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在淡水养殖鱼类人工繁殖的科研生产领域,如何提高产出率、受精率、孵化率,一直是广大科研人员努力研究的方向。在鲤鱼、鲫鱼、团头鲂等产粘性卵的鱼类人工繁殖过程中,传统孵化方式都是将受精卵放置在孵化环道、网箱或苗池的水体中孵化。存在水质污染造成死卵、坏卵多,孵化率低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本文通过一系列孵化对比实验,探索一种创新型的挂卵孵化方式,实现了受精卵在雾水中孵化。该技术可以控制孵化温度,  相似文献   

2.
本次秦岭细鳞鲑人工繁殖实验属国内首次获得成功,主要通过野外采捕秦岭细鳞鲑亲本、池塘产前培育、人工采集精卵、室内干法受精、孵化槽流水孵化等措施,获得受精卵2850粒,孵化出仔鱼2451尾,发眼率90.8%,仔鱼孵化率86%。描述了孵化各期所需时间和温度,在7~11℃时,孵化时间约为58天。从受精卵开始孵化,达到发眼所需累积温度220℃.d,达到出膜所需累积温度336.5℃.d,达到仔鱼卵黄囊消失所需累积温度484℃.d。  相似文献   

3.
甲鱼卵孵化装排方法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建辉 《科学养鱼》1996,(10):12-12
甲鱼卵孵化装排方法及比较亲鳖产出的卵,经挑选确定受精后,装箱孵化,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受精卵就能够孵化出稚鳖。而受精卵的排列方式则直接关系到孵化成本和孵化率、出苗率的高低。因此,选择适宜的装排方法,是孵化过程的关键之一。下面笔者根据长期从事孵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在自然条件下,泥鳅受精卵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的天然鱼巢上直至仔鱼出膜,这种孵化方法称为天然鱼巢附卵孵化法。在泥鳅人工繁殖生产中,人们模拟天然鱼巢附卵孵化法,在泥鳅产卵前在养殖池中预先放置人工鱼巢以替代天然鱼巢,形成了目前普遍采用的人工鱼巢附卵孵化法。以上两种孵化方法统称为鱼巢附卵孵化法或鱼巢附卵静水孵化法。但在实践中发现,泥鳅受精卵黏性较弱,附巢鱼卵轻轻摇动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红面蛋龟人工繁殖的基本设备条件,对亲龟年龄、成熟度、体重和质量的要求,亲龟放养的性别比例、放养密度,亲龟培育中的饲料投喂、病害防治、日常管理,产卵场的环境条件、对孵化介质的要求、孵化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龟卵收集、受精卵鉴别、龟卵孵化、稚龟暂养等技术.  相似文献   

6.
钱根山 《河南水产》1997,(4):17-17,20
我们在养鳖生产实践中经摸索并掌握了提高受精鳖卵的孵化率与稚鳖暂养成活率两项技术。现概述如下:1 室内恒温鳖卵孵化技术 受精鳖卵孵化的三个要素是,温度、孵化用沙的湿度,及通气状况,其中温度最为关键。温度恒定在30±2℃,湿度保持在80—85%,同时有良好的通气状况,从而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缩短孵化时间。1.1 鳖卵孵化前的准备工作1.1.1 孵化室。面积10—15m~2为宜,坐北朝南,室内用砖砌成面积为1—1.5m~2的水泥池,供鳖卵孵化及后期稚鳖暂养用。池壁砌成“T”型压口,要求不漏水及保湿性能好。  相似文献   

7.
黄缘闭壳龟卵的性状及胚胎发育中致死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斌 《淡水渔业》2005,35(5):35-37
黄缘闭壳龟卵重一般为(14.46±2.27)g,卵的长径与短径之比为1.88∶1;卵黄和蛋白的质量比为1.22∶1;卵黄和卵壳的质量比为3.12∶1。孵化温度不宜,孵化介质湿度不当以及霉菌感染是导致受精卵发育过程中胚胎死亡的主要因素。胚胎在孵化过程中的死亡曲线呈双峰型。  相似文献   

8.
1.4.1受精卵的孵化:经洗卵后的受精卵,既可在原水槽中进行小水体孵化,也可移至培育水池中进行大水体孵化。在生产性育苗中,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一般控制在10~20个/ml左右,水温高则孵化密度应适当减少。另外,海胆的卵为沉性卵,孵化时受精卵都沉积于孵化容器的底部,因此,受精卵的孵化密度还与孵化容器的形状及其底面积大小相关,若孵化容器深且底面积小,  相似文献   

9.
龟类养殖的重要关键是抓好龟卵孵化,无论采用哪种孵化方法,都要掌握好孵化温度、湿度和透气状况三要囊,根据我场近年来时三线闭壳龟。鳄电、黄喉祖水电、鹰电等不同角种印的孵化试驻,只要温度、湿度和透气达到最佳状态,电印的孵化率可达93助一98%。一、切化双皮毛卵孵化适宜温度应控制在28℃~35℃,以30℃左右为最好。不能过高或过低,温度低时,可用人工加温。方式有电热加温、太阳能加田、火炉加田等。如果温度过高,应开窗通风降温。总之,一旦定好孵化温度,江基前后就不能相差3℃。二、切代沉废电卵孵化湿度一般为何化用才含水…  相似文献   

10.
影响四大家鱼孵化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孵化是人工繁殖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是指受精卵孵化出的鱼苗数与受精卵的百分比。经过近三年对湖北随州鱼种场、钟祥南湖渔场及洪湖新堤渔场孵化分析得知:影响孵化率的因素除了受精卵的质量外,还有许多环境因素,如水温、水质和溶氧、水流、敌害生物及孵化设备、管理水平等。 一、受精卵的质量 受精卵质量是影响孵化率最根本的因素,它主要取决于亲鱼发育好坏、精子和卵子质量,如果亲鱼培育不好,卵巢发育速度较慢,这类亲鱼在夏初,如注射高剂量的催情剂,有些鱼也可能产卵,但产出的卵大小不一,而且比正常卵小 1/5至 …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口虾蛄的室内人工繁殖试验,初步研究了口虾蛄亲虾的选择和培育技术,以及亲虾的产卵及其护理行为,认为性腺发育合适的亲虾以及培育环境是亲虾顺利产卵和卵质量好坏的关键;并观察了其受精卵的孵化过程,初步探讨了幼体培养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2.
鳖的繁殖技术是发展规模养鳖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里所讲的人工繁殖其概念与家鱼人工繁殖是不相同的,鳖的人工繁殖是指亲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行交配、产卵,然后经人工采集,在室内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应该说鳖卵的孵化过程较之禽蛋的孵化,无论在设备上或者技术上要简单得多,这主要是鳖卵在孵化过程中允许温度的变幅较大,现就鳖的人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首鲟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下)卵子的受精与孵化把稀释好了的精液倾入装有卵粒的盘内,五分钟后,精卵结合,用水冲洗几次,冲洗后的受精卵立即用河流淤泥的悬浮液处理15-30分钟,以求去掉卵膜上的粘液,防止卵粒在孵化过程中相互粘连。脱粘卵放在麦克唐纳孵化器...  相似文献   

14.
鳖的繁殖技术是发展规模养鳖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里所讲的人工繁殖其概念与家鱼人工繁殖是不相同的,鳖的人工繁殖是指亲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行交配、产卵,然后经人工采集,在室内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应该说鳖卵的孵化过程较之禽蛋的孵化,无论在设备上或者技术上要简单得多,这主要是鳖卵在孵化过程中允许温度的变幅较大,现就鳖的人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往年的鲤鱼人工繁殖生产中,我们通常采用池塘孵化鲤鱼卵。生产实践表明,此种孵化方法存在着孵化率高低差异较大、不便于防病管理和鱼苗放养量不准等问题。去年我们采用网箱孵化鲤鱼卵,取得了较好效果。在网箱中共放鲤受精卵205万粒,孵出鱼苗160万尾,孵化率达78%。一、孵化方法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开发利用贵州省已遭受破坏的野生唇鲮资源,采用药物催产、在养殖基地人工授精和捕捉天然怀卵亲鱼进行野外人工授精两种方式进行了唇鲮的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共获受精卵约86700粒,总受精率91.26%,孵化出鱼苗61560尾,孵化率为71%。  相似文献   

17.
口虾蛄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口虾蛄的室内人工繁殖试验,观察了口虾蛄亲虾的繁殖习性,包括亲虾的产卵和其护卵行为,并观察了其受精卵的孵化和幼体的出膜过程,初步探讨了口虾蛄有关苗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周晓林  谭顺清 《水利渔业》1994,(5):37-37,39
在孵化条件较差的同等条件下,鳖卵在孵化过程中,温度保持27-30℃,湿度保持在5%-12%,作者通过近年来的观察,探索鳖卵在临近孵出前二天的湿度、砂层厚度对孵化率的影响,发现临近孵出前的湿度、砂层对鳖卵的孵化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斑点叉尾鮰(letulurus pantatus)属鲶形目.卵桔黄色.受精后呈粘性,结成铁状卵块。目前.美欧等主要养殖国家,人工繁殖通常采用池塘自然产卵人工孵化。孵化使用多种类型的孵化器。我们在1992~1993课题试验期间、采用池塘放置产卵巢诱导亲鱼产卵.用水车式水动力孵化器孵化,获得了成功。并对水车式水动力孵化器的性能和孵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卵块取自涿州胡良鱼场。卵受精后吸水膨胀,正常受精卵桔黄色.每克卵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林蛙南移养殖技术(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轶 《科学养鱼》2001,(2):18-19
(2)孵化 待卵团吸水膨胀后迅速将其移入孵化池进行孵化,卵团孵化密度以4团/米2为佳。水温在15℃左右孵化率较高,低于10℃和高于20℃都会降低孵化率。水位在15-80厘米均可,具体情况视当时的温度而定,温度低可以适当降低水位,增加光照,但是一定要保证受精卵全部浸在水中,不可浮出水面;温度高时可以适当加深水位,并采取换水、遮光减少光照等措施来降低水温。温度适合的情况下,受精卵4-5天即可孵化出蝌蚪,卵的孵化速度和温度密切相关,温度高孵化速度快,温度低孵化速度慢,但是当温度超过24℃会严重影响孵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