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恢复系宁R1为材料,研究了宁R1分期播种的生物学效应和盛薹期摘薹对植株开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种能有效地延迟宁R1的初花期和终花期,但随着播期推迟花期缩短,株高、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下降,植株开花量大幅度减少。而盛薹期摘薹处理不仅能有效地推迟油菜的初花期和终花期,对开花期天数影响较小,且打薹植株的单株开花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因此,盛薹期摘薹是调节油菜花期的一个有效方法,其效果优于分期播种法。研究还表明打薹油菜分化形成的大量二次分枝是植株增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宁油16号油菜摘薹对产量、经济效益、生育进程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摘薹后生育期推迟,一次分枝数和一次分枝角果数减少,二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增加,三次分枝数和三次分枝角果少量出现。油菜籽产量略有减少,但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次摘薹后此现象更为明显。种植密度则以9.00万株/hm2最优。  相似文献   

3.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宁油16号油菜摘薹对产量、经济效益、生育进程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摘薹后生育期推迟,一次分枝数和一次分枝角果数减少,二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增加,三次分枝数和三次分枝角果少量出现。油菜籽产量略有减少,但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次摘薹后此现象更为明显。种植密度则以9.00万株/hm2最优。  相似文献   

4.
摘薹方式对油菜群体花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技服务》2019,(8):14-15
为延长油菜花期,促进油菜花、菜两用,以紫色油菜品系R11为研究对象,采取油菜高效轻简化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田间油菜间株摘薹、间行摘薹和不摘薹试验,初步研究不同摘薹方式对油菜的花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薹可推迟油菜的生育期、初花期和终花期,提高油菜籽产量;观花期可延长5~7天,产量提高13.53%~18.74%;间行摘薹处理的初花期和终花期均较晚,整体观花期可延长7天,油菜籽亩产量最高,达155.74公斤。  相似文献   

5.
针对秦油2号制种时,有的年份或田块会出现恢复系垦C1比不育系陕2A开花期明显提前的现象,采取对恢复系摘薹的办法来调节花期,本试验通过不同的摘薹处理,研究摘薹后垦C1花期后延情况,开花期持续时间,植株开花数量,植株高度及分枝长度变化等,表明摘除主花序和上部1-2个分枝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影响杂交油菜制种纯度技术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杂交油菜种子纯度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和除杂时间。针对不育系在低温条件下开花存在微量花粉,能自花授粉结实的情况,在杂交油菜制种上可以采取推迟播种期、摘薹、蕾薹期除杂等措施,以达到提高种子纯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德恒油900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油蔬兼用型早熟双低油菜品种,为进一步完善德恒油900配套栽培技术,为油蔬兼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不同采薹次数对德恒油900农艺性状、菜薹、菜籽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采薹处理使德恒油900初花期、终花期推迟,生育期延长;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及菌核病危害程度均不同程度降低,一次分枝数增加。只采1次薹对菜籽产量影响不大,甚至还可增产。随着采薹次数增加,菜薹产量、总收入、纯收益不断增加而菜籽产量不断下降。蕾薹期不采薹纯收益最低,每667 m2仅62.66元,而采3次薹纯收益是不采薹的39.1倍,但菜籽产量最低。因此,种植者可根据茬口衔接与自身需求选择最佳的采薹方式。  相似文献   

8.
冬油菜春后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追肥水平和追肥时期条件下,研究冬油菜春后干物质积累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菜返青期和初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抛物线型关系,终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春后各生育阶段干物质净增量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总角果数与返青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抛物线型关系,与终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各生育阶段干物质净增量呈显著正相关。每角粒数与初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与返青至初花阶段干物质净增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千粒重仅与终花至成熟阶段干物质净增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较高的追肥量有利于油菜春后干物质积累增加,追肥时期适当推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以薹花期两次追肥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9.
油菜终花以后,叶腋内的休眠芽有可能重新成长开二次花,俗称开“反花”。油菜开“反花”是一种反常现象。这种花的花期失时,消耗养分而不能结实,并且会加重病害蔓延,对产量影响很大。油菜开“反花”的原因有四:一是后期氮肥过多,碳氮比例失调,致使茎叶柔软,木质化程度低,引起植株裂倒,叶腋里的休眠芽得到充分的阳光和养分,便成长开花。二是油菜花序受蚜虫危害,推迟了花期,或者大分枝花序受害不能开花,重新长出小分枝开花。三是缺硼使油菜发育不良,次生分枝丛生,造成成熟期还在陆续开花。四是品种混杂或种性退化,植株参差不齐,分枝多少不一,有…  相似文献   

10.
油蔬两用油菜宁油16号摘薹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宁油16号摘薹对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分别在江苏省丹阳市、宜兴市进行不同密度条件下宁油16号摘薹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摘薹后,生育期延迟,株高降低,一次分枝减少,二次分枝增多,对产量影响不明显,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说明油蔬两用油菜宁油16号摘薹生产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开展不同播种、摘薹方式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国豪油5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为四川菜用型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提供理论依据。笔者研究了2种播种方式、4种摘薹方式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国豪油5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随着摘薹分枝的增加,菜薹产量增加而菜籽的产量减少,蕾期摘主序和一次分枝的方式收益最大。移栽油菜纯收入高于直播油菜。因此,‘国豪油5号’作为菜油两用型油菜使用,最佳的播种方式为移栽,最佳的采摘方式为蕾期摘主序和一次分枝。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摘薹对双低油菜宁杂11号、宁油16号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及净收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宁杂11号各处理的菜籽产量和净收益均显著高于宁油16号,但菜薹产量略低于宁油16号。随着种植密度提高,宁杂11号的净收益显著增加,但摘薹后净收益增加不大。宁油16号摘薹后净收益大幅度增加。摘薹后油菜生育期推迟、株高降低、总角果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但角果长度和每角粒数能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花期去叶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不同花期分别摘去植株全部叶片的试验结果,研究去叶后对杂交油菜经济性状和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去叶对杂交油菜的株高、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有极显著负效应,对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有显著负效应,对千粒重则有极显著正效应.终花期去叶对株高有极显著负效应,对千粒重有极显著正效应,对其它经济性状无显著影响.花期去叶对杂交油菜的品质性状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可为研究杂交油菜的生理和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延长油菜花期,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本文开展了播期、化学调控方式、采薹方式对油菜花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菜分期播种对花期影响不明显,化学调控方式及采薹方式均对油菜花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油菜摘薹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一是能使植株变矮、节间缩短、分枝增多、角果增大、籽粒增加,通常比不摘薹的单株增加有效分枝4或5个,增加角果30个左右.每个角果增加菜籽2或3粒.平均667平方米可增产10%~13.5%.二是促进植株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成熟提早.  相似文献   

16.
以沪油17号、宁油18号、宁杂15号和H220为材料,研究了直播和育苗移栽2种种植方式对油菜株型结构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直播种植能有效降低植株高度,但对植株不同茎段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矮化缩茎段、薹茎段的同时,较大幅度增加了伸长茎段长度.油菜直播种植对植株抗倒性的影响是双向的:缩茎段矮化能有效克服育苗移栽油菜苗床常见的高脚苗现象,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倒性;而伸长茎段大幅度增长却对植株的抗倒性产生不利影响.油菜直播种植在矮化薹茎段的同时,对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产量、单株生产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矮化了主花序长度,进一步降低了油菜的丰产性能.生产上可通过加大种植密度,以群体优势来弥补单株生长量不足,因此直播油菜在适宜播种期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同样能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药适期及防治次数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施药适期及防治次数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药剂防治以盛花初期与盛花中期各喷药1次防效最好,盛花中期与终花期各喷药1次和盛花中期喷药1次防效次之。油菜盛花初期的生物学特征为主茎开花株率95%以上、主茎开花数占主茎总花蕾数15%~20%、一次分枝开花率20%~30%;盛花中期生物学特征为一次分枝开花枝率100%、二次分枝开花枝率25%~35%、主茎开花数占主茎总花蕾数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油菜蕾薹期是指从油菜现蕾开始到初花期为止的生育阶段。这一阶段生长最突出的表现是叶面积大幅度增大,到初花期叶面指数达到油菜一生中的最大值,同时表现为茎秆迅速生长,分枝不断抽生,花蕾加快分化,  相似文献   

19.
油菜早薹早花,农民称为油菜“早产“,是指油菜在春节或立春前抽薹开花.油菜早薹早花的原因,一是品种;二是播种期过早,栽培措施不良.对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早产“现象,应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旺长苗生长好,年前或立春前将要出现抽薹的油菜,须控制肥水,深中耕6~9厘米,切断部分根系,抑制生长,蹲苗处理.当植株叶片发黄时,每667平方米(1亩)追施6~8公斤尿素,对水喷施.   2.弱势苗对长势差而又将要抽薹开花的油菜,应采取重施追肥的办法,先用0.2%的硼酸液喷叶片1~2次,以增强植株抗寒、抗旱、抗病虫的能力.同时追施人粪尿,对水浇施,促进油菜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减轻或避免早薹早花.   3.抽薹苗对提前在年前或立春前已经抽薹10~15厘米或已经开花的油菜,应及时摘薹摘花,抑制植株顶端生长优势,使养分由主茎转到下部分枝,延缓生育,避免低温冻害.年前抽薹的摘薹8~10厘米,开花的摘掉花苔12~15厘米,以促发下部分枝.摘花薹宜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以利伤口迅速愈合,避免染病.摘花薹后,看油菜的长势长相,要及时追1次速性氮肥,促发油菜快长,增加有效分枝,以减轻早薹早花所造成的损失.   ……  相似文献   

20.
人工摘叶控制油菜菌核病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明人工摘叶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不摘叶为对照,研究终花期摘叶1次和盛花期、终花期各摘叶1次及盛花期、终花期、终花期后7 d各摘叶1次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情况。[结果]结果表明,摘除病、老、黄叶具有明显的抑制病害扩展蔓延的作用 摘除病、老、黄叶对油菜菌核病的流行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摘叶较不摘叶处理的平均有效荚数、每荚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产效果均在10%以上。[结论]人工摘叶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