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锦橙果实留树贮藏期间理化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留树贮藏是延长柑桔果实采收期及优质保鲜的有效措施之一,且具有成本低、避免保鲜剂污染、进一步改善品质等优点,对延长果实加工期和鲜食果供应期有重要作用,在美国、巴西等柑桔生产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我国对柑桔留树贮藏研究较少,生产上也少应用。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柑桔产区,特别适合栽培鲜食和制汁甜橙品种,目前正在大力发展鲜食加工皆宜的锦橙及其新选系,橙汁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延长鲜果供应时间,笔者结合宾川气候和柑桔生产特点.在全县柑桔主产区示范推广柑桔留树贮藏管理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柑桔果实可留树贮藏至翌年2—3月.延后3个月采收。  相似文献   

3.
锦橙是我国柑桔主栽品种之一,在四川重庆其贮藏用果的一般采收时间是11月中旬,如采收过迟,果实不耐贮藏,长期留树又不易管理。为此,我们于1987/88和1988/89年度采前应用赤霉索(GA)和2,4-D后,延长一段时间采收,分期入库贮藏,探  相似文献   

4.
柑桔类果实水分含量高,易腐烂,特别是宽皮桔类果实果皮松脆,在采摘及运输过程中果皮易受损伤,引起腐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损失的大小与果实本身的生命活动,即贮藏性有关。据湖北、福建、四川、广东等地试验证明,不同采收期会影响柑桔果实的贮藏性。为了探讨我地气候条件下的适宜采收期,1986年我们于柑桔产区进行了不同采收期对果实耐藏性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2013—2014年在蓬安县锦橙100号主产区金溪镇沈家坝村,以锦橙100号为试材,比较了留树贮藏与采收后库房贮藏之间果实品质的差异,以及留树贮藏不同处理之间落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锦橙100号留树贮藏后,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均更好,果实色泽鲜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库房贮藏高。喷施2,4-D能大幅度减少留树贮藏的落果率,对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锦橙100号果实留树贮藏时间不宜过长,从12月5日当地常规鲜果销售开始,最迟至翌年3月底,以1月中下旬最佳。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乐山地区五通桥区金山公社红星一队地处乐山县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7.2℃,一月平均温度7.1℃,绝对低温-4.3℃(25年只出现一次,且时间短暂)。年降水量1393.6毫米,适宜柑桔生长。该队科学实验小组,由于受伏令夏橙保果越冬试验的启发,于1977—78年连续两年,进行了锦橙果实留树贮藏试验。供试材料为定植在夏橙园中的两株八年生红桔砧锦橙初结果树。1977、1978年试验树分别留果65—127个。锦橙果实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成熟采收。为延长采收时期,防止冬季低温引起落呆,达到果实留树贮藏目的,在栽培技术上除加强田间管理,增施农家肥并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柑桔品种熟期结构极不合理,成熟期过于集中,季节性、结构性过剩现象突出,柑桔留树保鲜成了暂时调节品种熟期结构不合理,缓解成熟期集中的有效栽培措施。本文通过对柑桔留树保鲜原理的总结和分析,从适宜留树保鲜的生态区域的选择,适宜留树保鲜果园的选择,适宜留树保鲜的柑桔品种及果实选择,留树保鲜果园的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柑桔留树保鲜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我国柑桔产量最多的省。栽培历史已有4000多年。在汉时已有相当的经济栽培。如《史记》说:“蜀汉江陵千树桔。……此其人皆与千户候等。”而且,柑桔的贮藏运输也是很早就有记述的。如四川今日仍广为应用的果实包纸运输、贮藏,早在唐时就有记述。如《大唐新语》云:“益洲每岁  相似文献   

9.
1986~1989年,我们以四川柑桔主要产区为重点,对以贮藏甜橙为主要的各种贮藏设施进行了系统调查。同时,对江西、湖南、广东、贵州、云南、上海、北京等省市的有关贮藏库型也作了调查。先后调查的各种库型总面积为84170平方米,对其结构、性能、贮量、贮藏效果、管理方法及造价、经济效益等进行分类整理、比较,拟为柑桔果实贮藏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实现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西班牙每年出口柑桔约175万吨。果实腐烂率从来都不低于总产量的4—6%。迄今,据知在西班牙,能使柑桔果实发生腐烂的真菌已达13种。其中最重要者有柑桔绿霉菌、柑桔青霉菌、柑桔黑腐病菌、蚕豆花腐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以及柑桔炭疽病菌。导致上述病菌存在的重要因素是:①成熟果实长期(5—6个月)留树;②腐烂果实散落地上,造成  相似文献   

11.
柑桔保鲜贮藏,既可缓解上市旺季价低难销、易腐烂的矛盾,又能调节市场、增值增收。现介绍几种易操作、成本低、效果好、无污染的柑桔保鲜方法与贮藏技术,供参考选用。 一、保鲜方法 1、留树保鲜柑桔 又称挂果保鲜,就是在果实基本成熟在树上安全越冬的保鲜方法。技术要点是:柑类果在采收期(12月)前一个月和12月、次年1月,分别是30PPm2,4-D加20PPm920和0.2%磷酸二氢钾药液对挂果树全面喷施一次,留树保鲜2~4个月,自然落果率仅9.6%~26%。橙类果在当年12月、次年1月和2月,各  相似文献   

12.
四川是甜橙果实采用气调贮藏方法最多的地方。它的主要代表是南充的甜橙窖藏方法。在吸取南充甜橙窖藏经验、柑桔果实2.4—D处理化学贮藏经验、药剂防腐经验和国内外有关硅窗气调及动态气调经验的基础上,1983年春我们研究成功了锦橙硅窗袋  相似文献   

13.
别名温州蜜桔、无核桔、温州柑。产地我国各柑桔产区多有栽培,主要产区有浙江黄岩、温州,湖南邵阳、隆回,湖北宜昌,四川重庆、或都等地。性状树性开张,枝条略现披垂,无刺。花大,花瓣狭长;花柱长,高出花丝筒。果实形状、大小变化大,随不同品系而异,一般为中等大,横径4.5—7.0厘米,扁圆形、圆锥状扁圆形或亚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柑桔果实防腐贮藏中进行药剂处理一般是采用手工药液浸果,这种方法适宜少量贮藏应用。随着柑桔生产的发展,贮藏果的数量迅速上升,各地中、大型贮藏库纷纷建立,采用手工浸药处理已不能适应大量贮藏的要求。为能及时对贮藏果进行药剂处理,减轻劳动强度,节省用药,我所于七十年代开始研究机械处理果实的方法和设备。我们在宗汝静、刘义海等人研制的基础上,经过多年试验和不断改进,1986年研制出JG-2型柑桔果实防腐喷药机。该机经我所贮藏库和四川内江柑桔贮藏库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柑桔主产国,同时柑桔也是我国的第二大水果,但是,由于结构性矛盾突出和区域性布局不合理,随着我国柑桔体餐的进一步扩大,无论是产地还是销地,柑桔“卖难”现象此消彼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柑桔生产经营比较效益逐年走低,严重影响了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一些产区积极引进晚熟柑桔品种,大力推广柑桔留树贮藏和设施栽培技术,错开大宗柑桔产品上市高峰,将柑桔鲜果提前或延迟采收上市,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生产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6.
脐橙留树贮藏保鲜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堂县是一个以脐橙为主的柑桔生产大县,年产脐橙12万t多。金堂脐橙以罗伯生脐橙为主,集中在每年11—12月成熟上市。为了延长金堂脐橙鲜果的供应期,我们从1999年开始对脐橙留树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与推广,取得显的经济效益,总结出一套适合金堂县的脐橙留树贮藏保鲜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柑桔是多年生常绿果树,具有贮藏营养的特性;柑桔产量的高低和大小年的幅度与贮藏营养水平关系极大。因为花芽分化、春梢抽发、花器和幼果的发育均与贮藏营养密切相关。贮藏养分多的树,花量多,质量好,春梢壮,座果率相应也高。果实砂囊原基的发生数日及砂囊构成细胞分裂数目决定于从萌芽前后到开花期树体的贮藏营养状态。花  相似文献   

18.
柑桔果实套袋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桔完熟能提高果实糖度 ,但在大部分柑桔产区由于有霜冻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果实不能挂树越冬。所以在日本部分柑桔产区将宫川温州蜜柑、脐橙等果实单果套袋 ,延迟采收 ,以提高糖度 ,改善外观 ,作为特色果销售 ,售价是不套袋果的 2~ 4倍。国内还未见这方面的报道。为了研究柑桔果实套袋对果实品质等的影响 ,我们做了以下试验。1 材料与方法   1997/1998年度试验在日本国香川县仁尾町吉田哲士桔园进行。品种为 13年生枳砧宫川温州蜜柑和枳砧纳维林娜脐橙。施用以骨粉、鱼粉、菜籽饼和血粉等混配有机肥。 11月中旬套袋 ,宫川对照在11月下…  相似文献   

19.
柑桔褐圆蚧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褐圆蚧是湖北中部柑桔产区的重要害虫,以刺吸式口器附着在柑桔的枝干、叶片和果实上吸食汁液,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树,果实品质下降。为此,笔者对该虫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简述以下。  相似文献   

20.
柑橘果实越冬留树保鲜是延长果实采收期及减缓果实集中上市压力的一个有效措施,然而椪柑果实留树贮藏研究较少。本研究中以‘新生系3号’椪柑(Citrus reticulata)为对象,分析外源亚精胺(Spermidine,Spd)在果实越冬留树保鲜中减少落果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外源喷施1 mmol · L-1 Spd明显降低了落果率,且不影响果实品质。外施Spd降低果实离层组织中活性氧含量,纤维素酶、多聚半乳糖苷醛酸酶和果胶甲酯酶等细胞壁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从而抑制离层的形成。因此Spd可以用于椪柑果实留树保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