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寄生蜂的优势度、数量和时间动态等方面,对含cry1Ab基因的Bt水稻对稻田寄生蜂群落的影响作了评价。寄生蜂各科的组成与优势度的分布在Bt稻田和对照间无显著差异,但数量低于对照,其中,优势类群茧蜂数量显著低于对照。从田间动态看,仅在寄生蜂发生的高峰期,Bt稻田中的主要寄生蜂才显著低于对照。因此,Bt水稻对靶标害虫主要寄生蜂尤其是茧蜂可能具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及其时间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包括初寄生蜂和重寄生蜂两个亚群落,共22种,隶属4总科,7科13属。其中初寄生蜂12种,重寄生蜂10种。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为优势种。并采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S)、均匀度(E)及优势度(C)等指标对麦蚜寄生蜂的群落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5月份前初寄生蜂的多样性指数较大,重寄生蜂的多样性则在5月中旬开始上升,总群落在6月上旬多样性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3.
宁夏中宁县麦蚜寄生蜂群落多样性及优势种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西北干旱区麦田蚜虫寄生蜂的多样性及优势种的种群动态,采用棋盘式五点取样法对宁夏中宁县麦蚜寄生蜂群落组成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其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应用Gaussian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拟合,并对寄生蜂优势种的个体发生量进行时间动态描述。结果显示,该地区共调查获得麦蚜寄生蜂标本919份,隶属4总科7科12属21种,其中初寄生蜂11种,重寄生蜂10种。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为初寄生蜂优势种,6月2日个体数达到顶峰,6月8日骤降,6月23日趋于平缓;重寄生蜂优势种为蚜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aphidis、宽肩阿莎金小蜂Asaphes suspensus和蚜茧蜂长背瘿蜂Alloxysta sp.,前二者个体数均在6月18日达到最大值,6月23日呈下降趋势,后者5月28日上升,6月2日达到顶峰,6月23日缓慢降至最低值。该地区5月初麦蚜初寄生蜂的多样性指数较大,重寄生蜂的多样性指数则在5月中旬开始上升,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在6月上旬最高;Gaussian函数对寄生蜂群落多样性指数时间动态变化的模型拟合参数表明,复杂农业景观下的寄生蜂物种多样性发生期明显长于简单农业景观。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荆州市中稻田昆虫群落变化规律,本研究于2019年7月至9月应用湖南本业风吸式水稻专用杀虫灯诱集了荆州中稻田的昆虫,分析了其种群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灯诱期间共诱集到了52846头昆虫,以鞘翅目和同翅目居多,分别占比37.04%、30.06%,脉翅目昆虫最少,占比0.16%;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随水稻生长发育不断变化,峰值分别为7月下旬1.781、9月中旬0.783、7月下旬0.717、8月上旬1.578。此研究为研究荆州中稻田昆虫群落结构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防治中稻田害虫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系统调查了广西北流市九代村龙眼园中主要昆虫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丰富度、优势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及其亚群落结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龙眼园中昆虫群落结构有10目68科162种。种类数以鳞翅目最多,个体数以直翅目最多。龙眼园中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以草地最高,而均匀度的时间格局最高值在夏季出现;园中天敌、害虫和中性昆虫3个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以夏季最高。  相似文献   

6.
应用物种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数等测定分析了2014年昆明晋宁县蔬菜园昆虫群落结构及时间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蔬菜园共收集到昆虫43442头,隶属8目23个类群,包括植食性13个类群、寄生性4个类群、捕食性4个类群和其他昆虫2个类群,其中潜蝇类、苍蝇类、小蜂类、茧蜂类昆虫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数的32.94%、19.52%、17.63%和4.78%;潜蝇类发生高峰期在3-4月和10-11月,小蜂类发生高峰期在4-5月,茧蜂类发生高峰期在4-5月和7-11月;7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高为2.3273和0.7421,3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低,分别为0.9376、0.2992;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1279~0.5005,3月最高,6月最低;Ss/Si稳定性指数为0.0011~0.1176,Sn/Sp稳定性指数为0.4000~0.7000,说明昆虫群落结构稳定性差;1月与4-11月昆虫群落中等不相似,其他月份之间昆虫群落表现为中等相似或极相似。  相似文献   

7.
稻田蜘蛛的种类及其消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绍琦 《植物保护》1988,14(4):7-10
在1984年对稻田蜘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86年对其种类和数量消长进行了系统观察。早稻田蜘蛛的优势种是草间小黑蛛、类水狼蛛和拟水狼蛛;双季晚稻田蜘蛛的优势种是卵腹肖蛸、鳞纹肖蛸和拟环纹狼蛛。水稻生育后期郁闭度大、湿度大,蜘蛛数量增加。双季晚稻田蜘蛛优势种发生时期和飞虱、叶蝉发生时期相吻合,蜘蛛数量随飞虱、叶蝉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施用化学农药能直接毒死蜘蛛或将其驱出稻田使数量锐减。田埂种豆稻田蛛蛛类群数量大。蜘蛛的天敌有寄生蜂、鸟类、蛙类、捕食性昆虫等。蜘蛛的互相残杀也影响蜘蛛数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黑光灯对河北省辛集市马庄和沧州市泊头两地出口注册梨园的趋光昆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述梨园趋光性昆虫共有52种,分属8目,26科.其中鞘翅目昆虫占灯诱昆虫总量的38.46%,鳞翅目占32.69%.另外,梨园中捕食性和寄生性的天敌种类也较为丰富.主要类群有步甲、瓢虫、草蛉、螳螂和一些寄生蜂,显示出较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2007年6~11月对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地黄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田间节肢动物共73种,分属于2纲,11目,45科。其中以鳞翅目和鞘翅目的丰富度和优势度最高,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以同翅目最高。地黄田天敌数量多,以膜翅目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以蜘蛛类均匀度和优势度最高。时间动态分析表明,8月份地黄田昆虫数量最多,物种数最丰富,多样性最高。因此,8月是地黄田进行害虫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对常规的网捕法进行简便易行的改进后,小型寄生蜂采集的效率得以明显提高,于2009年在4个不同生境水稻种植区中对水稻3个生育期的寄生蜂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证实了此方法的高效性。此次调查共发现稻田寄生蜂224种,其中贵州新记录种48个。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耐草甘膦大豆对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直接观察法,通过对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物种数的分析比较,研究转基因耐草甘膦大豆对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生长期转基因耐草甘膦大豆和受体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物种数均显著低于当地常规品种,优势集中性指数显著高于当地常规品种,但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与对照受体间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转基因耐草甘膦大豆对豆田节肢动物群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species and quantity of flowervisiting insects in Xipu Forest Park,supplement the data of local flowervisiting insects,and fill the research gap of flowervisiting insects in the Lesser Hinggan Mountain.[Method]The methods of route survey and sample plot surve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munity of flowervisiting insects,and the method of net catching was used to collect flowervisiting insects and record relevant data.[Results]A total of 1526 flowervisiting insects belonging to 79 species,27 families and 9 orders were found.Among them,Lepidoptera was the most,accounting for 40.51%,while Odonata,Mantodea,Hemiptera and Thysanoptera are the lea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sect diversity index and insect dominance index were higher in the flower cultivation area,the insect evenness index was highest in the lawn area,and the flowervisiting insects in arbor area and flower shrub area were more similar.Rosaceae had the most flowervisiting insects,followed by Compositae,Cruciferae and Leguminosae.[Significance]The study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and data support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biodiversity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parks.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列举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寄生蜂种类,共计74种,其中恩蚜小蜂属Encarsia 47种,桨角蚜小蜂属Eretmocerus24种,埃宓细蜂属Amitus 2种及新姬小蜂属Neochrysocharis 1种;从生殖方式、寄生行为及寄主发育阶段喜好程度等方面论述了烟粉虱寄生蜂种类及繁殖方式的多样性;介绍了目前烟粉虱寄生蜂的引种工作;最后提出了今后有关烟粉虱寄生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寄生蜂的滞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蜂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至为重要,调控其发育对提高产品贮存期、延长控害时间、适时防治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列举并分析了127种寄生蜂的滞育特点,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出:(1)温度与光周期是影响滞育状态的关键因子,寄主及营养状态会影响滞育;(2)滞育敏感虫态多为滞育虫态的前一个发育时段;(3)部分种类存在母代效应,其子代抗逆性与适应力更强;(4)通过滞育延长寄生蜂产品的货架期是可行的,滞育贮存期最长可达16个月;(5)滞育后生物学研究表明,滞育解除后当代及子代的生防性能提升,但也付出种群死亡率增高的代价。在此基础上对寄生蜂滞育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超级稻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亏缺对株高存在较大影响,其中均以拔节孕穗期受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最重,早稻株高下降4.53%~11.1%,晚稻下降3.09%~10.04%,且水分亏缺程度越重,株高下降越多,而生育后期影响较小。双季超级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处理的叶、穗、根及总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浅水灌溉对照,且均表现为随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积累量越少,根冠比也表现为相同规律。但土壤水分亏缺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茎鞘的发育,产生补偿作用,但作用较小。双季超级稻所有土壤水分亏缺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对照浅水充分灌溉,早稻产量为对照的58.73%~99.42%,晚稻产量为对照的55.15%~96.74%。各生育期的双季稻产量均表现为随土壤水分亏缺的加剧而下降严重。双季超级稻产量受水分亏缺影响敏感程度排序:早稻为拔节孕穗期有效分蘖期抽穗开花期无效分蘖期乳熟期,晚稻为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有效分蘖期乳熟期无效分蘖期。水分亏缺对双季超级稻有效分蘖期的穗数和拔节孕穗期的穗粒数影响程度最大,可引起大幅减产。无效分蘖期和乳熟期受水分亏缺影响减产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东亚迁飞场重要通道—雷州半岛空中昆虫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22年在雷州半岛设立探照灯对夜间昆虫进行诱集及种群动态监测,并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诱集昆虫隶属于12目61科126属146种,其中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是诱集量和物种丰富度最多的3大类群,分别占所有诱集昆虫总数的72.37%、11.18%和6.58%。诱集昆虫不仅包括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劳氏黏虫Leucania loreyi和斜纹夜蛾S. litura等多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还包括中华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黄蜻Pantala flavescen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等迁飞性天敌昆虫。空中昆虫的诱集高峰期主要在6—9月。诱集昆虫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数为6.6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数为2.68。表明雷州半岛空中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高,并证实许多重大农业害虫在迁飞过程中途经雷州半岛。  相似文献   

17.
利用Biolog-Eco方法对以抗虫转cry1Ab基因粳稻(KMD1/KMD2)及其对照(秀水11)为食的褐飞虱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以评价其对该飞虱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褐飞虱以KMD1或KMD2为食持续1、3、5代后,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指数)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以KMD1为食时,其微生物群落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明显高于KMD2和对照.田间调查结果与室内试验基本相似.综合分析认为,KMD1和KMD2对其非靶标害虫褐飞虱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昆虫性别决定机制复杂多样, 研究昆虫性别决定机制既能加强对物种进化关系的理解, 也能为通过遗传调控控制害虫种群提供新方向。鳞翅目昆虫多为雌雄二型, 繁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 性染色体系统大多为ZW/ZZ系统, 雌性为ZW型, 雄性为ZZ型。昆虫性别决定是通过级联反应调控的, 在鳞翅目昆虫ZW/ZZ系统中, 位于W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初始信号沉默雄性化关键基因Masculinizer (Masc), 然后Doublesex(dsx)基因被雌性特异性剪接, 从而调控雌性偏向基因的表达; 而雄虫中Masc正常表达, 调控dsx进行雄性特异剪接, 实现雄性分化。本文对鳞翅目昆虫性别决定初始信号、Masc和dsx的研究现状, 以及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和性别决定机制在鳞翅目昆虫遗传调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相关研究为鳞翅目昆虫的性别筛选、不育昆虫释放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SIT)和释放携带雌性特异显性致死基因昆虫技术(female-specific release of insects carrying dominant lethal, fsRIDL)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水稻的非靶标效应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为了解转Bt基因水稻对稻田浮游动物群落的安全性,本文以转cry1C基因水稻(T1C-19)、转cry2A基因水稻(T2A-1)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水稻明恢63(MH63)为材料,以浮游动物的种类和群落多样性为指标,研究并分析了转Bt基因水稻对稻田浮游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不同生长时期里稻田中浮游动物种类变化不明显,数量变化明显,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另外由于孕穗期不得不施用农药防治蝗虫,导致孕穗期浮游动物的数量及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并且在使用农药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着水稻的生长逐渐下降。但转Bt基因水稻对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及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对照非转基因水稻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施用农药对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相比,转Bt基因水稻对水体环境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