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暖对沿海地区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分析了盐城地区37a 的气象资料,得出沿海地区气候变暖的基本规律:全年之间总积温无明显变化。气温升高主要表现在小麦生长期间气温变高,拔节前气温有所上升,而冬季气温上升最明显。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冬前温度偏高,有利于促进小麦早发壮苗,为足穗打下良好基础;冬季温度偏高,有利于三类苗转化,促进分蘖成穗率的提高;拔节前气温升高,有利于加快生育进程,拔节提前,导致春季冻害频率增加。温度的升高,带来降雨量增多,温湿交互,病虫草害加重。  相似文献   

2.
1小麦返青期管理入春后虽然气温逐渐升高,但夜间气温仍然偏低,适宜小麦生长的温度尚未达到,早春浇水过早容易造成田间降温大,对小麦返青后的生长十分不利,重者还会引起冻害,所以不要盲目浇返青水。返青肥水应掌握科学、合理、适量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正>1小麦返青期管理入春后虽然气温逐渐升高,但夜间气温仍然偏低,适宜小麦生长的温度尚未达到,早春浇水过早容易造成田间降温大,对小麦返青后的生长十分不利,重者还会引起冻害,所以不要盲目浇返青水。返青肥水应掌握科学、合理、适量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笔者分析了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冬春气温偏高、小麦生长偏旺、生长发育时期提前,越冬初期、小麦幼穗分化末期及抽穗初期遇到骤然降温发生冻害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小麦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冻害的防治近几年来,由于暖冬气候和一些弱春性强筋优质小麦的大面积推广以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小麦冻害已呈常发趋势,从而导致小麦减产。冻害除与天气降温强度及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外,还与播种及田间管理有关。为实现商丘地区粮食增产增收目标,现笔者将小麦冻害种类、症状、原因及预防及应急措施介绍如下。一、小麦冻害种类1、冬前冻害冬前冻害是小麦入冬前后因为气温骤降而导致的小麦冻害。幼苗未经抗寒性锻炼,抗冻能力较差,当气温骤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90~2009年20年的气温、降水以及小麦冻害资料分析,结合作物生育期,对盐城市小麦的低温冻害类型进行细化分型,建立了相关冻害的气温指标,并结合冻害程度确立冻害气象等级。该研究成果对盐城市小麦冻害监测预警具有相当实用的价值,并已在盐城市气象部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小麦进入返青期后,抗寒能力明显减弱,早春若遇降雪、寒流、冰冻等低温天气,易发生冻害。一是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麦苗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寒流侵袭造成死苗而形成冻害;二是小麦拔节至抽穗期间,生长旺盛,抗寒力很弱,春季气温骤降造成晚霜冻害。  相似文献   

8.
曾辉  韩彬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8):32-32,80
分析永城县小麦发生冻害的原因主要受品种、气温、栽培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减少冻害对小麦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气温较安阳市低1~2℃,冬春季常常出现寒冷交加天气,小麦极易出现冻害现象。笔者根据多年观察及实践经验,总结出林州市小麦冻害类型、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一、冻害类型(一)冬季冻害冬季冻害是指小麦在越冬期间,由于遭受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林州市地处太行山区,冬季最低气温达-10℃,冬季日温差15℃左右,极易出现寒潮天气,引起小麦冻害。冻害一般表现为叶片冻害。  相似文献   

10.
正一般开始拔节1-5天最低气温-1.5度,即有霜冻危害,拔节6-10天最低气温0.5度以下即可产生危害,拔节10天以后最低气温0.5度以下便有霜冻危害了。在小麦霜冻气象指标的基础上,生态环境影响冻害程度,一般前期越温暖冻害越严重,土壤墒情越差冻害越严重,洼地重于高地,沙地重于於低。1、小麦晚霜冻的预测指标(1)小麦晚霜冻的长期预测指标:小麦越冬气温较往年偏高。小麦生长有旺长现象,或提前拔节。开春后气温升降  相似文献   

11.
今年我县小麦发生冻害,究其原因,多表现为2、3级冻害,个别地区发生4级冻害.一是冬前气温偏高,导致部分小麦生长过快,阶段发育提前,未经抗寒锻炼,抗冻能力较弱.二是刚进入越冬期即遭受大幅度降温,且持续低温.总体上看,主要是由于春性品种比例较大造成.  相似文献   

12.
冻害显著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并造成小麦减产,减产幅度达13.3~69.4 kg/亩,产值减少30~104元/亩。结合农业气候变化实际,设置试验研究反复冻害对小麦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春季气温异常年份小麦生产上冻害防控,实现小麦稳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油菜、小麦是马鞍山市主要粮油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油菜生长期一般是在10月上中旬至来年5月中旬,小麦生长期一般是在10月下旬至来年6月上旬。12月至1月是本地全年气温最冷的时期,经常出现极端最低气温,油菜、小麦此时正处于苗期,容易遭受低温冻害。笔者对马鞍山市油菜、小麦冻害发生原因,补救措施,实现油菜、小麦健康稳定发展进行了分析。1发生原因油菜苗期主要是叶片冻害和根部冻害,当田间气温降  相似文献   

14.
分析2013年气象条件对洪泽县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秋种期间过程性雨水较多,越冬前后气温异常偏低,造成大面积小麦晚播,部分田块冬前出苗不齐或苗少、苗小及苗弱。返青期气温回升快,墒情好,促进了苗情转化与升级。拔节长穗及抽穗期气温变伏大,降水少,全县不少田块出现不同程度冻害和较为严重的旱情。籽粒形成及充实期的适时降雨,不仅有效解除了旱情,同时遏制了过快升温天气,有利于促进灌浆与充实。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35-236
从气温、降水、光照、风向与风速等方面介绍郧西县气候条件,分析小麦生长的不利气候因素(低温冻害、干热风),并提出相应的种植建议,以为当地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玉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514-11516
根据2007年虞城县冬小麦冻害的调查资料,结合当地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冬小麦冻害的成因。结果表明:早播、播量大、耕作措施不当~7L2007年冬前和冬季气温异常偏高,小麦生长过快,发育期提前,未经抗寒锻炼,抗冻能力减弱,成为冬小麦遭受冻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数理统计学、气象学、气候学和小麦栽培学知识,探讨开封市小麦生长期的气温、降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建立数据库,在Excel软件的支持下,实现气温、降水与小麦生长期各时段关联的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开封市小麦生长发育期气温较历年平均偏高,整体上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降水量之和较历年平均偏少,整体上不能满足小麦生长期的需求。随着气候变暖,本地种植小麦的品种由半冬性为主转换为以弱冬性为主,随着近年来气温持续升高,有向种植春性小麦品种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晚霜冻灾害是一种威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冬小麦冻害预测预报提供参考,对山东桓台2001-2019年3次因晚霜冻灾害造成小麦减产年份的相应气温进行统计分析,结合2020年拔节至抽穗期小麦实地观测试验,研究确定冬小麦晚霜冻灾害气温服务指标。结果表明:拔节至抽穗期小麦在遇到气温0~4℃时天气过程时会发生冻害;2020年同一时间节点,桓台观测站点百叶箱内气温与小麦田间气温最小差约为4℃。由此确定冬小麦晚霜冻灾害最低等级气象服务气温指标为4℃。  相似文献   

19.
杨栋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1):43-44,46
日平均气温的升高使洪泽农场的小麦越冬天数缩短 ,但越冬期间有效生长天数不减 ,小麦在越冬期间至少生长 1片叶。播期试验及大田生产试验表明 ,冬前叶龄余数控制在 5 .5左右 ,可使麦苗春后拔节 ,安全越冬 ;提前播种 ,偏春型小麦较其他两种类型小麦更易受冻 ;按适宜播期上限播种的 ,冻害较重 ,说明在适播范围内推迟播种可以减轻或避免冻害  相似文献   

20.
济宁市2004-2005年气候条件对冬小麦苗情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年济宁市小麦播种以来至2005年3月底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并通过与历年对比的方式,分析了此期的气候特点及其对济宁市小麦生长的影响。前期气候温暖,后期天气寒冷,越冬期温度骤降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使冬前小麦旺长现象明显,冬后小麦普遍受冻害,影响了返青后麦苗的生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