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全面了解枣庄市市中区牛羊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的流行情况,2015年6月份开展了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合的方式对采集的1926份血清(牛816份,羊1110份)进行布病检测;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816头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显示:布氏杆菌病检测,检出阳性牛16头、阳性羊4只;牛结核病检测,检出阳性牛3头。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我  相似文献   

2.
本人在和田市畜牧兽医站化验室工作期间,根据地区下达的牛羊布病采样检测监测要求,于2009年6月对各乡镇共采集牛血清350份,羊700份。采用平板凝集反应试验进行布氏杆菌病监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牛3份,阳性率0.86%;羊7份、阳性率1%。接近规定的危险警戒线1%,建议应加强免疫、检疫,坚持自繁自育。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菏泽市牡丹区牛羊布鲁氏分枝杆菌病的流行情况,我们于2016年4月份开展了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合的方式对采集的1420份血清(牛320份,羊1100份)进行布病检测。结果显示:布氏杆菌病检测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3):121-122
为了比较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效果,658份牛血清和365份羊血清进行了检测,并通过试管凝集试验(SAT)对两种方法筛选到的阳性样品进行了确证。RBPT法检测出103份阳性牛血清,44份阳性羊血清;GICA法检测出129份阳性牛血清,65份阳性羊血清。通过SAT法验证结果显示牛血清有84份为阳性,羊血清有44份为阳性。GICA法的敏感性要高于RBPT法,可以作为家畜布病初筛试验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地区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法和试管凝集实验对2014~2015年采的1746份牛、羊血清进行布氏杆菌血清抗体的检测,受检的232份牛血清,检出1份阳性,阳性率为0.43%,3份可疑血清。受检的1514份羊血清,检出4份阳性,阳性率为0.26%,9份可疑血清。但经试管凝集实验进行验证试验未检出阳性血清,说明我国对布氏杆菌病采取的监测净化防控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共和县切吉乡是一个以牛羊养殖为主的牧区,近年来,部分牛羊发生流产现象,严重地影响到了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导致流产的原因主要是布氏杆菌病和衣原体病,但是通过对牛羊进行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全部为阴性,于是笔者怀疑是衣原体病导致的牛羊流产,为了掌握共和县切吉乡牛羊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2014~2015年,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牛血清300份、羊血清200份进行了衣原体病血清学检测,检出牛血清阳性12份,阳性率为4%,羊血清阳性18份,阳性率为9%。结果表明共和县切吉乡牛羊群中有衣原体病感染,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近几年贵州省各地区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及与温度、海拔高度等环境地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9个地州市采集4 058份(牛1 932份,羊2 126份)血清样本进行平行检测。结果: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血清阳性检出率,牛为14.44%,羊为3.77%;试验管凝集试验的血清阳性检出率,牛为7.66%,羊为3.17%。与后者相比,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牛、羊血清的敏感性均为100%,对牛血清的特异性为92.66%,符合率为93.22%;而对羊血清的特异性为99.37%,符合率为99.39%。对不同饲养方式牛羊布氏杆菌感染阳性率进行比较,总体趋势表现为牛: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农村散养户;羊:规模养殖场>农村散养户>养殖小区。通过偏相关分析环境因子与布氏杆菌感染阳性率关系为年平均温度与布氏杆菌感染抗体阳性率呈负相关,海拔高度与布氏杆菌感染抗体阳性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牛布氏杆菌病(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传染病,是国际贸易检疫中必检的传染病.近几年来,随着养牛(尤其是奶牛)业的发展,牛及其制品调运越来越频繁,致使牛布氏杆菌病疫情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加强牛布氏杆菌病监测,扑杀阳性牛是控制牛布氏杆菌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预防临泽县牛羊布氏杆菌病的发生,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的方法对临泽县7个乡镇的奶牛和肉羊养殖情况以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本县养殖方式主要是圈养或圈养及放养,养殖户对布病危害和相关法规政策认识不足,防护消毒措施不重视。在采集的1280份奶牛血样和23115份羊血样中,牛阳性率达0.23%,羊阳性率达0.52%。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布病防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应用布氏杆菌虎红平板凝聚实验和试管凝聚反应实验,对来自青海省门源县的1500份奶牛血清、1000份牛血清、500份羊血清(其中:公羊血清100份、其他羊只血清400份)样品的抽样监测;结果检出:奶牛阳性血清0份;牛阳性血清18份,阳性率为1.8%;公羊阳性血清2份,阳性率为2.0%;其它羊阳性血清0份。说明在该县的部分牛羊群中存在布氏杆菌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用培养的布氏杆菌菌体,通过超声波裂解、反复离心制备出布氏杆菌细胞壁抗原。将细胞壁抗原作1:128稀释,用作牛种布氏杆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抗原;将布氏杆菌细胞壁抗原作1:32稀释,用作平板凝集试验抗原;把细胞壁抗原作1:16稀释用作试管凝集试验抗原,分别建立了牛布氏杆菌ELISA试验、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用这3种方法,检测已知200份平板凝集试验阴性血清,5份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血清。结果5份阳性血清在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ELISA试验中均为阳性;200份阴性血清在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中均为阴性,在ELISA试验中有1份为阳性?试验证明,细胞壁抗原,既能用于传统的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又能用于ELISA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温泉县奶牛流产病因,对采自温泉县4个不同地区的81份血清样品分别进行新孢子虫病和布氏杆菌病检测,其中新孢子虫病应用rELISA方法检测,布氏杆菌病的检测参照国标,被检的81份血清样品中8份血清呈新孢子虫抗体阳性,阳性率为9.88%。其中安格里格乡感染率为18.75%,哈日布呼镇感染率为7.14%,蒙进感染率为0%,塔秀乡感染率为13.04%。没有检出布氏杆菌阳性血样和新孢子虫和布氏杆菌病二者混合感染的流产奶牛血样。检测结果表明:新孢子虫是导致该地区奶牛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与试管凝集试验(SAT)方法,对2011年4月新疆北疆地区A、B两个规模牛群布氏杆菌病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和6.8%。相隔25 d后对阳性牛再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进行复查,2次试验结果一致率93%。30 d后对受威胁牛再次进行全群布病复检,阳性率为1.06%。通过调查,流产牛中的布病感染率45.1%。  相似文献   

14.
应用衣原体间接血凝实验(IHA)对来自青海省门源县东部地区的200份牛血清、200份羊血清进行了衣原体间接血凝抗体试验的检测。结果检出:牛阳性血清16份,血清阳性率为8.0%;羊阳性血清35份,血清阳性率为17.5%;说明在该县东西部地区的牛羊群中存在衣原体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直接用贝氏贝诺孢子虫病牛皮肤制备诊断抗原,并用所制抗原通过微量间接血凝法(间接血凝)对吉林、内蒙、河北以及黑龙江等省(区)1086头(份)牛血清进行诊断研究的结果。 所制抗原为蛋白类抗原,其蛋白含量为1.26~1.48毫克/毫升。间接血凝试验表明,207头(份)带虫牛血清检出阳性反应牛196头(份),阳性符合率为94.68%,血凝效价达1∶40~5120;56头健康牛血清均为阴性反应;67头类症病牛血清除2头肉孢子虫牛血清血凝效价为1∶40外,其余均为阴性;3头人工感染牛(18份血清)最早于接种后10天出现阳性反应,比眼巩膜出现虫体包囊早40~50天;来自上述疫区的738头被检牛,通过临床、组织学以及眼巩膜包囊等检查,检出带虫病牛55头(7.45%),而间接血凝法检出阳性牛150头(20.33%),两者相差非常显著。血清学诊断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地区发生的牛“厚皮病”就是牛贝诺孢子虫病。  相似文献   

16.
从山东省某奶牛场全群采集血清148份,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ELISA试验进行布病抗体检测;应用口蹄疫A型、亚洲I型、O型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3个血清型的口蹄疫抗体。结果显示,牛布氏杆菌抗体阳性16份,阳性率高达10.81%;口蹄疫A型抗体阳性74份,合格率50%,亚洲Ⅰ抗体阳性133份,合格率90%,口蹄疫0型抗体阳性133份,合格率90%。针对血清学检测结果,制定相应防控措施,以期降低牛布病与口蹄疫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三明市牛羊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情况,对辖区开展牛羊布病基线调查,共采集辖区羊血清10 874份、牛血清3 076份,监测结果阳性24份,阳性率为0.17%。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为进一步制定适合三明市牛羊布病防治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按J.W.Cherwonogrodzky、.K.H.Nielsen法制备布氏杆菌O-多糖抗原,建立琼脂扩散反应。该法可鉴别布氏杆菌自然感染病牛和菌苗接种反应牛。本文报道了应用该法,在生产条件下进行检测表现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材料和方法:牛血清样本采自萨拉托夫州11个农场6655份。其中248份来自布病清净场,961份为2个布病疫情场,另5408份来自7个本病情况不清的农场。采血的牛只,除对照组外均在不同时间内接种过布氏杆菌菌苗。 血清样本按以下方法检测:用O-多糖抗原的琼脂扩散试验;使用凝集、补反通用抗原的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琼扩反应操作用0.8%的俄罗斯产琼脂,融于10%氯化钠液中,然后均匀辅浇在9cm×12cm的玻板上,每板18ml。用打孔器打孔、中间1孔,周围6孔。每板可打72个周围孔和12个中心孔。71个周围孔内滴加待检  相似文献   

19.
乳房是布氏杆菌极易侵袭的部位之一,而且患病后3—7年在抗体低效价(布病血清学检验阴性)的情况下,仍可在乳中检出布氏杆菌。据此,为探讨乳清在诊断布病中的意义,我们先后用782头奶牛乳清代替血清来诊断奶牛布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试验方法和结果1.1 乳清的制备和试验在我场公养奶牛群中,先后选出 RBPT 血清阳性牛97头,疑似牛151头,阴性牛534头,从这些供试泌乳奶牛的四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共和县牛羊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2012~2014年,应用间接血凝(IHA)试验对牛血清900份、羊血清1150份进行了衣原体病血清学检测,检出牛血清阳性34份,阳性率为3.78%,羊血清阳性105份,阳性率为9.13%。结果表明共和地区牛羊群中有衣原体病感染,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