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统计2011—2014年汉中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检验质量、跟踪服务效果的基础上,探讨定量评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的方法,提取预报准确率、预报服务覆盖率、预报服务时效、可能预防能力4个评估因子建立评估模型。通过实例评估,得出汉中市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效益评估为72%,说明风险预警准确率和服务时效是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水平的两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从灾利互变规律出发,对区域地质灾害在经济发展上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了区域地质灾害经济评估分析体系,包括灾前预测经济投资评估、灾后重建经济投资评估、区域灾害风险投资评估和灾害综合经济效应评估4个方面,并建立了相关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某学校新建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文章先介绍了评估的工作任务及范围的确定,然后介绍了工程概况及相关的地质环境,接着对相关地质灾害进行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最后给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确定工程场地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4.
某水库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研究了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结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某水库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以及综合性分区评估;对拟建场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遥感影像(负地貌)在目视判读时往往给人造成山脊与沟谷相反的视觉效果,在地质灾害评估应用中很难正确判读滑坡、泥石流、冻土等地质灾害的分布.而正地貌遥感影像是在分析遥感成像机理和视觉习惯的基础上生成的符合视觉习惯的三维遥感影像,能够快速、准确判读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从而提高了工作的进度与精度.根据正地貌遥感影像在室内分析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的可能分布位置,然后进行野外踏勘,确定地质灾害特征与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土—商公路发生突发性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但拟建公路部分地段仍有可能发生冻土冻融的灾害.  相似文献   

6.
云南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地质灾害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该研究选取距断层距离、降雨量、坡度、地层岩性、距公路距离、距河流距离、坡向和地质灾害分布现状等8个指标作为危险性评价因子,选取村直接经济损失和村人口伤亡2个灾情因子,选取村潜在威胁人口和村潜在财产损失及村人口密度和村地均户数两组险情因子,运用信息量法,以思茅区为例,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灾情及险情预测评估.结果表明:用信息量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及灾情和险情预测评估具有可行性、可靠性、科学性及快速性,用村直接经济损失和村人口伤亡作为灾情因子与村人口密度和村地均户数作为险情因子的评价结果更具普遍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依据蓟县2个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以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需求、满意度和效益为基本评估对象,以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为基本方法,对气象服务调查内容和调查表进行调查评估和客观评估分析。结果发现,暴雨或短时强降水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的时效、预测的准确性和气象预警覆盖率是地质灾害关注最高的气象信息;对目前气象服务满意和基本满意程度达88%,手机短信以其传输便捷、迅速等优势仍然成为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并希望从气象部门获得相应的气象预报预警、灾害易发区自动雨量监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等服务。  相似文献   

8.
依据蓟县2个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以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需求、满意度和效益为基本评估对象,以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为基本方法,对气象服务调查内容和调查表进行调查评估和客观评估分析。结果发现,暴雨或短时强降水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的时效、预测的准确性和气象预警覆盖率是地质灾害关注最高的气象信息;对目前气象服务满意和基本满意程度达88%,手机短信以其传输便捷、迅速等优势仍然成为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并希望从气象部门获得相应的气象预报预警、灾害易发区自动雨量监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等服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象园村泥石流发生地的国土资源部门、相关政府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和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对2011年8月2日陕西省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和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结果发现,手机短信、电视、电话是目前气象预警信息主要的传播渠道,持续降雨日数、降雨量和短时强降雨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97%以上被调查人员对于气象服务工作表示肯定,认为气象服务工作及时、准确、实用,内容通俗易懂;经测算得出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贡献率为72.65%,减少人员伤亡贡献率达41%。可见,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在陕西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某工区位于广元地区,处于5.12汶川特大地震带的北东端。为了工区内设施的安全,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有必要对影响工区内重要设施安全的滑坡、泥石流、危岩等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工区进行安全性评估,使安全管理部门对工区内各分区的安全稳定性有明确认识,从而提高灾害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李伟林 《油气储运》2007,26(5):26-29
忠武输气管道宜昌以西的管道段地处山区,地貌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实施地质灾害监测是保证忠武输气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将顺溪1号滑坡和张家沟危岩裂缝两种类型的地质灾害作为监测对象,制定了地质灾害监测方案,采用五种方式实施了管道的地质灾害监测。获得的监测成果将对判断灾害体的变化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地质灾害防治依据,也是从根本上保证管道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模糊综合评判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情来 《油气储运》2000,19(5):38-43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直接影响着管道的建设和运营。根据模糊数学原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忠红(忠县-红花套)段输气管道为例,对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判,模糊综合评判具有计算简捷、衫性强的优点,是处理带有模糊性的评判问题的一种有效数学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管道、各区域及其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区域气象与水文、区域地质、地质灾害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空间分布不均匀,各乡镇均有地质灾害分布,共发生地质灾害318处,其中民乐镇、景谷乡、威远镇、水平镇地质灾害相对较发育,占全县总数的62%,碧安乡和勐班乡等乡镇的地质灾害分布较少。最后分析了资质灾害的受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大关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县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大关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暴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其分布发育与区内独特的自然地理格局和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且近年来该县地质灾害的暴发处在一个活跃期。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是导致埋地油气管道破坏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管道沿线的山体滑坡、地层沉降及地面塌陷等严重威胁着管道的安全运行。基于已有研究,介绍了几种分析管土耦合作用的常用模型,总结了地质灾害作用下埋地管道应力计算方法。采用实验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塌陷、沉降以及滑坡地质灾害下管土相互作用实验以及FLAC 3D数值模拟,分别得到了3种地质灾害下的管道应力分布情况,通过比较实验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以及管道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可得: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开展管土相互作用模拟是可行的;仅考虑管道、输送介质以及土体重力载荷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及数值模拟的结果相差很大,需要考虑土体摩擦力以及黏聚力等参数的影响,对管道应力计算方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6.
景谷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地层岩性多样,雨水充沛,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陡坡耕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矿床资源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使区内地质环境不断恶化,从而加速了地质灾害的发生。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野外现场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获取数据,研究景谷县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初步认识了景谷县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醴陵市地质灾害危害现状,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探讨了基于临界雨量模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技术方法。提出了醴陵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思路,为今后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自动化的一种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常用的预报预警建模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河南省为例,提出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自动化的一种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广西近年来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杰  何启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95-8596
以广西为例对近年来由强降雨所引发地质灾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时空分布不均、地质灾害类型多样、突发性强和危害严重是其主要特征,同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宁国市地质灾害进行网格化赋值,结合扰袭系数,划分出8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对灾害易发区灾害原因进行剖析后认为,灾害原因主要与地形地质条件密切相关,人类工程和建设活动是灾害的重要诱因。宁国市地质灾害的区划为该市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