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脆弱的自然生态坏境特征和油田对土地资源的损毁特点,采用极限条件法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土地复垦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结合近年来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内油田复垦的成效和不足,提出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油田土地复垦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生产建设活动会对土地造成一定损毁,土地复垦是有效的整治措施。但一段时间以来,土地复垦的现实不容乐观。针对复垦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等问题,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土地复垦"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实施细则》,力促土地复垦法律法规执行落地,实现土地复垦"不欠新账,快还旧账"目标。近日,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采矿项目是监管的重中之重《土地复垦条例》规定了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由生产建设  相似文献   

3.
矿区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灵石县夏门煤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对评估损毁土地可复垦程度及确定复垦方向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构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数和法对灵石县夏门煤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较高,可复垦面积占损毁总面积的88.66%,为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土地资源正面临严峻挑战,为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土地生态的健康发展,新一轮土地整治工作正全面展开.在此背景下,该研究结合国家新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以及多年来土地复垦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当前土地复垦中低排放控制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结果表明:土地复垦作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措施,目前缺乏相关低排放控制研究;现行土地复垦模式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其传统的复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新理念;通过文献综述法,结合土地复垦的内容与特征,总结归纳了边坡治理低排放、自然灾害损毁土地低排放、矿区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低排放、土壤与和植被固碳减排等关键技术;低碳排放与土地复垦息息相关,做好土地复垦与低碳排放工作,对我国碳排放控制目标具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焦作市煤矿区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矿区。长期以来,地下采煤引起的大面积土地沉陷及矸石山压占土地对该地区土地资源造成较大的破坏。为了改善矿区环境,结合焦作市中马村矿区采煤沉陷地土壤特点与工程复垦技术,提出几种生物复垦措施对复垦地土壤进行改良:酸碱中和法、绿肥法、施用化肥和农家肥、微生物法。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复垦技术是改善新土壤层的养分状况,增加有机质和保肥能力的最有效方式,采用生物复垦措施后,复垦地土壤结构明显得到改善,土壤容重明显降低,理化特性得到改善,试种的作物产量与工程复垦后土壤相比明显增加,基本接近普通农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土地复垦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特征,指导土地复垦风险的识别与管控,促进土地复垦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对土地复垦的风险管理现状、要素构成和管理对象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土地复垦风险来源多样、结构复杂等特点,按照整体利益优先原则、公正公开原则、科学发展原则、连续性原则、动态原则,分别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理论、项目管理理论和风险系统理论构建多维土地复垦风险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复垦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土地复垦风险管理规划,构建土地复垦风险管理的保障机制,完善土地复垦奖惩制度,推进土地复垦代建制及复垦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结果表明,多维视角下的土地复垦风险管理模式有助于全面揭示土地复垦系统风险的层次与特征,对促进土地复垦管理方式转型,提高土地复垦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等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神府煤田复垦土地产权归属的不清晰以及收益分配纠纷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矿区复垦土地的有效、持续利用。通过对陕北神府采煤塌陷区的复垦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得出矿区复垦土地产权模式;通过现行复垦土地产权模式的对比分析,得出"股份合作制"为最合理有效的土地产权运作模式;进而以此探究其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工作,该文以黄渡乡峄山村村庄复垦为例,选取地形坡度、排水条件、灌溉条件、有效层厚度、地表物质、土地利用兼容程度等方面确定了6个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数和法对研究区村庄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得出村庄复垦为耕地的适宜程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以为科学管理、合理利用与规划土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复杂系统理论,以徐州九里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例,进行土地复垦项目持续性后评价。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系统分析法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法等建立了土地复垦系统可持续性后评价概念模型,构建了土地复垦系统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体系,以复垦项目系统的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对徐州九里煤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徐州九里煤矿区土地复垦项目持续性后评价结果,基本能够综合反映九里煤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土地复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地复垦研究的基础。以山西省宁武县孟家窑煤矿为例,对该矿拟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地形地貌、土壤图等相关资料,从损毁程度、有效土层厚度、地形坡度、有机质等因素对矿区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采用极限条件法和指数和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将研究区的复垦土地划分为宜农用地、宜林用地、宜草用地,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各适宜地类划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地类。其中,宜农一等地面积为134.41hm2、宜林一等地面积37.78hm2、宜草一等地面积96.34hm2。  相似文献   

11.
土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是土地复垦项目投资合理性的前提。首先分析了线形工程项目占地复垦对象和传统的土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思路的特点,然后结合线形项目占地复垦对象的特点对传统复垦规划设计思路进行了改进,并结合南水北调满城段土地复垦项目对改进的规划设计思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加强土地复垦工作、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成为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的必然选择。文章对山西省交城县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土地复垦工作存在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宣传力度不够、复垦项目规划不科学、项目后续管理混乱等问题,提出建全和完善土地复垦法法律法规、科学规划土地复垦、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加强土地复垦后续监管等对策,希望能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引入大学课程教学中。从教学单元和研究项目设计、教学资源整合、课上学习交流和课程成绩评定等4个方面对河北农业大学"水土保持学"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介绍,并通过调查研究对"水土保持学"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实践和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水土保持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表明,研究性学习课程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从课程资料、课程项目设置等方面进行更广泛课前准备;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教学中应当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比例,以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灰色关联分析在土地复垦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湖南省邵阳市5个土地复垦项目,针对实施土地复垦工程对耕地质量所造成的影响,综合考虑土壤生产力、土壤环境和农田生产建设三方面因素,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复垦耕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个项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产力指标上,农田基本建设因素则能提高耕地综合质量.洞口县岩口乡土地复垦项目耕地质量恢复最好,洞口县山门镇土地复垦项目恢复最差,绥宁县枫木团乡土地复垦项目、双清区渡头桥镇土地复垦项目和邵东县牛马司镇土地复垦项目居中.该方法步骤严谨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5.
美国本科教学模式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本科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内容自主灵活、课程教学合理有序、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教学反馈注重个性化等特点。美国的本科教学模式启示我们应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自主性。  相似文献   

16.
王东  杨木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92-12294
以广东省高要市石灰岩矿区为例,用指数和法计算土地破坏程度,结合极限条件法对评价单元进行土地复垦目标适宜性评价,并探讨了矿区土地复垦实施及其生态重建等问题,希望为改进矿区土地复垦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园林测量技术"课程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园林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从测站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以"赛"促"学"法四个方面探讨研究性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园林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矿山土地复垦综合效益进行评价,针对吉林省磐石地区建筑用石灰岩矿山特点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建筑用石灰岩矿山复垦效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3个典型矿山进行了效益评价。基于AHP分析和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对研究区甲、乙、丙3个建筑用石灰岩矿的复垦效益评价为"良""一般""差"级别;该评价方法为石灰岩矿复垦效益综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根据评价得出的"良""一般""差"级别,可以为地方管理部门评价已完成的矿山复垦,同时也为其他类型矿山复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土地管理学课程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资源环境与生态国情、城乡国土空间结构与二元土地制度、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等议题对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2个方面阐述了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最后,针对资源管理类课程的特点,提出了问题式教学、能力导向式教学和混合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土地复垦工程费用构成是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质量。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比土地复垦工程与土地整理及水土保持工程的联系与区别,结合土地复垦工程特点,确定土地复垦工程费用构成,最后以广州市某区土地复垦费用构成进行验证,说明该费用框架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生产建设项目的土地复垦费用由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预备费3个部分构成,其中其他费用中后期的植物监测与管护费以及预备费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