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勇 《长江蔬菜》2014,(11):8-9
正多功能田园管理机体型小巧,转向灵活,在传统的耕整地的基础上,配套不同的作业机具,可实现开沟、起垄、覆膜等作业。这里以3ZZ-5.9-800多功能田园管理机为例介绍该机具的功能与使用。1适用范围3ZZ-5.9-800多功能田园管理机不仅适用于露地、而且也适用于设施大棚内的耕整作业,具备旋耕、开沟、起垄、覆膜等多种功能。起垄时可根据需要更换工作部件,起圆垄和方垄。  相似文献   

2.
草莓、超甜玉米、黑糯玉米以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而逐渐成为市场新宠。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草莓大棚的夏季利用及玉米秸秆还田问题,走高效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大棚草莓、玉米间套技术进行了2年的试验,总结出大棚草莓—春超甜玉米—夏黑糯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年667m2效益达2万元,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茬口安排与栽培模式①大棚草莓提前培育无毒苗,8月20~25日定植到大棚中,11月中下旬草莓开始上市,翌年4月下旬采收结束。栽培模式:垄作,1m起一垄,垄沟宽40cm,垄基宽60cm,垄面宽25~30cm…  相似文献   

3.
汪李平 《长江蔬菜》2021,(14):16-19
5大棚栽培 5.1整地作畦施基肥 嫁接冬瓜根系发达,需要深耕25 cm以上,有条件的应达33 cm,深耕后晒白,促使土壤风化.长江流域6~8 m宽大棚起2垄,垄畦尽量在大棚两侧,靠大棚骨架略近,使棚中间形成通道,便于日常管理和采收时用三轮车将瓜运出,垄面铺设滴灌带,覆盖黑色地膜.  相似文献   

4.
《西北园艺》2015,(3):5-6
<正>1产前1.1设施深耕及开沟、起垄配套技术设施深耕技术是通过增加耕作机动力,加强变速箱强度,优化设计旋耕刀曲线参数,实现作业深度达到25 cm以上,比传统微耕机作业深度增加10~15 cm。由于耕作深度增加,打破了设施内长期传统耕作留下的犁底层,起到了杀菌、增加肥力、改善土壤板结、增强贮水能力和便于深根系蔬菜生长的目的,特别适宜果蔬温室、大棚内耕整地作业。机械生产效率达到0.7亩/小时,比  相似文献   

5.
张允  郭跃忠  文娟 《蔬菜》2014,(7):12-13
选择98%垄鑫、碳酸氢铵和10%福气多3种药剂开展大棚蔬菜根结线虫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合适的防治药剂。结果表明:垄鑫和碳酸氢铵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优于福气多,可继续开展试验和示范,在管理技术高的地区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旱地果园高垄覆黑膜集雨沟保墒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对旱地果园采取高垄覆盖黑膜集雨沟保墒试验,并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起高垄覆盖黑膜集雨沟保墒模式明显优于单纯起高垄覆盖黑膜保墒模式,显著地增加了旱塬区果园土壤含水量,为增产增效创造了条件,应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针对泾川县人力不足对苹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苹果园起垄覆膜、覆草、生草抗旱保墒试验示范。通过调查分析表明:苹果园起垄覆膜、覆草、生草抗旱保墒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果园成本。  相似文献   

8.
我们针对生产上存在的育不好西瓜、甜瓜苗,以及香瓜单垅覆膜所造成的地膜浪费等问题,提出西瓜、香瓜深坑早播种和香瓜大垅双行覆盖地膜的栽培方法。自 1984年开展试验以来,齐齐哈尔市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到1988年推广面积已达栽培面积的64.1%.1986~1987年在黑河、齐齐哈尔、松花江、牡丹江、合江5个市11个县进行大面积示范应用,在多灾不利的自然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一、深坑早播大垄双行 覆膜的技术要点 1.整地起垄:栽培香瓜的大垄是由两个 小垄合成的,垄宽110厘米左右.施肥起小垄后,用耙子将两个小垄的土,由垄峰向沟内楼,使大垄…  相似文献   

9.
正葡萄设施栽植在晋城地区近年来成上升趋势,我们选用早黑宝作为推广品种,于2015年建成了20栋大棚进行了试验,经过3年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表现,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作出以下总结;1建棚要求适用拱形塑料大棚,长×宽×高为30m×8m×6m。适用双十字V形架,层间距40cm为宜,架高180cm。土壤要求pH值为5~7.5,透气性要好,不易板结,适宜根系生长。2栽植技术要点2.1起垄种植大棚葡萄栽植时应起垄,垄宽30cm高20cm,基质与农家肥混合比为31,3月初栽植幼苗,株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农业局在北京通州区于家务乡举办北方地区叶菜(生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活动,现场演示生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作业技术路线,重点突出起垄、移栽、收获等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集中展示播种育苗、整地施肥、起垄、移栽、田间管理、收获、残叶废弃物处理等叶菜生产环节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与关键装备。目  相似文献   

11.
安徽和县地区大棚蔬菜种植虽然已达30多年,但是由于大棚方面的原因,导致蔬菜种植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安徽和县地区开始采用复式日光温棚,蔬菜种植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对安徽和县地区复式日光温棚搭建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起垄栽植 栽前整地时,全园撒施腐熟优质有机肥,每667m^2施用5000kg,对pH值较高的地块每667m^2可加入500kg过磷酸钙调节。用旋耕机连续旋耕2次,使耕层土壤与腐熟有机肥混合均匀,再做成高20cm,宽60—80cm的垄状栽植带。栽植树苗时,深度掌握在根系水平分布面与垄间地面水平,这样可以增加根系周围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使根系综合生长条件良好,大量促发吸收根。  相似文献   

13.
钟祥市旧口镇为荆门市白萝卜种植核心区,并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本文介绍了白萝卜品种筛选、播种机械化复式作业、窄畦高垄单行种植、铺设滴灌带和地膜机械化复式作业、水肥一体化等轻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北缘桔区,柑桔从定植建园到投产,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般需要五六年时间。因此,探讨幼龄柑桔园适宜的间作模式,争取最佳间作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利用6年时间(1992~1997年),在45hm2幼龄桔园进行间作模式及其效益的比较、筛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间作模式成功的模式为"果-麦-瓜"模式。其操作方式是(行距按4m计算):建园的头1~3年间作带冬播小麦,宽幅2.4m;树行两边各预留一趟瓜行,来年春栽植瓜苗,株距为0.75m,每666.7m2植445株。4~6年的桔园,间作带中间起垄(一垄两厢),宽幅为0.5m,次年春垄上栽植…  相似文献   

15.
大棚空间狭小,只有冠形紧凑,树体低矮,才能适应大棚特点,这就要在杏树栽培的各个阶段控制树体生长,实行矮化调节。1合理栽植通过限制垂直根系及粗大根的生长,引导根系向水平伸展,减弱杏树的顶端优势,使树体矮化,是控制树冠的重要措施。1.1加大栽植密度适当密植可控制树冠过大,郁闭后,隔株移植,以保持通风透光。1.2控制垂直根系,促发水平根及营养根栽植深度可比常规略浅。也可起垄栽植,将表土和中层土与30%的有机肥混匀,堆积起垄,高40~50厘米,宽50~80厘米,将树栽植在垄上,使垂直根系分布浅,水平分布范围大,从而使地上部分矮化紧凑。在栽植穴…  相似文献   

16.
从播前准备、起垄施肥、品种选择、及时播种、间苗定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甘肃中部地区大棚地膜马铃薯复种大豆栽培技术。应用该项技术,马铃薯与大豆收获期错开,光照、水肥等互不影响,1年2茬,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且为马铃薯大棚轮作提供了机会,既可补充春缺,又能早上市,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铃薯郑薯6号为材料,进行4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其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垄栽覆盖地膜方式马铃薯的出苗率最高,成熟期最早,植株最高,分枝数最多;但茎粗、叶面积指数、匍匐茎长、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则以浅旋耕覆盖稻草方式最高;商品薯率以传统垄栽方式最高。不同栽培方式下,除蛋白质含量外,马铃薯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以及VC含量等品质指标均以浅旋耕覆盖稻草方式最高。因此,生产上采用浅旋耕覆盖稻草栽培方式,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邱宝昌 《蔬菜》2008,(1):12-13
案件介绍 2007年10月3日,某地菜农杨某从邻居高某家借了一台旋耕犁,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翻地.杨某以前没有使用过旋耕犁,但是他觉着自己会开手扶拖拉机,就应该能驾驭旋耕犁.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我国的设施蔬菜综合机械化水平低于25%,严重制约了蔬菜全程机械化和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起垄是设施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后续播种、移栽和田间管理等机具的配套及作业质量。本文针对设施蔬菜的种植模式,分析了设施蔬菜的起垄特点、起垄工序及过程、起垄作业技术要求等,阐述了设施蔬菜起垄设备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几种典型的垄型结构,并展望了设施蔬菜机械化起垄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引进示范推广山东开沟起垄种植技术,改变传统的畦作种植模式,罗平县生姜产量增加50%,品质提升、效益提高,促进了云南省“一县一业”小黄姜特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