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由于灰茭、雄茭每年都会在正常的茭白田内自然产生,因此必须年年选种。在一些新引种茭白的地方,往往是第1年生产较好,第2年即开始出现灰茭、雄茭现象,第3年种墩就不能做种,出现大量灰茭、雄茭,产量大幅度降低。若用灰茭、雄茭的种墩或分株做种,第2年还是灰茭和雄茭,绝不会成为正常茭。  相似文献   

2.
余汉清  顾力 《中国蔬菜》2007,(B08):95-97
苏南地区是二熟茭白的起源地。16世纪江南出现了以春季(或夏末)栽插,秋季收获秋茭,老墩越冬,翌年夏季再采收一次夏茭的茭白变异种类。经过不断的演化和积累,形成了夏茭为主型和夏秋兼用型两种二熟茭类型。起源于苏州的品种大多为夏茭,夏茭的代表收获期在5月中旬~6月上旬,每667m^2产量1200~1500kg(净茭肉,下同);秋茭的代表收获期在10月初~11月上旬,每667m^2产量400—500kg。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的抗虫性,利用存活率测定法对龙茭2号和对照梭子茭、浙茭911进行二 化螟和长绿飞虱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梭子茭对长绿飞虱表现为感虫,浙茭911表现为中抗,而龙茭2号表现为 抗虫;龙茭2号对二化螟表现为中抗。采用低温处理后测电导率法评价茭白品种耐寒性,发现龙茭2号的耐寒性要 好于梭子茭和浙茭911。  相似文献   

4.
浙茭3号是从浙茭2号品系中选育而成的。植株矮壮,结茭早,单墩结茭数多,耐高温。茭白长17~20cm,茭肉洁白粗壮,品质优良,单茭质量120~135g。秋茭10月上旬上市,每667m^2产量1100kg左右;夏茭6月中上旬上市,每667m^2产量1400kg左右,采收期较长,适于大棚早熟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5.
杭州茭白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茭是我们从浙江省杭州市引进的双季茭白品种,经过多年选育,已成为我区主要栽培茭白品种,年种植面积667多hm2。杭州茭分蘖能力强,植株高大,茭白肉色白嫩、较粗,长72cm、宽4.5cm,单茭肉重110g,品质优,秋茭667m2产量2000kg,夏茭667m2产量2500kg。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宁波四九茭在福建地区种植具有上市早、品质佳、抗性强、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一般667m2产夏茭1500kg(壳茭),比本地茭增产60%以上,最高每667m2产量达2300kg,产值2100元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特征特性宁波四九茭原产于浙江省宁波市郊区。夏茭早熟,秋茭晚熟。株高1.6~1.7m,分蘖性强,长笋多,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耐肥,采收期长。肉质茎长圆锥形,单茭重61~75g。2栽培要点①选好种苗,适时寄秧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秋茭采收的时候选种,要求选择健壮、高度中等、茎秆扁平…  相似文献   

7.
<正>茭白剪叶栽培是指在茭白植株分蘖期,于叶鞘部位留一定高度剪去上部所有叶,经过一段时间恢复生长后的植株仍可正常孕茭的栽培方式,剪叶栽培方式在丽水市低海拔单季茭、高山单季茭上应用较广,在控制茭白病虫害发生、提高茭白品质、调节结茭期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推广面积逐步扩大,现将该技术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山台地茭白的高效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德良 《蔬菜》1999,(10):11-11
高山台地由十夏季气温低、水源充裕,发展单季茭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高山台地的优势,加上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提早单季茭上市季节,填补7、8月份茭白市场空档,667m~2产值在6000元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一、选用良种进行高效栽培的茭白以早熟单季茭品种为宜。生产上可选用常熟“寒头茭”、宜兴“稻茭”、广州“软尾茭”、“美人茭”(浙江缙云地方品种,又名吴岭茭白)等品种。二、种株选择茭白都采用营养繁殖,种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茭白生产的效益、种株年年都要进行严格挑选。剔除“雄茭”、“灰茭”和易…  相似文献   

9.
钟晓斌  温永生 《蔬菜》2002,(11):12-12
“五月早茭”在福建地区种植具有上市早、品质佳、抗性强、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表现为分蘖力强、长笋多、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耐肥、采收期长,从4月底~8月底均可采收,深受农民欢迎。一般667m2产1500kg壳茭,比本地茭增产60%以上,最高667m2产量可达2300kg,667m2产值2100元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选好种苗,适时寄秧选种时间一般在9月中旬~10月初,于秋茭采收的时候进行,选择植株健壮、高度中等、茎秆扁平、纯度高的优质茭株作为留种株,在茭墩上作标记。在11~12月,割去地上部枯叶,挖取茭墩,去掉雄茭株(叶脉…  相似文献   

10.
四月茭是苏州地区名特优蔬菜之一,又是解决旱生蔬菜淡季的主要品种。四月茭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在1.4%以上,脂肪达0.3%,醣类3.5%,粗纤维1.1%左右,还富含维生素及无机盐类。其味鲜美,且耐贮存,很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我地目前种植的四月茭,其实是一年两熟茭白,先是秋季(9月底至10月底)采收的第一熟茭白称为秋茭,然后是秋茭的老茭墩到第2年春季发芽放青的茭秧称为四月茭秧。因为四月茭的产量,尤其是经济效益在一年两熟中占绝对优势,所以人们常把它们笼统地称为四月茭。根据我地多年来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要取得667m~2产3000kg优质四月茭,必须走“以种好秋茭为前提,种好四月茭为重点”的高产栽培路子,从而达到四月茭高产高效的目的。 一、以种好秋茭为前提 秋茭与四月茭两熟茭白的种植是连贯性的,秋茭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第2年四月茭产量的高低与品质的优劣。因此,种好秋茭是夺取四月茭优质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茭白塑料棚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挺  陈可可 《中国蔬菜》2001,1(2):42-43
茭白(ZizaniaaqucaticaL.),属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沼泽植物,与莼菜、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传统的茭白都采用露地栽培。近年来,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的过程中,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于1991年开始在茭白生产上采用棚膜覆盖栽培。目前面积已达到1335hm2,2000年上半年夏茭(壳茭)总产量达4.7万t,产值超过8000万元,其产值已占黄岩蔬菜总产值的60%和农业总产值的11.7%。黄岩棚茭品种为黄岩双季茭白,是以夏茭为主型的两熟茭,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与传统的露地栽培相比,黄岩棚茭具4大优势:①上市…  相似文献   

12.
菰黑粉菌不同菌株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野生茭、单季茭、双季茭及灰茭中分离7个菌株,比较了其冬孢子的萌发率、菌落的形态、在不同温度下该菌的生长情况。研究表明,从野生茭和灰茭上分离的菌株与正常茭的菌株存在较大差异。初步认为灰茭和正常茭是由黑粉菌不同生理小种引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茭白产量,需要寻找一种快速辨别雄茭的方法。本试验在比较茭白的雄茭与正常茭、灰茭薹管内部结构差异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薹管内部结构差异与茭白孕茭的关系:正常茭、灰茭的薹管髓腔内有丝状物,而雄茭薹管髓腔内则完全没有丝状物。髓腔内有丝状物的薹管均能孕茭,无丝状物的薹管则不能孕茭。利用薹管髓腔内有无丝状物可以快速区分出雄茭薹管,是一种高效快速辨别雄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正常茭、雄茭、灰茭3种茭白为材料,测定并比较三者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雄茭与灰茭、正常茭在形态上有着显著差异,而灰茭与正常茭间差异不显著;正常茭白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灰茭次之,雄茭最小;正常茭具有最强的光合能力,灰茭次之,雄茭最弱。  相似文献   

15.
我省自1984年大面积引进优质、高产的无锡中介茭,开始二年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颇受茭农欢迎,但到1986年,全省普遍反映雄茭增多,夏茭竟一茭不收。我所调查结果:温州市郊松台大队32亩秋茭,雄茭达35%,九山大队1.2亩夏茭也无一收获。温州本地茭雄茭现象也很严重。由此,茭农不愿种植茭白,市场供应的茭白依靠外地运入。针对此情况,我们对雄、灰茭进行了四年系统观察研究,发现了雄、灰茭与正常茭在二间脉之间的叶脉数是不同的,并初步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龙茭2号是2008年由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4家单位通过系统选育培育出的耐寒晚熟双季茭新品种,在桐乡等浙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黄岩传统的茭白种植是以夏茭为主的早熟双季茭,茭白的产量、效益主要在夏季。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自2010年开始引进试种龙茭2号,由于该品种夏茭上市迟,价格低,夏茭效益不及当地主栽品种,加上当地重夏茭、轻秋茭管理的种植习惯,因此该品种并没有引起当地茭农的兴  相似文献   

17.
漫话茭白     
茭白又名菰,肉质洁白鲜嫩,外形似笋或小儿手臂,故有“茭笋”、“茭手”之称,是原产我国和东南亚的水生蔬菜。目前,我国南北诸省均有种植,品种很多,可分为一热茭和两熟茭两大类。一熟茭又叫单季茭,每年只收获一次,一般在白露至寒露间采收。较好的品种有杭州的“一点红”、“象牙茭”,广州的“大苗茭笋”等。二熟茭又叫双季茭,每年收获两次,一次在5月前后,另一次也在白露至寒露间。优质品种有杭州的“梭子茭”,无锡的  相似文献   

18.
双季茭品种高山适应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季茭一直是浙江省杭嘉湖、宁绍平原地区的主栽类型,各地拥有各有特色的地方品种。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省山地蔬菜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农业脱贫致富的种植业产业之一,高山是否能种植双季茭也成为科技人员的关心焦点之一。高山的单季茭种植在浙江省已有悠久历史,也涌现出美人茭、回山茭、金茭1号、八月茭等一批地方特色品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了茭白雄茭、灰茭的产生原因及遗传特性,比较了雄茭、灰茭和正常茭在形态上的差异,总结了雄茭、灰茭的识别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利用单季茭和双季茭轮作,实现茭白一年三熟的栽培新技术。其技术要点是将双季茭秋茭延后至9月定植,利用大棚覆盖延长适生期,于12月上旬前秋茭采收结束,再于5月底前采收大棚夏茭;6月翻耕茭田重新定植单季茭,9月采收单季茭,实现一年内采收三熟茭白,较大幅度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