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区域,以其所辖22个乡镇为基本单元,选取反映城镇化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22个指标构建了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在计算各乡镇城镇化指数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指数,并综合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农安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县级行政中心集聚型城镇化是县域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各乡镇差别不大;农安镇、合隆镇和烧锅镇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程度较高,其余19个乡镇均属于城镇化滞后的耦合失调型。城镇化水平是制约县域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培育中小型城镇是县域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构建适用于黑龙江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赋权的方法测算各指标权重、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间的耦合与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新型城镇化水平略滞后于土地集约利用,仅哈尔滨、大庆、七台河的新型城镇化超前于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格局类似,高值区分布在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沿线,低值区集中在以七台河、鹤岗、双鸭山、鸡西等为核心的东部煤电化基地;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尚处于中高等级拮抗耦合与中度失调,部分城市出现"虚假"高等级拮抗耦合,所有城市均为失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同时受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双重影响,呈现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沿线区域向伊春-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沿线逐渐递减的阶梯状空间格局,西部、南部腹地的协调发展度高于东部、北部腹地。  相似文献   

3.
以长春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与城镇化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了20062015年长春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指数及两者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指数及两者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作用,但并非同步发展,在2007年以后,呈现出明显的城镇化超前,土地集约利用滞后的发展趋势;协调发展类型从中度失调衰退类逐步转变为初级协调发展类,趋于良性发展,但总体协调发展程度依然不高。  相似文献   

4.
科学评价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度是当前土地管理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立河南省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方法)、极值法、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测度河南省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2005—2014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效益指数和新型城镇化指数均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指数大于新型城镇化指数,说明土地利用效益超前于新型城镇化。从指标层来看,新型城镇化系统中,经济城镇化增幅最大。土地利用效益系统中,土地经济效益成绩最显著,生态环境效益次之。河南省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为中度耦合且处于拮抗阶段,说明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存在失衡。新型城镇化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大,但两者的耦合度呈上升趋势,耦合水平向逐步磨合的方向发展。河南省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的协调度经历了轻度失调、濒临协调、勉强协调、初步协调4个阶段。两者的协调程度还较低,应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长春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与城镇化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了2006~2015年长春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指数及两者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作用,但并非同步发展,在2007年以后,呈现出明显的城镇化超前,土地集约利用滞后的发展趋势;协调发展类型从中度失调衰退类逐步转变为初级协调发展类,趋于良性发展,但总体协调发展程度依然不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区域重心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和方法,分析安徽2011—2018年各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重心时空演化和空间层级演化,定量识别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系统的重心整体上处于合肥市区域内,重心移动轨迹向西北迁移;安徽旅游产业呈现双极领先(黄山市、合肥市)的演化格局,新型城镇化呈现单极独强(合肥)的空间格局;安徽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耦合协调呈现“积聚性”与“两极化”的时空特征;人口集聚、投资水平、财政水平、第三产业发展及消费能力,对于安徽旅游发展和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土地的投入、产出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体系,从生态、人口、经济与社会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利用熵值赋权法测度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强度水平,基于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划分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类型,同时结合GIS探讨其空间分异格局。研究表明:(1)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超前于土地集约利用,西部二者相对持衡,中部与东北新型城镇化滞后于土地集约利用;东部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均强于中部,东北部与西部较弱。(2)中国大陆土地可持续利用效果显著,东部土地产出效益优势潜力巨大,中部土地投入与可持续发展次之,西部土地产出环节最为薄弱。(3)中国大陆新型城镇化发展重心集中在经济与社会城镇化,东部经济城镇化效益巨大,西部生态与人口城镇化脆弱。(4)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空间分异格局不均衡性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由东向西的梯度递减态势。(5)多数省(市、区)处于高等级拮抗耦合,但存在诸如宁夏、甘肃"虚假高等级耦合"情况;目前东、中、东北为中度失调,西部为高度失调,中度失调的省(市、区)比重最大。协调高值区集中在广东省和江苏、山东、上海、河南、河北等省(市)串联的东部,西部以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藏、贵州、云南的地域范围协调发展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8.
探讨近年来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以期对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以贵港市为研究对象,重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综合确权以提高指标权重精度,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的关联序和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09~2018年,贵港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由0.32上升至0.66,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协调关系经历了失调向协调发展的过程,目前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仍未达到理想安全状态,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应继续加大土地生态安全监管力度,促进城镇建设协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讨近年来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以期对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以贵港市为研究对象,重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综合确权以提高指标权重精度,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的关联序和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09~2018年,贵港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由0.32上升至0.66,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协调关系经历了失调向协调发展的过程,目前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仍未达到理想安全状态,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应继续加大土地生态安全监管力度,促进城镇建设协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2008—2018年两系统各要素间的耦合关联程度。同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度为0.761,达到较高关联,耕地集约利用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新型城镇化为耕地集约利用提供要素支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保持稳定;两系统的耦合度先上升后下降,耦合度阶段总体上由中度耦合进入高度耦合,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东西高南北低到南北高中间低演变的特点;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由轻度失调衰退过渡为勉强协调发展,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相对发展程度状况呈现出耕地集约利用滞后的发展态势。因此,福建省应在现有的资源禀赋上科学投入,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均衡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异,完善制度配套,推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长株潭城市群2008—2016年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两大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特征来看,2008—2016年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协调度经历了失调阶段向协调发展阶段转变;空间特征来看,长沙市和湘潭市较先进入协调发展阶段,株洲市发展较为滞后。  相似文献   

12.
以呼包鄂城镇群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03年、2006年、2010年作为研究时段,运用熵值法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度和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模型分析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并通过GIS手段对其进行时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呼包鄂城镇群市区及旗县的城镇土地集约度系数和城镇化水平基本呈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差距;2000—2010年呼包鄂地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系数多处于协调阶段(高度协调、中度协调与基本协调),但总趋势逐年恶化,在空间格局上呈现不规则变化趋势。提出几点促进呼包鄂城镇群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以武汉市为例,构建了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评价2002~2012年武汉市的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协调发展模型测算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着交互耦合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逐渐优化,从濒临失调、勉强协调、较好协调向良好协调阶段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协调的格局。因此,应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动城市化,提升两者间的协调性,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土地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安徽省2000—2018年城镇化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利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水平在2000—2018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现阶段属于土地生态安全滞后型;(2)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稳步增加,耦合度为拮抗状态,两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从极度失调衰退逐渐演变为初级协调发展;(3)预测2019—2023年安徽省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在2023年可能达到良好协调发展的水平。为推动安徽省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建议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保投入、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等。  相似文献   

15.
对湘西州2000-2015年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城镇化水平、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州耕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0.221增长到2015年的0.562,目前处于磨合发展阶段,并未实现协调发展;各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呈增长状态,但增长速度差异大,以耕地集约利用滞后型为主流。因此,在注重城镇发展的同时平衡地区间耕地投入力度、提高耕地利用程度是湘西州实现耕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14个地州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和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等方法,研究新疆2010-2020年两系统间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除乌鲁木齐市以外,其他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潜力仍然较强。全疆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效果不明显,除喀什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外,其他地区发展水平普遍偏低,此外,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主要集中在“濒临失调”和“中度协调”之间。因此,新疆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同步提升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以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2007~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各项指标为基础,采用熵值法对权重进行了确定,运用重心模型对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匹配度进行了模拟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生态环境指数区际差异显著,两者呈较强负相关关系,预示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同时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省2007~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各项指标为基础,采用熵值法对权重进行了确定,运用重心模型对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匹配度进行了模拟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生态环境指数区际差异显著,两者呈较强负相关关系,预示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同时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及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测算中德两国现代农业及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国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德两国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均呈上升发展趋势,但德国新型城镇化水平比中国高;(2)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尚低于同时期的德国,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3)从整体来看,中德两国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均不高,但整体变化不大,趋向稳定,两国整体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4)观察期内中国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在绝对数上尚低于德国,但其年均增长幅度却高于德国。最后,总结德国发展经验,基于中国国情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水平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着较强的耦合关系,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江苏省沛县15个镇20082014年的乡镇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沛县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但总体呈现趋同趋势。(2)大部分乡镇的城镇化水平与耕地集约利用程度不相匹配,且处于较低水平或低水平的城镇化协调发展阶段。因此,在沛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中必须要有保护耕地的强烈意识,提高耕地集约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