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水稻育种的历史过程,概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动态,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各种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当前超高产育种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对以后超高产育种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的基础之上,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方法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笔者还结合自身育种实践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辩证的分析,阐述了超高产新株型创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等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探索,提出未来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方向。冠层结构、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分配与调运的综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充分利用遗传资源和高光效育种以及传统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协调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关系,协调穗数、穗粒数与粒重的关系,建立合理的产量结构,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实现超高产育种。生态设计育种和分子育种是未来超高产育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简要回顾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背景及水稻育种发展的概况,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目前各种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的提出依据、育种手段方法和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种质资源的创新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物质基础,解决广适性是当前超级稻育种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对超级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概况及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现阶段的概况,并对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实践中应掌握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背景和现状,对超高产育种的基础、目标、途径、进展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展望超高产育种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大力加强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攻克难关,以实现我国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突破。  相似文献   

7.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概况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综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概况,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实践中应掌握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概况及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现阶段的概况,并对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实践中应掌握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背景和现状,对超高产育种的基础、目标、途径、进展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展望超高产育种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大力加强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攻克难关,以实现我国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突破。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总被引:394,自引:46,他引:394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0125)1超高产水稻的概念什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迄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定义,因此各家各派提出的产量指标并不相同。1980年日本制定的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要求在15a内育成比原有品种...  相似文献   

11.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69,自引:8,他引:69  
 在借鉴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育种经验基础上,我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至2005年的目标产量是在百亩(6.67 hm2)规模下单季稻达到12 t/hm2(800 kg/667 m2)。介绍了国外水稻超高产育种和国内超级稻育种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协优9308”。该组合表现出高产与优良株型的完美结合,生育后期青秆黄熟,结实率高,籽粒饱满。2000年在浙江新昌验收百亩片平均产量达到11 837 kg/hm2,最高产田块产量达到12 282 kg/hm2。以“协优9308”为例,提出了“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和生理特征,并对今后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水稻生产能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发展水稻生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为了解我国水稻的生产能力,分析测算了我国水稻生产的现实生产力、现实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探讨了我国水稻单产徘徊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水稻生产能力的科技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现实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分别可达2.2618亿t和25390亿t,分别比现实生产力高3 428万t和6 200万t。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稻生产能力,必须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培育和推广超级稻,形成以广适应性超级稻品种为主导的品种结构;优化栽培技术,构建以轻简技术为核心的节本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强化技术推广,缩小产量差异,切实提高科技对水稻生产能力提升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寒地水稻品质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目前黑龙江省水稻品质育种的现状,指出了黑龙江省水稻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虽然大多数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食味已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但距离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提出在坚持高产的前提下提高品质,黑龙江省的水稻品质育种要有所突破,需要在品质育种的基础理论研究上进行进一步探讨,在实现种质创新、育成优质超级稻品种和取得产量性状突破的基础上,使黑龙江省水稻品质育种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籼粳杂交水稻榆杂29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滇型籼粳杂交水稻榆杂29是用滇榆1号不育系(籼粳交偏梗型)与恢复系南29组配 成的,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的特点,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及繁殖制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新组合德香4103的选育及高产原因初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香4103(德香074A/泸恢H103)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四川省区试中平均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9%,且稻瘟病抗性和稻米品质均优于对照,2008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该组合高产的原因:一是因为日产量的提高而非生育期的延长;二是因为单位面积穗数和单穗重的协同增加,而以单穗重的贡献率更大,其中单穗重的提高主要是千粒重的增加所致。对超级稻的育种路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与实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当前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面临的新问题,即超级稻品种资源匮乏、部分超级杂交稻组合适应性较差、超高产水稻育种理论过于模式化等。针对当前形势,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即超级亲本选育——超级杂交组合选育——超级杂交制种,并详细阐述了各步骤的标准和实现其目标的技术路线。超级亲本要求综合性状优良,产量水平或库容量达到或基本达到各级区试对照杂交稻组合的水平。超级杂交稻组合的标准是品质优、适应性广、耐肥抗倒、对主要病虫害达中抗以上水平,产量水平较国家或省区试中对照增产8%左右。其选育的技术路线是通过双亲最佳组配方式,增加选择压力,注重理想株型和优良生理机能及其各性状间的高度协调。超级杂交制种产量水平根据不育系的类型来确定,其中早稻类型不育系杂交制种产量要求大面积达到3.75 t/hm2以上,中稻类型的不育系要求达到5.25 t/hm2以上。其技术路线是通过选择最佳的制种基地,选用库容量大和异交结实特性好的不育系,通过超大行比与超常规培育父本措施提高父本的花粉量,从而提高制种产量。按照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了父本996和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两个超级杂交稻亲本,利用前者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用后者选配出几个增产幅度大、极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7.
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回交或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进而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常规超级梗稻育种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研究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讨论了与超级粳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粳型超级稻品种生物产量与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辽宁省近年育成一批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或杂交组合,为北方粳稻单产水平的再次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研究旨在探讨辽宁省超级稻品种高产的主要成因及光合特点。【方法】以盐丰47和辽星1号2个中晚熟超级粳稻品种为试材,以辽粳9号为对照品种,种植于大田,对其生物产量、稻谷产量、光合特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个超级稻品种的生物产量和稻谷都显著高于辽粳9号。盐丰47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都高于对照品种,产量水平最高,辽星1号的生物产量最高,收获指数略低于对照,产量水平居第2位。超级稻品种出穗后光合生产能力高于对照品种。【结论】增加或保持现有品种的收获指数,增加品种生物产量,并提高品种的生育后期叶源量和光合速率是今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