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的恢复和演替中起重要作用,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土壤种子库特征,评价植物替代控制刺萼龙葵的效果,调查了河滩及农田边缘两个典型生境中的刺萼龙葵土壤种子库特征,分析了刺萼龙葵种子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变化动态,并利用多种多年生禾本科与豆科牧草对刺萼龙葵进行替代控制研究,以期为刺萼龙葵生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两个生境中共鉴定出23种植物,禾本科和菊科为优势科;河滩及农田边缘刺萼龙葵种子总储量分别达347粒·m-2和2 600粒·m-2,占整个种子库的2.46%及35.16%。2)河滩生境中刺萼龙葵种子多集中于表层(0~2 cm)土壤,占种子总量的64.3%,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农田边缘生境0~2 cm、2~5 cm和5~10 cm 3层种子数量差异不大(P>0.05),分别占种子总量的32.7%、38.2%及29.1%。3)两个生境中刺萼龙葵种子主要集中于4月份采集的土样中,分别为273粒·m-2(河滩)和1 970粒·m-2(农田边缘),显著高于6月份与8月份采集的土样种子数(P<0.05);4)从替代控制第2年起,刺萼龙葵的密度、生物量及土壤种子储量即被控制在较低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P<0.05),沙打旺+苇状羊茅+冰草+羊草组合对刺萼龙葵控制效果最佳,同时还可获得牧草鲜重20 396.1 kg·hm-2,干重7 710.6 kg·hm-2(2017年),经济效益可观。5)刺萼龙葵种子库与刺萼龙葵密度(P<0.01)、生物量(P<0.05)呈正相关,牧草产量与刺萼龙葵种子库储量、密度、生物量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降雨显著影响刺萼龙葵种子库储量(P<0.05),可用幂函数模型y=2.619x0.001R2=0.822,F=18.486,P=0.013)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多方面开辟木材增产的途径,我国近年来从国外引入了一批松树种子,其中主要是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火炬松(Pinus taeda)。  相似文献   

3.
辣椒不同品种种子萌芽期耐低温性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08个辣椒品种为试材, 测定了低温(18 ℃)下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 并采用极点排序法对辣椒不同品种的耐低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辣椒 不同品种种子萌芽期的耐低温性不同, 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活力指数4项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选用上述4个指标, 采用极点排序法计算得到各品种的综合评价得分, 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将108个辣椒品种分为10个耐低温品种, 9个低温敏感品种, 其余为中度耐低温品种。辣椒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胚根长与综合评价得分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与综合评价得分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且相对活力指数与综合评价得分的相关性最高(r=0.899 9)。通过测定低温下辣椒品种萌芽期相关性状指标, 采用极点排序法可对辣椒种子萌芽期耐低温性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小麦种子活力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该研究以济麦22、百农307为处理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时长(0、6、9、12、15 s)的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分析其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种皮形态结构、幼苗代谢生理及抗氧化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氩气为气源的DBD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明显提高了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其幼苗根苗长、鲜干重、活力指数;各处理时长条件下小麦种子吸水率均有所增加,当处理时间为9 s时,两种小麦种子的吸水率增幅最大,分别显著增加了6.4%(济麦22)、5.9%(百农307)(P<0.05);小麦种子接触角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表明其润湿性能逐渐提高;处理9 s时小麦的种皮结构组织轮廓模糊,呈现明显裂纹;处理后小麦种子的新生幼苗中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处理后小麦种子的新生幼苗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当处理时间为9 s时,两种小麦幼苗中的丙二醛含量降幅最大,分别显著降低了15.6%(济麦22)、18.0%(百农307)(P<0.05)。因此,DBD低温等离子体有效改善了小麦种子活力及其幼苗生理特性,可作为潜在的种子强化方法用于提高作物生产中的种子质量及促进后续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5.
三种锦鸡儿属植物的克隆生长特性及其植被恢复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了研究适于甘肃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主要灌木种,以本地种白毛锦鸡儿(Caragana licentiana) 和甘蒙锦鸡儿(C.opulens)以及外来种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为对象,研究其克隆生长特性。白毛锦鸡儿和甘蒙锦鸡儿由根状茎产生很多无性系分株,均为松散游走型克隆生长构型,其根状茎错纵复杂,结成网状结构。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相对干旱的环境以及动物胁迫下,白毛锦鸡儿种子繁殖受到限制,无性繁殖有助于其种群的更新和扩展。白毛锦鸡儿的分株种群在半阳坡比在半阴坡有显著大的分株数、根状茎数、基株最大半径、根状茎长和根状茎生物量分配,反映出其形态的可塑性。游走型的克隆生长构型和根状茎的网络结构,赋予白毛锦鸡儿很好的水土保持性能。中间锦鸡儿为单轴型构型,在定西地区不产生无性系分株。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土壤可蚀性K值有助于宏观判断和定量分析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的特点。依据重庆市和湖北省的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三峡库区各土种的理化性质数据库,并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对不同粒径标准的土壤质地进行转换,然后采用几何平均粒径模型修正公式计算出三峡库区各土种的可蚀性K值,经面积加权平均得到三峡库区11类土壤的可蚀性K值,最后在分类分级基础上,探讨土壤可蚀性K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土壤可蚀性K值变化于0.00720.019 2 t.hm2.h/(MJ.mm.hm2)之间,其中在0.015 00.019 0t.hm2.h/(MJ.mm.hm2)之间的中高可蚀性和高可蚀性土壤面积占库区总面积的74.49%;三峡库区存在很大的土壤侵蚀风险,国外已有的K值经验算式不能直接照搬,而采用几何平均粒径修正模型对三峡库区土壤可蚀性K值进行估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边才苗  王锦文 《水土保持学报》2011,25(1):242-244,248
研究了镧对酸雨胁迫下西葫芦种子萌发状况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经12mg/L LaCl3浸种后,可明显缓解酸雨对西葫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pH3.5时效应最显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升高,并接近于对照;pH3.0时也有明显改善,但达不到对照水平;在pH2.5时,发芽状况没有明显改变,仍只有少数种子能萌发。同时,镧处理能显著减少强酸雨对抗氧化酶的破坏,缓和MDA的积累。上述结果表明,镧浸种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缓解酸雨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但活性氧代谢的改进必须达到其阈值,否则就没有生长促进效应。因此,这类指标的数值不能直接用于抗逆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土壤对镉的吸附与解吸——Ⅱ.吸附势与解吸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怀满 《土壤学报》1988,25(3):227-235
本文提出了吸附势(logKa)和解吸势(logKd或相对解吸势logKdr)两个有关吸附和解吸的强度概念,并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logKa和logKd或logKdr是影响土壤或胶体吸附和解吸因素的综合反应。实验证实logKa可用于表征土壤胶体对Cd的相对选择性,并且对胶体吸附Cd有着良好的预测性;logKdr可用于表征土壤胶体对Cd的相对固定能力,并可用于估测Cd的污染程度。盆栽试验表明,随着土壤胶体logKa的增加,或logKdr的降低,稻草或糙米中Cd的含量下降。可以预期,吸附势和解吸势不但在土壤物理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研究中,而且在植物营养化学、水化学、以及界面化学等方面有可能获得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MODIS温度/植被指数的东北地区土地覆盖分类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该文采用MODIS NDVI时序数据对东北区土地覆盖分类进行研究,以验证MODIS区域土地覆盖制图的可靠性。通过试验发现经过Savizky-Golay滤波处理能有效去除云、缺失数据及异常值的影响,使得NDVI时序曲线能更好的反映植被季相变化特征,分类结果表明NDVI时序数列能较好的区分植被与非植被、草本(一年生)与木本(多年生)覆盖类型。但研究区内一年一熟的农作物与高盖度草地、落叶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林具有相似的物候特征,混分现象比较严重。该研究通过添加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数据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所得温度/植被指数TVI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覆盖分类。所得结果用363个野外调查样区进行验证,NDVITVI时序数据的分类精度分别为62.26%与71.63%。结果表明TVINDVI对土地覆盖类型中的植被类型识别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微波遥感裸露土壤和植被覆盖土壤含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波段微波散射计研究了裸露土壤,有植被(红薯、大豆和花生)覆盖的土壤含水量与微波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关系,对X波段与C波段的结果做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微波遥感裸露土壤含水量方面,入射角θ=6°时灵敏度Sv最大;在θ=45°时,Sv=0;在θ>45°时,土壤含水量增大,而后向散射系数反而变小。在小入射角时,两个波段的精度相差不大。微波遥感在有植被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方面,X波段比C波段的灵敏度和精度要低,但是只要工作参数选择适当,就能达到一定的灵敏度和精度。应用本文提出的估算模型,X波段土壤含水量的估算误差大约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几种主要土壤胡敏酸能态及热分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氧弹量热计法测定不同土壤胡敏酸的热值(能态)表明,不同土壤胡敏酸具有不同的能态.土壤胡敏酸总能态高低与土壤有机质、全氮、胡敏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DTA和TG法测定不同土壤胡敏酸的热分解特性表明,不同土壤胡敏酸的DTA、DTG曲线都有共同相似的热效应峰和失重峰.同时表明,与之相对应的焓变(△H)、重量损失百分数(W%),最大重量损失率-(dW/dT)m、活化能(E)、比速率常数(K0)都有一定差异.红外光谱测定表明,不同温度下,不同胡敏酸热解温度上升到324-338℃时,主要是非核部分脂肪族侧链及氢链结合OH的裂解;当热解温度至444-464℃吋,主要是羧基和芳香核裂解;当热解温室达700℃以上吋,芳香核裂解趋于完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方法采集数据,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以丰富度指数D2、Simpsom指数D1、Shannon-Wiener指数H′、Sheldon均匀度指数JSW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为测度指数,研究了崀山丹霞地貌14个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相似生境中,随着群落演替至亚顶极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顶极群落中,生境变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增加,而乔木层无明显变化规律;2)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除一般常见的变化模式外,还出现一种双峰曲线模式;3)H′较D1,E较JSW具有较高的敏感度。D1与H′在描述群落乔、灌、草,H′与E、D1与E、JSW与E在描述乔木,JSW与E在描述草本之间物种生物多样性上有相似的作用。表明:丹霞地貌中海拔、生境和演替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H′、D1JSW与E能单独表达丹霞地貌群落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地区原状土的可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喀斯特地区原状土的可蚀性,有助于掌握土壤抗蚀的本底特征,对比研究耕作前后的土壤可蚀性变化,揭示人类加速侵蚀对石漠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喀斯特地区原状土壤剖面的调查,分析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选用Sharply等的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原状土壤可蚀性K值集中在0.20.3之间,平均为0.269,比其他常见土壤的K值低。研究结果可用于与耕作土K值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川中丘陵区机播质量差、季节性干旱频发危害玉米生长现象,本试验以该地区主推玉米品种‘正红505’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通过田间及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种子大小及播种深度对玉米苗期、穗期根系生长及分布的影响,以期为本区域玉米的机械化精量播种和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种子越大发芽率越高;适当浅播(2~6 cm)能显著提高发芽率,2 cm较10 cm播深发芽率提高6.5%。2)大粒种子的根长、表面积、体积及干重极显著大于小粒种,虽然随生育进程推进,大、小粒种间根系生长的差异逐渐缩小,但至吐丝期,大粒种子的根长、表面积、体积及干重仍较小粒种分别高28.6%、25.0%、22.4%和11.4%。3)三叶期2 cm与6 cm播深的根系较10 cm播深下根长、表面积、体积及干重显著更高,但之后10 cm播深的根系生长更快,五叶期-七叶期后,超过2 cm播深的玉米;至吐丝期,10 cm播深玉米根长、表面积、体积和干重较2 cm浅播处理分别提高17.1%、11.9%、14.0%和10.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4)种子大小对根系的分布影响较小,但播种深度对根系分布影响显著。10 cm深播较2 cm浅播处理可显著提高10 cm以下土层玉米根系的分布。5)种子越大,产量越高,大、中粒种子较小粒种子玉米产量分别提高9.1%和7.3%(P<0.05);适当深播(6~10 cm)能有效增加产量,6 cm、10 cm播深玉米产量较2 cm播深产量分别提高11.8%、26.3%。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粒种子有利于建成发达的根系,适当深播有利于中、后期根系的生长和增加深层土壤的分布,从而提高玉米水肥吸收能力,提高其抗旱性,最终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因此,川中丘陵区应选大中粒种并适当深播。  相似文献   

15.
根寄生杂草瓜列当(Orobanche aegyptiaca)严重危害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如何有效防除仍是当今瓜列当研究重点之一。真菌是列当的生防因子之一,但目前对农作物无致病性的列当生防真菌的研究尚少。本研究通过培养皿试验研究1株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CF3)的无细胞发酵滤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和发芽管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CF3粉状制剂对瓜列当的防除效果及对寄主番茄生长和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培养皿试验中,CF3发酵液抑制了瓜列当种子萌发和发芽管生长。其中,在放有瓜列当种子与番茄幼苗的培养皿中,加入CF3发酵液后培养6 d,瓜列当种子的萌发均被完全抑制;添加CF3发酵液与霍格兰德营养液体积比为1∶2、1∶4、1∶6和1∶8的混合液培养8 d后,瓜列当种子的萌发率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80.26%、70.26%、68.10%和47.51%。CF3发酵液原液、10倍稀释液和100倍稀释液处理后使瓜列当发芽管长度与对照相比分别缩短100.00%、68.84%和19.24%。2)盆栽试验中,CF3菌剂抑制了瓜列当的出土和单株瓜列当的生长,并使番茄增产。施加1.0 g·kg-1 CF3菌剂130 d后,瓜列当的出土数量、出土率和单株瓜列当干重分别降低76.19%、85.30%和28.48%,番茄果实鲜重增加51.57%。此外,灰黄青霉菌剂还调整了番茄根区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结构,使施加菌剂130 d后番茄根区土壤中除接入CF3外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降低75.60%,细菌与真菌的数量之比增加117.57%。平均来看,CF3使番茄根区土壤中除CF3外真菌数量降低42.81%,放线菌总数增加84.15%。本研究表明,灰黄青霉CF3具有防除番茄上寄生瓜列当的能力,适宜作为瓜列当的生防真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假单胞菌脂肪酶Ⅷ活性的影响以及假单胞菌脂肪酶Ⅷ活性与超高温灭菌(UHT)乳脂肪上浮的关系,研究了控制UHT乳中假单胞菌脂肪酶Ⅷ活性和延缓脂肪上浮现象的措施。结果表明pH值对假单胞菌脂肪酶Ⅷ的活性有显著性影响(P<0.01),50、55、60℃(20 min)的低温热处理能显著降低假单胞菌脂肪酶Ⅷ的活性(P<0.01)。贮藏试验表明低温热处理对控制UHT乳在贮存过程中的假单胞菌脂肪酶Ⅷ活性水平(P<0.01)和脂肪上浮现象(P<0.05)有明显的作用,而55℃和15 min的低温热处理对缓解UHT乳在贮藏过程中的脂肪上浮现象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利用普通数码相机估测松林叶面积指数与标准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面积指数(LAI)与叶面积指数标准误(SEL)是植被的重要结构变量, 可为森林经营管理、开展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提供数据参考。针对条件复杂区域LAISEL测定仪法应用的限制性, 提出利用数码相机拍摄松林林冠图像, 经特征指数2G B计算图像叶覆盖度(用Cover表示)与叶覆盖度标准差(用Cover SD表示)两个指标, 构建LAI-CoverSEL-Cover SD关系模型, 实现松林LAISEL的估测。利用福建省13个县(市)65组数据对该方法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CoverLAICover SDSEL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可以用 LAI 3.095 5Cover=0.192 6e3.0955cover 准确估测松林 LAI, 用 SEL = 1.105 9Cover SD ? 0.067 4 估测 SEL,, 两模型的R2分别为0.613 5、0.493 5, 估测精度达0.894 6、0.798 5。由此可见, 利用普通数码相机估测松林LAISEL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可将该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红富士和冰糖心2种苹果为试材,研究0、200、300、400和500MPa超高压处理对鲜切苹果片的色变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能显著抑制鲜切苹果片在空气中的色变速率。采用4种三色值组合(ΔL*a*/b* 、ΔL*a*b*、Δ(ΔE)和ΔW.I.)作为色变指标研究鲜切苹果片的色变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和未处理的鲜切苹果片的各色变指标均随时间呈线性变化,鲜切苹果片的色变符合零级动力学反应。通过对三色值组合的优选,色变指标ΔL*a*/b*被选作反应压力对色变影响的最佳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色变指标(ΔL*a*/b*)与压力(P)的关系模型。模型表明,400MPa为超高压加工鲜切水果片的较优压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冰糖橙种植园土壤团聚体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减少土壤侵蚀,增加柑橘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采集板页岩风化物、紫色砂岩风化物、砂岩风化物、第四纪红土风化物发育的冰糖橙种植园土壤样本,并同步收集相关的耕作、地理等信息;采用土壤结构稳定性指标R0.25,GWD,MWD、分形维数(D)与土壤可蚀性K值对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等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结果] ①粒径>0.25 mm的团聚体占总团聚体的78%~85%。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分级土壤含量整体呈逐渐减小趋势。 ②4种母质发育的土壤GWD在0.536~0.797之间;MWD在0.890~1.208之间;分形维数(D)在2.434~2.480之间;土壤可蚀性K值在0.060 8~0.069 7之间。 ③有机碳含量随着粒径增大有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整体上呈V形分布,其中0.250~0.053 mm微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最低;大团聚体的有机碳相对贡献率在82%~87%。 ④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外源有机碳的不断输入,土壤结构稳定性指标R0.25,GWD与MWD极显著增大,分形维数(D)与土壤可蚀性K值极显著减小;说明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在不断增强。 [结论] 研究区冰糖橙种植园大团聚体含量高,土壤稳定性较强;且各母质的土壤稳定性处于同一水平。成土母质的砂粒含量与人为扰动直接对团聚体稳定性产生作用、外源有机碳、种植年限,纬度与海拔共同作用于有机胶结物质来影响土壤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在盆栽条件下试验研究了5种葫芦科(Cucurbitaceae)蔬菜对2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的依赖性。结果表明,AM真菌Glomus mosseae(G.m)和Gigaspora rosea(Gi.r)均能有效地促进葫芦科蔬菜的生长,显著增加叶面积和植株干物质量,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降低气孔阻力。供试葫芦科蔬菜对菌根的依赖程度顺序为黄瓜>西瓜>苦瓜>葫芦>南瓜。5种葫芦科蔬菜对AM的依赖性与AM真菌对根系的浸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符合直线回归方程:y=117.19+0.7468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