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淮枝"品种鲜果荔枝为原料,通过微波干燥结合热风干燥技术加工荔枝干果,解决了传统方法制成的产品保质期短和易发生虫害等问题。结果表明,"淮枝"品种荔枝鲜果经护色处理后,用热风干燥荔枝鲜果至40%~60%的水分含量,再结合用800 W的微波平均功率干燥荔枝到含水量20%左右的干果样品品质最佳。随着干燥加工和保存时间的延长,"淮枝"品种荔枝的样品果肉颜色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2.
杨梅果实代谢旺盛、含水率高且无外果皮保护,在采收、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易遭受机械损伤及霉菌侵染,进而导致其品质劣变,严重制约杨梅产业的发展.本文概述了产地保鲜技术(保鲜剂、预冷、短波照射以及静电场等)和贮运包装(减震包装、气调包装和蓄冷包装)对杨梅鲜果采后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引起杨梅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提出"低温环境"+"缓震处理"+"气调技术"三维一体的栅栏保鲜技术将成为杨梅鲜果的保鲜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迟熟荔枝品种立秋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熟荔枝品种立秋荔广西桂平市的立秋荔是1990年发现的新品种,因其果实成熟期在立秋期间,故定名为立秋荔。目前,立秋荔的开发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自治区星火计划项目和自治区水果办生产项目。该品种的发现与开发对丰富我国荔枝品种资源、延长荔枝鲜果供应...  相似文献   

4.
广东荔枝生产特点主要有a.产区相对集中,茂名市是广东省荔枝主产区,占全省栽培面积46.03%、产量38.29%;b.主栽品种产能大,荔枝主产区茂名市白腊和黑叶两个主栽荔枝品种栽培面积占全市的80%,产量占全市的83.0%;c.荔枝产品上市周期短,黑叶荔枝从湛江市到荔枝北缘产区只有约2个月的上市期;d.荔枝生产单位户多规模小,如广东茂名根子镇荔枝栽培面积为0.41万hm2,荔枝生产单位有135户,每户荔枝栽培面积大都为几公顷,6.7 hm2以上属荔枝生产大户等.这些特点的存在会加剧行业竞争,在荔枝标准化栽培和生态型商品基地建设、荔枝采后工业化处理、荔枝生产经营制度创新等方面促使荔枝产业的升级,使荔枝产品朝向个性化产品和共性化产品两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广东荔枝生产特点与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荔枝生产特点主要有:a. 产区相对集中,茂名市是广东省荔枝主产区,占全省栽培面积46.03%、产量38.29%;b. 主栽品种产能大,荔枝主产区茂名市白腊和黑叶两个主栽荔枝品种栽培面积占全市的80%,产量占全市的83.0%;c. 荔枝产品上市周期短,黑叶荔枝从湛江市到荔枝北缘产区只有约2个月的上市期;d. 荔枝生产单位户多规模小,如广东茂名根子镇荔枝栽培面积为0.41万hm2,荔枝生产单位有135户,每户荔枝栽培面积大都为几hm2,6.7 hm2以上属荔枝生产大户等。这些特点的存在会加剧行业竞争,在荔枝标准化栽培和生态型商品基地建设、荔枝采后工业化处理、荔枝生产经营制度创新等方面促使荔枝产业的升级,使荔枝产品朝向个性化产品和共性化产品两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鲜食葡萄贮运保鲜技术与现代低温物流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鲜食葡萄贮运保鲜设施、材料、技术和标准化生产、贮运保鲜基地及批发、拍卖市场的建设内容,阐明了鲜食葡萄商品化处理系统与现代低温物流体系的构成,提出了鲜食葡萄贮运保鲜生产中应大力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岭南特有的水果,荔枝以其味美多汁、营养丰富深得人们喜爱。然而,由于保鲜困难,荔枝长时间保存和长距离运输一直是个未解的难题。以广西为例,广西是我国荔枝主产省区之一,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在市场上均具有极大潜力。然而,目前广西大部分远销荔枝保鲜仍以冰块冷藏为主,在常温不做任何保鲜处理情况下,不超过三天将褐变腐烂,每年因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约占总产量的20%以上,经济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农产品采后流通领域产品及技术现状出发,分析了生鲜农产品保鲜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我国农产品贮运保鲜产业"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荔枝是粤东地区的主要果树栽培品种之一,仅在汕头市栽培面积即达3333hm2,年产荔枝鲜果1.5万t,产值超过6000万元。荔枝蒂蛀虫也称爻纹细蛾,为鳞翅目细蛾科害虫。该虫在粤东地区常年发生,未防治或防治不及时的果园,成熟期果实为害率高达60%~80%,产量损失40%~60%,严重发生年份更是“十果九蛀”。荔枝蒂蛀虫的为害大大降低了果品质量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出口杂交稻种非疫区基地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杂交稻种出口面临以检疫为手段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国内一些出口企业违规在境外建立杂交稻制种基地.无序地进行规模化生产,致使我国杂交稻技术优势逐步丧失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杂交稻种出口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等问题,提出杂交稻种非疫区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实施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郑思宁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1):112-117
摘要:利用福建鳗鱼制品出口贸易数据和FAO渔业统计数据,分析1997-2010年福建鳗鱼制品出口贸易额、出口结构以及出口价格变动。结果表明:福建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出口额在近十年呈现下降趋势,但2010年有较大的提升;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日本市场,但近些年集中度有所下降;福建鳗鱼制品的出口价格和该类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该产品国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不存在产品差异性。最后,本文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该类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丹  林中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6):158-164
中国是世界芦笋生产大国,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芦笋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在全球芦笋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研究中国芦笋的国际贸易和产业竞争力,根据FAO、WTO和中国海关(一般贸易)的芦笋贸易数据,对中国芦笋的进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选取生产者价格、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价格比4个分析指标,对中国芦笋的产业竞争力给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芦笋贸易以出口为主,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2008年以后,进口增长很快,进出口差距显著缩小,2019年进口量是出口量的1/3,而进口额超过了出口额。芦笋价格方面,中国芦笋生产成本和生产价格较低,占据优势,但是出口单价和出口额相对也较低,出口创汇不显著,2013年以来进口单价快速上涨超过了出口单价,进口芦笋价格昂贵,未来芦笋进口不会明显增加,出口保持稳定。在国际芦笋出口大国中,秘鲁、墨西哥基本上是芦笋净出口国家,具有极强的贸易竞争力;其次是希腊,竞争力指数也较高;美国、西班牙、荷兰的优势也比较明显。中国是全球最大芦笋生产国,但芦笋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贸易竞争力指数为正数时接近1,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反映出中国芦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罗非鱼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以1994-2014年的相关贸易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中印两国的产品竞争力。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结果表明:中国罗非鱼产品对美国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增长速度快于印尼,但印尼罗非鱼产品拥有自己的品牌的外销渠道,市场价格较中国高很多。中国罗非鱼逐步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印尼的市场占有率则相对稳定。中国罗非鱼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已经逐步由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但印尼在罗非鱼产品出口上更加具有比较优势;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分析来看,竞争力效应对中国罗非鱼产品在美国市场出口额的增长的贡献率较高,中国罗非鱼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罗非鱼产品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以及在本国出口增长中的贡献率仍低于印尼。  相似文献   

14.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literature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ortance of location‐specific factors in the contex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but very little literature linking location‐specific factors to productivity. This study explores, for each location‐specific fact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local embeddedness and the labor productivity. We contribute to the body of literature on location‐specific factors by arguing that market focuse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impact of local embeddedness on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ir strategic choices, we categorize Taiwanese manufacturing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NE) subsidiaries in China into two groups: the local‐market‐focus group and the export‐market‐focus group. The paper fits the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regression models to the export‐market‐focus group and the local‐market‐focus group separately. For these two groups, each local‐embeddedness variable exerts different effect on labor productivity.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local‐market‐focus FDI is more affected by the host country's local business environment than is export‐market‐focus FDI. Although this study cannot represent all foreign companies in China, its dynamism offers a rich context in which to explor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foreign companies' business activiti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国贝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选用生产要素和进出口2个层面的4个指标,即资源禀赋系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测算2001—2011年中国贝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综合分析得出中国贝类产品在生产要素层面具有突出的资源禀赋优势;在进出口层面中,代表市场占有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及代表进出口的贸易竞争优势都表现出极强的优势,而反映出口所占比例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则较弱。根据结果提出合理调整贝类产品贸易出口结构、加强实施品牌战略和设立贝类产品生产安全卫生管理体系3个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贸易情况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引导罗非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分析了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的基本情况、出口区域情况、出口目标国情况,并对罗非鱼的贸易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分析显示,中国罗非鱼产品供应以国际市场为主。2002 年以来,对外贸易基本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增长速度在逐步放缓。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中国罗非鱼出口产品已转为以冻罗非鱼片为主,罗非鱼出口省份有广东、海南、广西和福建4 个省份,这4 个省份的出口产品也基本以冻罗非鱼片为主。中国罗非鱼最大的出口国是美国,出口目标国的增加也代表着中国罗非鱼市场正趋于多元化。与此同时,中国罗非鱼在未来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如贸易竞争国竞争力的提高、贸易竞争品种对有限市场的挤占、严峻的国际环境对罗非鱼产业的考验等。罗非鱼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要依靠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产品品质的提升和营销渠道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养殖大黄鱼的出口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滢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0):113-117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黄鱼产业出口现状的描述,揭示了大黄鱼出口市场的基本特征:由于我国大黄鱼养殖产地集中,出口省份也较为集中,并且面临着严峻的贸易壁垒。同时,文章通过运用出口竞争力指标,对几个省份的大黄鱼出口优、劣势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积极寻找新型出口方式、拓展出口市场、加强出口产品的多样化以及合理规避贸易壁垒等建议,以实现大黄鱼出口利润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8.
蒋颖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505-508
从分析影响因素出发,确定影响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的主导因素,为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加强双方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合作提供政策建议。文章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分析方法,针对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WTO后,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是受进口需求因素和出口竞争力因素的影响,而结构因素的影响则微不足道。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增长的市场容量是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竞争力的下降导致出口增长不断减弱,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市场未进行有效的开拓,两岸农产品贸易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辽宁省鲜食葡萄市场流向,将鲜食葡萄销售大致划分为3个区域。并针对鲜食葡萄如何走向国际市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梨生产、贸易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梨是世界重要水果,也是我国主要的出口果品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和中国的梨生产、贸易和竞争力都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以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不同角度的分析,对我国梨生产、贸易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7年我国梨收获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在世界梨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是梨单位收获面积产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梨出口量在世界梨贸易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梨出口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但竞争力的维持是以较低的出口价格为代价的。针对我国梨生产和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讨论了改善我国梨生产和提高梨果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