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滤水性双壳贝类对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并寻找其净化能力最强时,贝类放养密度及规格,选择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及青蛤(Cyclina sinensis)四种常见的海水养殖贝类,研究其不同品种、不同养殖密度、不同规格对养殖尾水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水体pH值的调节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缢蛏、青蛤、菲律宾蛤仔三种贝类中,缢蛏的净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48 h后缢蛏组水体pH值较为稳定,氨氮下降44.30%,硝酸盐含量下降81.36%,亚硝酸盐含量下降82.02%,优于其他两种贝类。(2)比较不同密度四角蛤蜊试验组,以5 ind/L密度组净化效果最显著,处理48 h后可有效降低水体氨氮值81.40%,而2 ind/L密度则会引起水体亚硝酸盐水平显著上升(P<0.05)。(3)不同规格缢蛏对养殖尾水pH值、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浓度48 h并无显著影响(P>0.05),但小规格缢蛏会引起养殖水体氨氮水平显著上升(P<0.05...  相似文献   

2.
鳗鲡工厂化养殖池水经0.5~64 mg/L的高铁酸钾净化后,pH波动<0.3,DO变化幅度<4.4%.而悬浮物、COD、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浓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对COD、硫化物、亚硝酸盐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75.3%、97.4%、20.6%.同时,高铁酸钾超过5 mg/L可使养殖水体的总菌数下降愈98.7%.  相似文献   

3.
将纳米二氧化钛涂料涂覆于鱼池表面,构建循环水养鱼试验组和对照组系统,研究在水循环处理模式下纳米二氧化钛涂料对养鱼污水的净化效果,探讨原水氨氮质量浓度C0、溶氧(DO)及pH对降解氨氮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pH 7. 0~7. 8、总氨氮(TAN) 14. 2~15. 3 mg/L、硝酸盐氮(NO-3-N) 20. 8~21. 9 mg/L、菌落总数 106个/m L的循环水养鱼试验组系统处理48 h,氨氮降解反应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为0. 069 7 h-1,半衰期为9. 92 h,氨氮降解及抑菌效果好;原水氨氮质量浓度C0、DO、pH对试验组降解氨氮影响大小依次为C0 DO pH。在原水氨氮质量浓度C015 mg/L、DO 6 mg/L、pH 7. 5的条件下,循环水养鱼试验组系统运行8h时,氨氮去除率可达41. 9%。研究表明,涂覆于鱼池表面的纳米二氧化钛涂料对循环水养鱼系统水体具良好的净化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黎建斌  何为 《水产养殖》2011,32(10):22-25
通过对黄沙稚鳖养殖池进行pH值、DO、氨氮、亚硝酸盐和COD水质指标的测定和比较,探讨荚膜红假单胞菌对黄沙鳖稚鳖养殖池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英膜红假单胞菌后,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较,水体中的溶氧量提高了31.17%,pH值平缓波动,显著降低水中氨氮含量,下降幅度达74.08%,加快了水中氨氮转化量,减少了氨氮的毒害作用,成活率提高了9.5%,重量增加了9.79kg,发病率降低30.33%,治愈率高达19.5%。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优化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采用水质国标检测方法分析了珊瑚石生物滤池在不同氨氮和溶解氧(DO)负荷实验条件下对养殖废水中氨氮、化学耗氧量(COD)及颗粒悬浮物(SS)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进水氨氮浓度对出水氨氮(正相关)、COD(正相关)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SS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当进水氨氮浓度为0.45~0.65 mg/L时,滤池对水体处理效果最优(氨氮平均清除率为82.1%±3.3%;COD平均清除率为7.1%±1.5%;SS平均清除率为5.8%±1.6%)。DO浓度对水体氨氮(负相关)和COD(负相关)处理效果的影响显著(P0.05),对SS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DO浓度为5.0~7.0 mg/L时,水体处理效果最优(氨氮平均清除率为78.7%±3.5%;COD平均清除率为23.0%±5.3%;SS平均清除率为7.1%±2.0%)。因此,本实验环境下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珊瑚石生物滤池在氨氮浓度为0.45~0.65 mg/L,DO浓度为5.0~7.0 mg/L时,对水体中的氨氮、COD、SS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温度、盐度、pH值和光照条件等若干因子人为调控,试验其对缢蛏净化的影响关系,寻求快速净化的技术方案。试验表明,缢蛏在不同的温度、盐度和pH组,第一h时段排出杂物的百分率均呈现峰值变化,且在温度为20℃组、盐度为25组和pH为8的偏弱碱性水组,以及黑暗水域组,其排出杂物的百分率均最大,净化4h后其吐出杂物的百分率依次已达到89.7%,92.4%和83.5%,以及88.7%。所以,为快速净化缢蛏,应将水域调控为温度20℃左右、盐度25左右、pH值为8左右,且净化水域以黑暗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湛江市东海岛对虾养殖池水质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湛江市东海岛对虾养殖场虾池水质的pH值、溶解氧(DO)、氨氮、化学需氧量(COD)和无机磷进行连续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池水质pH值为7.8~9.0,溶解氧浓度为6.23~10.34mg·L-1,氨氮浓度为0.038~0.112 mg·L-1,无机磷浓度为0.017~0.042 mg·L-1,化学需氧量浓度为8.23~14.57mg·L-1.应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其化学需氧量超出富营养化阈值,需要对水体进行增氧等措施,降低水体有机物负荷等,其它指标基本适合对虾养殖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复合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水环境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养殖池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后,通过连续测定方法,重点了解水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的变化,从而确定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改善池塘水环境效果。结果是: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后,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40% ̄80%,平缓pH波动,降低水中氨氮含量,加快了水中氨转化量,减少了氨的毒害作用,使水体中COD降低了35% ̄40%,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发生了良性变化,种群数增加了20%,而部分藻类总数下降40% ̄80%,优化了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抑制了水体中藻类的过度繁殖。  相似文献   

9.
生物絮团对中华锯齿米虾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生物絮团对中华锯齿米虾养殖水体酸碱度、氨氮、亚硝酸氮、COD等水质指标的调节及其在促进米虾生长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添加了生物絮团的实验组,比对照组养殖水体的亚硝酸氮含量降低54%,COD水平降低39%,氨氮含量降低35%,pH值稳定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中华锯齿米虾的存活率和增重率也有显著提高。结果表明,生物絮团的使用,能够有效调节水质,促进中华锯齿米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工厂化流水养鲍系统水质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粤东工厂化杂色鲍(HaliotisdiverscolorReeve)养殖场的进水管、养鲍池、排水渠分别取水样,测定水中pH、DO、DIN及DIP的质量浓度C(X)。进水为自然海水经沉淀、过滤。池中水温为26 9~29 0℃,幼鲍养殖密度2500~3000ind/m2;成鲍放养密度为120笼/池,40个/笼,体重12g。观察实验共进行6天。结果显示,水质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DIN质量浓度及COD质量浓度比进水水体明显增高,平均分别增高1.6、1.4和0.6倍,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20%观测值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出水水体C(DO)和pH略有降低,平均分别降低0.31mg/L和0.16。不同水质因子进、出水的变化程度依次是C(DIP)>C(DIN)>C(COD)>C(DO)>pH,C(DO)和pH的降低与C(DIP)、C(DIN)和C(COD)的增高有密切联系。连续注水的幼鲍池中C(DO)和pH从进水段、中段到出水段呈逐渐降低趋势,停止注水则段间差异消失。24h水质变化显示,池中C(DO)与pH在8∶00~16∶00高于20∶00~4∶00,C(COD)以午夜较高、20:00次之。这与杂色鲍昼伏夜动的生活习性有关,C(DO)和pH的时间变化还与水温的波动有关。从总体看,该流水体系中,水质基本满足我国相关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