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耒阳市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原理,对1991~2009年耒阳市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影响早、晚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即5月平均气温、8月下旬至9月中旬降雨量,并建立了早、晚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у=-91.855 5+2.109 2x1+0.064 2x2+0.336 Ox3+0.614 8x4;y=13.156 9+0.233 5x1+0.104 7x2-0.151 7x3+0.0166 6x4.  相似文献   

2.
经每年元月-8月份气象因子筛选,稻瘿蚊主害代成虫发生期与当年2、3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呈负线性相关。整理1981-1999年共19a历史资料,运用二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稻瘿蚊F3成虫发生期进行预测,组建预测方程^↑Y=14.9809=7.2894x1-0.8403x2。通过对19a资料回测及2a应用预测检验,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发生量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本文运用Bayes判别分析法建立安徽省潜山县1983年-2016年33年的马尾松毛虫一代和二代幼虫发生期的预报模型。一代幼虫发生期的判别函数方程为:f(1)=-15744.058-361.501x1+60.759x2+133.502x3+511.368x4;f(2)=-16854.938-375.596x1+70.405x2+132.608x3+529.690x4;f(3)=-17645.295-384.956x1+73.601x2+134.955x3+541.782x4;f(4)=-18179.639-382.408x1+71.342x2+135.234x3+549.655x4对1983年-2018年一代幼虫发生期预报结果历史符合率为97.06%,二代幼虫发生期的判别函数方程为:f(1)=-134898.483+559.235x5+113.112x6-250.033x7+1461.350x8;f(2)=-138908.622+573.572x5+118.340x6-252.691x7+1474.569x8;f(3)=-141430.680+577.358x5+125.727x6-254.610x7+1483.336x8;f(4)=-143185.175+578.968x5+129.628x6-256.102x7+1491.257x8对二代幼虫发生期的预报结果的历史符合率为100%。对2017年和2018年的验证回报,与实况结果一致。筛选出对预报量有密切关系的预报因子是本方法预报准确性的关键,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准确性高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丁建华 《植物保护》1989,15(2):9-12
本文根据将乐县24年历史资料,在微电脑上选取了与越冬代二化螟蛾发生期关系密切的7个变量,采用二次二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越冬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预报方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回代验试及对1988年实例预报,其理论值与实测值均吻合。判别预测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成龄枣树为研究对象,以日均气温(x1)、日均相对湿度(x2)、日均风速(x3)、日太阳辐射总量(x4)、日均大气压(x5)、0~100 cm土壤日均含水率(x6)及0~20 cm土壤日均温度(x7)为模型影响因子,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枣树耗水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缺省因子法分析了枣树耗水量对各因子的敏感性,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 )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相关系数 r=0.9789),不仅能够定量预测枣树耗水量(平均相对误差为6.40%),而且能够从机理上解释各因素对耗水量的影响;枣树耗水量对太阳辐射能量、土壤含水率和温度这3因素最为敏感(敏感性指数分别为3.24、2.18和2.09);基于缺省因子法的枣树耗水敏感因素排序(x4> x1> x6> x3> x7> x2> x5)与灰色关联分析计算结果(x4> x1> x6>x3> x7> x5> x2)基本一致,尤其在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别上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化州市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气象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影响广东省化州市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的关键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建立了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测数学模型,分别为y1=169.214 1-0.112 4x1-1.305 5x2-3.141 0x3+44.814 0x4和y2=-14.436 5+0.367 9x5+0.189 2x6+0.005 3x7-0.174 5x8,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历史拟合回测,拟合准确率分别为88.9%和95.2%,又经对2010年和2011年试报验证,结果与发生实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7.
周志军 《植物保护》1992,18(4):9-11
根据衡东县晚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历史资料,在测定发病面积与生态条件相关程度的基础上,利用条件频率法进行判别,预测与实际吻合。经历史回代检验,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多元模糊回归模型预测麦长管蚜的方法。对山东省金乡县1982~1989年共8a小麦穗期麦长管蚜发生程度的历史观测资料进行了数量分析,建立了多元模糊模型(模糊隶属函数集)。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回检,拟合率达100%,以1990年的观测资料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结果与实际一致,为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将Bayes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地下水化学类型判别与分类中,建立了地下水化学类型综合评判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模型选用Na++K+、Ca2+、Mg2+、HCO-3、Cl-、SO42-等6个指标作为判别因子;将地下水化学类型分为3种,作为Bayes判别分析的3个正态总体;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地下水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Bayes线性判别函数;以Bayes线性判别函数计算待判样品的Bayes判别函数值,以最大值对应的总体作为样品所归属的总体;最后以刀切法对判别准则进行评价以检验模型的优良性。结果表明,Bayes判别分析模型误判率低,识别正确率达82.5%,输出结果正确率达86.6%。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Bayes判别分析模型提供的判别分类结果,具有更明晰、易懂的水化学类型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象卫星监测雪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资料和地面实测雪深数据,进行了积雪与裸露地面的判别、云雪区分,以及积雪深度的研究,并对积雪动态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植保资料的整理及其应用余兴平(凤山县测报站547600)自1988年以来,笔者收集、整理了凤山县测报站建立至今的所有植保资料,立卷存档121卷。动用数据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一部分主要病虫的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这些病虫发生消长的制约因子及相关程度...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分析广东省化州市20多年稻瘟病历史资料,成功地组建化州市叶瘟流行程度长期预测模型:X(k+1)=1571212.511e^0.001259508k-1569234.511;穗瘟流行程度中期预测模型:D=0.866x1+21.483x2+13.194x3;穗瘟流行程度短期预测模型:y=1.0309+2.0619x。1996—2006年连续在11.04万hm^2(次)稻田上进行预报应用,预报准确率达80%-100%,挽回稻谷3089.6万kg,净增加产值4526.7万元。同时减少用药面积8.31万hm^2(次),共节约农药成本661.4万元,增收节支5188.1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使防治稻瘟病达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13.
麦田泽漆对小麦危害造成产量损失,通过试验得到麦田泽漆密度(x)与小麦产量损失率(y)之间为双曲线关系,即:^y=x/(8.9920 0.0181x)。根据生态经济阈值的定义,建立了麦田泽漆的生态经济阈值模型,按目前淮北麦区的小麦产量、价格及除草成本、效果等,计算得出高、中、低产麦田泽漆的化学防除指标分别为30株/m^2、40株/m^2、65株m^2。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汉中市2001-2016年16年的小麦条锈病病情、品种和气象资料,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进行预测,建立了判别函数,回代检验正确判别率为87.5%。可利用该方法作为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的参考,以指导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向日葵黑茎病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影响向日葵黑茎病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结果表明:由已知的病情指数和气象资料建立回归方程,得出降雨量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y=-28.2+0.55x);得出气温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y=191.57-7.67x);得出日照时数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y=198.41-0.551x)。当天气晴朗、日照充足、空气交换加快不利于向日葵黑茎病发生发展。当种子带菌量、重茬种植、品种抗性、地块选择、栽培管理等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因子是向日葵黑茎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同时建立了向日葵黑茎病发生程度气候预测模型Y=-36.52-4.9x1+0.708x2+0.04x3,对向日葵黑茎病在新疆的预测发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余兴平 《广西植保》1997,10(3):42-42
稻纹枯病是我县中晚稻生产的一大常发性病害,且随着矮杆密植杂交组合的推广及施肥水平的逐年提高,发生与为害愈趋严重,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对该病的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和改进尤显迫切。笔者收集整理了我县稻纹枯病资料连续完整的1984~1994年资料(见附表)。通过相关分析,明确了病株率与病指有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建立了回归方程。  计算相关系数:rxy=0.9298,查r表知r0.01=0.735,rxy>r0.01为极显著。建立回归方程:  y=0.1664+0.4247x  将表中各年度稻纹枯病病株率数据x代入回归方程y=0.1664+0.4247x进行回测y值,结果各…  相似文献   

17.
丁世飞 《植物保护》1997,23(3):45-46
以山东曲阜市植保站1983~1993年共11a农田害鼠夏峰期发生量的历史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Bayes则下的多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5个级别的预测模型。经回报,历史拟合率为100%,对1994年的观察资料进行预报验证,与实际发生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8.
Fisher 准则下的两类判别分析方法,过去曾为气象、地质等部门所应用,近年来先后引用到植物病害流行预测和害虫发生量、发生期的预测上,开拓了植保的新领域。本文的数理统计采用了 Fisher 准则下二类判别分析法,在 PC—1500型袖珍电脑上,选用无锡地区三化螟1960—1974年间,十五年历史资料,对第一代发生量进行中长期预测。由计算结果获知,两类判别效果的 F 显著性测验计算值为7.63,大于信度水平α=0.01时的查表临界值 F_0.01(2.12)=6.93,故两类判别效果是显著的,判别函数(D=(?)C_iX_i)可在实际工作中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杂交早稻纹枯病产量损失及动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降低。本文以杂交早稻组合协优49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室内考种和建立模型获得了以下结果:①千粒重降低率(K)与黄熟期病情指数(x)的关系为K=0.01166 0.03609x(r=0.9949,x≤0.7777);②结实率Z与黄熟期病情指数(x)的关系为Z=0.89078-0.14979x(r=0.9974,x≤0.7777),③根据①②的结果推导出了产量损失率(Y)与黄熟期病情指数(x)的关系为Y=0.02569 0.19723x 0.00590x~2(x≤0.7777);④建立了动态经济阈值模型,通过计算得出了当前杂交早稻纹枯病的防治指标为孕穗期病丛率25%~30%(当前生产中常规早稻的防治指标为孕穗期病丛率15%~20%)。文末就杂交早稻对纹枯病的相对抗性及经济阈值的求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三维T.Kohonen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对洛川黄土孔隙性的实例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洛川黄土孔隙性预测的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黄土孔隙性分类判别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