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研究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间作对土壤养分P、Fe、Zn的吸收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包括对照(CK)、鹰嘴豆单作(CP)、羽扇豆单作(LU)、油菜单作(RA)、油菜与鹰嘴豆间作(RA/CP)、油菜与羽扇豆间作(RA/LU)。结果表明:油菜/鹰嘴豆间作的地上部生物量和P、Zn养分吸收总量均为最高,其生物量比油菜单作、鹰嘴豆单作均提高约74%,P吸收总量比油菜单作和鹰嘴豆单作显著提高76.5%和113.9%,地上部植株Fe、Zn吸收总量相比于单作最高提升比例分别达到270%和121%。油菜/鹰嘴豆、油菜/羽扇豆间作使油菜根际土有效P含量分别提升33.8%和50.4%,而对鹰嘴豆和羽扇豆的根际有效P提升强度并不明显。间作均不同程度促进两种作物根际土有机酸的含量,其中油菜/羽扇豆间作处理下的油菜作物根际土有机酸总量提升幅度最大,是单作作物的1.6倍。研究表明,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两种豆科作物间作均可以提高油菜植株生物量和植株对P、Fe、Zn养分的吸收,其中油菜与鹰嘴豆间作的养分吸收利用强度更佳。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对鹰嘴豆的产量性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崇武 《农业与技术》2003,23(4):79-79,81
鹰嘴豆(Licer. arietinum)又名桃豆、鸡头豆、鸡豌豆,是新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副食品,维语称"诺胡提"民间认为其有补中益气、温肾壮阳、润肺止咳之功效,可作滋补品[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市场的需求,鹰嘴豆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因此种植面积也开始逐渐扩大,但是种植方式以常规种植为主,产量较低,因而为了提高鹰嘴豆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也为了解除鹰嘴豆的地膜覆盖种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作者进行了鹰嘴豆的地膜覆盖及常规种植下的产量性状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叶黄素在功能食品及饮料应用中的稳定性,利用鹰嘴豆分离蛋白和甜菊苷为材料制备载叶黄素的复合体系,研究pH值、盐离子浓度、冻融处理、人工模拟胃肠液对鹰嘴豆分离蛋白-甜菊苷-叶黄素复合体系和鹰嘴豆分离蛋白-叶黄素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复合体系在不同贮藏条件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载叶黄素的鹰嘴豆分离蛋白-甜菊苷三元...  相似文献   

4.
鹰嘴豆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鹰嘴豆的铺膜与不铺膜栽培比较试验表明,铺膜促使鹰嘴豆生育期提前,干物质积累增多,田间出苗率提高18个百分点,收获株数提高12.6;,籽粒产量提高43.4;.  相似文献   

5.
鹰嘴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鹰嘴豆俗称"鸡豌豆",因其籽粒形状酷似脱毛后的鸡头而得名。鹰嘴豆起源于西亚、地中海沿岸和埃塞俄比亚,7000多年前就被驯化成功并开始种植。鹰嘴豆是野豌豆族鹰嘴豆属植物中的一个栽培品种。目前,我国的鹰嘴豆生产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云南、陕西、宁夏和内蒙古,山西和河北等省曾先后引种鹰嘴豆。一、利用价值鹰嘴豆的淀粉具有板栗风味,可同  相似文献   

6.
鹰嘴豆属抗旱耐瘠薄作物,是我国西部省区极具潜力的冷季豆类作物.2010年尼勒克县种子管理站引进特色作物鹰嘴豆进行试验、示范与繁种,在加哈乌拉斯台乡等沿北山坡乡镇建立优质品种繁育基地200(666.7m2),生产适宜本地种植的鹰嘴豆优质种子,示范带动当地特色作物生产,提高农业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7.
鹰嘴豆较耐寒,本文对鹰嘴豆种植的气候条件及鹰嘴豆生长期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鹰嘴豆高产对策,以期为鹰嘴豆的广泛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压热提取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鹰嘴豆中抗性淀粉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鹰嘴豆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法制备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淀粉浆质量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冷藏时间四个因素对鹰嘴豆抗性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淀粉浆质量浓度21;、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41 min.在此条件下,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提取率为13.76;.[结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提取率与理论值比较接近,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鹰嘴豆,又称鸡豌豆、脑豆子,鹰嘴豆是野豌豆族鹰嘴豆属植物中的一个栽培品种。因其籽粒形状酷似脱毛后的鹰头或鸡头而得名。鹰嘴豆起源于西亚,地中海沿岸和埃塞俄比亚。一、鹰嘴豆的利用价值鹰嘴豆籽粒营养丰富,每100克干籽粒约含有水份10克、粗蛋白23克、淀粉47.3克,可溶性糖5.8、脂肪5.3克、粗纤维6.3克、灰分3.2克、维生素含量达42毫克,高于大部分豆类。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还原能力和超氧阴离子抑制率为抗氧化指标,确定鹰嘴豆抗氧化多肽与其它抗氧化剂(VE、VC及BHT)的协同抗氧化作用.[方法]以酶解法制备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鹰嘴豆抗氧化多肽及其它抗氧化剂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协同效应.[结果]VE、VC在低浓度时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具有协同的还原能力,BHT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未表现出协同还原能力;VC、Ⅶ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未显示出显著抑制超氧阴离子的协同效应,但BHT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表现出明显的抑制超氧阴离子的协同效应;且所有的协同作用随添加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结论]VE和VC对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的还原能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且VC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的协同作用较VE与之更强;BHT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表现出明显的抑制超氧阴离子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鹰嘴豆又叫桃儿豆、鸡头豆、羊头豆等,属野豌豆族,是豆科植物中的稀有品种,维吾尔语称“诺胡提”。它在新疆地区已经种植了2000多年,在许多文献中对鹰嘴豆的大名都有记载。鹰嘴豆好种,小麦、豌豆不长的地方,它基本上都可以长。比较贫瘠的土壤,是最适合种鹰嘴豆的。另外,鹰嘴豆有个很好的作用,它是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可以固氮,改良土壤,是用作倒茬的很好的作物,特别是对旱作农业非常有好处。种鹰嘴豆不用化肥和农药,主要是种子和机耕费两项开支。鹰嘴豆很好销,3~4元/kg,每667m2地收150kg鹰嘴豆,除去成本收入450元,所以说种植鹰嘴豆省事省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新疆迪西型鹰嘴豆油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为利用和开发新疆鹰嘴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提取迪西型鹰嘴豆油,并通过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鹰嘴豆油提取率的影响。此外,对迪西型鹰嘴豆油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GC—MS分析。[结果]迪西型鹰嘴豆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0℃和萃取时间为3h。在该工艺条件下,鹰嘴豆油的萃取得率为18.19%。经GC—MS分析可知,鹰嘴豆油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为亚油酸。[结论]超临界CO2萃取鹰嘴豆油工艺稳定,可靠,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鹰嘴豆主要在南疆乌什县、拜城县和北疆木垒县、奇台县种植。2008年,在昌吉州木垒县、奇台县种植的鹰嘴豆上新发现一种突发性病害,经新疆农业大学有关专家鉴定为鹰嘴豆褐斑病菌  相似文献   

14.
鹰嘴豆是木垒县的主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木垒县主导产业之一,在木垒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木垒县鹰嘴豆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形成。1木垒县鹰嘴豆产业化发展现状1.1木垒县鹰嘴豆生产现状近年来,木垒县鹰嘴豆生产呈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之前,木垒县鹰嘴豆种植面积不足2千(666.7m2),1995年以后发展到2万(666.7m2),面积翻了10倍。自2000年以来,木垒县的鹰嘴豆种植面积、总产稳居全国首位,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6万(666.7m2)发展到2008年的10.05万(666.7m2),占到  相似文献   

15.
鹰嘴豆褐斑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鹰嘴豆褐斑病是鹰嘴豆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它传播快、危害重、防治难,近几年在我县鹰嘴豆种植区发生严重,田间发病株率100%,常造成茎斑、茎折、叶斑、种荚病斑等严重症状,对鹰嘴豆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危害。发病严重地块常造成毁苗改种或绝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培养基对鹰嘴豆褐斑病菌(Ascochyta sp.)菌丝生长发育和产孢量的影响,筛选适合鹰嘴豆褐斑病菌生长及繁殖的培养基.[方法]采用7种培养基,即PDA、SCSC、CZ、EA、EPDA、M、ZM,观测鹰嘴豆褐斑病菌丝生长和产孢情况.[结果]EPDA培养基对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ZM培养基,CZ培养基最不适合鹰嘴豆褐斑病菌菌丝的生长.ZM培养基最适合鹰嘴豆褐斑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其次为SCSC培养基,CZ和PDA最不适合鹰嘴豆褐斑病分生孢子的产生.[结论]ZM培养基为最适宜该菌生长和繁殖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刘坚  江波  李艳红  张涛  沐万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9012-9013
研究超高压(100~600 MPa)对鹰嘴豆分离蛋白起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酸盐和Tris-HCl缓冲体系中,超高压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鹰嘴豆分离蛋白的起泡能力。在磷酸盐缓冲体系和Tris-HCl缓冲体系pH范围内(pH值为6.0~8.0),升高处理压力(大于300MPa)和延长保压时间(大于5 min)都会使鹰嘴豆分离蛋白起泡能力显著提高。在起泡能力提高的同时,磷酸盐缓冲体系中CPI泡沫稳定性下降,而在Tris-HCl缓冲体系中泡沫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鹰嘴豆在旱作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乌鲁木齐和奇台县碧流河乡旱作条件下进行,主要研究了鹰嘴豆种子出苗、幼苗成活以及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时期.试验结果表明,鹰嘴豆在北疆农牧区旱作条件下可以栽培成功,最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上旬.在无灌溉条件下选择其他时期播种时种子出苗及幼苗发育均不佳,而种子产量也不高.试验研究结果为在北疆地区旱作条件下种植鹰嘴豆并提高其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田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551-12552
[目的]研究鹰嘴豆种子的粉末特征。[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鹰嘴豆种子的粉末。[结果】鹰嘴豆种子的粉末中有椭球形的单粒淀粉粒、栅状细胞、支柱细胞、导管和子叶细胞等组成单元。[结论]鹰嘴豆种子粉末中的淀粉粒、栅状细胞、支柱细胞和导管等的结构特征可为鹰嘴豆种子的生药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鹰嘴豆耐寒,本文对鹰嘴豆种植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以期为鹰嘴豆的广泛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