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峰 《中国茶叶》2006,28(4):7-8
江西省婺源县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也是我国最早产茶的地方之一。婺源县在2005年7月1日正式启用了“婺源绿茶”原产地证明商标,要求全县茶叶企业今后统一使用“婺源绿茶”商标,其主打品牌“婺源茗眉”也于同年10月1日上市。从此,“中国茶叶之乡”婺源县告别了无统一商标,无主打品牌的历史,进入了一个以统一品牌为抓手,全面振兴茶业经济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婺源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婺源是中国绿茶之乡,茶产业是婺源的传统特色产业。2006年,全县茶园总面积13.77万亩,茶叶总产量5800吨,茶业总产值3.08亿元。本文将对国内外茶叶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判断婺源县茶产业发展机遇和威胁,通过对婺源县茶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判断婺源县茶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从而对婺源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江西省婺源县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婺源茶叶曾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和1999年昆明世博会金奖,是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婺源县提出了坚定不移地以发展有机茶为方向,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的茶业发展战略。2014年,该县茶园面积11734hm~2,其中有机茶园2000 hm~2,绿色食品认证茶园7334 hm~2,生产茶叶1.35万t,实现茶产业系列产值22亿元,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婺源县产茶始于晋而盛于唐,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奠定了“婺源绿茶”的优秀品质和产业地位。2007年,婺源成功举办了“婺源绿茶杯”中国·江西首届茶叶博览会,“婺源绿茶”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县、乡财政扶持茶产业资金突破千万元大关,引进外资达3.16亿元,4家茶叶外贸企业挤进江西省农副产品创汇50强;当年发展标准化良种茶园1万亩,涌现出了一批“万亩茶乡,千亩茶村,百亩茶户”;实现茶业产值3.9亿元,  相似文献   

5.
<正>一、基本情况江西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茶业是婺源传统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近年来,婺源县因势利导,调整茶叶产业结构,提出"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全力抓好婺源绿茶品牌整合,引导茶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茶产业从资源经济向品牌经济、产茶大县向茶业强县转变",把茶产业发展定位"有机"高度,推进经济新常态下的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6.
潘水源 《茶叶》2004,30(2):121-121
婺源县委县府于5月1日至1 5日举办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婺源地处中国绿茶的金三角地区,种茶、制茶已有1 2 0 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茶乡”之美誉。目前婺源县经营茶叶的个私企业已逾两百家,其中从事无公害茶生产经营并且年产值5 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30家,年产值1 0 0 0万元的企业有2家,婺源有机茶在欧盟市场占据70 %以上的份额。本届茶文化节以“展茶乡风采,会四海宾客”为主题,有百余家厂商来婺源展销茶叶产品,众多来自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茶文化专家欢聚婺源,共商茶事。茶文化节期间,举办了茶乡风情文…  相似文献   

7.
婺源是我国的绿茶大县,婺绿也是优质绿茶产品。本文在分析婺源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婺源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产业优势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婺源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七杯香"婺源绿茶为新研发的产品,是易生产推广、适宜大众消费的有机绿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深绿油润;香气栗香透兰,七泡留香;滋味鲜爽醇厚,回甘馥郁;叶底柔软肥厚,翠绿匀整。本文从鲜叶标准、杀青到提香、入库等进行全面技术规范,为提升婺源绿茶品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低海拔茶园茶饼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7月7日,江西省在婺源县沱川乡溪头村(海拔200m左右)的低海拔茶园首次发现了茶饼病的发生,且危害很重。为此,笔者作专题对其做了较系统的调查,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一、茶园生态1.婺源气候根据婺源县气象局的资料,现将婺源4~11月的日照时数、气温、相对湿度等情况列入表1。调查地沱川溪头村位  相似文献   

10.
婺源茗眉     
婺源是江西主要外销绿茶产区之一,县境位于赣东北角上,和浙江开化、安徽的休宁接界。境内山岭连绵,峰峦起伏,河川环绕,四季云雾不绝,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栽培茶树的优越自然条件。远在唐朝之前,婺源就以盛产茶叶著称。由于茶叶产量多,质量好,婺源也就成为我国著名的绿茶产  相似文献   

11.
余接成 《中国茶叶》2005,27(5):10-11
2005年元旦前后,婺源县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去年12月22日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二是今年1月8日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婺源被列入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该县江湾景区还新晋级为"国家4A级旅游区".旅游业是婺源开发的最成功的一个产业,茶业是婺源的传统主导产业,旅游业已经带动,并将更好、更快地促进婺源茶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茶世界》2008,(5)
4月28,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的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闻发布会。绿茶金三角核心区内的安徽休宁、江西婺源、浙江开化三个县政府领导接牌。  相似文献   

13.
江西婺源,地处我国著名绿茶生产的金三角之皖、浙、赣三省交界,历史上曾称"吴头楚尾",乃"吴楚分源"之处。婺源是一块神奇锦绣之地,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唐代以来一直是出产名茶的灵秀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婺源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在最近两年国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口数量相对减少、大宗茶销售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婺源县为了维护茶叶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全县上下齐心协力,重视科技开发,重视搞活流通,积极探索科技与企业联姻、企业与茶农联体、生产与市场对接的新路子,使茶叶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1994年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内外销精制茶供货量均居江西全省各县市之首,茶叶产销两旺,效益不断提高,茶叶已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的重要地位。总结婺源茶叶的发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经验。 1.县委、县政府对茶叶十分重视 婺源县产茶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婺源茶叶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最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对茶叶生产十分重视,把茶叶作为全县经济支柱产业来抓,提出婺源茶业须走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进精制加工、大幅度提高茶叶生产和加工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追求更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新路子。自1993年以来,每年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的1号文件都是关于指导茶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出公告,批准"马图绿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是梅州市继"西岩乌龙茶"后的又一茶叶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马图绿茶产地范围为梅州市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现辖行政区域。马图绿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丰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茶业就是婺源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和民生产业。为做优、做强、做大茶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江西婺源县结合本县茶产业实际情况,制定了从茶叶生产、加工至市场销售的一系列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7.
《茶世界》2008,(5)
所谓绿茶金三角,是指浙、皖、赣三省交界的盛产优质高山生态绿茶的三角形地域。这是中国传统优质出口绿茶婺绿、屯绿和遂绿的集中产地。(注:婺绿:主产江西婺源;屯绿:主产安徽休宁、歙县、绩溪、黟县;遂绿:以遂安(现属淳安)命名,主产浙江开化、淳安、衢县、建德、桐庐)绿茶金三角可分为三个层次:小三角、中三角和大三角。  相似文献   

18.
五、中国绿茶产品的分类与加工 由于绿茶产区范围大,茶树品种特性各异,加工工艺千差万别,消费习惯多样,便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中国绿茶产品。据估计,中国绿茶产品多达数百种。这些绿茶如何进行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茶尖象甲(Phytoscaphus sp.)是茶树的一种新害虫,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进行为害。该虫在江西婺源县个别茶园中虫口密度较大,曾造成过较严重的为害。鉴于国内对此虫为害茶叶尚缺乏报道,因此笔者从1982年以来,在婺源对该虫作了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现已基本查清了其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叶》2011,(5):38-38
4月20日,为期3天的2011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茶博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来自国内外的百余家参展商带来西湖龙井、婺源绿茶、普洱等品种的茶叶供参观者挑选、品尝。图为参展商在茶博会上向顾客介绍茶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