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由于生物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状况,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自然保护最令人关注的目标.目前,国内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主要在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领域.从管理的角度及城市规划专业视角出发,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的范围、内容与深度等相关问题,对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全国创建...  相似文献   

2.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治区级森林及野生动物保护区.区内地貌千姿百态,自然景观复杂多样,自然资源富于生物多样性、典型性和稀有性,具有重要价值.为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应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长白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东北的生态屏障,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应是必然.多年来,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始终存在问题,长白山的物种和生态环境都在不断弱化.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尽快出台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地方政府把工作重心从以经济建设为主转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上来、把修改完善法律同落实群众的生态补偿结合起来等一系列措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经济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对于促进森林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今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严峻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致力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1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严峻问题1.1生态平衡严重破坏随着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更加严峻、突出,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虽然国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采取相关措施进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通过对吉林市船营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调研得知,只有尽快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断完善保护体系、强化管护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法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农田、水体、植被、生物多样性、大气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引起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提出和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环境意识、经济手段、所有权、行政领导责任制,立法和执法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内容分散,很不完善,与系统法学中的"良法定律"相悖。面对我国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应该积极利用国际上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公约,抓紧时间,从明确产权、加强保护、抢救生物遗产等方面开展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8.
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位作用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此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便是生物多样性的问题.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是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弥补立法漏洞 ,加大执法力度 ,建立完善的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动植物的特殊进化过程使其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但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入侵物种增多、森林砍伐和过度开垦等,使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最严重的7个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尼西亚,位列第二.为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澳大利亚政府近些年持续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制定了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和保护机制.本文重点从法律法规、保护区建设、市场机制以及保护技术研究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了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及方法,并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旨在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原有的自然生境支离破碎,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而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持续性的保证。为此,本文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价值,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则与方法,探讨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途径,重点介绍了在城市及周围地区设立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关键在于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而推动有机农业发展是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生态环境视角首先依据发展水平、发挥作用以及政策形势,将1994—2019年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在推动有机食品发展和有机产品基地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其次,总结凝练了有机产品基地建设在面源污染源头防控、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扶贫及生态产品供给等方面产生的综合效益;最后,提出新形势下有机农业发展与有机产品基地建设在发展生态经济、防控面源污染、助推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以及生态产业扶贫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林业是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的主体,保护林业资源,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对于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污染、美化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乡村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景观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恢复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介绍了景观方法,探讨了乡村环境保护和管理景观方法途径,包括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关系重建、乡村景观特征提升、小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景观综合管理以及构建以农户为主体的生态景观管护制度.结合海淀区土地整治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生态景观建设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了乡村环境保护和管理需要从田块尺度提升到景观尺度的必要性,需要从区域生态景观战略规划、景观尺度上空间格局规划、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应用3个层次上,提高生态景观服务功能,保护和修复乡村生态环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不同的土地经营者、管理者以及利益相关者合作,推进综合景观管理.  相似文献   

15.
以CNKI平台中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的增长趋势及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聚类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主题的研究热点及其研究前沿。研究表明:研究文献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016年开始呈现激增态势;作者、机构间的交流合作较少,作者间合作大部分局限在机构内部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合作相对活跃的机构主要有长江科学院、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及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其优势学科领域主要为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水利工程学、农业经济等。当前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研究领域有5个方向:(1)开展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发展等研究;(2)开展长江三峡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森林资源养护、水土保持与流失、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研究;(3)开展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及其生物资源养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4)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5)开展长江源区水电资源开发、水环境保护及其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为科学管理和保护长江流域的重要生物资源,提出建立基于科学设计的全流域生物资源和环境监测系统,建立全流域的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的生物数据模型,发展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的风险评估决策系统,发展长江流域科学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体系,发展基于GIS的长江全流域的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和管理决策信息服务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在我国森林资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产品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天然林在改善群落结构、抵抗病虫害、提高林分生产力、促进养分循环与维持地力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人工林。因此,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不仅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在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中尚未有效解决天然林保护的尺度、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技术规范以及如何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天然林保护的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天然林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今后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研究提出了几点展望,旨在为我国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低碳农业的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低碳农业在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的正外部性,提出市场失灵是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合理生态补偿机制是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水土保持径流调控措施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琴  何长高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12-8114,8185
对国内外水土保持径流调控措施进行了综述。在我国,主要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水环境效应、小流域综合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径流空间尺度效应。在国外,一直以机理性研究为主导,其发展方向主要侧重于大型水文模型的建立和推导。  相似文献   

19.
生态效益的评价和核算对评价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至关重要.文章以截止2008年底安定区退耕工程取得的成绩为基础,估算了增加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在退耕期间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安定区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核算后的总生态价值约为260 905.12万元,保护水资源价值为74 130.60万元,保育土壤价值为33 426.29万元,固碳制氧价值68122.43万元,净化环境价值为2928.06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10291.34万元,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72 006.4万元.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