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赣州市生态农业建设限制因素的分析,依据赣州生态农业市建设的目标,提出将赣州市划分为4个生态农业区,建设8项生态农业工程及其保障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赣州市生态农业建设限制因素的分析,依据赣州生态农业市建设的目标,提出将赣州划分为4个生态农业区,建设8项生态农业工程及其保障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县是我国农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地域单元,县有行政职能与经济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以县为单位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更能发挥和展现生态农业的功效,因此,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进行规划对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即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详细论述了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县是我国农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地域单元,具有行政职能与经济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以县为单位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更能发挥和展现生态农业的功效,因此,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进行规划对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即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详细论述?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5.
桐城市生态农业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城是安徽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之一。为了达到国家级生态农业市(县)的标准,根据市情将全市划分为四个生态农业区,并通过十项生态工程基地的建设和社会、经济措施,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眼眼于都市生态农业的研究,因地制宜探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提出建设都市生态农业可行作物途径与生态技术模式,并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调研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和湖北省洪湖市生态农业建设点县(市)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水网平原的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了4种水网平原生态农业建设典型模式,探讨了其生态经济学意义,为该类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寻求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调研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和湖北省洪湖市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市)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水网平原的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了4种水网平原生态农业建设典型模式,探讨了其生态经济学意义,为该类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寻求了有效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走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结合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黑龙江省拜泉县建设生态农业取得的成效,指出农村经济产业化、县域经济工业化是强县富民,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战略升级,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农业系统特性及其相应的技术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生态农业系统特征分析,本文探讨了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内函及其构成,提出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体系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就其生态农业技术的层次性与整合性进行了论述的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县级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生态工程及其相应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建设是农村经济振兴之路,是经济腾飞韵基础。生态农业村的建设,是建设生悉县基石。河北省迁西县洒河桥镇烈马峪村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从加强生态农业出发,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目前生态农业村建设已成雏形,引出来经济腾飞,为农民奔小康接上了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示范户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形式,本文根据陕西省生态农业的建设实践,总结和分析了该省生态农业的基本构成单元-生态户的发展现状及其物征。从地域生态,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三个方面研究了该省生态农业示范户的生产结构模式,分析了生态户进行生态农业和庭院经济开发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得出对发展生态农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燕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燕沟流域自1998年以来生态系统恢复的进程,其中包括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植被恢复重建措施等,并对生态建设过程中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了燕沟流域在综合治理措施配置、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选择的合理性,同时也为黄土高原的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4.
京山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京山县10年县域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其经验,进一步说明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和农村经济两个良性循环的最佳结合点,为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京山县10年县域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其经验,坦步说明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和农村经济两个良性循环的最佳结合点,为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生态农业分区规划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农业区划的划分原则,依据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生产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江苏省生态农业进行分区规划并选定适宜模式,为更好地指导江苏省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示范户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形式。本文根据陕西省生态农业的建设实践,总结和分析了该省生态农业的基本构成单元--生态户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从地域生态、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三个方面研究了该省生态农业示范户的生产结构模式,分析了生态户进行生态农业和庭院经济开发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得出对发展生态农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晋西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总体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晋西黄土丘陵区为一个大系统,坚持经济、生态、社会三者效益相结合,采用目标规划和模型,对该区生态农业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1981年、1985年分别对西北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系统考察的若干对比数据及其巨变,证实了生态农业建设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分析了全国50个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市)这一延安市七大生态工程原理与效益,说明了生态农业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是适于我国国情、改善环境与农业生产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态农业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新时代的高度,论证了新世纪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阐明了新时期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经营方式与产业形式,即要把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必须做到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与大规模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与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与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同时并举与协调发展;构建制度、技术、生态三类创新有机统一的中国生态农业持续发展运行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生态化、知识化与可持续化相互适应与相互协调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