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杨林  谭玉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39-2339,2346
[目的]优选并确立红芪脱脂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红芪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脱脂溶剂、脱脂时间、脱脂温度3个因素进行优选研究。[结果]影响红芪提取的主要因素是脱脂溶剂,其次是脱脂时间,再次是脱脂温度。[结论]以红芪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的红芪脱脂最优工艺为石油醚70℃脱脂60 min。  相似文献   

2.
张爱民  王长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19-4121
[目的]研究不同陈化条件下烤烟的绿原酸含量及褐变程度。[方法]以云烟85、K326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对烤烟绿原酸含量及烟叶颜色值的影响。[结果]云烟85和K326的绿原酸含量随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褐变程度随温度、空气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的温差下,温度越高,褐变越剧烈;空气湿度大于50%时,烟叶颜色值增加显著。在烟叶含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氧气浓度越高,褐变越强烈。[结论]烤烟的绿原酸含量与烟叶颜色值呈负相关,温度和空气湿度都可以加速绿原酸的氧化,增加烟叶的褐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缢江蓠(Gracilaria salicornia)的最适宜生态条件,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单因子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及盐度对缢江蓠生长率、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藻红蛋白(R-PE)、藻蓝蛋白(R-PC)、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的影响.[结果]缢江蓠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4~32℃,最适生长温度为28℃;适宜生长光照强度为3000~9000 lx,最适生长光照强度为6000 lx;适宜生长盐度为20‰~35‰,最适生长盐度为30‰.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缢江蓠藻体具有较高的生长率,其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MDA含量较低,但SOD活性较高,即受环境胁迫较小,受氧化胁迫较大.[结论]缢江蓠具有能适应高温、低光照强度及中、高盐度环境条件的特性,可在我国南方海域夏季自然条件下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4.
莫建国  陈庆园  于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30-12532
[目的]明确赤星病侵染与流行的适宜气象指标及其关键气象因子。[方法]对贵州省5个典型山地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进行调查,在室内分析不同菌株间生物学特性差异;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均匀设计法模拟不同气象条件(光照、温度和湿度),在离体叶片上采用悬滴法分析不同气候区赤星病病原菌的侵染能力差异。[结果]贵州省不同气候带的赤星病病原菌侵染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湿度50%~60%、温度10~20℃即低温中等湿度条件下即可侵染烟叶,各菌株间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大。[结论]为赤星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令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70+8262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的红芪留茎高度对红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法,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药材引种驯化试验基地研究了红芪留茎高度对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红芪在7月上旬现蕾前进行剪茎,且留茎50 cm的红芪的主根根长、根径、单株根鲜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且产量比CK提高了30.86%;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最高,药材品质最优。[结论]红芪留茎高度在50 cm左右时较为理想,能达到增产和改善药材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芪钾素吸收和分配规律及施肥效应,为红芪GAP基地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来研究不同用量坡缕石和NPK肥配比对红芪吸钾和钾素分配的影响。[结果]7月下旬到8月下旬是红芪单株地上部分钾素的快速积累期,8月下旬到9月下旬是红芪单株根钾素的快速积累期。坡缕石和氮磷钾肥配施能比氮磷钾肥单施提高红芪根的含钾量、地上部分和根的钾素积累量。坡缕石施用量跟红芪的钾肥农学效率呈极显著二项式相关,和钾肥当季利用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结论]施用2 250kg/hm2用量的坡缕石能显著促进钾肥的增产效果和红芪对钾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定植密度对红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淑玲  马令法  常毓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9-19301
[目的]研究红芪在不同定植密度下的生长规律,以期为该地区红芪的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在不同定植密度下,红芪各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大(株距的减小),株高降低,根径减小,主根长缩短,主茎分枝数减小;在一定株距范围内,红芪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随着定植密度增大而减小。[结论]该地区红芪最适宜移栽株距为25 cm(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大初烤烟叶的最佳陈化时间、温湿度和包装材料等陈化条件。[方法]以大理南涧红大烟叶为对象,研究不同陈化时间对红大烟叶品质和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不同陈化温度、湿度、包装材料对红大烟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红大C3F烟叶在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并采用木箱进行包装避光时陈化效果最佳;各部位烤烟最佳陈化时间为上部30个月以上,中部18~30个月,下部约在18个月以内;β-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挥发性醇类、直链脂肪酸及酯、半挥发性酮类、杂环、茄酮等致香成分在36个月的陈化过程中,含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卷烟工业的加工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苹果树冠结构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朝阳地区苹果树冠结构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冠层不同部位的光照分布、通风条件、温湿度及果实品质。[结果]结果表明:冠内光照强度与果实品质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空气湿度对果实硬度有一定的影响,而冠内温度、风速对果品质量影响不显著。[结论]建议树形修剪采用开心形来增加冠内光照强度,增加有效光区。  相似文献   

10.
罗小梅  贾小琴  傅正涛  罗斌  常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97-6399,6402
[目的]研究临夏地区黄芪种植的气候区划和产量动态气候预测模型。[方法]利用临夏州黄芪种植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从影响黄芪栽培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主要气象因子入手,通过相关因子诊断、数理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在黄芪生长的不同阶段筛选出经过0.01信度检验的气象因子,对临夏地区黄芪生态气候适应性和产量预测模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种植高度为海拔1 700 m以下的干旱山区、浅土层区以及年平均温度高于9.0℃、年降水量不足400 mm、≥10℃的积温为≥2 900℃.d的干旱高温区域,即主要代表区有永靖东、西干旱山区,东乡北部干旱山区、积石山东北部干旱区等小区域,不宜栽植黄芪,临夏其余大部分区域均可栽植黄芪。黄芪的不同生长阶段,从生长到成熟阶段划分的5个生育期(插秧期、茎叶生长期、花期、果期、夏播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有明显差异,建立的各生育期与相关气象因子的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均达75%以上。[结论]该研究实现了黄芪单产气象预测,为临夏黄芪大力推广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申旭红  朱万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995-997,1004
[目的]为四川省更好地种植油橄榄提供依据。[方法]比较四川省主要油橄榄引种地与原产地地中海的气候条件,分析引种地的气候利弊因子,提出相应的引种建议。[结果]四川省油橄榄引种地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温度与原产地较接近,极端最低温度不会导致冻害发生,适合油橄榄生长。四川引种地夏季降水量为178.3~215.5 mm,远远高于原产地的0~30.0 mm,利于油橄榄的营养生长。除西昌外,其余引种地年日照时数为1 300~1 400 h,低于原产地的2 493~2 783 h。引种地年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为72.2%,高于原产地的平均值69.0%。[结论]四川省油橄榄引种地的年日照时数不足、空气相对湿度较大限制了油橄榄的生长,可以通过阳坡种植,整形修剪,种植耐湿性较强的油橄榄品种,合理施肥等措施弥补。  相似文献   

12.
刘建宏  熊小真  杨丽英  熊忠平  潘涌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96-19398,19430
[目的]为在江西省对桔小实蝇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桔小实蝇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桔小实蝇在江西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桔小实蝇在江西省的适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3以上。在24°~26°N赣南盆地的大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9~20℃,是桔小实蝇的高适生区。在26°~27°N的赣州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吉安西南部、抚州、鹰潭、上饶东南部的少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8~19℃,是桔小实蝇的中度适生区。在26°~30°N的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7~18℃,是桔小实蝇的低适生区。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17℃,是桔小实蝇的非适生区。[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的实际分布与GARP的预测分布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枣适栽区精细选择指标体系。[方法]在GIS平台基础上,利用精细化模拟方法,利用农业气候要素指标法将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与气象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决策辽宁省朝阳地区大枣适宜栽培区域。[结果]朝阳地区非常适合发展大枣栽植产业。大枣的最适宜栽植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凌河流域内低海拔地区,该区域年平均气温在7.7℃以上,年降水量在460~530 mm,日照时数为2 790~2 850 h。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适宜栽植大枣,冬季大枣冻害几率低,产量高,品质好。[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朝阳地区大枣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能力及合理的布局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吕爱锋  杨佩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32-15336
[目的]从区域的角度来探讨森林火灾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耦合站点气象数据、我国森林分布数据以及我国森林火灾季节月份分布数据,获得了气温和降水在每个省森林区域火灾季节时间段内的平均值。然后,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降水、气温与森林火灾面积的关系。[结果]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火灾面积的年际变化。降水减少的同时温度升高以及降水升高的同时温度降低与火灾面积的增、减存在的较好的同步关系,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这种伴随关系有差异。对不同地区森林区域平均气温、降水与火灾面积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多数地区森林火灾面积与气温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例如西北地区(R=0.367,P=0.01)、西南地区(R=0.327,P=0.02)、华南地区(R=0.330,P=0.02)、华东地区(R=0.516,P〈0.01)、新疆地区(R=0.447,P=0.042)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降水与火灾面积除了在西北地区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2,P〈0.01)、在华南地区存在负相关(R=-0.323,P=0.03)之外,在其他地区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揭示我国森林火灾与气温、降水关系对于开展森林防火以及火灾预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205-4206,4217
[目的]探讨影响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高低的因素.[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种产地、采集时间均不相同的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含量.[结果]甘肃陇西和文县产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略低,分别为0.34和0.56 mg/g,甘肃渭源和山西太原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较高,分别为1.10和0.90 mg/g.[结论]不同产地党参药材所含党参炔苷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党参产地、采集时间、生长年限、药材炮制方法等外界因素对党参炔苷含量有较大影响.加热、有机溶剂及微波法结合有利于提高党参炔苷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森林火灾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及其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区域的角度来探讨森林火灾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耦合站点气象数据、我国森林分布数据以及我国森林火灾季节月份分布数据,获得了气温和降水在每个省森林区域火灾季节时间段内的平均值。然后,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降水、气温与森林火灾面积的关系。[结果]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火灾面积的年际变化。降水减少的同时温度升高以及降水升高的同时温度降低与火灾面积的增、减存在的较好的同步关系,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这种伴随关系有差异。对不同地区森林区域平均气温、降水与火灾面积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多数地区森林火灾面积与气温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例如西北地区(R=0.367,P=0.01)、西南地区(R=0.327,P=0.02)、华南地区(R=0.330,P=0.02)、华东地区(R=0.516,P〈0.01)、新疆地区(R=0.447,P=0.042)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降水与火灾面积除了在西北地区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2,P〈0.01)、在华南地区存在负相关(R=-0.323,P=0.03)之外,在其他地区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揭示我国森林火灾与气温、降水关系对于开展森林防火以及火灾预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中部地区冬小麦品种(系)的适应性和丰产性,为筛选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冬小麦种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观察、物候期记载、农艺性状调查和产量统计分析,筛选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冬小麦品种(系)。[结果]200707-3、静冬0318生育期适中,籽粒饱满,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陇中1号高32.98%和30.18%,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结论]200707-3、静冬0318综合性状表现好,适宜在甘肃省中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鼎湖山金线兰的人工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组培幼苗为材料,比较自然栽种条件下5种基质处理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鼎湖山金线兰人工种植的适生条件。[结果]泥炭土-珍珠岩(4∶1,V/V)或泥炭土-沙子-木屑(3∶1∶1,V/V/V)混合基质适宜于金线兰的生长,幼苗成活率达到97.6%~94.3%,植株高度、单株叶片数和叶质量状况良好。结合试验地小环境自然气候变化情况,初步得出鼎湖山金线兰栽培适温为23~28℃,相对湿度在90%左右,适生pH约为4.75,栽培时设置遮阳网,基质不宜过湿。[结论]该试验对鼎湖山金线兰的人工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为鼎湖山金线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