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干旱缺水是影响河西地区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本文从造林整地、苗木选择、栽植时间及方法、采用抗旱节水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今后河西走廊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提供了配套的技术措施和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元谋干热河谷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为荒山造林所需,开展抗旱耐热造林树种的定量选择研究。以银合欢、念珠相思、黄豆树、加勒比松、山合欢为参试树种,造林5年后,进行高、径及冠幅生长分析。依据测定数据,制定出本区抗旱耐热造林树种的选择标准。其数量选择标准为27480。用此标准对参试树种进行反馈选择,评选出银合欢、黄豆树、加勒比松为元谋干热河谷区的造林树种。文章除论述元谋干热河谷区的自然条件、参试树种的高、径生长状况和分析结果外,还详细介绍了抗旱耐热造林树种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3.
抗旱造林技术在北方地区尤其在辽西地区较为常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了解不同植物的耗水特性,并应用有效的抗旱造林技术,提高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通过对辽西地区抗旱造林综合技术分析和阐述,重点分析了植物耗水特性、树种选择、整地方式、造林时机选择,育苗技术、栽种技术等,结合树木的生长情况,因地制宜,采用针对性的抗旱造林技术措...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中的抗旱造林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对黄土高原的地貌、植被情况以及退耕还林现状和退耕还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综合评述了退耕还林过程中所采取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主要围绕抗旱造林树种的选择、蓄水保墒技术以及林分合理配置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指出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应用及水源工程建设是今后退耕还林中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建设组成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生态建设亟须克服的关键部分。文章以辽宁朝阳市为例,着重分析了在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就集水造林技术、保水造林技术、供水造林技术、抗旱树种选育四个方面进行综述,这些造林技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其他山区的山地造林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慎重选择树种,合理安排造林布局,做好造林前的整地准备工作,大力开展抗旱、抗盐碱造林技术推广,采取正确的栽植技术,加强抚育管理这七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北方干旱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7.
提高辽西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艳  高杨 《防护林科技》2004,(1):51-51,73
从我国干旱地区分布特点分析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剖析了影响造林成活的因子。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应采取(1)选择抗旱造林树种;(2)减少苗木在造林过程中失水的措施;(3)要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上接51页)保证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也是直接影响(4)促进苗木及早生根;(5)减少树木地上部分蒸腾和蒸发造成水分损失;(6)推广使用新的抗旱技术。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一是春季要适时早栽,在  相似文献   

8.
荒山造林抗旱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夏县荒山造林实践,总结荒山造林抗旱技术,主要包括抗旱树种的选择,集水整地的原则、技术和方式,苗木的选择、保护和抗旱处理措施,栽植技术和抗旱保墒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在陵川县多年的造林实践经验,总结出石质山区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从选择抗旱适生的乡土树种、培育优质耐旱的良种壮苗、适地适树、推广运用抗旱造林技术4个方面阐述了石质山区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对开展石质山区干旱阳坡造林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了太行山石质山地影响造林效果的自然特点,依据造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阐述了树种选择、整地以及抗旱造林技术方面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辽西北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问题,选取抗旱能力较强的侧柏为供试树种,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分别采用常规植苗造林、覆膜造林及客土袋造林方法进行造林试验,当年入冬前调查成活率,3年后调查保存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客土袋造林方法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确定客土袋造林方法为最适合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2.
西藏曲水县高原干旱区营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西藏自治区曲水县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干旱、焚风、灼伤等不利气候因素对造林的影响与造林技术难点,从营造林技术上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鉴于林木—菌根菌共生体在抗旱造林中的作用和应用潜力,从提高水分吸收能力及利用效率、改善植物养分状况、提高植物生长物质合成能力、增强植物生理生化调节能力以及共生体双方的多样性表现对生境的广泛适应性和抗逆性等方面对共生体在抗旱造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枸杞温棚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万功 《甘肃林业科技》2011,36(4):41-42,45
在河西走廊枸杞造林多采用春季造林,但由于春季易受干旱缺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林难度较大,因此采用枸杞插穗电热温床催根和日光温室营养袋容器育苗,能够有效延长造林时间,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林木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极端温度和盐害等非生物胁迫因子是制约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 且抗逆机制极为复杂, 长期以来, 如何改良林木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一直是育种学家的难题。然而,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改造林木, 提高其抗逆能力。文中主要介绍了林木抗逆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林木抗逆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山地主要造林树种生长耗水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省喀斯特山地临时性干旱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问题,分别测定了花椒、香椿等24个主要造林树种水分耗损量,根据不同树种3、4、5、6月份生长所需水量,为喀斯特山地造林树种和造林季节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历时12 a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白泥土壤这一特殊立地上进行造林绿化时,桤木、大叶女贞、水杉、池杉、香樟、扁柏等较为适生。其中,桤木表现优为速生,11年生平均树高12.7 m,平均胸径15.9 cm,单株立木平均材积0.121 m3,具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试验同时表明:白泥土壤立地造林的主要关键技术是在选择适应性强树种的同时,采取在造林地开排水沟、大穴整地、客土栽植、及时抚育管理等配套技术措施,其造林成活率比常规技术造林提高30%~50%。  相似文献   

18.
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及提高造林质量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是当前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能够起到调节水文的作用,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重视程度。基于此,分析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的措施,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选种,以及符合水土保持的选择原则两点策略。探讨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包括:合理排布林业造林布局、完善造林前准备工作、引入抗盐碱造林技术以及调整林业造林防护管理模式,这些措施对提高山丹县林业造林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连木结实期年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连木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特点,最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阳坡造林的良好树种。本文对黄连木结实期大树的年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调查,为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黄连木林的营造及经营管理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