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前,现代农业产业仅具备物联网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具备农业种植、现代养殖、食品加工、农村经济管理、生态旅游等学科背景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更能满足农业4.0时代的产业发展需要。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为例,提出交叉学科背景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及策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需加大与涉农专业的合作,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需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需依托优势资源延伸培养。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33(3):F0002-F0002,F0003
动物医学专业突出人才职业特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兼顾人才发展的多向性和创业能力培养,拥有一支专业技术一流、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达100%。该专业实验实训条件精良,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为主要手段,在读学生曾多次获得全国高职高专技能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动物医学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冷水性鱼类养殖学课程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及应用能力,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地方特色专业和产业发展需求,本文从生产实习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3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以期为地方特色专业冷水性鱼类养殖学课程生产实习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韩东锋  钱拴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10-9413
为适应当前林业生产目标的转变,现代高新技术在林业行业的应用,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为中小型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趋势,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改革的主要措施为:构建以必需、够用为度,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的课程体系;配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条件和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开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材,建立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要培养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及诚实守信、人际沟通能力强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应以农作物的基本生产技能培养为基础,突出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和营销技能的培养。该文阐述了湖南省种植业的基本概况及人才需求趋势、社会对专业综合素质和主要就业能力的要求,提出了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高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现代农艺方向)人才的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便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培养更合格的高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畜牧兽医专业是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重点专业,本专业一直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一大批面对经济建设主战场和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推动山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园艺专业每年毕业人数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园艺技术专业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更显重要。基于多年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尝试,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总结出一套适合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系统化核心体系,改革提升并用与实践,使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将会为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创新创业类人才培养起到很好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研究和制订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设施农业专业教学计划,对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以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具有成熟技术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可概括为“3个狠抓、3个确保”,根据“2个按照、2个确定”构建了人才培养的“岗位群-综合能力模块-能力要素-教学体系”的高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动态模式,通过“4个依据、4个不断调整”来实现培养模式的动态调整,具体改革方案是“围绕1个核心、建立2个体系、实现7个优化、培养8种能力”,保障措施是“7个加强”。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建立在具有鲜明的社会与行业背景以及有效的产学研结合基础上,必须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必须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性”,必须树立人才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质量观,其核心是构建高素质技术应用能力人才培养的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培养措施,主要包括: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探索科学合理的实训考核方式、举办园林景观设计大赛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随着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近3a来,我院园林技术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始终为10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李军辉  叶克  胡霞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6):258-260+263
从北京地区现代农业装备发展和应用的现状出发,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农业生产目标和工作方向,分析了北京地区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应用和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研究了现代农业生产需要掌握的核心岗位能力、专业技能证书人才需求情况。提出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为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装备制造企业的后市场服务,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目标和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内容提出建议。研究内容对于培养服务首都“三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高职教育的核心,该文针对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和学生特点,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创业创新培养的理念、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生创业社团、技能大赛以及教师培养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指出了高职园艺技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构建了基于能力递进的创业知识传授和创业思维开发、创业能力培养和学生创业实践的高职园艺技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简略阐述了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特点,介绍了当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并从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着手,对现代教育技术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提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高职院校中农机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为例,针对专业就业面窄、工作季节性强等特点,通过调研分析,分别从优化课程设置、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通过校企主体联合培养出新一代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职环保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玲  崔迎  娄绍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727-5729,5732
通过阐述高职环保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分别从校企共建专业及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多元功能开发、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师资队伍培养以及考核评价机制建构5个方面提出了高职环保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制度及条件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加大乡土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一)统筹各类乡土科技人才的培养 协调推进农民和专业大户、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协会人员、从事农村社会事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科技管理人员等的培养。继续实施科技培训专项行动、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等,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科学种养,重点加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科技培训,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开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中小企业科技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采用边研究边实践的方法,根据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特点,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了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构建出了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规范规章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保障了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引入行业、企业、同行等进行评教和评价,建立了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普遍提高,信息技术已经嵌入到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和环节,工作方式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给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培养学生既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又要具备较高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外语专业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复杂性思维和实现知识远迁移的能力,使学生职业能力向纵深延伸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计算机专业就业岗位信息的需求,确定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探讨从职业能力出发,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宽口径、多方向的培养,以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