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根据2010年夏季(8月)与秋季(11月)对浙江岱衢洋进行的共2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虾蟹类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捕获虾蟹类15种,它们隶属于1目9科12属;秋季虾蟹类的生物量、尾数密度均明显高于夏季;所有优势种均为广温广盐种,且夏秋两季优势种的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占各自总量的比例均超过83%;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夏季均高于秋季,这表明夏季虾蟹类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与均匀性都较秋季高。另外,夏秋两季的多样性指数(H′)较低,表明人类的活动已对岱衢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杂草群落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依托一项连续24年长期施肥试验,采用田间调查法,对不平衡施肥[氮磷肥(NP)、磷钾肥(PK)、氮钾肥(NK)]、常量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1/2有机肥替代化肥(1/2MNP)、不施肥(CK)模式下黄壤单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群落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春季杂草密度、生物量、群落多样性等均发生变化。M处理下土壤养分均较高,杂草群落总密度1 208.44株·m-2、总生物量1 071.24 g·m-2,均为最高,与CK处理相比,春季杂草总密度增加37.74%、总生物量增加179.58%,说明单施有机肥可提升土壤养分,促进春季杂草生长。不同处理对杂草群落影响存在差异:M处理下棒头草(Polypogon fugax)等未发生;长期施用无机化肥处理早熟禾(Poa annua)发生密度(0~4.89株·m-2)较低;缺磷处理下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发生密度(36.00株·m-2)最低。同时,缺氮导致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降低,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缺磷则反之。研究表明,全氮、碱解氮和全磷是影响杂草密度的关键因子,生产上可通过合理施肥控制田间杂草发生,稳定土壤肥力及物种多样性,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发挥出最大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及多样性指标等参数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后续开展北部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长时间序列变化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16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在北部湾中北部沿岸海域采用底拖网方式进行4航次渔业资源调查,采用面积法计算各季节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依据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鱼类群落结构中的优势种,并通过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 )、Pielou均匀度指数(J' )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析各调查站位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北部湾中北部近岸海域4个季节共渔获鱼类152种,隶属于15目55科96属,均为暖水性或暖温性种类。北部湾中北部海域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不均匀,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春夏季的生物量和丰度均明显高于秋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鱼类的H'在1.952~2.590,其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J'在0.481~0.699,各季节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D以夏季最高(3.114)、冬季最低(2.303),各季节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的鱼类资源优势种(IRI≥1000.00)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季有3种、夏季有5种、秋季有4种、冬季有2种;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为4个季节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春季和冬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是夏季和秋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结论】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资源时空变化明显,群落多样性指数较历史水平偏低,鱼类资源处于过渡开发状态,且鱼类资源优势种更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k选择种类被r选择种类所替代。鱼类资源季节变动与鱼类洄游习性、海水温度变化及伏季休渔制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海州湾南部海域虾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5月(春)、9月(夏)、12月(冬)3个航次对海州湾南部海域(34.60°~35.00°N,119.40°~119.90°E)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态类群、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海州湾南部海域虾类群落具有典型的近海暖温带特征,隶属黄海南部虾类区系,其中春季和冬季虾类暖温性显著,主要优势种有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及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等,夏季暖水性特征相对增高,以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及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为优势种。3个季节共鉴定虾类19种,其中冬季种类数最多(18种),同时生物量多样性指数(H′)最高,k 优势度曲线较平滑,具有较稳定的群落结构,而春季和夏季种类数较少(9种),多样性亦较低。运用聚类和二维非度量标序对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相似性进行分析,冬季群聚情况较明显,主要可划分为3个群聚类型,为近岸组、灌河口组及东面外侧组,该划分同环境背景间的一致性较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福建近岸海域鱼类群落,本研究于2022年5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23年2月(冬季)在福建近岸海域开展了四个季度的底拖网采样调查,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优势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受干扰程度等,并阐述了鱼类群落的群聚结构。本研究共采集鱼类200种,隶属于22目、80科、149属。适温类型以暖水性为主(占比75%),区系类型以底层鱼类为主(占比47.50%)。鱼类平均质量密度为687.16 kg/km2,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平均丰度为42909.10 ind./km2,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季度优势种共计14种,其中带鱼(Trichiurus japonica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鱼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最高,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却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J’)全年变化幅度不大,峰值出现在冬季。聚类分析显示,福建近岸海域鱼类群落可明显分为北部近岸和南部近岸2种类型鱼类群落,且群落种类组成在各季节不同区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数量生物量曲线显示,鱼类群落在春季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在夏季、秋季和冬季均受到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6年8月和2007年1月、4月、10月福建沿岸海域底拖网调查结果,对福建沿岸海域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时空变化做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福建沿岸海域调查海区中蟹类有43种,隶属10科、21属,其中以梭子蟹科种类最多.蟹类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差异明显,春季有2种优势种,夏季有3种,秋季有5种,冬季有2种;双斑蝇全年均为优势种.调查海区平均生物量以夏季最高,达2557.74Wh;春季最低,仅为740.96g/h.蟹类平均密度以夏季最高,达1226ind/h;春季最低,仅为2ind/h;闽东北沿岸蟹类生物量和密度水平均较高.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种类有三疣梭子蟹、日本虫寻、锈斑虫寻和红星梭子蟹等,其渔获量占蟹类总量的68.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湖湾附近海域2016年4个季度鱼类群落结构和营养级指数季节变化。[方法]以Pielou指数、Shannon-Win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描述鱼类群落多样性特点。采用Pinkas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算鱼类群落优势种的组成。运用ABC曲线法分析鱼类群落的季节变化。[结果]各季节调查共计捕获鱼类83种,其中肉食性鱼类占84.34%,底层鱼类占59.04%,暖水性鱼类占75.90%。各季节间优势种变化较为明显。在时空分布上,生物量密度和尾数密度最高均出现在夏季,生物量和尾数密度四季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多样性方面,夏、秋季鱼类种类组成相对较为丰富,冬季生物量优势度最高。2016年度平均营养级指数为3.427,秋季高营养级鱼类平均体质量最高。[结论]甲湖湾海域鱼类以中、高级肉食性为主。鱼类年度平均营养级属于中级水平。海域渔业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长江口南部水域鱼类群落结构,2020年4月(春季)与9月(秋季)在长江口北港、北槽、南槽水道共设置12个站位点,采用单囊拖网(最小网目25mm)进行了2个航次渔业资源调查。比较资源密度、相对重要性指数、α-多样性指数,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以判定春秋季群落时空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对鱼类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共采集到鱼类49种,隶属于16目25科 41属,均为暖温及暖水性鱼类,以河口种居多,狭盐性鱼类较少并呈区域分布。春季尾数资源密度高于秋季,而秋季重量资源密度高于春季。凤鲚(Coilia mystus)、刀鲚(Coilia nas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鮸(Miichthys miiuy)在两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春季,鮸的尾数资源密度对总密度贡献率最高,且在各物种尾数资源密度中对总密度贡献率影响最显著;秋季,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的尾数资源密度贡献率最高,但刀鲚的尾数资源密度影响最显著。尾数及重量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秋季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指数(J’)、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均高于春季,而春季Simpson单纯度指数(C’)平均值较高。研究水域内水面表层盐温受多种动态因素影响,存在季节性变化,资源密度平面分布揭示出许多类群有趋温、趋盐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虾类群落组成特征,于2013年夏季(7月)、秋季(10月)和2014年冬季(3月)、春季(5月)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了桁杆虾拖网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资源密度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虾类总密度的影响。结果全年在马鞍列岛海域采集虾类20种,隶属于2目9科16属。种类数以秋季最多(16种),春季次之(14种),冬季(13种),夏季最少(12种)。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各个季节皆为优势种,是影响马鞍列岛海域虾类资源密度变化的主要种类。虾类的群落生物量和丰度在夏季达到最高(206.7 kg/km~2和117.4×103ind/km~2),而秋季降至最低(46.9 kg/km~2和28.7×103ind/km~2)。马鞍列岛海域虾类的丰富度指数(D)为1.12~1.55,多样性指数(H')为0.84~1.55,均匀度指数(J')为0.41~0.76,均表现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各季节群落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采用样线法在北京地坛公园调查鸟类27次,利用多样性和复杂性指数研究了鸟类群落结构,探讨了群落多样性和复杂性随月份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了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如下:(1)鸟类共计7目20科43种,优势种8种。群落丰富度在春季或秋季迁徙季节达到峰值。(2)总复杂性、无序复杂性和香农-维纳指数随月份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春夏较高,秋冬较低,结构复杂性则不同,春秋季较高,盛夏和冬季最低。(3)群落总复杂性、无序复杂性以及香农-维纳指数随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优势度的增加而降低。结构复杂性与丰富度呈极显著相关(R=0.834, P<0.01),丰富度越高,结构复杂性越高;优势度越高,结构复杂性越低。(4)香农-维纳指数与总复杂性相关性接近1(R=0.993, P<0.01),说明总复杂性受香农-维纳指数影响很大。(5)结构复杂性和无序复杂性无明显相关(R=0.180, P=0.400),不能用无序复杂性测度结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岳阳市道路绿地系统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森林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岳阳市的主道路绿地和街头绿地为例,对岳阳市道路绿地系统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生外来入侵物种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有很多独特的水生物种和水生态系统,由于水产养殖的发展,通过水产养殖引种和其他途径,自国外和国内不同区域引进了大量水生外来物种,目前大约有129种,这些水生外来物种破坏了当地特有的水生态系统,威胁当地特有的水生物种,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最典型的是中国云南省,引进外来鱼类达34种,严重威胁了本地土著鱼类。现有法律法规中对外来水生物种的管理规定还不具体,仅有原则规定,如《渔业法》第16条规定:水产苗种的进口、出口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海洋环境保护法》第25条规定:引进海洋动植物物种,应当进行科学论证,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本文描述现有的管理和法规体系,介绍中国海洋、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物种基本情况,介绍水生生态系统中外来人侵物种的种类、影响等内容;我国海洋与淡水外来物种的主要来源是水产养殖引种,其次是夹带或观赏引进的。由于引种只侧重于生产上的经济价值,忽略其生态危害,加之外来种的管理不完善,导致外来物种逃逸到自然环境中,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灾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我国外来人侵物种的防治对策,包括:(1)完善海洋与淡水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2)建立海洋与淡水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程序与制度;(3)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4)明确相关国内管理主体和法律责任,分工合作;(5)开展国际社会合作,控制入侵物种;(6)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力;(7)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相似文献   

13.
干扰与物种多样性维持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 ,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中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 .干扰是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该文综合并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 ,讨论干扰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论述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进展 ,探讨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理论框架 .中度干扰假说是物种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理论 .干扰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性产生作用 ,从而影响到不同生活史物种对资源的竞争或分享 ,因此干扰对群落内物种的共存具有重要作用 .小型干扰是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的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14.
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病毒在全世界温带地区均有分布,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其中许多种病毒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引起严重危害。从传播途径、病毒种类、分类依据、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对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形态鉴定和生殖隔离试验等方面研究,澄清了河北省玉米螟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过去多年认为的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ubner)。但欧洲玉米螟亦有少量分布,在张家口和芦台以大麻、苍耳、葎草等为主要寄主。此外尚见2个近缘种,其中紫玉米螟O.scapulalis(Warker)在芦台是取食葎草的主要虫种;克什米尔玉米螟,O.kasmirica(Moore)系中国新记录,仅寄生于大蓟。  相似文献   

16.
大庆市绿化树种选择查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城市绿化类型为研究目标,将榆树(Ulmus pumila)、旱柳(Salix matsudana)等35种在大庆地区生长较好的绿化树种的树种特征、生态习性、功能要求三大因子中的生长类型、水分、花色、吸收重金属能力等28项查询指标及科、属、花期、果期等9项辅助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Microsoft Access建立数据库,采用Visual Basic作为开发语言,建立了不同绿化类型树种的选择查询系统,为大庆市城市绿化建设中树种选择提供了便捷科学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河南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及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并界定了外来种和外来入侵种的概念;报道河南外来入侵植物计53种,其中铺地藜(Chenopodium Pumilio R.Br.)为中国新记录归化种;分析了河南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来源地、适应性及传播途径;对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植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8月,在南岳沿海拔梯度设置3块样地,进行叶蜂取样调查。共采获叶蜂2 125头,隶属3科36属66种。研究表明:(1)春季黑腹近脉叶蜂、台湾钩瓣叶蜂为2种为优势种;夏季台湾钩瓣叶蜂、列斑黄腹三节叶蜂、日本黄腹三节叶蜂、白尾暗腹三节叶蜂和杜鹃黑毛三节叶蜂等5种为优势种。(2)低海拔红头钩瓣叶蜂为优势种,中海拔台湾钩瓣叶蜂为优势种,高海拔红环元叶蜂和黑腹近脉叶蜂为优势种。(3)各月份间叶蜂群落个体数量的排序为:4月>5月>3月>6月=7月>8月;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为3月>6月>7月>5月>4月>8月。(4)各海拔间叶蜂群落个体数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排序均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  相似文献   

19.
家鹅球虫种类鉴定及国内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用卵囊形态特征观察与回归动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从江苏省昆山市19个鹅群中分离获得的7种球虫进行了种类鉴定,证实6种球虫为家鹅的真实寄生虫,其中艾美耳属(Eimeria)5种:鹅艾美耳球虫(E.anseris)、棕黄艾美耳球虫(E.fulva)、赫氏艾美耳球虫(E.hermani)、有害艾美耳球虫(E.nocens)和条纹艾美耳球虫(E.striata);泰泽属(Tyzzeria)1种:稍小泰泽球虫(T.parwula)。检出的1种等孢属球虫(Isospora sp)为家鹅的假寄生虫。条纹艾美耳球虫为国内新记录,赫氏艾美耳球虫和棕黄艾美耳球虫为江苏省新记录。19个鹅群均有球虫感染,稍小泰泽球虫、赫氏艾美耳球虫和有害艾美耳球虫为优势种,其感染率分别为89.5%、78.9%和68.4%。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典型群落样地调查法,对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森林群落乔木层具有不同的物种多样性.处于演替前期和后期的阔叶林和针叶混交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均较低.以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混交的森林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均较高,基本上处于演替的中期,是喀纳斯旅游区分布较为广泛的森林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