虫共有 5龄 ,各龄幼虫变化较大。埃及柽麦蛾的幼虫有粘叶形成丝巢的习性 ,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木兰青凤蝶[Graphiumdoson(FelderetFelder)]在浙江1a发生3~4代,以蛹在叶背越冬。以幼虫为害广玉兰、含笑的嫩叶、芽,成虫4~10月份均有发生,卵散产于嫩叶正面的叶缘,一般1叶1卵,偶见2卵,幼虫共5龄,5龄幼虫为害最烈,1d能取食4~6张含笑嫩叶,老熟幼虫在老叶背面化蛹,第2代部分蛹有滞育越夏现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摸清了汉刺蛾Hampsonella dentata(Hampson)在邢台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年生活史和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概况。汉刺蛾在邢台地区1 a发生1代,主要寄主为板栗、核桃和柞树,幼虫是危害的唯一虫态。汉刺蛾幼虫始现7月末至8月上旬,危害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完全饥饿状态下能持续存活8 d,8月中旬为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成虫夜晚活动白天静伏,飞翔能力较弱。成虫夜间羽化,交尾出现在凌晨,持续13~16 h。产卵多在夜间,产卵期2~4 d,以3 d居多,成虫寿命为5~9 d。雄虫比雌虫寿命短1 d左右。卵多散产在叶背,发育历期6~8 d。老熟幼虫下树结茧化蛹越冬。汉刺蛾雌雄性比为1∶12左右;虫口密度阴坡高于阳坡,坡底高于坡上。  相似文献   

9.
樟叶蜂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叶蜂Mesoneura rufonota Rohwer在南昌地区一年可发生1—5代,以1—2代在4—5月间发生数量多,为害最重。有的年份第3代在6月为害也严重。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化蛹,并以老幼在土内茧中越冬,于第二年3月中旬前后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现成虫。卵散产于嫩叶组织内。雌成虫能孤雌生殖,但后代都是雄虫。幼虫期共4令。予蛹期常滞育,能滞育势月至1年以上。高温干燥不利该虫大发生,故6、7月发生数量明显减少。樟叶蜂用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1/2,000和DDT等有机氯农药1/200防治,都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肩星天牛,吉林省过去无分布记录,但1987年,在长春市猖獗成灾。该虫一年发生一代,少数二年一代。以幼虫和卵在树皮下及枝、干内越冬。预蛹约20天,蛹期约20天。平均每雌产卵30粒左右,雌虫寿命40天,雄虫寿命20天。卵期约12天,孵化率约50%。  相似文献   

11.
冷杉芽小卷蛾,在长春市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针叶内越冬。蛹期18~20天。平均每雌产卵12粒,雌成虫寿命9~12天,雄成虫寿命7~9天。卵期10~12天,孵化率约86%。该虫发生与林木组成、林龄、郁闭度有关。在幼虫取食盛期,喷雾防治,药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模毒蛾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阿尔山林区模毒蛾的寄主有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田间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地模毒蛾1年发生1代,其中以卵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为主,也有少量在树皮缝等处越冬;第2年5月下旬卵开始孵化为幼虫,幼虫期共5龄;老熟幼虫于7月初开始化蛹,7月9日为化蛹盛期;7月20日开始羽化为成虫,平均产卵量为110粒;雌雄蛾寿命分别为7天和5天。  相似文献   

13.
褐纹大尺蛾在山东荣成地区1a发生1代,以蛹于土中越冬。翌年4月初成虫开始羽化;雌蛾只交尾1次,雄蛾可交尾1-2次。单雌产卵量1054-1702粒。卵期28-46d。雌蛾寿命9-11d;雄蛾7-8d。5月上旬出现幼虫,共8龄,历期112-126d,一头幼虫可食叶440.6-483.2cm^-2。蛹期232-249d。捕食性天敌有广腹螳螂、中华广肩步行虫、敌和三突花蛛、粽管巢蛛、斜纹猫蛛:寄生性天敌有  相似文献   

14.
黄连木种子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连木种子小蜂发生区设立标准地及观察箱,经过多年进一步对黄连木种子小蜂化蛹、羽化、产卵、孵化、幼虫、成虫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其在河南一般1年发生1代,少数2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虫果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1头雌成虫可产卵10~31粒,卵产在黄连木幼果内,一般1果1粒,卵经4天左右孵化.黄连木种子小蜂羽化的最适气温为23~25℃.  相似文献   

15.
双色鹿尺蠖Alcis bastelbergeri(Hirschke,1908)是危害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主要害虫,2012年在内蒙古地区首次发现。作者采用室内饲养与林间笼养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明确了该虫卵、各龄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室内卵产在笼壁上,室外产在树干、树杈、杂草上,呈不规则散布,产卵量200余粒,卵历期11~15 d;幼虫共5龄,以2龄幼虫越冬;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层中化蛹,暗红色,蛹历期20~24 d;成虫灰褐色,雌蛾平均寿命15 d,林间雌雄比为1∶1.1。  相似文献   

16.
杨白潜叶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10年对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Herrich-Schaffer)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后发现,杨白潜叶蛾在河南省濮阳地区1a发生5代,代数比较整齐。以蛹茧主要在树干粗皮缝内、落叶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开始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26~78粒,产于杨树叶片正面,90%在侧脉旁。孵化后幼虫直接钻入叶片内潜食叶肉危害,被害处呈黑褐色虫斑,之后叶组织枯焦。幼虫老熟后有吐丝下垂习性。9月上中旬第5代老熟幼虫开始结茧化蛹并越冬。各虫态发育历期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成虫具趋光性,♀♂比为1∶0.93。幼虫期天敌有寄生蜂3种,其中寄生率最高的一种为杨白潜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SP)。  相似文献   

17.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羽化,到10月下旬结束。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幼虫为害期共约5个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雌蛹比雄蛹重;在23℃条件下,雌蛹最重,为(0.59±0.02)g;产卵量受温度影响显著,在23℃时,单雌产卵量最大,为每雌483.25粒。杭锦旗地区灰斑古毒蛾幼虫—蛹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寄生率达72.2%;卵—茧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卵寄生率3.23%,平均茧寄生率为61.03%。  相似文献   

18.
波纹杂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杂毛虫属。危害马尾松、栎类、油茶等幼林。在湖南溆浦,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林间枯枝落叶层中或地面上越冬;幼虫出现在三月下旬至九月中旬;老熟幼虫结茧前2—3天停食,在潮湿山洼化蛹;蛹期41—49天;成虫羽化多在晴天进行,羽化时刻为21—22时。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产卵,每一雌虫的产卵量为62—404粒,平均243粒。雌虫寿命4—12天,平均8天;雄虫寿命4—10天,平均7.5天。  相似文献   

19.
黄二星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二星舟蛾Lampronadatacristata(Butler)是栎类树木的重要食叶害虫,在南京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林地表土层内越冬。幼虫共6龄,其头宽和体长的增长符合Dyar′s规律。雌蛹量与携卵量,产卵量呈线性相关、成虫趋光性强,灯下成虫时辰变化规律:雄蛾为“单峰型”,雌蛾为“双峰型”,成虫期灯诱、幼虫期航空化学防治和烟剂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黄二星舟蛾Lampronadatacristata(Butler)是栎类树木的重要食叶害虫,在南京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林地表土层内越冬。幼虫共6龄,其头宽和体长的增长符合Dyar′s规律,雌蛹重与携卵量、产卵量呈线性相关,成虫趋光性强,灯下成虫时辰变化规律:雄蛾为“单峰型”,雌蛾为“双峰型”。成虫期灯诱、幼虫期航空化学防治和烟剂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