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玉米螟及小地老虎的抗生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室内组织生测法测定了转Bt基因棉品系R93─4对棉田三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抗生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对三种鳞翅目害虫均具明显的抗性;但不同虫种间有差异,转Bt基因棉对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抗性极高,其幼虫的存活、生长及发育各指标间均达极显著差异,且幼虫致死率为100%;对小地老虎的抗性则明显较低,某些指标未达显著水平,且幼虫致死率仅56%,与亲本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棉苗蚜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Bt基因棉苗蚜防治初报@崔金杰@夏敬源@常春梅¥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河南省延津县农业局植保站转Bt基因棉苗蚜防治初报崔金杰夏敬源常春梅①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有良好的抗性,但对棉蚜无明显影响,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美棉33B和GK-1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33B、GK-12棉抹顶端叶片72h后,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6.8%、75.1%,对照TM-1、泗棉33号、苏棉12号三个常规品种(系)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9%、13.9%、9.2%。美棉33B、GK-12盛蕾期功能叶片Bt毒蛋白含量分别为每克鲜重836.68纳克、682.56纳克。饲喂美棉33B、GK-12与常规品种(系)杂种一代棉抹顶端叶片72h后。初孵棉铃虫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84.1%、77.2%,两个转Bt基因棉品种与常规棉品种(系)杂种一代功能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每克鲜重820.58纳克、683.77纳克。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杂种一代的抗虫性表现及其生化基础与转Bt基因棉非常接近,杂种二代群体抗、感虫植抹的分离比例符合3:1,回交世代BC1群体抗、感虫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1,转Bt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Bt基因与NPTⅡ基因是紧密连馈或完全连锁的。段毒蛋白表达量按照一对显性基因的表达方式在转Bt基因棉杂交后代中进行传递。不存在基因的剂量效应。三种鉴定方法都能对玫基因进行有效的追踪检测,且三者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对国产转Bt基因棉GK-12的抗虫性不及美棉33B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如何种好抗虫棉刘金海,郑文俊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455112抗虫棉是我所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将外源抗棉铃虫的Bt基因转育到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中棉所系列品种上选育而成的。经多年多点试种示范表明,抗虫棉抗棉铃虫效果突出,但不抗棉蚜、棉红蜘蛛等害虫。对棉铃虫...  相似文献   

5.
抗虫棉棉铃虫双向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虫棉棉铃虫双向防治技术①鲍立民河北省沧州市农业试区办061001丁汝召卢怀玉河间市国欣农研会牛占增王国建河间市农技中心1抗虫棉的抗虫特点Bt基因抗虫棉的抗虫特点为专一性、高抗性、差异性(品系间、不同生育阶段、棉株不同部位)。据观察Bt基因抗虫棉除抗...  相似文献   

6.
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一位昆虫学家BlakeLaylan认为,在与Bt毒素接触中,烟芽夜蛾和棉铃虫的每一个世代都可能出现抗性增强。一位科学家在Bt棉上生存下来的烟芽夜蛾体内发现了一个对Bt的抗性基因,并在实验室内得到证实。专家建议在Bt棉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室内鉴定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年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转 Bt基因棉抗虫性室内鉴定及评价方法。并提出以幼虫校正死亡率和 3龄以上幼虫比率为指标 ,评判转 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抗性 ,比以往单纯以幼虫死亡率为指标更能客观地反映参试材料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Bt基因棉R93─4苗期形态识别及抗虫效果分析刘海涛,郭香墨,丰嵘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河南安阳455112Bt转基因抗虫棉作为具有内在抗虫性的棉花新类型,使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棉铃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综合影响导致抗虫棉纯度偏低,造成抗...  相似文献   

9.
通过1996~1998 三年对比调查结果表明, 转 Bt 基因抗虫棉晋棉 26 号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抗性, 子棉含虫量和棉子被害均比普通棉品种减少80.5% ~96.5% , 红花率减少61.4% ~75.5% 。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来源棉花种质材料对红铃虫的抗性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铃虫是棉花的主要虫害,为害蕾、花、铃和种子,对产量的影响很大,因而引起育种家们的高度重视。经努力已把产生毒素蛋白的Bt基因转育到栽培陆地棉中,同时也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培育出大批抗各种虫害的新种质材料。已有研究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棉花新品种(系)抗棉铃虫鉴定与综合量化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苗期棉叶接幼虫与田间蕾铃期罩笼接蛾试验 ,对江苏省区试棉花新品种 (系 )进行抗棉铃虫鉴定。根据对棉铃虫幼虫存活、幼虫发育进度、叶片与蕾铃受害程度影响的测定结果 ,应用综合抗性值方法进行抗性综合量化评估。结果表明 ,南抗 7号对棉铃虫具高抗程度的综合抗性水平 ,TK9988、30、泗抗 1号、1 0 9B对棉铃虫接近高抗 ,GK31、盐抗1号、盐抗 1 1 0 7为中抗 ,KC2 36、新 71 8为低抗 ,而泗棉 3号则对棉铃虫无抗性 ,为利用抗虫棉花新品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转Bt基因棉对棉田主要捕食性天敌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转Bt基因棉对棉田主要捕食性天敌捕食功能的影响①崔金杰夏敬源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河南安阳455112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棉造桥虫、地老虎等鳞翅目夜蛾科害虫有明显的抗性。但有关棉株是否会通过害虫间接地影响天敌的捕食功能的研究尚无报道,我们于1996年...  相似文献   

13.
Bt抗虫棉与常规棉棉铃虫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动态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对Bt抗虫棉田、常规棉田中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系统调查,明确了Bt抗虫棉种植面积较小时,棉铃虫卵发生动态与常规棉田无大差异;而幼虫发生动态差异显著;两类棉田棉铃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发生动态无差异,而幼虫寄生天敌差异显著,Bt棉田三代卵寄生率低于常规棉田  相似文献   

14.
目前 ,转Bt基因抗虫棉已成为治理棉铃虫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但在抗虫棉应用的过程中不少抗虫棉品种 (系 )的皮棉产量都不高 ,存在着抗虫性和丰产性难以协同表达的问题 ,棉花的生育性状也发生了改变。棉花苗期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此阶段棉苗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移栽后棉花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本文通过对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品种苗期的棉苗特征的研究 ,为转Bt基因抗虫棉培育壮苗提供理论基础。试验于1999年度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实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 (系 )为转Bt基因抗虫棉和对照苏棉12。转Bt基因抗虫棉…  相似文献   

15.
不同保铃棉新品系对棉铃虫抗性程度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室内2~3片真叶期棉苗、6~7片真叶期棉叶接幼虫与田间蕾期罩笼接蛾试验,对4个保铃棉新品系进行室内与田间抗棉铃虫水平的综合鉴定评估.根据室内幼虫死亡率、叶片受害程度与田间幼虫减少率、蕾害减少率及存活幼虫发育进度的试验结果,4个保铃棉新品系对棉铃虫都具有较好的抗性,其中保铃棉109、154品系达高抗,保铃棉972品系接近高抗,保铃棉690为中抗,为利用保铃棉新品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个转Bt基因棉品种田间抗棉铃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罩笼接棉铃虫蛾试验表明,转Bt基因棉较常规品种盐棉48具有较好的抗棉铃虫效果。在百株卵量均为800粒以上的情况下,12天后97—1和97—2的百株残虫量明显低于三代防治指标15~25头;而盐棉48百株残虫量达70头,远高于防治指标,仍需化学防治来控制其为害。此外,还考察了在自然虫源状况下,各品种上蚜虫、棉卷叶虫和棉造桥虫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了转基因棉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3种害虫防治方法就其对Bt棉、非Bt棉和无蜜腺棉不同防治效应作了调查。在每一种防治方法下,分别种植4个Bt棉及其轮回亲本,4个无蜜腺品种以及3个非Bt棉商用品种,以调查互作效应。(1)喷施既能防治盲蝽象又能防治烟芽夜蛾/棉铃虫复合种群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8.
我国转Bt基因棉育种技术与成就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90年代以来,我国转Bt基因棉育种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基因转育主要采用农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和常规转育技术,并综合运用分子杂交、室内鉴定、网室鉴定和田间自然感虫鉴定等监测手段,杂种后代处理依据转育方式确定。抗虫棉在5个方面获得了改良,在试验示范中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转Bt基因棉的培育和应用,标志着我国棉花育种上升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川棉243对棉铃虫属Ⅱ级(抗)抗性水平。叶片表面少毛属于川棉243的形态抗虫特征,这降低了棉243棉株上的落卵量,从而降低虫口密度;川棉243抗棉铃虫的生化因子主要是棉株体内富含单宁和棉酚,这使棉铃虫幼虫对其取食趋势弱,取食量小,取食后营养不良,从而阻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南抗3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育种室选配的转Bt基因抗虫杂种棉新组合。它对棉铃虫具有显著抗性,1997年在江苏省淮阴市设点组织进行市级区试,结果如下。1生育特性南抗3号具有早熟、早发的特点,前期生长迅速,生育转换快,座桃较多。据沭阳和涟水两点平均,全生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