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哲贤 《新农村》2004,(8):18-18
我国蜜蜂饲养量达800万群以上,年产王浆2500余吨,大部分出口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养蜂单靠生产蜂蜜效益低,要生产多种蜂产品,如能常年生产蜂王浆(高产蜂群,可年产王浆5~6千克),可使养蜂效益提高数倍。1.饲养高产浆蜂种 蜜蜂有产浆蜂、产蜜蜂和耐寒蜂等优良品种。浙江“平湖浆蜂”是著名的产浆蜂种。一般意蜂每群每次可取浆50克左右,而高产浆蜂则可产浆100~150克。蜂场不管养多少蜂,只要生产王浆就应引进浆蜂。  相似文献   

2.
一、蜜蜂蛹病 蜜蜂蛹病又称“死蛹病”,是危害我国养蜂生产的一种新的传染病.患病群常出现见子不见蜂,造成蜂蜜和王浆产量明显降低,严重者全群死亡.  相似文献   

3.
浙农大A系意蜂王浆高产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王浆高产为主要特征的浙农大A系意峰20群,通过1年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运用适合浙农大A系意蜂的多项生产技术,全年共产王浆154.1kg,平均每群产浆7.7 kg,刷新了国内外王浆高产记录;同时,生产蜂蜜950 kg,平均每群47.5 kg;花粉35 kg,平均每群1.75 kg;蜂蜡17 kg,平均每群0.85 kg;蜂群发展到60群,增加了2倍。全年群均创利739.1元,创造了我国群均效益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4.
抓好早春蜂群管理,是获得全年蜂蜜和王浆高产的关键.有经验的养蜂人说:"强群蜂养人,弱群人养蜂,饱暖蜂群壮,饥寒变弱群".可见抓好早春蜂群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蜂王浆是一种高级医疗保健药品,也是养蜂生产主要经济收入之一。如何提高蜂王浆的产量,乃是每个养蜂者关心的问题。 1.饲养强群,提前生产王浆:在蜂群中只有出房7至15日龄的幼蜂才能分泌王浆,但这些分泌王浆的幼蜂却只占整个蜂群的6%~8%,有15脾蜂以上的强群(大约3万只蜂)才会有2千多只泌浆幼蜂,3天一个周期,每次可取浆20至30克。如果只有10脾蜂的中等群,每次只能取浆10克左右,因此只有强群才能实现王浆高产。养强群应从秋繁着手,秋繁越冬蜂多,蜂群就能安全越冬,来年如有4脾足蜂参加  相似文献   

6.
“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培育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由浙江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陈盛禄教授等培育的王浆、蜂蜜双高产“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获得1995年国家发明二等奖.“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是运用蜜蜂“集团闭锁繁育育种”的理论,连续多代选择,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同等蜜源及气候条件下,秋末冬初养蜂,有的养蜂户能获得蜂蜜、王浆双丰收,有的不仅毫无收获,反而要喂糖.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管理技术问题.现将秋末冬初蜂群高产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蜂农参考.  相似文献   

8.
    选取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和平湖意蜂为蜂种选育的主要素材,以闭锁集团繁育和人工授精技术为主,RAPD分析为辅,建立和保持3个纯系,在此基础上选育出"HYR"和"JYR"2个高产抗螨杂交蜂种.这2个杂交蜂种除抗螨能力强外,分别具有蜂蜜高产和蜂蜜、王浆双高产的生产性能.与本地意蜂相比,"HYR"和"JYR"蜂种的蜂蜜平均单产分别提高59.40%(P<0.01)和32.27%(P<0.01),"JYR"蜂种的王浆平均单产提高69.95%(P<0.01);2个蜂种的秋季蜂螨寄生率分别为1.97%(P<0.01)和2.19%(P<0.01),均显著低于本地意蜂.  相似文献   

9.
庞双玲 《农技服务》2009,26(1):101-102
进行了西峡县城区5个不同地点的养蜂试验。结果表明:意蜂从群均蜂量3 kg降低至1.92 kg,减少了1.08 kg,全年未得蜜量,已失去饲养价值;中蜂从群均蜂量1.5 kg降低至1.09 kg,净损0.41 kg,有的蜂群夏秋逃亡,蜜量仅为0.68 kg,饲养价值不大。因此,该县城区除西侧可适当养蜂外,其他地区不适宜养蜂,这主要是受水源、空气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0.
在同等蜜源、气候条件下 ,秋末冬初养蜂 ,有的养蜂户能获得蜂蜜、王浆双高产 ,有的不仅毫无收获 ,甚至还要喂糖 ,造成两种结果的原因是技术管理的问题。现将秋末冬初蜂群的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供养蜂者参考。1 预防盗蜂发生秋冬之交 ,盗蜂最易发生 ,稍不小心 ,便会引起蜜蜂互盗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具有有三千多年的养蜂历史。十四世纪就已经出现饲养中蜂的专业户。解放后,我国养蜂生产蓬勃发展。现蜂群数量达到600万群,其中意蜂约占2/3,中蜂约占1/3,此外尚有少量卡尼鄂拉蜜蜂和高加索蜜蜂。现年产蜂蜜10万吨;王浆300余吨。就我们这样一个有10亿人口的国家,以年产蜜10万吨行,全国每人平均只有100克,这远不能满足医药、食品、轻工以及外贸出口的需要。我国虽是养蜂古国,但今天在养蜂科学技术某些领域还是落后的,迫切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  相似文献   

12.
通过1988和1989年50群蜜蜂的饲养观察和试验,初步摸索出一套早春快速繁殖蜂群的管理技术,对我省蜂农提高蜂群单产(蜂蜜和王浆)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抓好早春蜂群的管理,促进其快速发展,是获得全年蜂蜜和王浆高产的关键.其中心任务是:保护工蜂,促蜂产卵,培养强群,恢复群势.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4.
蜜蜂特别适合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养殖。地处太行山脉丘陵地区的河北省磁县岳城镇界段营村(邮码:056503)的陈占年父子,近几年就靠养蜜蜂走上了富裕之路。养蜂是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养殖项目。初建场可购置5~10群蜂,另加摇蜜机、脱粉片等用具,投资最高不超过2500元。蜂群的日常管理为:保温、散热、喂水、调整蜂巢、取蜜、脱粉等。一群蜂一年可采集40~75公斤蜂蜜和10~20公斤蜂花粉。一般情况下一群蜂一年可分出2~3个新蜂群。蜂蜜的市场价为12~20元/公斤,国家收购价为6~10元/公斤。蜂花粉市场价为30~60元/公斤,国家收购价为18~20元/公斤…  相似文献   

15.
一 养蜂生产基本情况 全世界约有蜜蜂5,000万群,年产蜂蜜60余万吨,蜂蜡2万吨。除去蜂蜜,蜂蜡、蜂毒这些传统产品以外,本世纪50年代以来,还生产了王浆、蜂胶、花粉等新产品。 蜜蜂原产于旧大陆,亚欧非三洲的蜂群占世界蜂群总数的80%以上,其中欧州包括苏联有蜜蜂2,300万群,非州1,200万群,亚州800万群。新大陆的蜜蜂,是在17世纪以后由  相似文献   

16.
将蜂群车装船载,长途跋涉,奔南闯北,追花夺蜜,这是我国传统养蜂的老方法。为把蜂养好,夺取蜂蜜高产,提高经济效益,江苏省盐城市郊区的科技人员和养蜂户,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住地(定地)和小转地养蜂的新方法。 1.什么是住地和小转地养蜂所谓住地养蜂,就是养蜂户根据自己住地周围的蜜源条件,按照住地周围三华里之内,有半亩以上留种苕子、一亩洋槐、二至三亩油菜或红花、十亩棉花可饲养一箱蜂的要求,以家庭为阵地,饲养一定数量的蜂群,常年不转地放养。这种住地养蜂,实际上就是家庭养蜂。把蜂箱放在房前屋后,让蜜蜂在附近自由采蜜,养蜂者只需抽一些时间,加强蜂群管理,搞好蜂蜜、王浆采收。所谓小转地养蜂,就是养蜂户在住地周围蜜源  相似文献   

17.
正品种来源:"浙农大1号"意蜂是我国自主培育的蜂王浆、蜂蜜双高产品种,由原浙江农业大学等九个单位的专家在蜜蜂集团闭锁繁殖育种理论的指导下,收集杭州、平湖、嘉兴、桐庐、绍兴、龙游等地区王浆高产蜂群作为育种素材,运用太湖岛屿隔离和蜜蜂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连续多代选择,形成生产性能优越、遗传稳定的意蜂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蜜蜂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吐丝,蜂酿蜜",谈起养蜂,人们都把它称为"甜蜜的事业"。蜜蜂以植物的花蜜、花粉为食物,以酿造蜂蜜、分泌王浆、蜂胶、蜂蜡等蜂产品为人类所用,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我国作为养蜂大国,蜂群的数量和蜂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的首位。基于此,介绍了养蜂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昆明市西山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了山林养蜂项目,主要养殖蜂种为中华蜂。随着山林养蜂业的快速发展,西山区中华蜂常见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常见病虫害种类自2018年开始,西山区充分发挥山林植物开花资源优势,在碧鸡、团结街道等16个社区开展山林养蜂项目,开发山林养蜂特色产业,为社会提供高档优质蜂蜜产品,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开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南宁地区具有丰富的养蜂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率不足20%。采取活框技术养殖意大利蜜蜂(意蜂)的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存在问题是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应加强养蜂管理机构建设,大力推广活框养蜂技术,提高产蜜量和产品质量,建立蜂产品加工基地,抓好蜂产品流通,使养蜂业尽快成为本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