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遥感技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电磁波的辐射、反射和散射,使用各种传感器收其能量进行处理和显示,应用于资源勘察和生产管理。物体对太阳光的电磁波辐射会产生吸收、反射或透射现象,也就是说太阳辐射的能量一部分被物体吸收,一部分被反射,还有一部分透过物体。某种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是一个连续的波谱,其能量随波长不同而变化,构成物体固有的反射(或吸收)波谱特性。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反射波谱特性;同一种物体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或自身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玉米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对UV胁迫的防御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芦荟提取物蒽醌类物质对增强UV辐射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UV辐射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影响.而在增强UV辐射条件下,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玉米干鲜比、叶绿素含量分别比没有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玉米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分别比没有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玉米下降;玉米的生长发育接近正常水平.由此可知,蒽醌类物质吸收了一部分UV辐射能量.表面喷施蒽醌类物质可有效减少增强UV辐射对植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在玉米生长期中,作了11次野外地物反射光谱的测试,测量了玉米植冠的叶面积指数。引用玉米植冠叶面积指数和它截取光合有效辐射系数(APAR)之间的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用实测的玉米植冠的叶面积指数,计算出它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系数,再分别求出玉米植冠的 RVI、ND、PVI、GN 光谱指数和玉米植冠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系数间的抛物线回归方程。得出的结论是,在20个回归方程中,利用 GN 光谱指数,并使用回归方程 APAR=0.2792+6.187GN-13.38GN~2来估算玉米植冠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系数 APAR 是最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利用数字图像技术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方法,以期为棉花生长状况的动态监测提供依据。2013-2014年设置不同株行距配置试验,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通过数码相机、线性光量子传感器分别测定棉花覆盖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方式下,fCover和fAPAR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生育后期由于非绿色器官的增多致使低估fCover;fCover与fIPAR和fAPAR呈线性的极显著正相关,与LAI和干物质呈指数的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2a数据,建立图像覆盖度估测fAPAR的模型(R2=0.895,SE=0.076);根据独立试验数据对估测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显示,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64)较高且预测误差(RMSE=0.058)较小。因此,图像覆盖度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地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给大田生长的三年生浙贝母叶补充不同剂量的UV-B辐射,并研究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紫外吸收物、过氧化物酶以及生物碱贝母素甲和贝素乙含量的影响,适量的补充UV-B辐射对而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而紫外吸收物、过氧化物酶以及生物碱的含量均升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木材对辐射的吸收规律和热导理论,模拟建立木材辐射干燥时的热导方程。从理论上证明木材辐照干燥时能形成“正热源”。从理论上使木材辐射干燥时,木材内部的温度分布数值化、公式化。  相似文献   

7.
以I-214杨木单板为试材、氙光作为辐射光源,考察I-214杨木单板在100h光照过程中试材表面材色的变化规律;依据红外光谱图的谱峰位置和谱峰相对吸收强度,分析和确定光变色过程中杨木木材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杨木木材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主要表现为明度指数L*降低,色度指数a*、b*上升;若以波数1510cm-1为基准,非共轭羰基C?O振动的吸收峰(1738cm-1)吸收强度显著增强;共轭羰基C?O伸缩振动的吸收峰(1650cm-1)有所增强;芳香环骨架C—C振动的吸收峰(1510cm-1)吸收强度明显减弱;C—O—H振动的吸收峰(1160~1052cm-1)吸收强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8.
以多肉植物为研究对象,在模拟办公环境中检测笔记本电脑的辐射量,通过对比实验,对不同种类多肉植物(仙人掌、万重山、仙人球)的降辐射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多肉植物降辐射并不是因为其本身具有吸收辐射的能力,而是因为其枝叶的遮挡导致辐射降低;同时进行了改善室内空气湿度的相关实验,将多肉植物增湿效果与其他植物进行比较发现,多肉植物的增湿效果优于其他植物。并进一步结合室内绿化设计,提出了合理的多肉植物景观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假设小孔为圆锥形的基础上,按照几何光学理论,通过跟踪光线在小孔内的多次反射轨迹,对激光深熔焊接小孔内等离子体的反韧致辐射吸收进行了详细研究.计算了小孔孔壁通过孔内等离子体的反韧致辐射吸收的激光功率密度,分析研究了孔壁的多次反射次数、圆锥形小孔的锥项角以及圆锥形小孔的直径等因素对孔壁上的激光功率密度分布的影响.通过比较小孔内等离子体的反韧致辐射吸收的激光功率密度和小孔孔壁上的多次反射吸收的激光功率密度,分析了两种能量吸收机制在小孔形成和维持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唐古特大黄与药用大黄对高原强紫外线辐射的生理适应特征。[方法]以栽培于同一生境下的4年生唐古特大黄与药用大黄为研究对象,测定2种大黄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紫外吸收物质的含量,研究了在高原强紫外线辐射下2种大黄的生理适应性。[结果]同一生境下唐古特大黄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和紫外吸收物质的含量高于药用大黄。[结论]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和紫外吸收物质的积累,有利于唐古特大黄对高原强紫外辐射的适应,是长期进化适应高原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红外辐射是波长较红光长而较微波短的一种电磁波,其波长为0.72-1000μ远红外辐射干燥技术是利用加热辐射元件所产生的红外辐射能来加热物体,使其中水分或溶剂快速消失而获得干燥的方法。热的传播有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对流和传导需要通过中间媒质的热运动来传递热量,而辐射则不然,它本身是一种电磁波,能够直接被加热的物体所吸收,也就是当红外辐射的波长与物质分子的振波数相等,即辐射源的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相等时,  相似文献   

12.
手机什么时候辐射最强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UV-B辐射对植物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UV-B辐射对植物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讨论了增强UV-B辐射对植物核酸、蛋白质、水、生长调节物质、紫外吸收物质代谢的影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测定了12种苏仙岭不同生活型的亚热带植物叶片中的UV—B吸收化合物。结果表明,叶片能积累UV—B吸收化合物,抵御UV—B辐射损伤作用,其中UV—B吸收化合物含量顺序为乔木〉灌木〉草本。  相似文献   

15.
电脑辐射被称为当今的第四大污染。特别是依赖电脑工作的白领、孕妇和开网店一族,都是迫切需要消辐器的人群。这个像鼠标一样的东西就是电脑辐射消除器产品,它可以通过内部的智能设备吸收辐射,后经零线导出,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电脑辐射消除器。  相似文献   

16.
<正>金琥又名象牙球金琥,原产墨西哥沙漠地区,为多年生有刺肉质植物。茎球状,球体深绿,密生黄色硬刺,球顶部密生金黄色的绵毛;有棱20~30条,并密生金黄色扁平的强刺及黄色冠毛,花黄色,自茎顶开出。由于它可以吸收甲醛、乙醚等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24h放氧,吸收电脑辐射,故被称为"空气过滤器"。  相似文献   

17.
在假设小孔为圆柱形的基础上,通过跟踪光线在小孔内的多次反射轨迹,对激光深熔焊接过程中小孔内等离子体的反韧致辐射吸收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小孔孔壁上吸收的激光功率密度,分析研究了孔壁的多次反射次数、聚焦透镜的焦距以及小孔直径等因素对孔壁上的激光功率密度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小孔孔壁通过等离子体的反韧致辐射吸收的激光功率密度主要取决于等离子体对直射激光的反韧致辐射吸收,小孔孔壁的多次反射光只对小孔下部孔壁的激光功率密度分布有一些影响.随着聚焦透镜焦距的增大,小孔孔壁上吸收的激光功率密度峰值减小,但分布区域向小孔深处推移.最后,对小孔孔壁上吸收的激光功率密度与小孔的尺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小孔的尺寸取决于孔壁上吸收的激光功率密度大小.激光功率密度越大,小孔直径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抱茎獐牙菜对高原强紫外线辐射的生理适应特征。[方法]以藏药植物抱茎獐牙菜为研究材料,测定抱茎獐牙菜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紫外线吸收物质的含量,研究了在高原强紫外线辐射下抱茎獐牙菜的生理适应性。[结果]同一生境下野生抱茎獐牙菜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低于栽培抱茎獐牙菜,而野生抱茎獐牙菜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和紫外线吸收物质的含量高于栽培抱茎獐牙菜。高海拔野生抱茎獐牙菜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及紫外线吸收物质的含量均高于低海拔野生抱茎獐牙菜。[结论]类胡萝卜素和紫外线吸收物质的积累,有利于抱茎獐牙菜对高原强紫外线辐射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木材对5.43μm红外线的吸收及其穿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福建 2 2个主要树种的红外光谱特性 ,选择波长为 5 .43μm远红外辐射作实验 ,获得了反映木材对远红外吸收的实验规律的一个普遍公式 .根据该公式得到了透过率分别为 1 /1 0 0、1 /1 0、 1 /e的穿透深度 ,发现穿透率为 1 /e的穿透深度与细胞腔的尺度同一数量级 ,阐明细胞是吸收远红外辐射的基元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辐射传输方程详述了大气效应对遥感图像的影响及大气校正的原理,并利用两种辐射传输模型--6S和FLAASH(基于MODTRAN)对同一区域ETM+数据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分别进行了大气校正.从校正的结果看,两种模型均对由于大气效应引起的辐射失真进行了辐射校正,消除了因散射增加的辐射能量,同时补偿了因吸收而损失的辐射能量,但在校正结果上存在差异.只有将两种辐射传输模型方法结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消除大气效应对研究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