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防沙治沙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防治荒漠化工作的时间较早,成果也相对显著。通过对中国防沙治沙60年的治理回顾,明晰中国治沙事业的发展脉络,总结防沙治沙的技术体系和综合治理模式,讲述防沙治沙的"中国故事",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开出"中国药方"。希望将我国已经取得的防沙治沙成功经验和典范成果推广至其他区域,并供全球其他相似国家和地区借鉴,展望我国防沙治沙方略的全球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尼木县部分乡镇基于防沙治沙的生态改善和林业重点工程出发,对辖区自然资源现状、社会经济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从生态学和造林学角度对防沙治沙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结合专业、当地各种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沙治沙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性的任务,防沙治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有效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十分重要。植树造林是防沙治沙的有效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因而有效进行植树造林十分必要。在目前的防沙治沙造林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合理应用防沙治沙造林技术,以使植树造林取得理想成果。基于此,阐述了开展防沙治沙造林工作的重要价值及意义,提出了防沙治沙工作的具体措施及途径,分析主要防沙治沙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防沙治沙主要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防沙治沙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方面,并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全面各地沙区的自然条件千变万化,采取什么样的生物,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以适应当地情况成为实际工作中的一个问题,总结了全面治沙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按模式分类,以推广这些经验,并为今后防沙治沙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三河两滩”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在“三河两滩”生态综合治理中,根据工程区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荒滩治理区植被成活率达到95%,古河道废弃砂石场治理区植被成活率大于92%,沙地桑成活率大于98%,收到了春花、夏荫、秋色、冬绿的生态景观效果,形成了永定河流域集多功能防护林体系建设、沙地综合治理与开发、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园林景观型防沙治沙模式,康庄地区以风沙治理、富民工程与环境美化相结合为特色的园林景观型防沙治沙模式和南口地区近自然景观生态型防沙治沙模式。  相似文献   

6.
沙漠、沙尘暴和沙化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头号敌人,如何根治沙漠、沙尘暴和沙化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覆膜防沙治沙方法的研究和提出,成功地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重大防沙治沙难题。为人类征服自然,征服沙漠树立了信心。介绍了覆膜防沙治沙的技术方式、方法、原理和覆膜栽培技术,供防沙治沙工程参考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防沙治沙6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60年来我国防沙治沙的发展实际,将我国的防沙治沙分为新中国成立初至7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3个阶段,分别对不同阶段的有关防沙治沙的环境背景、防沙治沙的开展情况、防沙治沙的成就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对某些社会关注或有争议的问题客观地表述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土地沙化与防沙治沙措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与沙化土地的扩张更使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根据中国土地沙化现状及世界防沙治沙经验展开思考,分析了土地沙化治理的几个重点问题是:重视森林;搞好退耕还林还草治沙工程;强制节约水资源,开展径流林业;调整费税,政府投资放粮,携手治沙抗贫。提出了防沙治沙的总体原则、方针、思路和技术对策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坝下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沙化耕地生产条件的考察 ,从加速种植业结构调整、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 ,对该市当前防沙治沙、农业持续发展存在的土壤问题 ,包括培肥地力、防治耕地沙化、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节水措施等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加快张家口市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当地土地资源以及有效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坝下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沙化耕地生产条件的考察,从加速种植业结构调整、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对该市当前防沙治沙、农业持续发展存在的土壤问题、包括培肥地力、防治耕地沙化、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节水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加快张家口市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当地土地资源以及有效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