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药用大豆卵磷脂的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食用大豆的副产品--水化油脚为原料,用全溶剂法精制出符合药用规格的大豆卵磷脂。精制工艺主要步骤如下:将水化油脚脱水脱脂制成固态粗磷脂,然后向固态磷脂中分3次加10倍的乙醇,在70~80℃温度下加热萃取卵磷成分。乙醇液经过滤、浓缩、水析制成含水50%的磷脂。含水磷脂经水溶、盐析、乙醇萃取、活性炭脱色和活性氧化铝处理等步骤得精制卵磷脂。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N%=1.70,P%=3.62,P/N=  相似文献   

2.
蜂胶含有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是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利用乙醇等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时,存在溶剂不能够完全除去等关键性问题。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分离法,与目前有机溶剂萃取法不同的是,超临界CO2萃取完全没有萃取溶剂的残留,近来在食品和医疗领域成为被人们关注的萃取技术。超临界CO2对于脂肪性成分是很好的溶剂,由于萃取温度、压力等的控制会让超临界CO2的密度等基础物性发生显著变化,所以,萃取时选择温度、压力变化范围是该萃取法的关键点。在这个树脂类物质、含有多种成分的蜂胶中,选择萃取生理活性成分的萃取方法,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对沙棘叶中维生素、矿质元素以及已醚萃取物的脂肪酸和不皂化物等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进行了定量测定。同时探讨了沙棘叶饮料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沙棘叶中矿质元素丰富,维生素C高达1.736mg/g,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亦较高,特别是其聚戊烯醇含量极高,可作为用于制造这一有降压、抗溃疡和提高免疫力疗效制剂的原料。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2011,62(8)
对蜂胶超临界CO2萃取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并且确定关键控制点,形成HACCP在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生产中应用的管理体系。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生产关键控制点包括:蜂胶原料采购验收和超临界CO2萃取。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红豆草缩合单宁工艺技术条件,首先以单因素试验进行范围筛选,再应用BBD试验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缩合单宁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4.8 MPa、萃取时间123.0 min、萃取温度40.3 ℃、萃取夹带剂流量2.0 mL/min、夹带剂50%乙酸乙酯。在此条件下,红豆草缩合单宁提取率达到89.23%,接近理论值。综上,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用于红豆草缩合单宁的提取。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红豆草|缩合单宁|响应面|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甘松的水蒸气蒸馏提取物、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相、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相、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相、乙醇提取物剩余萃取相中所含挥发性物质进行对比分析,并考察其对DPPH·、ABTS·+、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和对Fe3+的还原能力(FRAP值)。结果表明,甘松不同提取物中共鉴别出109种化学成分;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相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最强,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相对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和对Fe3+的还原能力最强。本研究可为甘松挥发性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天然色素发展尽管很迅速,但大多采用传统溶剂法生产,纯度低,质量差。超临界流体萃取是食品工业刚刚兴起的提取和分离技术,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在天然色素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养蜂科技》2001,(6):25-26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蜂胶工艺,萃取得到的蜂胶有着很多优点,如色泽为鲜明的黄色、芳香、减少过敏物质等七个优点。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8种黄酮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产地中国蜂胶CO2萃取物的液相色谱分析进行8种黄酮成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八种黄酮成分在CO2萃取物中普遍存在,总黄酮含量在11.7%以上。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茶多酚的新工艺是利用CO2在超临界状界下的特性进行萃取,比一般化学萃取方法效率高、产品纯度高、无有害物质残留,而且该方法耗能低、运转费用小、不产生环境污染。超临界萃取茶多酚的工艺和设备为高技术产品,具有八项专利,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和北京国际发明金奖。具有世界90年代技术水平,自动化控制连续生产,流程简捷,操作方便,安全报警装置符合国家安全要求。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健品\医药,工业上亦可用作抗氧化剂。每年国内外需求量在10万吨以上,而目前满足要求的产品只有几千吨,国内只有数十吨,远远满足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畜牧业消耗的粮食也日益增多,为了减少食用粮食用量、降低饲料成本,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玉米芯可用来替代部分粮食饲料。为了提取玉米芯色素并对提取方法进行验证,采用称取干燥后粉碎的紫色玉米芯粉末25 g,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0(体积比计算),依据不同萃取方法,不同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选出最佳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法进行提取并利用XAD-4树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纯化,能够获得较高纯度和浓度的玉米芯色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桃金娘果工艺条件及其挥发性成分的物质组成,实现桃金娘资源综合利用,考察了不同夹带剂、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桃金娘果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以桃金娘果萃取物得率为考察指标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桃金娘果萃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2 Mpa、萃取温度35 ℃、CO2流量17.5 g/min、萃取时间为150 min。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下桃金娘果萃取物得率为10.52%。桃金娘果萃取物共分离鉴定出20种挥发性成分,占总量的7456%,主要为酯类、酸类、烃类、醇类、醛类成分。此研究为超临界CO2萃取桃金娘果中的活性成分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桃金娘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原鼢鼠肌肉抗缺氧成分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高原鼢鼠体内抗缺氧的有效成分,以高原鼢鼠肌肉为原料,通过超临界萃取,750mL/L乙醇提取和沸水提取,依次提出了其中相应的成分。接着通过给小鼠连续口服不同浓度的提取物进行常压缺氧试验。结果表明,高原鼢鼠肌肉超临界萃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缺氧效果,并具有量效关系;在浓度为100mL/L时,超临界萃取物抗缺氧效果优于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和200g/L的红景天胶囊;高原鼢鼠肌肉水提物没有抗缺氧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超微粉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微波萃取技术的优点及其在中兽药生产上的应用,分析了影响上述3种加工提取方法的主要技术因素,并指出了其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提取率较高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牛至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了牛至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确定的最优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CO2流率3.6 L/min,萃取时间3 h,此条件下牛至油得率达到5.82%。  相似文献   

16.
蜂蜡中二十八烷醇的分离纯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蜂蜡为原料分离纯化二十八烷醇,研究萃取剂及其用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时所加蒸馏水为萃取影响因素,正交试验及其方差分析结果确定最优萃取条件为:萃取剂120#汽油,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70℃,萃取剂用量150mL,蒸馏水用量75mL,可得42.89%的粗醇制品,其中二十八烷醇的含量为15.35%。三氯甲烷/正己烷(3∶1),固液比1∶15,重结晶温度20℃,结晶6次时,可以制得最高纯度为57.28%的二十八烷醇。  相似文献   

17.
以乙酸丁酯的不同套用次数对萃取液透光率、乙酸丁酯消耗、萃取收率和套用乙酸丁酯的杂质情况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随着套用次数的增加,萃取液的透光率降低,乙酸丁酯消耗增加,萃取收率降低,丁醇升高,乙酸丁酯降低;通过三个周期的考察,在第三周期各指标都在大幅度降低,所以确定乙酸丁酯的套用周期为3次。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解决蜂胶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板结与沟流现象,提高超临界CO2萃取效率。本文研究了蜂胶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工艺,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就介质充填比例、CO2流化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得率的影响,并用GC/MS分析蜂胶提取物的挥发油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模拟生物流化床式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最佳工艺条件为:介质充填比例:4:1,萃取压力32Mpa,萃取温度39℃,CO2流化量600L/h,萃取时间4小时,萃取得率达26.50%。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其中78个组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同时萃取茶叶中咖啡因和茶多酚的工艺。结果表明:萃取压力对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的萃取率影响最大,改性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它们的萃取率。结论:利用超临界CO2法同时萃取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20bar、萃取温度为60℃、改性剂为50%乙醇、萃取时间为3h,茶多酚和咖啡因的萃取率分别为7.04%和2.48%。  相似文献   

20.
冯远 《广东饲料》2016,(8):41-45
在单因素探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牛至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确定的最优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50℃,二氧化碳流率3.5L/min,萃取时间3h,牛至油得率达到5.6%。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牛至油对猪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