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毛立红 《农业机械》2012,(34):107-108
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措施,促进了农业节水、节本、增产、增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2011年山西省临汾市秸秆覆盖还田面积达到8万hm2(120万亩),平均提高粮食产量10%~15%,降低生产成本225~300元/hm2(15~20元/亩),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秸秆焚烧废弃,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2.
一句话要闻     
《山西农机》2009,(12):55-55
截至目前,山西省保护性耕作农业年增产粮食4.3亿kg,节本增效10亿元,全省新增保护性耕作农业示范面积6.93万hm^2,实施总面积达到57.25万hm^2。  相似文献   

3.
2009年,山西省将把农业区分为五个部分实施保护性耕作,全省预计新增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6.7万hm2(百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就是利用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少)耕播种,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山东省济宁市自2007年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至2009年全市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已达4.15万hm2.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民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利国利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善举良策,须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2006年以来,山东省茌平县始终把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效果。2008年,我县建设16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8万亩,2009年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5万亩,玉米机收面积22万亩,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6.
从2008中国保护性耕作论坛获悉:农业部从2002年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建设”项目以来,目前,已在北方1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设了173个国家级示范县、328个省级示范县,面积达3062万亩,免耕播种面积约1亿亩,带动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3亿亩。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年增产粮食40~120万t,节省灌溉用水12~18亿m^3,节省用工1.2~3亿个,节约生产成本9~11亿元,节本增收总效益15~23亿元;减少水土流失3000~6000万t。  相似文献   

7.
1保护性耕作项目基本情况及效果 1.1项目完成情况 绥中县地处辽西走廊,属于半干旱地区.2003年5月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38个、辽宁省4个保护性耕作重点示范县之一.2002年全县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为0.13万hm2(2万亩),2003年为0.26万hm2(4万亩).两年来共投入640万元,其中中央投入82万元,市、县投入配套资金48万元,争取购机补贴15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366万元,全县新增农机具155台(套),三个示范区农机装备提高了29.4%,节本增效464.2万元,农田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10.2%,冬闲农田季风扬尘时间由180 d下降了30 d,遏制了旱作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缓解了"沙尘暴"对我国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部在全国重点引进和推广的一项农机化实用技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或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节本增效,保护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兖州市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05万hm(215.7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31.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1应用情况吉林省德惠市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仅4年。2009年在边岗乡的双城村,示范了20hm2(300亩);2010年在边岗乡、大青嘴镇等5个乡镇进行了300hm2(4500亩)的示范推广;2011年扩大到全市16个乡镇、50个村示范推广,面积0.5万hm2(7.5万亩),效果非常显著;2012年全市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近1.5万hm2(22万亩)。到2015年,德惠市计划实施面积要达到6万hm2(90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0%。2技术模式及技术内容德惠市玉米保护性耕作主要采用3种模式,宽窄行倒茬交替休闲平作、均匀行倒沟垄交替休闲平作和留高茬原垄浅旋灭茬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东省通过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使保护性耕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去年全省实施免耕播种的132万亩小麦,今年普遍长势良好,预计增产小麦5.3万吨,可为农民增收节支2.45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据农业、农机专家测产,实施保护性耕作一年的地块,丘陵旱薄地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单产297kg。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诸城市把保护性耕作列入农机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开展了以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为主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连续八年推广保护性耕作185万亩,为农民节本增收近3亿元。多方受惠,一根甘蔗两头甜诸城市紧紧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装备推进等项目的实施,积极推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机科技推广》2013,(3):15-15
截至2012年底,山西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已达1300万亩,曾经的“舶来品”被赋予“山西特色”,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山西保护陛耕作成功实现技术本土化,堪称农技推广的国际样本。目前,山西省创新和确立了四种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同时,根据地域牦占’还研发和筛选出与大、中、小各类拖拉机配套的免少耕播种、深松和地表处理等系列化机械,多种机具填补国内空白。山西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和推广已经是全国的领头羊。据测算,2012年保护性耕作的实施为山西省增粮6.5亿公斤,节本增效17.5亿元,减少土壤流失量2900多万吨。  相似文献   

13.
实施保护性耕作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粮食稳产增产、节本增效、节能环保的集约化高效农业的新型耕作模式.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要从建设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入手,应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增长后劲.保护性耕作是利用还田机械或收获机械将秸秆直接粉碎后均匀抛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耕播种,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实现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农机化》2004,(6):11-14
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培肥地力,抑制农田地表扬尘,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六大效益,是一项经济效益与长远发展兼得,增产和增收双赢,当前效益与长远发展兼顾,农民和国家社会利益同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2年中央财政投入2000万元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在北方8省(市、自治区)建立38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003年中央财投入资金3000万元新增22个项目示范县;2004年中央财政又投入4000万元,新启动34个示范县(场)。目前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已达94个,在示范县带动下,全国许多省区也建立了一批省级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和试验点。2001-2002年自治区科技兴农办公室下达"保护性耕作技术引进与示范推广"科技兴农项目,在喀什、阿克苏、阿勒泰、昌吉等地州确定4个重点试验示范点。2003年我区英吉沙县被确立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建设1 333hm2核心示范区和1333hm2辐射区(小麦茬地复播玉米)。2004年农业部在英吉沙县又续建了1 333hm2核心示范区,新增加阿勒泰市、奇台县二个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 为加强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农业部组织制定了《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试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实?  相似文献   

15.
<正>据悉,吉林省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至2014年底,全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已达到39.3万hm2(590万亩)。2006年以来,吉林省开展以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通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吉林已基本形成了技术可行、模式实用、机具配套、效果明显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全省超过70%的粮食生产县已经应用该技术,覆盖了吉林省整个东、中、西部玉米主产区的所有县,并在山区及半山区开展了冷凉、高湿、坡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把保护性耕作列入农机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行政推动与政策引导、媒体宣传与技术培训、现场演示与田间指导、示范带动等多种措施,扎实开展了以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呈现出统筹规划、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良好势头,技术应用走向了社会化、市场化,取得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连续八年推广保护性耕作185万亩(1亩=0.067hm2,下同),为农民节本增收近3亿元。近日,笔者深入到诸城进行了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17.
2006年秋季,河北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积极推广玉米机收、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等节本增效农机化新技术,取得明显成效.全省"三秋"作业投入拖拉机113万台,玉米收获机1 600台,秸秆还田机79 200台.全省完成玉米机收75.6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1 761万亩,机耕2 642万亩,机播小麦2 180万亩,其中保护性耕作76.3万亩.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热点和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趋成熟.近20年来,我国引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了不少成效,实施面积已达到204 万hm2;"十一五"时期末,我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超过400万hm2.但在推广应用中仍存在对"浅旋"是否认可、机具堵塞和杂草切不断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研究并探讨了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9.
农机化宣传引领临汾保护性耕作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低碳、环保、高效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的技术革命.新旧技术变更,舆论宣传先行.农机化宣传工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提供了理论知识、扶持政策、技术培训、典型经验等信息传播平台,服务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全过程,引领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到目前为止,全市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3.3万hm2,实现增收节支效益2805~2895元/hm2,保护性耕作技术成为临汾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亮点,经济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屯留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2004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县,项目实施5年,取得了显著成效。同前,全县保护性耕作示范区面积达到8万亩,推广辐射面积达10万亩,总面积达到18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5%。通过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秸秆粉碎还田、浅旋、硬茬播种、机械中耕等农机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广,保护了耕地,减少了土壤流失,增强了地力,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农民直接节本增效2000余万元,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