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新疆农业科学》1994,(5):196-197
和田河、叶尔羌河流域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栽培技术规程本规程为和田河流域(包括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和和田市)及叶尔羌河流域(包括莎车县、麦盖提县和泽普县)大面积推广小麦套种玉米单产15t/hm2粮食的栽培技术,是根据两河流域自然资源优势和近期农业科技成...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施肥效益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泽普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叶尔羌河冲积扇的中上部,耕地面积38万(667m2),是自治区及国家的粮食主要产区之一。本文通过氮磷钾优化配比对小麦产量及施肥效益影响的研究,旨在探索最佳的氮磷钾配比方案,指导大面积科学施肥,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浅谈振冲碎石桩在粉细砂地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工程概况 叶尔羌河位于新疆维吾尔境自治区的西南部,塔里木盆地的西缘。叶尔羌河是喀什地区的一条主要河流,也是塔里木河的源流之一,流域控制灌溉面积651.4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80万亩,是全疆第一大灌区,全国第四大灌区。叶河中游渠首是叶尔羌河第四级引水枢纽。  相似文献   

4.
正泽普“泽勒普善”的简称,维吾尔语意为“漂着金子的河”,地处新疆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中上部,总面积989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沙漠绿洲地貌,绿洲面积819平方公里,占82%。辖10乡、2镇、4场、143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20万,有维、汉、塔吉克、回等1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9%。境内有5A级旅游景区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泽普县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面积2000公顷,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和被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钢铁哨卡”  相似文献   

5.
和田河、叶尔羌河流域吨粮田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和田河流域吨粮田项目区含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和田市,叶尔羌河流域吨粮田项目区含莎车县、麦盖提县、泽普县。两河流域六县一市同属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温热干旱区(二级区),该区光热资源丰富,大于10℃积温4162—4360℃,太阳总辐射量601.53—612.83kJ/cm~2,年均日照2610—2970h,水资源较丰富,适宜两熟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6.
在以融冰雪为径流主要补给源的河流,气温对径流的影响非常大。在缺乏资料地区径流模拟中,应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料。采用含融雪结构的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借助临近研究区气象站探空气温,估算山区气温垂直分布,对叶尔羌河2001-2005年的日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基本满意,径流量相对误差在15%以内,表明对叶尔羌河径流过程模拟是可行的,但径流过程平均误差偏大,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深入。  相似文献   

7.
1 塔里木河概况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环绕塔克拉玛干北部和东部边缘.干流从阿拉尔到台特马湖全长1272公里,从源流叶尔羌河算起全长约2350公里.塔里木河干流自身不产流,水资源全靠源流补充,在灌溉引水量不多的历史年代,包括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在内,孔雀河、渭干河、喀什噶尔河、克里雅河等几乎全部塔里木盆地周围山地的大小河流,常年或汛期都有水汇入塔里木河,成为盆地内的向心水系,罗布泊成为塔里木河的尾间湖泊.由于源流灌溉农业规模不断扩大;灌溉方法和引水方法落后;引水量过大,致使一些源流相继断流,形成了目前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流的局面.而且,和田河在洪水期,叶尔羌河在特大洪水期方有水汇入塔里木河,台特马湖成为塔里木河的尾闾湖泊.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水资源现状调查及近期开发治理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塔里木河水资源现状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它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全长2 4 37km ,由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开都河(孔雀河)和渭干河等九大水系1 44条河流组成,深居塔里木盆地腹地,塑造了典型的内陆型河流特征,流域气候干燥,降水量稀少。其流域总面积1 0 2×1 0 4 km2 ,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98.3×1 0 8m3,水资源总量为42 9×1 0 8m3。塔里木河主干流长1 32 1km ,主干流本身不产流,水源主要来自于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条源头河流,它们主要以冰雪融水与高山降水为补给,受全球气候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9.
叶尔羌河是新疆洪峰流量最大的一条河流,1961年实测洪峰流量达6270m3/s,据调查历史最大洪峰流量达9140m3/s,而中下游平原灌区现有的防洪工程设施简陋,抗洪能力低,防汛任务很重,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防洪,洪灾损失大。2002年9月新疆叶尔羌河防洪规划报告通过了水利部的审查,初步提出了山区水库与平原防洪工程相结合解决灌区的防洪问题,本文介绍山区阿尔塔什水利枢纽与平原防洪工程相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泽普县广泛使用农林间作模式复播种植大豆。本文通过对泽普县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其为泽普县乃至南疆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罗乾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071-6072
从防洪、水环境的角度,将太湖流域——维水量水质模型应用于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的水利计算中,分析太浦河北岸控制前后,八荡河工程实施对浦北地区防洪及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太浦河高水位行洪对北片地区防洪排涝的影响,减少污染面源对太浦河水质的影响,以及缓解太浦河对区域河网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桂林漓江致洪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洲  白先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90-9092,9164
[目的]研究桂林漓江致洪暴雨。[方法]利用漓江致洪暴雨及漓江水位的观测资料,划定漓江致洪暴雨标准,通过华南致洪暴雨的时空分布、天气形势等方面的分析,对漓江的致洪暴雨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漓江洪水与上游暴雨的持续时间、强度密切相关,上游日降水量≥100 mm或连续2 d以上日降水量≥50 mm,极易发生漓江洪涝灾害;桂林漓江汛期洪水每年4~7月都有可能发生,但多发生在5~6月;漓江洪水水位变化以10年为周期;当年最高水位低于警戒水位(145.00 m)以下时,则来年最高水位大多超过警戒水位,达146.00 m以上。造成致洪暴雨的天气类型可分为锋面型(锋面南压型、静止锋北抬型)和低涡型。桂林漓江上游是桂林地区的暴雨中心,是漓江致洪暴雨的关键区,特殊的地形为暴雨多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结论]该研究为漓江致洪暴雨的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渭河陕西段水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红莲  张英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69-172,194
根据20世纪中期以来渭河降水、径流、泥沙、洪水等方面的资料,对陕西省渭河的水情动态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水情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揭示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水沙输送主要集中于降水量较大的汛期,年内分布相对集中;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50~90年代期间径流量和输沙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90年代径流量下降明显;洪水演变出现新的特点;流域径流量、输沙量、洪水等水情要素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莲河流域洪涝灾害及洪水频率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芳  查小春  王夏青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139-141,145
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资料,对1368~2007年640年间马莲河流域洪涝灾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40年间马莲河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114次,平均5.61年发生1次,说明马莲河流域为洪涝灾害多发的区域,而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和全球气候的暖干化,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加快;同时结合历史调查和实测资料分析洪水频率表明,马莲河流域实测资料序列短,即使结合历史调查洪水资料,也难以精确获得百年一遇以外的洪峰流量,直接影响到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洪水设计精度,说明开展马莲河流域的古洪水水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渭河及泾河高含沙洪水的特性、渭河下游及潼关高程的冲淤规律进行了分析,指出三门峡枢纽高水位运行、低泄洪能力及渭河高泥沙含量,是潼关高程抬升、渭河下游演变趋势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渭河下游水沙问题的对策是建设东庄水库工程、改变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降低渭河河口潼关高程,并辅之以区域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16.
安徽淮河流域耐水湿树种的聚类分析及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92年4至5月,对安徽省淮河流域前一年遭受特大水灾的8个县市树木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按所调查各县市的树种在受淹1一2月、水淹1一2m和受淹部位达到树干部的存活率,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别归入极耐水湿、较耐水湿、微耐水湿和不耐水湿4个等级。本文最后对治淮绿化工程耐水湿树种的选择和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蒙河拓浚工程是淮河治理的国家重大工程之一,通过蒙河拓浚等工程措施,使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河道达到设计行洪能力。该工程也是安徽阜南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建设工程之一,通过分析拓浚工程对湿地公园维管植物、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等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的监测和生态修复等生态保护措施,保护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资源,以有效发挥湿地调洪蓄水、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鄂东地区广济县境内的一段江堤这一水利工程进行探讨。论文首先分别从河湖水系与行政区划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广济县境内的区域地缘关系,继而指出广济江堤的江防地位,以及磐塘堤段在广济江堤中的重要性,然后详细叙述了明清时代广济江堤的历次修防史。  相似文献   

19.
于2013年1月(枯水期)、6月(丰水期)对赣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24个采样点进行水样采集,分析研究了赣江水体NO3--N、NH4+-N以及NO,--N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无机氮的主要形式为NO3--N,约占78%,其次为NH4+-N,NO2--N含量很小,平均浓度低于0.02 mg/L.赣江枯水期NO3--N平均含量为1.86 mg/L,略高于丰水期的1.74 mg/L;枯水期NH4+-N含量为0.59mg/L,高于丰水期的0.45 mg/L.枯水期赣江流域上游到下游NO3--N和DIN含量呈现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的趋势,NH4+-N含量在赣州附近出现最大值,其次在南昌下游赣江南支,其他地区含量较小,反映了城市污水排放对NH4+-N的影响.丰水期上游至下游NO3--N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但降幅不大,NH4+-N含量变化趋势与枯水期相似.主要支流中枯、丰水期以S06样点(桃江)的DIN含量和NO3--N含量最高,主要原因为桃江流域农业化肥的氮输入;其次为S18样点(袁水),可能与新余市大量排放工业废水有关.  相似文献   

20.
民国以来,自然灾害频发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1931年的江淮水灾便是民国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无论灾情本身还是受灾影响,为百年不遇。其中,长江、淮河皆流经的安徽省正是受灾最重的省份之一。空前的水灾使安徽南北都陷入泽国,出现大量灾民,损失巨大。这一年夏天长时间集中的降水是造成水灾的主要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新旧军阀连年混战、民政不治、水利失修等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水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