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目前在EDEM(离散元法)中直接建立的棉种颗粒模型与实际棉种在外形上存在一定差异,且缺乏准确的包衣棉种仿真参数的问题,采用物理试验方法测定‘新陆中67号’棉种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研究包衣对棉种与有机玻璃板间的接触参数(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和滚动摩擦因数)的影响,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建立棉种离散元颗粒模型,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包衣棉种种间接触参数与休止角相对误差的二阶回归模型,结合物理试验和仿真试验对仿真参数进行标定,确定包衣棉种种间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和滚动摩擦因数的最优参数组合,并利用棉花精密排种器排种试验对仿真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陆中67号’棉种的泊松比为0.27,剪切模量为14 MPa,包衣剂对棉种表面摩擦特性有一定影响,包衣棉种与有机玻璃之间的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和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25、0.49和0.21,包衣棉种种间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和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19、0.23和0.13,此最优参数组合下排种仿真试验与台架试验的合格率和漏播率相对误差均小于5%,包衣棉种离散元颗粒模型和仿真参数可用于离散元仿真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2.
玉米秸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提高离散元方法模拟玉米秸秆揉碎过程的准确性,试验测定玉米秸秆与揉碎机锤片、玉米秸秆与玉米秸秆的接触参数。以径向堆积角相对误差值为评价指标,应用正交方法标定玉米秸秆离散元仿真需要输入的接触参数。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与揉碎机锤片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设置为0.663、0.226、0.119;玉米秸秆与玉米秸秆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设置为0.485、0.142、0.078,此参数组合为玉米秸秆离散元仿真接触参数的最优方案,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8.127%。  相似文献   

3.
为设计优化双低油菜机械化精量播种设备,以甘肃地区种植的双低油菜,‘青杂5号’和‘陇油19号’籽粒为对象,采用物理试验法测定2种双低油菜籽粒的基本物理学参数以及种子与PLA塑料和光敏树脂间的静摩擦因数和碰撞恢复系数。基于EDEM仿真软件和斜面滚动法,标定种子与PLA塑料和光敏树脂间的滚动摩擦因数,采用仿真逼近预测法标定种子间的滚动摩擦因数,并利用异形槽口窝眼轮排种器台架试验对仿真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青杂5号’与PLA塑料和光敏树脂间的静摩擦因数分别为0.35和0.34,碰撞恢复系数分别为0.639和0.655,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064和0.060。‘陇油19号’与PLA塑料和光敏树脂间的静摩擦因数分别为0.32和0.28,碰撞恢复系数分别为0.662和0.666,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059和0.058。2个品种油菜籽粒间的静摩擦因数分别为0.57和0.59,碰撞恢复系数分别为0.384和0.397,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054和0.046。将2种品种油菜籽粒的标定参数进行异形槽口窝眼轮排种器仿真试验和台架验证试验,对于‘青杂5号’油菜籽粒,其仿真试验与台架试验合格率的相对误差为0.48%,重播率的相对误差为4.99%,漏播率的相对误差为6.98%。对于‘陇油19号’油菜籽粒,其仿真试验与台架试验合格率的相对误差为0.29%,重播率的相对误差为3.79%,漏播率的相对误差为4.76%。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双孢菇麦粒菌种EDEM离散元仿真参数,通过实测试验测得其3轴尺寸、含水率、千粒质量、颗粒密度等本征参数,借助Matlab图像处理技术测得双孢菇堆积角为25.25°。利用EDEM仿真软件设计Plackett-Berman试验和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筛选显著因素并建立二次回归模型,进而得出双孢菇麦粒菌种离散元仿真分析参数最优组合,泊松比为0.305,剪切模量为5.07 MPa,颗粒密度为1 916 kg/m~3,种间碰撞恢复系数0.5、滑动摩擦因数0.4、滚动摩擦因数0.018,种与塑料的碰撞恢复系数为0.335,滑动摩擦因数为0.55,滚动摩擦因数为0.055。设计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参数组合下的仿真试验和实测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标定所得双孢菇麦粒菌种仿真分析参数组合可为麦粒菌种仿真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豆种子与排种器接触物理参数的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大豆排种过程的离散元仿真参数设置。对大豆种子的本征参数、大豆种子与排种器的接触参数进行标定;测定大豆种子长、宽、高三轴尺寸,自然休止角,千粒重和密度的本征物理参数,测定大豆种子与排种盘、搅种轮和有机玻璃接触的最大静摩擦因数、碰撞恢复系数。以平均误差值为评价指标,应用离散元软件正交试验仿真标定。结果表明,离散元仿真标定的参数设置为:大豆种子三轴尺寸的长、宽、高分别为6.884、6.833、6.292mm,密度为1 272.15kg/m~3;大豆种子与排种盘、搅种轮和有机玻璃的最大静摩擦因数分别为0.449、0.408、0.474,碰撞恢复系数分别为0.561、0.518、0.472,离散元仿真的平均误差值为2.044%。  相似文献   

6.
黑水虻生物转化餐厨垃圾有机肥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离散元法对黑水虻生物转化餐厨垃圾有机肥收集、转运等关键环节进行仿真分析时,存在餐厨垃圾有机肥的本征参数及餐厨垃圾有机肥与装备之间接触参数缺乏的问题。以含水率为37.5%的黑水虻生物转化餐厨垃圾有机肥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 2020软件对其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进行标定。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获得各参数的最优组合为:泊松比0.2、剪切模量7 MPa、密度2 000 kg·m-3、有机肥-有机肥碰撞恢复系数0.46、有机肥-有机肥静摩擦系数0.8、有机肥-有机肥滚动摩擦系数0.15、有机肥-钢碰撞恢复系数0.51、有机肥-钢静摩擦系数0.65、有机肥-钢滚动摩擦系数0.09、JKR表面能为0.1 J·m-2,在该参数组合下的仿真试验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3.63%(P>0.05),证明数据可靠。该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有机肥离散元模型和标定后得到的参数具有可靠性,可为黑水虻生物转化餐厨垃圾有机肥在机械收集、输送、分离等方面的离散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玉米秸秆离散元数值模拟粉碎过程的准确度,本研究以玉米秸秆茎节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秸秆茎节数值模拟参数进行标定。通过接触参数物理测定试验获得秸秆茎节与秸秆茎节、秸秆外皮、秸秆内瓤、钢之间的静、滚动摩擦因数及碰撞恢复系数,以物理试验结果作为数值模拟参数的选择依据,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数值模拟参数进行显著性筛选,结果表明,对数值模拟休止角影响显著的3个参数分别为秸秆茎节-秸秆外皮碰撞恢复系数、秸秆茎节-秸秆内瓤滚动摩擦因数和秸秆茎节-钢滚动摩擦因数。将数值模拟休止角和物理试验休止角的相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取值区间。基于Box-Behnken试验建立显著性参数与数值模拟休止角的二阶回归模型,以物理试验测定的休止角36.567°为目标值,对模型进行寻优求解,得到的最优参数组合为秸秆茎节-秸秆外皮碰撞恢复系数0.464、秸秆茎节-秸秆内瓤滚动摩擦因数0.293、秸秆茎节-钢滚动摩擦因数0.228。结合标定的参数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得到的休止角与物理试验休止角的相对误差为1.23%,验证了数值模拟标定参数的...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饲料除尘筛出物离散元数值模拟参数标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玉米秸秆饲料除尘过程中离散元数值模拟参数的准确度,采用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秸秆饲料的筛出物进行离散元数值模拟参数标定。将物理试验测定筛出物中秸秆与尘土的接触参数作为数值模拟参数选择依据,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确定对数值模拟休止角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以物理试验得到的休止角(41.668°)与标准筛除尘率(13.24%)为目标值,对显著性参数进行寻优;应用最优参数组合进行休止角与标准筛除尘率数值模拟,验证标定参数组合数值模拟精确性。结果表明:对数值模拟休止角影响显著的因素为,尘土接触模型JKR表面能、尘土-尘土恢复系数和尘土-尘土滚动摩擦因数;最优参数组合为,尘土接触模型JKR表面能9.052 J/m2、尘土-尘土恢复系数0.52、尘土-尘土滚动摩擦因数0.182。数值模拟休止角与物理试验休止角相对误差为1.26%,标准筛数值模拟除尘率与物理试验除尘率相对误差为7.93%。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沙蓬种子仿真播种过程所需的参数,通过物理堆积试验与仿真堆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沙蓬种子的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首先,对沙蓬种子相关物性参数进行了测定,建立其离散元模型,并利用物理堆积试验获得沙蓬种子的堆积角为45.995°。其次,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进行仿真堆积试验,筛选出对堆积角影响显著的参数为:沙蓬种子之间恢复系数、沙蓬种子之间滚动摩擦系数、沙蓬种子与ABS板间静摩擦系数。然后,根据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显著参数的取值范围;设计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堆积角相对误差与显著参数的二阶回归方程,得到离散元仿真最佳参数组合:沙蓬种子之间恢复系数为0.529、沙蓬种子之间滚动摩擦系数为0.057、沙蓬种子与ABS板间静摩擦系数为0.629。最后,将最佳参数组合的值进行仿真堆积试验验证,得到仿真试验堆积角为46.740°,与物理堆积试验相对误差为1.62%,表明最佳参数组合选取合理,可为沙蓬种子播种机械离散元仿真参数设置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丸化包衣过程中紫花苜蓿种子进行离散元仿真模拟试验时最优接触参数组合,采用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首先,采用物理试验测得紫花苜蓿种子的基本物性参数(密度、千粒质量、含水率、外形尺寸、泊松比和弹性模量)以及接触参数(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以物理试验结果为根据,确定仿...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性状混合模型和多性状混合模型估计了568头体重为70~115 kg的杜洛克猪的饲料转化效率的遗传力及其与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料重比(feed conversation ratio,FCR)和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的遗传力分别为0.38和0.20。饲料转化效率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较高(0.90)。FCR与各生长性状间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都高于RFI与生长性状间的相关,尤其是FCR与日增重之间的相关为-0.47。RFI与所有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都接近于0,与背膘厚(back fat,BF)呈一定的正遗传相关(0.15),与眼肌面积(loin eye area,LEA)和瘦肉量(lean meat content,LMC)呈较高的负相关(-0.37和-0.48),与日增重之间的相关则接近于0。综上,杜洛克猪70~115 kg体重饲料转化效率指标具有中高等遗传力,与生长性状有一定的遗传相关,尤其是FCR,因此使用该阶段测定数据计算FCR或RFI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酒糟和秸秆饲料的资源化利用,并为酒糟—秸秆微生物饲料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健康、长势良好、体重(230.24±44.17)kg、平均(12±2)月龄的杂交公牛42头,随机平均分成3个试验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1.5%、3%和4.5%的酒糟—秸秆微生物饲料,研究酒糟—秸秆微生物饲料对肉牛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内环境及育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酒糟—秸秆微生物饲料添加量增加日粮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肉牛总增重、日增重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料肉比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瘤胃参数pH值、NH3-N随酒糟—秸秆微生物饲料添加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乙酸、丁酸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丙酸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酒糟—秸秆微生物饲料在育肥肉牛日粮中的最适宜添加比例为3%,日增重达1 344 g,料肉比为6.11.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绿色饲料产业建设基本战略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饲料社会需求增长不可逆转,国内未来精饲料,秸秆饲料生产能力不足,国际饲料市场容量有限,决定了我国必须开辟新型饲料生产途径。绿色饲生产基础良好,生产技术和积累丰富等因素为我国绿色饲料产业大规模建设了充分必要条件。建设绿色饲料产业是未来我国农业建设的关键性内容。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透视三聚氰胺事件,说明我国饲料业加强质量建设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建议通过引导行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完善饲料监管体系、加快健全饲料工业标准体系以及进一步加大政府对行业的扶持力度等几项措施有效加强饲料质量建设,实现饲料生产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饲料产业生产重心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中国已经成为饲料生产大国。针对中国饲料产业面临的诸多困境,在分析全球饲料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饲料强国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配比对育成生长期雄性北极狐和银狐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其饲粮的配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设计,以品种(北极狐和银狐)和n-6/n-3PUFA比例(3,6,9和18)为试验因素,选取102日龄健康雄性北极狐和银狐各48只,预饲7d后均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重复1只狐,分别饲喂不同n-6/n-3PUFA配比的试验饲粮46d,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清样品,测定试狐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球蛋白IgG和IgM、白介素-2(IL-2)、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并计算球蛋白(GLOB)质量浓度和白蛋白/球蛋白(A/G)值。【结果】1)北极狐血清TG、CHO、HDL-C浓度极显著高于银狐(P0.01),银狐血清LDL-C浓度显著高于北极狐(P0.05);n-6/n-3PUFA比例单一作用对血清CHO、LDL-C和GLU浓度有显著影响,对TG、HDL-C浓度无显著影响;品种和n-6/n-3PUFA比例交互作用对GLU浓度有显著影响,对LDL-C浓度有极显著影响,对TG,CHO、HDL-C浓度无显著影响。2)北极狐血清IL-2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银狐(P0.01);n-6/n-3PUFA比例单一作用对血清IL-2质量浓度有显著影响,对IgM和IgG质量浓度无显著影响;品种和n-6/n-3PUFA比例交互作用对IL-2、IgM质量浓度有显著影响,对IgG质量浓度无显著影响。3)银狐血清TP、ALB、GLOB质量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北极狐;n-6/n-3PUFA比例单一作用及与品种交互作用对血清TP、ALB、GLOB、A/G质量浓度无显著影响。【结论】北极狐和银狐生理代谢存在差异,北极狐血清脂类指标(除血清LDL-C外)含量均高于银狐,银狐血清蛋白类指标均高于北极狐,n-6/n-3PUFA比例为18的饲粮可降低北极狐和银狐血清糖脂指标,维持机体糖脂平衡;n-6/n-3PUFA比例为3的饲粮可使北极狐和银狐机体处于较好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ims at studying the effect of steam-flaked corn instead of corn in the diet for finishing steer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bloo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 single-factor design was used. There were 28 simmental crossbred steers with the similar bodyweight (414.4±29.3 kg, P > 0.05) selected and allotted to four groups with seven duplicates in each group. Steam-flaked corn replaced the proportion of normal cracked corn, which was of 0, 30%, 60%, or 90% in the concentrate of Groups I, II, III, or IV,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eam-flaked corn replacing ordinary cracked corn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growth of steers. The daily growth rate (ADG) was increased by about 37.16% from 985.3 g/d to 1351.4 g/d. The feed efficienc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27.46%. The feed to gain ratio was decreased from 5.68 to 4.12. Serum urea nitrogen was decreased from 4.59 mmol/L to 3.66 mmol/L. Under the experiment conditions, steam-flaked corn replacing ordinary cracked corn could increase the feed efficiency with an optimal replacing ratio of 90%.  相似文献   

18.
用3种不同的饲料配方饲养3组成、幼、稚鳖119d,平均净增重分别为212.3g,107.9g,60.3g;饲料系数平均值为2.81,3.30,4.71;鳖净增重1kg的饲料成本平均为8.17元,10.38元,16.72元,比天然鲜活饲料分别降低成本62.00%,54.47%,33.65%。  相似文献   

19.
利用IBM-PC计算机筛选了种用肉兔的系列饲料配方,主要筛选种公兔、种母兔和生长仔兔的最佳配方,同时进行了饲养试验,并以兔场常规饲料配方作对照,通过比较分析表明,饲喂该组配方日粮,明显提高种公免精液品质,畸形率比对照组降低了4.58%,采精量提高28%,母免泌乳力和哺乳仔兔30d龄窝重也明显提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和13%,生产仔兔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5.4g,饲料报酬提高0.8%。  相似文献   

20.
饲料在储藏过程中极易受潮发生腐败变质,而不同深度层的饲料所受外界环境湿度的影响却存在着较大差异。本试验模拟饲料储藏环境条件,比较了环境湿空气对饲料不同深度层的穿透性及微生物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鸡颗粒饲料25℃,相对湿度(RH)80%-90%条件下储藏30d后,0.06m深处的饲料水分升高了5.2%,而0.12m和0.18m深处的水分分别升高了4.2%和3.2%。在相同的储藏条件下,鸡粉状饲料在储藏至第20d时,0.06m深度层中霉菌总数达到了47.9×103cfu/g,已经不能继续安全储藏,但此时0.12m和0.18m深度层的霉菌数量分别只增加到了19.6×103cfu/g和9.3×103cfu/g,仍处于安全储藏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