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许多饲养管理技术常常应用于幼小仔猪。如公猪的去势手术、断尾、剪牙、铁剂注射、打耳缺、打耳标或两性耳刺,且经常在仔猪出生时处理,特别是在分娩管理的猪场,目的是降低新生仔猪死亡率。所有这些程序可能会对仔猪产生影响,也可能对母猪产生影响,因为母猪对处理它们的后代有相应反应。1疼痛操作对哺乳仔猪的影响仔猪出生后不久,就进行处理,从头部和口部移除胎衣  相似文献   

2.
去势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去势不仅使猪性情变得温顺,减少打斗,从而提高猪的生长速度;而且能改善肉的品质;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去势手术对于仔猪是很大的应激。在操作中须做到以下十项。(1)去势时间,散养户或小型猪场通常在断奶之后;规模猪场往往在仔猪7~10日龄。10日龄左右去势,  相似文献   

3.
正给公猪剪牙的目的是防止对人员的伤害,实际上是剪掉公猪的獠牙。给仔猪剪牙的目的是防止仔猪哺乳时咬伤母猪的乳头。给仔猪断尾的目的是防止咬尾造成身体伤害,影响仔猪健康生长。1公猪剪牙1.1剪牙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公猪上下腭的獠牙会变得大而锋利,因此会对采精人员的身体安全构成危险。一个明智的方法是建议将所有6月龄左右的公猪獠牙突出部分剪掉,这样牙齿剩余的部分就不会对采精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规模猪场仔猪福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仔猪阶段在整个生猪养殖过程中是死亡率最高的阶段,也是动物福利最易受到损害的阶段。仔猪福利的好坏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和行为,我国许多猪场对动物福利问题还不太重视,存在一些违反动物福利的做法。依据动物福利的含义,针对规模猪场仔猪阶段有关饲养管理操作(如仔猪耳号标记、剪齿、断尾、去势、断奶及仔猪运输等)中涉及的仔猪福利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仔猪福利水平的建议措施或对策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1断尾断尾通常在仔猪出生后第一周内进行,断尾工具有牙剪、剪钳、剪刀、手术刀刀片和电气烧灼铁。尾部残端的长度取决于猪场的标准操作程序,通常情况下,尾部残端的长度至少为2cm,使尾部残端能遮盖母猪的阴户。使用热烧灼铁断尾不会影响仔猪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或乳酸水平,但使用剪刀断尾后60min内,猪群的皮质醇水平有大幅升高。断尾后猪群出现的反应有夹紧尾巴、摇尾和溜臀。此外,与对照组仔猪相比,断尾后仔猪产生更多  相似文献   

6.
<正>仔猪阶段是猪只一生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其一生中最脆弱,经历应激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因为此时其自身的免疫系统、体温调节机能、消化系统和微生态系统均尚未完善,同时又面临着出生、剪牙、断尾、去势、断奶、转群、免疫注射、营养改变、环境不适等众多应激,极易引发各种疾病。要搞好仔猪的培育,需要同时做好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疾病防治、营养调控等多方面的工作。根据仔猪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充分做好营养调控,从内因着手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1)断尾的时间。需断尾的猪日龄越小应激就越小,康复也就越快,一般在断奶之前。2)断尾的方法。1月龄内进行断尾,主要采用电烙铁断尾,断尾时一般在距尾根2~3节尾骨处进行切割,剪太短易伤到尾神经,可能会引起后躯瘫痪;留太长,猪还是会互相追逐"咬尾",不能达到断尾的真正目的。电烙铁断尾操作方法。将仔猪横抱,腹部向下,侧身站立,或将仔猪臀部紧贴栏墙,术者站在通道  相似文献   

8.
王东 《现代畜牧科技》2020,(3):24-24,27
初生仔猪在出生后各器官的发育还不健全,功能性还不强,免疫力差,体温调节能力不强,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患病,甚至是发生死亡,因此,要加强初生仔猪的护理工作。初生仔猪的护理包括尽早的让其吃上初乳,给仔猪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做好断脐、剪牙、断尾及去势等工作,并且及时的补饲。现介绍初生仔猪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仔猪断尾作为产后必备的技术措施之一,已被欧美、日本、韩国、泰国等养猪先进国家所采用。在我国,许多集约化猪场和一些大的养猪专业户也在采用这一技术。 一、仔猪断尾的好处 1.避免咬尾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由于饲养密度大、环境温度应激、缺乏矿物质、采食不足等原因,都可造成仔猪兴奋不安、互相咬尾,断尾可避免此类事少发生或不发生。  相似文献   

10.
去势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去势不仅使猪性情变得温顺,提高公猪的生长速度,而且能改善肉的品质,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但是去势手术对于仔猪是很大的应激。在操作中一定须做到以下十项。  相似文献   

11.
<正>规模猪场常在20日龄,将未断奶仔猪去势,这样对仔猪的应激较小,更有利于仔猪成活和生长。在20日龄时,由于母猪小,特别是生长较慢的猪,体重往往不足5 kg,易形成腹壁疝、"走花猪"等。笔者改进了小挑花的工具和方法,以适合该龄母猪的去势。  相似文献   

12.
1 第一招 剪牙断尾与补铁:仔猪生后首先放入干麸皮盆内,去掉包裹的胎衣并用干净抹布将口腔与身体搽干净,在脐带远端处结扎断脐.这时就可剪掉上下颌犬牙(特别要剪掉上颌的两颗犬牙),再用止血钳夹住近肛门端尾部三分之一处,剪掉三分之二的尾巴.并用0.01%的高锰酸钾液体消毒,后用5%的碘酒消毒后将仔猪放入装有红外线灯泡的产箱,随后哺乳初乳.在生后48~72h每头肌注1~2ml右旋糖苷铁注射液.剪牙的作用是防止哺乳后期犬牙挂伤母猪乳头引起乳房炎,还可防止在后期分群时,猪的打架斗殴利于生产管理.断尾是为了省掉一头猪尾巴一生摆动所消耗的8~13kg饲料.补铁是防止哺乳期间仔猪缺铁性贫血病的发生与危害,有利于仔猪顺利长成15kg体重左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猪场的增加,断奶仔猪集中起来保育,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有利于防疫工作的进行。但断奶仔猪从产房来到保育舍,因环境和伙伴的不同,仔猪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鸣叫、互嗅、咬尾、咬耳和互相攻击。轻者尾部和耳部受伤流血、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尾部流血过多或内脏受伤而引起死亡。为了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仔猪安全地过完保育期。1断尾仔猪在出生1~2d内,在断牙和打耳号的同时进行断尾工作,在离尾根约1cm处,用钝口剪使三分力轻剪一下,为了止血,再向尾尖方向0.5cm处将尾巴剪掉,并…  相似文献   

14.
新生雄性仔猪一日龄去势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养猪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根据国外先进养猪技术经验 ,对初生仔猪采取一日龄去势技术 ,不仅可提高兽医的工作效率 (省时、省力 ) ,而且更能减少由于去势手术而对仔猪的应激影响 ,并能促进仔猪生长 ,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本技术的试验开展以及成功后的推广 ,将对我区养猪生产尤其在向集约化猪场发展过程中 ,具有积极的意义 ,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它从根本上更新了传统的断奶仔猪去势技术 ,也是兽医技术的一大进步。具体试验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在宝山…  相似文献   

15.
针对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和体温调节系统等未发育完全、抵抗力低下、疾病频发等问题,目前规模猪场普遍将"三针保健"作为解决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描述了"三针保健"药物和时机的多样性,并认为头孢噻呋是目前仔猪"三针保健"的理想产品;而免疫增强剂、维生素营养、微生态制剂、免疫球蛋白在理论上也都是"三针保健"的理想产品;在时机上,第一针集中在仔猪1~3日龄,第二针集中在7日龄或14日龄,第三针在仔猪断奶当天。此外,笔者提出了仔猪保健的新策略:在剪牙、断尾、阉割去势时肌注一针长效盐酸头孢噻呋,在转保育舍合群时再肌注一针长效盐酸头孢噻呋。  相似文献   

16.
仔猪渗出性皮炎是由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仔猪的高度接触性皮肤疾病。多发生于哺乳仔猪,10~20日龄尤为常见,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超过50%。1感染途径:(1)破裂和损伤的皮肤黏膜。(2)剪牙、断尾、去势消毒不严引起感染。(3)初生仔猪皮肤不结实是最常见的因素。(4)体外寄生虫螨虫感染  相似文献   

17.
<正>仔猪出生时会长有8颗乳牙,又细又尖,对于咀嚼食物没有实质上的帮助。所以集约化养猪采取剪牙的措施。1仔猪剪牙的优点1.1预防仔猪间的伤害仔猪出生后,在争抢乳头排位时为了争取到最好、乳量最多的乳头,会互相用嘴拱、用犬齿撕咬脸颊,势必造成脸部受伤,一旦细菌感染到这些受伤部位,就会导致发炎、化脓。有的仔猪在打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尹义 《猪业科学》2010,27(6):117-117
刚出生的仔猪就长有二对犬齿和二对隅齿,棕黑色,尖细.国内的养殖场一般都对新生仔猪进行剪牙处理. 1 剪牙的原因 1) 仔猪在争夺乳头时用犬齿互相殴斗而咬伤面颊,一旦被细菌感染发炎,将影响其吃乳;有的甚至造成失明,失去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笔者所在猪场接产员实行三班制工作,在实行该"绩效考核"方案前,管理层对中、夜班的管理特别困难,接产效率很低。从2013年10月份开始,猪场在工资调整时划出一部分来作为"接产绩效",实行该方案以来,接产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高,接产成绩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母猪炎症发生率从5%下降到2%,仔猪分娩过程中死胎率从4%下降到2%,而且接产操作规范,断尾、剪牙、贴护膝及称量初生重等记录工作都执行到位,猪场监督管理特别轻松。  相似文献   

20.
<正>猪的应激是指有一定遗传素质的猪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后发生的反应,应激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且能被恶劣环境所加重[1]。疾病是我国现代养猪生产中最大的问题,而应激则是导致猪只抗病力下降进而诱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它甚至可以直接造成猪只的死亡[2]。应激因素广泛存在于养猪场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剪牙、断尾、打耳号、阉割去势、断奶、捕捉、转群(包括长距离运输)、混群、注射疫苗、料中投药、气温变化和环境改变等;此外,饲养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