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泥鳅类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s)、鳅科(Cobitidae)、泥鳅属(Misgurnus lacepede),国内已知品种多达10余种,其中适合养殖的品种主要为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青鳅)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黄鳅)。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并兼具较高的营养价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养殖的泥鳅包括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俗称青鳅)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原gurnus dabryanus)(俗称黄板鳅),分属花鳅亚科中的泥鳅属(Misgurnus)和副泥鳅属(Paramisgurnus)[1]。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是近年来最为热门的名特养殖品种之一,营养丰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2-5]。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韩国,年需求量超过100000 t[6]。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泥鳅苗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因此,人工繁育苗种成为促进泥鳅养殖业发展的重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已经较为成熟[7-10],为泥鳅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3.
正大鳞副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目前制约大鳞副泥鳅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苗种。自然捕捞的苗种数量少(真泥鳅占80%以上),种质差,病害多,生长速度慢,养殖成本高。而全人工繁殖的大鳞副泥鳅苗种具有体型均匀、生长速度快、自繁能力强、病害少、群体产量高等优点,但目前其数量也不能满  相似文献   

4.
<正>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近年来最为热门的养殖品种,其不仅营养价值可观~([1,2]),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1,3-4]),所以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养殖效益非常可观。我国传统养殖的泥鳅包括了泥鳅(俗称青鳅)和大鳞副泥鳅(俗称黄板鳅),分属花鳅亚科中的泥鳅属和副泥鳅属。造成泥鳅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其本身品质较高外,还由于泥鳅养殖业产业链的不完善。尽  相似文献   

5.
<正>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lus)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经济鱼类,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其肉含蛋白质18.4%~20.7%,  相似文献   

6.
正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形体小、细长,在我国各地分布广泛,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但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由于管理疏漏、养殖密度的增大、养殖水质恶化等原因而导致泥鳅病害时有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车轮虫病是一直危害养殖经济鱼类的一种寄生虫  相似文献   

7.
李才根 《河北渔业》2002,(5):32-32,40
<正>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又名土鳅。泥鳅个体虽小,但肉味清淡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泥鳅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调中益气、滋阴壮阳、解毒消痔等功效。因此,泥鳅又是风味独特的滋补食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十分畅销,而且也是我国传统  相似文献   

8.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个体小,但分布广,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捞.其生命力强,资源丰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产品.  相似文献   

9.
提高泥鳅夏花培育阶段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早  凌去非 《水产养殖》2011,32(12):31-32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分隶属于泥鳅属和大鳞副泥鳅属。2种鱼类习惯上被统称为泥鳅。我国除西部高原外,自南至北均有分布,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是优质的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10.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受试动物,采用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生理毒性试验,研究了[C8Mim]Cl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8Mim] Cl对泥鳅有一定的毒性,其对泥鳅24h、48 h的LC50分别为324.13 mg/L、262.77mg/L,安全浓度为51.80 mg/L;各处理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推移,红细胞微核率都有明显的升高;处理组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离子液浓度升高以及时间的推移而增高;[C8Mim] Cl对泥鳅有显著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日本有泥鳅八种,作为养殖对象的泥鳅其学名为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这种泥鳅有口须10根,呼吸靠鳃,且皮肤也能呼吸。在缺氧时,常浮出水面,空气经肠管从肛门排出,这时部分肠壁进行气体交换,称肠呼吸。  相似文献   

12.
鱼类肠道小肽转运载体PepT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万里  李英文 《河北渔业》2009,(12):50-54,62
从生理特性,cDNA序列和蛋白质分子结构,组织分布与表达这三个方面叙述了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rockfish(Sebastes caurinus),银鱼(Chionodraco hama-tus),斑马鱼(Danio rerio),亚洲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大西洋鳕鱼(Gadus morhua)和欧洲黑鲈(Dicentrarchus labrax)中有关肠道Ⅰ型肽转运载体(PepT1)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用急性染毒法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乙草胺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肝脏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处理对泥鳅肝脏中AChE均起抑制作用。低浓度的乙草胺处理对泥鳅肝脏中GST活性起诱导作用,而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快速生长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研究了泥鳅β-actin基因启动子介导的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重组基因。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泥鳅β-actin基因近端启动子、3′-UTR及革胡子鲶GH基因编码区,构建一个长为2 418bp的GH重组基因DPRK。首先,构建了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 AF(pβ-actin promoter-EGFP),然后转染DF1真核细胞,同时经酶切线性化后显微注射到斑马鱼(Danio rerio)和泥鳅的受精卵中,以评价泥鳅β-actin启动子的启动活性。其次,将重组基因DPRK显微注射到泥鳅受精卵中。结果显示:泥鳅β-actin启动子能在DF1细胞、斑马鱼和泥鳅的受精卵中启动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泥鳅的荧光表达率(78.44%)显著高于斑马鱼(29.62%);泥鳅受精卵显微注射DPRK 20d后,在m RNA水平检测到GH基因的表达。这表明泥鳅β-actin基因近端启动子具有显著的启动活性,且重组基因DPRK能在泥鳅体内表达,为下一步泥鳅的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细鳞泥鳅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栾雅文 《水产学报》1988,12(3):277-282
细鳞泥鳅(Misgurnus mizolepis Gunther)是鳅科鳅属的鱼类,俗名“肉泥鳅”。个体比泥鳅大,习性与泥鳅相似。底栖杂食性,很容易饲养。是一种小型鱼类,可以食用,也可做其他鱼类的饵料。除高原外,全国均有分布。细鳞泥鳅消化系统与鲤科的草鱼及鲤鱼的消化系统有不少相似处,但也有其独特性。故做此项工作,为鱼类消化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22℃下研究了不同浓度(2.5、3.0、3.5和4.0mg/L)的孔雀石绿致体质量10~13g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的形成率随孔雀石绿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由对照组的4.194‰增至最高浓度的33.487‰),提示孔雀石绿对水产生物有明显的遗传毒性。这些水产品对人体的安全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言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我国广泛分布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泥鳅养殖病害少,繁殖能力强,管理简单,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等特点。国内主要养殖品种为泥鳅、大鳞副泥鳅、台湾泥鳅等。近年来,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的刺激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养殖泥鳅热,泥鳅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  相似文献   

18.
5种洗发剂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探究低浓度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采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测试法研究了五种不同品牌、不同体积分数的洗发剂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结果显示,洗发剂所诱导的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在品牌与体积分数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且与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关(P<0.01)。试验表明目前常用的洗发剂大多具有致突变活性,尤其飘柔、舒蕾两种洗发剂致突变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大鳞副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1]。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水体中,是一种重要的小型淡水鱼类。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大鳞副泥鳅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从人工养殖、苗种繁育和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总结,为后续大鳞副泥鳅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六价铬离子(Cr6+)染毒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采用微核试验法,以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为指标,研究Cr6+对泥鳅的遗传学毒性。结果显示,Cr6+对泥鳅具有一定的毒性;当浓度增加或染毒时间延长,均会引起微核率增加,而且高浓度(160~200 mg/L)和长时间染毒(8 d)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微核率与染毒浓度以及与处理时间之间均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即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研究表明含铬废水排入环境对水生生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