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针对传统高速分插机构均为多组非圆齿轮组成,安装和制造难度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控差速行星系分插机构。分析了该分插机构的工作原理并建立其运动分析模型;采用RecurDyn虚拟样机仿真和MATLAB数值仿真等方法,对该理论分析模型和机构各参数与秧针栽插动静轨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椭圆齿轮偏心率为0.13、插植臂长度135mm、插植臂箱体与y轴的初始夹角50°、插植臂与回转箱体的初始夹角35°和插植臂回转箱体回转半径90m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插秧株距为180~220mm时该分插机构能满足水稻插秧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变性椭圆齿轮行星轮系步行式插秧机分插机构的可行性,分析变性椭圆齿轮传动形式分插机构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以农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为平台,开发出该分插机构的参数优化软件,采用CAD/CAE软件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分析模型可靠性。结合理论模型和虚拟样机试验,对影响插秧效果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判断其合理性。将该分插机构运用到步行式插秧机宽窄行插秧新的作业方式中,最终通过田间试验验证该分插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新品展台     
迷你插秧机这种插秧由于身型小,机器在田间能够小转向,对行非常简单整齐,其前轮独立悬挂,机器具有出色的直线前进性,操作十分舒适。该插秧机还配备了超级回转式插植臂,4个行星齿轮划出近于模拟手插的轨迹,不伤秧苗,插植漂亮。由于回转箱作旋转运动,即使在高速插秧时,振动也很轻  相似文献   

4.
2ZK-630型水稻快速插秧机在技术上较传统插秧机有重大突破,工作部件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双分插机构,利用非圆齿轮传递变速运动,实现了插秧机构的连续回转运动。由于双分插机构对称分布,插秧时运动平稳、插秧质量好。克服了传统插秧机曲柄摇杆式机构在工作中由于惯性力引起较大振动的弊病。由于栽植臂旋转一周插2次秧,因此作业效率较普通插秧机的高,同时降低了作业成本。下面对造成2ZK-630型水稻快速插秧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湖南省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较快,插秧机出现故障的现象时有发生。科学合理的维修保养可以有效地延长插秧机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换油要及时更换发动机、插秧箱、齿轮、驱动链轮箱、插植架支架、插植臂和齿轮箱等部件中的机油和齿轮油。一般情况下,新机第一次作业20小时更换发动机机油,以后每50小时应更换机油1次;插秧箱工作100小时,应更换机油;齿轮箱工作120小时应更换齿轮油。由于机型的不同,请按插秧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操作。  相似文献   

6.
《四川农业科技》2015,(1):48-49
<正>1成果名称2ZK-630型水稻快速插秧机1.1成果来源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1.2成果简介新型水稻快速插秧机栽植机构采用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双分插机构(回转一周插两穴),属国内首创,分插机构采用对称式配置,使分插频率大幅度提高且振动相对减少。该机构比连杆式机构更牢靠、紧凑,传动平稳,实现了连续单向循环运动,能很好  相似文献   

7.
高速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高速水稻插秧机栽插性能,以其分插机构支撑臂为研究对象,对其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利用PRO/E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受力和振动模态进行分析,得出其6阶模态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支撑臂结构,能够使其固有频率有效避开插植臂周期激励频率和整车频率,为分插机构结构设计和转速性能提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液肥注射式变形齿轮扎穴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扎穴机构存在传动系统复杂、扎穴穴口较大等问题,设计传动系统简单且可实现穴口小变形齿轮扎穴机构。根据变形齿轮啮合特点,构建扎穴机构变形齿轮行星轮系节曲线数学模型。应用VB语言开发该扎穴机构仿真优化软件,分析变形齿轮长半轴a、变形齿轮偏心率e、变形齿轮变形系数m1等重要参数对扎穴轨迹影响,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优化可满足扎穴机构工作要求的结构参数。应用Pro/E软件建立扎穴机构三维模型,ADAMS软件模拟仿真,喷肥针尖运动轨迹曲线与理论分析轨迹一致,验证机构设计合理性。台架试验总平均穴口宽度为21.1 mm、穴距220.1 mm。结果表明,该扎穴机构满足喷肥针扎穴穴口性能要求,可为深施型液态施肥机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MATLAB插秧机分插机构秧针运动轨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插秧机机构的方便、快捷、准确,建立了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秧针运动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计算和模拟,从而对机构运动的分析直观化、可视化,可为选择合理的分插机构的结构参数,提高插秧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ZK-630型水稻快速插秧机是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开发生产的,该机型的主要特点是栽植机构采用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双分插机构,每旋转一周可以插秧2次,其插秧效率是普通曲柄式插秧机的1.3倍。该机型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黑龙江垦区各农场。  相似文献   

11.
番茄链式纸钵苗移栽机栽植机构参数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番茄钵苗机械化移栽效率,以链式纸钵苗高速、有序、有效栽植为目标,设计一种分离辊角度可调差速式番茄链式纸钵苗移栽试验台。采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选取作业速度、开沟器入土深度和覆土镇压器夹角为影响因素,以钵苗直立度合格率和株距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通过土槽移栽试验,研究栽植机构结构与作业参数对栽植机构作业质量影响。结果表明,作业速度0.6~0.68 m·s-1,开沟深度103~116 mm,覆土镇压器夹角为40°时,番茄钵苗移栽直立度合格率大于90%,株距变异系数小于10%,满足番茄钵苗移栽技术要求,为番茄链式纸钵苗移栽机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我国树苗栽植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扶苗机构为树苗移栽机植苗系统中的关键机构之一。研发针对我国杨树苗移栽机的齿轮齿条式扶苗机构,可以保证树苗移栽设备的栽植效果。  方法  首先针对长杆式树苗移栽作业,分析速生杨树苗的物理特性,得到树苗的长度、地径变化范围数据,提出一种齿轮齿条式扶苗机构的设计方案,分析齿轮齿条式扶苗机构栽植性能与运动参数的关系,计算其扶苗支撑架的初始位置以及确定扶苗工作行程,利用接触碰撞算法计算齿轮齿条啮合的约束条件和运动参数。使用ADAMS仿真软件建立扶苗机构多刚度接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探究齿轮齿条模数对扶苗效果的影响,通过扶苗支撑架质心的位移和速度变化曲线分析扶苗运动的准确性,通过传动齿轮转速变化和齿轮齿条啮合力变化验证扶苗机构结构的传动性能。  结果  齿轮齿条模数为9,扶苗效果最佳,此时扶苗支撑架质心在前进方向上的速度波动较小,并且位移变化稳定,位移和时间量近似于线性关系,扶苗过程接近匀速运动,速度为122 mm/s左右;扶苗运动单次工作行程达到599.9 mm,满足了实际需要大于568.4 mm的设计要求;扶苗机构各级齿轮动力传递稳定,齿面最大接触力为512.6 N,远小于材料强度,没有发生跳跃情况和阻滞情况。  结论  齿轮齿条式扶苗机构可以满足杨树苗栽植的扶苗运动要求,实现零速移栽,保证了树苗栽植直立度,并且有效改善了以往树苗栽植过程中的扶苗方式,具有良好的运动稳定性,安全高效。本研究对造林机械设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菜钵苗移栽机的结构参数对栽植稳定性的影响及拖拉机田间作业时部分工作参数受载波动影响栽植性能等问题,采用ADAMS建立参数化模型,开展栽植机构结构参数(栽植臂、从动栽植臂、连杆)及作业参数匹配研究和轨迹分析,确定机组前进速度v(m/s)与栽植频率f(株/min)的匹配范围。结果表明:当栽植臂长度为300mm、从动栽植臂长度为305mm、连杆长度为95mm时,栽植轨迹高度为225mm,其中连杆长度对栽植性能有较大影响;在理论可行范围内,当f/v比值为200时,栽植轨迹达到最优,且随机组的前进速度增加,对应的可行栽植频率范围呈线性关系随之增大,栽植机构可适应株距范围为240~375mm。同时,应用高速摄像在线观察得出,栽植机构实际运动轨迹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田间试验表明:穴深合格率为90.7%,变异系数为7.1%,穴口长度合格率为84%,变异系数为6.6%,满足栽植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Pro/E及ADAMS液态施肥机扎穴机构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达到液态施肥机高速作业的目标,试验设计了一种运动平稳的椭圆齿轮行星系作为液态施肥机的扎穴机构。为满足喷肥针垂直入土、出土时扎穴深度120~150 mm的工作要求,设计参数为:椭圆齿轮长半轴29.364 mm、齿数23、短半轴与长半轴比0.958,正圆齿轮半径25 mm。应用三维造型设计软件Pro/E,绘制机构各零部件模型并装配,通过改变保存文件的类型实现Pro/E与ADAMS数据交换。在ADAMS中建立机构虚拟样机和运动学仿真,得到扎穴机构针尖的运动轨迹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实现扎穴机构的快速设计、准确分析,提高了设计速度,减少了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移栽机在油菜移栽过程中苗块易翻倒导致分苗装置分苗失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的倾斜式分苗装置。分析了分苗装置结构组成与分苗过程,确定了分苗装置主要结构参数;构建了分苗过程依次连续输送和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力学模型,依据动力学分析明确了影响分苗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得出,当苗块摩擦系数一定且同步带倾角在24.5°~35.0°时,有利于依次连续输送阶段苗块不翻倒;分苗夹持力越大,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分苗效果越优。优选得出分苗装置关键参数:同步带倾角γ为30°,分苗夹持力f_(j1)0.8 N,分苗气缸工作气压P为0.5~0.8 MPa。分苗装置分苗试验表明:苗块翻倒率为4.2%,分苗成功率为92.5%,满足油菜基质块苗分苗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EDEM的油菜移栽成穴装置作业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油菜移栽成穴装置作业性能,成型更优参数的栽植穴,采用模拟仿真和土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成穴作业性能,优化成穴装置作业参数。运用EDEM软件仿真生成土壤与成穴装置,以栽植穴开口纵长和有效深度为响应值,结合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模拟研究不同作业参数下的成穴效果,完成参数寻优。得出作业参数最优组合:穴刺直径35 mm、锥尖倒角64°、入土深度68 mm。土槽试验和仿真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开口纵长和有效深度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0%和5.68%,最优参数下土槽试验中栽植穴的有效深度47.2 mm、开口纵长84.4 mm。该研究优化了成穴装置作业参数,提高成穴作业效果,为今后的成穴机构与土壤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三七种苗的定向移栽,设计了一种导苗管式三七种苗栽植机构,对导苗管式三七种苗栽植机构作业时的定向过程、导苗过程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种苗栽植的主要因素;采用EDEM软件进行了定向过程的单因素仿真试验,根据仿真试验结果搭建了定向台架,进行了定向机构定向性能的正交试验,确定了定向机构优化后的工作参数组合.选取机组前...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适合大蒜栽植机关键机构的工作参数,研究了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结构特点,以穴宽作为栽植质量的综合指标,建立了表征穴宽与大蒜栽植机的摇杆式分插机构各参数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ADMAS软件的模型等效仿真功能分析了影响穴宽的因素,利用MATLAB软件对影响穴宽的因素进行了优化计算,优化结果显示理想穴宽与实际穴宽的误差为1.3×10~6mm,说明优化后的分插机构的工作参数符合大蒜栽植农艺需求,研究结果为自走式大蒜栽植机其他关键部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偏心齿轮分插机构运动学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偏心齿轮分插机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高速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试验台上采用高速摄影和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对分插机构的运动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近而利用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对分插机构秧爪尖的运动轨迹、速度以及秧爪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角位移进行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