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祥明  郭熙盛  王文军  凌国宏  洪国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86-17087,17222
[目的]为皖南山区冷浸田综合治理和水稻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稻D优202为材料,在皖南山区冷浸田中设置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2个磷肥品种及3个磷素水平试验。[结果]在冷浸田开沟降渍的条件下,施磷能够在0.05水平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施磷有利于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过量施磷易造成中后期无效分蘖增多,恶化群体结构和质量,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钙镁磷肥能够促进水稻前期分蘖,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明显增加,钙镁磷肥增产效果比过磷酸钙显著。[结论]冷浸田水稻施磷以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王文军  张祥明  郭熙盛  凌国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05-10406,10409
[目的]探讨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垄作和覆膜栽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垄作和覆膜栽培能够提高冷浸田土壤温度,促进水稻早期的生长发育,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水稻增产129.8~652.5kg/hm2,增产率达2.25%~11.32%。[结论]垄作和覆膜栽培两者结合的增产效果优于单一垄作处理,其中以窄垄+覆膜栽培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磷源及用量对冷浸田水稻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探求在冷浸田水稻磷肥适宜用量。[方法]以D优202为材料,在皖南山区冷浸田中开展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2个磷肥品种及3个磷素水平田间试验。[结果]在冷浸田开沟降渍的条件下,施钙镁磷肥的增产效果比过磷酸钙好,均以75 kg/hm2P2O5产量最高。冷浸田施磷有利于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过量施磷导致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论]在研究条件下,冷浸田水稻施磷以75 kg/hm2P2O5为佳,可保证水稻各生育期适宜磷素累积量,增加分蘖数和穗实粒数,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养分配比对超级杂交早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不施肥料为对照,研究了6种不同氮、磷、钾养分配比对超级早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K肥料合理配合施用能促进超级稻的分蘖,表现为水稻分蘖发生快、成穗率高的特点;增大水稻群体叶片总面积;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各处理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同时,能有效地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T4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为7 608.0 kg/hm2,比对照增加30.29%;其次为T1、T2与T3处理,产量分别为7 306.5、7 174.5、7 107 kg/hm2,分别比对照增加25.12%、22.86%和21.19%;T5与T6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为6 741.0、6 439.5 kg/hm2,分别比对照增加15.44%和10.27%。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咸宁市的冷浸田为试验对象,集成不同改良措施形成一整套技术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冷浸田改良技术集成效果。以常规技术模式(CK)为对照,研究微肥技术模式(T1)和暖田技术模式(T2)对冷浸田水稻(Oryza sativa L.)根系发育、干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和T2可以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含量,增加根冠比,提高水稻产量;与CK相比,T1增产12.98%,T2增产21.42%。综上所述,冷浸田集成改良措施能够增强根系形态发育,提高水稻干物质含量,达到显著增产;其中,T2通过集成挖沟排水措施降低冷水浸滞的影响,增产效果优于T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水稻生产中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及土壤调节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施用不同类型的有机肥、无机肥处理,并设施用土壤调节剂和不施用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能促进水稻分蘖,但肥效较慢,水稻前期生长不及单施化肥,而后期明显强于对照。随着施用有机肥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逐渐增加,其中处理复混肥75.0 kg/hm2+磷铵22.5 kg/hm2+干稻草4 000.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达到8 724.30 kg/hm2,比对照增产6.7%。施用土壤调节剂后有利于增产,平均产量水平达8 440.05 kg/hm2。[结论]有机肥和土壤调节剂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使其分蘖增多,增产效果明显。施用复混肥75.0 kg/hm2,磷铵22.5 kg/hm2,干稻草4 000.0 kg/hm2并施用土壤调节剂时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8 791.95 kg/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类生物质炭及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方式进行水稻秸秆炭、水稻谷壳炭、果木木炭等3种生物质炭比较试验,每盆土壤15kg,参照大田用量模式设置了5、10、20、40t/hm2 4个秸秆炭水平,20、40t/hm2 2个谷壳炭与木炭水平,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质炭在一定范围内都能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以秸秆炭效果最好。不同秸秆炭施用量比较,干物质量和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在20t/hm2时达到最高,生物量较不施炭对照提高51.45%,谷粒产量增加72.55%。施用谷壳炭以40t/hm2效果较好,产量提高60.52%。施用20t/hm2木炭有提高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的作用,但增加至40t/hm2则明显降低。适量施用生物质炭能够增加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和总养分含量,以秸秆炭效果最好,谷壳炭次之,木炭最差。木炭的碳含量高达74.28%,过量施用显著降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对水稻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龙粳31’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方法]以‘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0、60、120、180、210kg/hm25种施氮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果]从分蘖到收获,水稻全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逐渐增加,并且在最大施肥量下获得最大的干物质产量;茎、叶的积累分配比例减少的同时穗的积累分配比例增加,但高氮处理前期干物质积累过大不利于成熟期收获器官干物质的积累。[结论]从提高‘龙粳31’产量的角度出发,施氮量不超过18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杨建军  程卫东  蔺海明  刘学周  胡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36-4538,4541
[目的]研究坡缕石配施氮磷钾肥对红芪植株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红芪多糖含量的影响,为红芪药材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各生育期内进行采样,测定红芪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收获后计算产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红芪多糖的含量,计算多糖产量。[结果]坡缕石配施氮磷钾能够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后期(9月下旬和10月末)植株地下部分红芪多糖含量,或延缓多糖含量的降低,提高红芪药材的质量;显著增加红芪产量和多糖产量,高用量坡缕石(2250kg/hm2)和氮磷钾肥配施增产效果显著,增产731.32kg/hm2。坡缕石单施也能够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红芪各部分的多糖含量,延缓地下部分多糖含量的降低,增加红芪的产量和多糖的产量,高用量坡缕石(2250kg/hm2)单施效果显著,增产368.34kg/hm2。[结论]坡缕石与氮磷钾配施能够提高红芪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高用量的坡缕石(2250kg/hm2)和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坡缕石单施也有延长红芪干物质积累时期和延缓多糖含量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型缓释肥氰氨化钙对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氰氨化钙浓度对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梯度的氰氨化钙肥对花生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适量施氮能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加苗期根瘤数,提高花生荚果产量。但是过多施氮反而会使经济系数降低,还会导致荚果产量下降。该新型氰氨化钙肥安全有效用量为75~225kg/hm2,在150kg/hm2用量时可获得最优农艺性状指数和最高经济效益。[结论]德国产新型氰氨化钙肥是花生较为理想的肥料。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及植烟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烤烟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MBC)、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1(22.5 kg·hm-2)、N2(37.5 kg·hm-2)和N3水平(52.5 kg·hm-2)下,增施24 t·hm-2生物炭显著提高了烤烟生育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烟株移栽后90 d的氮肥利用率,且氮肥利用率以低氮(N1)水平下提高效果最明显。3个氮水平下,施用生物炭对转化酶活性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N1和N2水平下,增施生物炭可分别显著增加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此外,在N1和N2水平下,增施2.4 t·hm-2生物炭还显著提高了烤烟生育后期的MBC含量。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还显著提高了烤烟全生育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之,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可以改善土壤生物学性状,促进烤烟生长,且以低氮水平下增施2.4 t·hm-2生物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缺水和土壤肥力低下是限制青藏高原东部农业区马铃薯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采用田间试验,研究覆膜和施用生物炭对马铃薯干物质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覆膜和生物炭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马铃薯生长的高峰期分别为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Logistic方程能较好地模拟马铃薯总干物质量和块茎干物质量的累积过程,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西北连作棉田秸秆炭化还田对棉花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提炼适宜的秸秆还田技术,为西北棉花秸秆还田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设置为田间试验,6个处理,分别为:1、秸秆移除(CK);2、秸秆还田(S);3、有机肥还田(M);4、炭化还田(1.5Bc);5、有机肥+棉秆炭(MBc);6、炭化还田(3.0Bc)。在棉花生长后期测定棉花的生长指标、生物量、产量,并采集土样,分析相关指标。【结果】与秸秆移除(CK)相比, 棉花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均以有机肥还田及其与炭化还田的配合施用最大,分别增加了8.89%、11.86%、11.82%、11.39%。产量则以有机肥还田、有机肥还田与炭化还田的结合两个处理对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 分别为43.06%、37.01%,其次是1.5Bc和3.0Bc两个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棉花产量,分别达到了18.15%、30.25%;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3.0 t炭化还田处理提高幅度最大, 达到了34.94%,地下部以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提高幅度最大,为62.92%;土壤性质则以3.0tBc处理对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增加幅度以及对土壤容重的降低幅度最大, 分别达到了11.03%、10.02%、4.77%。【结论】有机肥还田、炭化还田及其配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棉花生长,增加棉花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改善土壤性质。  相似文献   

14.
超级稻氮素施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金仁  罗朝晖  何长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02-11803,11808
[目的]明确超级稻适宜的施氮量及各生育期追施比例。[方法]采用3种不同施氮量(纯氮165、195、225kg/hm2)及各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比例共9个处理,对超级稻Ⅱ优航1号进行氮肥施用技术的试验。[结果]增加施氮量有利于超级稻成苗成穗,降低前期施氮比例、增施穗粒肥,有利于增加穗数。不同氮肥施用技术处理间超级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差异明显,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增加施氮量和前期氮肥施用比例,超级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加。各处理全生育期植株总吸氮量变幅为146.86~213.68kg/hm2,总吸氮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及后期施用比例提高而增加。增加施氮量和增施穗粒肥对水稻成穗数和穗粒数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超级稻Ⅱ优航1号采用施氮量225kg/hm2,基施30%、插后7d施40%、幼穗分化2~3期施20%、始穗期施10%的氮肥施用技术,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显正相关,杂交稻抽穗后的物质积累优势明显,而高产常规粳稻抽穗前干物质净积累量较大;肥水充足能促进干物质的再分配,增加籽粒产量,肥水不足会对干物质的输出产生抑制作用;水稻叶片的干物质输出和转换率高于茎鞘,对产量贡献较大;直立穗型品种叶片及茎鞘的干物质输出能力均较强,对高产有利。  相似文献   

16.
低温后追氮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试验,水稻返青后冷水处理7 d,研究水稻前期低温后追氮对水稻生长、干物质与养分积累、产量及氮效率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抑制水稻分蘖,水稻生育期延迟约3 d,降低水稻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氮积累量及产量。低温后施氮促进分蘖恢复并对生育期影响较小,但过量施氮反而延长生育期约6 d。施氮促进水稻产量恢复,追施40 kg N·hm~(-2)即可使水稻产量恢复至常温水平,大穗型品种主要增加穗粒数与结实率,穗数型品种主要是穗数恢复。追施80 kg N·hm~(-2)产量达到常温水平,但PFP显著降低。低温后施氮2周对干物质积累影响较小,施氮后5周干物重恢复速度增加,至成熟期增加供氮处理干物重已恢复至正常水平。低温后施氮促进水稻氮代谢,增加氮积累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综上所述,低温后适量施氮可促进水稻生长及产量恢复,此试验条件下追施40 kg N·hm~(-2)即可,追施氮量过高导致生育期延期,降低氮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生物炭对风沙土的改良以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通过施用化肥、秸秆还田以及不同施入量的生物炭试验研究生物炭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及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NPK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降低风沙土的土壤体积质量,增加田间持水量、苗期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以及地上、地下干质量和籽粒产量,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生物炭不同施用量条件下,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体积质量表现为持续降低的趋势,在施用量为31 500kg/hm~2时与NPK处理相比较表现显著差异,并在最大施用量63 000kg/hm~2时达到最低值2.42g/cm3;生长指标中,苗期的叶长和穗期的株高、叶长以及叶宽都在NPK+B12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其余指标均在NPK+B24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亦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地上干质量及籽粒产量均在施用量为2 580kg/hm~2时达到与NPK处理相比较差异显著,地下干质量在施用量31 500kg/hm~2时与NPK处理相比较表现显著差异。与秸秆还田相比,生物炭与NPK配施更能改善风沙土的理化性质,促进玉米生长及产量增加,且生物炭的施用量越高,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以早稻品种中早39、晚稻品种玉针香为材料,设计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用绿肥还田(CK)、施用紫云英还田(T1)、施用紫云英及黑麦草还田(T2)、施用紫云英及油菜还田(T3)、施用箭舌豌豆及黑麦草还田(T4)、施用箭舌豌豆及油菜还田(T5),研究豆科与非豆科绿肥混合还田对双季稻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绿肥还田明显降低早稻生育前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群体干物质积累,显著促进早、晚稻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提高剑叶净光合速率,2年双季稻平均增产2.88%~14.74%;与T1相比,T3、T5处理有利于早、晚稻高光效群体形成,早、晚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剑叶净光合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豆科与非豆科绿肥混合还田对双季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双季稻有效穗数、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K相比,T3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7.13 t/hm2,2年双季稻产量平均增加14.74%。紫云英与油菜混合还田能有效提高双季稻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延缓剑叶净光合速率下降,促进双季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显著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是比较适宜的绿肥混合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