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陕南白山羊,俗称"狗头羊"或"马头羊",属肉皮兼用型地方品种。该品种已被列入《陕西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秦巴山区家畜家禽及经济动物品种志》和《中国羊品种志》。据史书记载,陕南白山羊从汉朝大量移民迁居带入,经过二千多年区域封闭饲养,而形成陕南白山羊群体,分布于陕西省南部的商洛、安康、汉中三市,中心产区主要涉及三个市28县。在商洛市境内主要分布在镇安、柞水、山阳、丹凤、商南等县区。陕南白山羊适应山高坡陡,  相似文献   

2.
灵昆鸡是浙江省三个著名的地方鸡品种之一,也是我国优质的地方鸡品种资源,1980年编入《浙江省畜禽品种志》,2003年编入《中国家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曾一度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3.
据《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资源志》记载,我省有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品种17个,分别是鸡6个品种: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阳山鸡、杏花鸡、怀乡鸡和中山沙栏鸡,鹅4个品种:狮头鹅、乌鬃鹅、阳江鹅和马岗鹅,鸭1个品种:中山麻鸭,猪4个品种:大花白猪、蓝塘猪、粤东黑猪和两广小花猪,牛1个品种:雷琼黄牛,羊1个品种:雷州山羊。其中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狮头鹅、乌鬃鹅、大花白猪、蓝塘猪、粤东黑猪、雷琼黄牛、雷州山羊9个地方品种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4.
高峰 《中国畜禽种业》2021,17(8):164-166
武定鸡是武定县乃至云南省的一个优良品种,充分发挥武定鸡品种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壮大武定鸡产业,使之成为全县促农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当前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工作。但由于武定鸡种源不足,导致武定鸡产业在发展中存在养殖规模不大、质量不高、速度不快和龙头企业不强等问题。立足武定鸡遗传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增加投入,一方面坚持保种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强保种场、保护区建设,加大武定鸡资源的保护力度。科研、生产和推广相结合,加强武定鸡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开发特色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推进武定鸡资源保护和利用进程,达到保用并举、以用促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曾被中科院誉为"世界稀有、中国独有、万源特有"的旧院黑鸡,因主产于四川万源旧院而得名,素有生命之源绿色食品之美称。1982年列为四川省优良品种,同时编入《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1983年列为全国地方优良品种,并于1997年载入《中国农业文库》;2003年载入《中国家禽地方  相似文献   

6.
新扬州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畜禽种业》2008,4(4):25-25
新扬州鸡是江苏农学院1960年开始在扬州地方鸡种的基础上.经本品种选育、杂交改良和品种、品系繁育等途径.多年选育而成的“三黄鸡”类型的新品种,1983年底,经江苏省级鉴定正式定名为新品种,并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  相似文献   

7.
信宜怀乡鸡     
《中国畜禽种业》2007,3(2):102-102
怀乡鸡具有骨脆、肉嫩、味香、三黄(羽毛黄、皮黄、脚黄)美观,脂肪含量低等优点,历来成为高级酒楼和追求健康人士的第一选择,受到省内外食家的赞赏,并列入《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特别适合信宜市农村农户散养,又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已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8.
豁眼鹅素有“国宝”之称.不但可以直接用于生产.而且是理想的杂交亲本.是未来鹅业育种的重要素材。1983年被正式载入《辽宁省家畜家禽品种志》;2000年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本文提出豁眼鹅保种选育机制改革方案.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一优良的鹅品种。  相似文献   

9.
卢氏鸡是河南省特有的一个古老珍稀的原始鸡种,属蛋肉兼用型。1983年被收编入《河南省畜禽品种志》,与固始鸡、正阳三黄鸡齐名,是一个保存较好的地方良种鸡品种。卢氏鸡具有个体轻巧,觅食力强、耐粗饲、产蛋多、抗病力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性情温顺喜群居、肉质鲜嫩、风味独特,产独特的绿壳蛋等遗传资源特点。还兼具较高的观赏性和科研价值,绿壳鸡蛋作为绿色旅游食品产业化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已入选《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是国家级重点畜禽资源保护品种,是河南省重要的地方优良禽种资源,是宝贵的绿壳蛋鸡基因库。2006年4月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6年12月经省畜牧局认证为无公害产地产品。2006年6月~2007年7月在畜禽品种遗传资源调查期间,卢氏县畜牧局承担完成卢氏鸡体尺、体重、生产性能等相关测定,供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1一般情况 1.1品种名称《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及品种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8~42)和《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39~42)中都有一个同名地方猪种"东山猪",前者"原产于"绥宁县"东山"(鹅公、朝仪)乡,与新晃“凉伞猪”、溆浦“龙潭猪”类群分布于“黔阳、邵阳两地区……统称黔邵花猪”。  相似文献   

11.
正一、地方特色明显沙子岭猪(见第24页图3)具有独特的"点头墨尾中间白"的毛色特征、产子多(经产母猪头均12.5头)、生长快(日增重510克)、瘦肉多(瘦肉率42%~45%)、肉质佳、杂交效果好、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良遗传特性。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肌间脂肪2.8%~3.2%,大理石纹清晰,熟肉率高,系水力强,肌纤维细,肉质细嫩味香。沙子岭猪1984年被列入《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2006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花兔是20世纪80年代编写《中国畜禽品种志》时对云南本地兔的统称。它包含1980年以前云南省内根据产地"命名"的曲靖兔(曲靖市)、姚安兔(楚雄州)、思茅兔(普洱市)和祥云兔(大理州)。1987年出版的《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仅收录了数量最多、代表性较强、俗名为小银鼠的曲靖兔,故云南花兔又称曲靖兔。云南花兔实为原产于云南省曲靖市、楚雄州、普洱市、大理州所属各县的小型肉、皮兼用兔品种。  相似文献   

13.
<正>郧阳白羽乌鸡是郧阳区(原郧县)乃至全省唯一的地方珍禽资源,被国内有关专家誉为"湖北之宝"。以单冠、绿耳、片羽、白毛、乌皮、乌骨、乌肉、翘尾、光胫、四趾为特征,当地俗称"乌鸡"或"药鸡",属药、肉、蛋兼用型鸡种。1985年,湖北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等单位组织专家对该鸡种进行评审,将其正式命名为"郧阳白羽乌鸡",并载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一书。1郧阳白羽乌鸡品种资源现状  相似文献   

14.
炎陵白鹅     
炎陵白鹅(原名酃县白鹅)原产于湖南炎陵县,是湖南省优良地方品种,1984年被载入《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炎陵白鹅的中心产区为炎陵县沔水流域的十都、沔渡等地。分布于湖南省的资兴、茶陵、安仁、桂东和江西省的宁冈、遂川等县。  相似文献   

15.
湘东黑山羊     
<正>湘东黑山羊(见第24页图6)是湖南省优良地方品种,1982年编入《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2002年列入农业部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湘东黑山羊皮肤薄,毛较稀,体格较小,骨骼较细,是一个早熟的小型肉、皮兼用型品种。湘东黑山羊头清秀而较小,眼大有神,耳斜竖立,额稍凸起。公母羊均有角,呈灰黑色,稍扁。浏阳市作为湘东黑山羊的主产区,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生态条件、广阔的草山草坡和丰富的饲草资源,为品种资源的形  相似文献   

16.
富钟水牛是广西较好的地方良种牛之一,原称富川水牛.富钟水牛主要产地在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等,还分布于贺州、桂林、梧州一带,富川为中心产区.1985年被列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改名定为富钟水牛,2002年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中国水牛.富钟水牛属役肉兼用型品种,役用性能强,肉用性能好,有较好的泌乳潜力.  相似文献   

17.
对明光小耳朵猪产业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光小耳猪是云南省腾冲县的特产之一,因以明光为集中产区而得名。明光小耳猪是一种适合在冷凉山区放牧的华南、高原过渡小型猪种。曾于1980年列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86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属腌肉型品种。随着近几年来人民消费水平和对绿色食品要求意识不断的提高,明光小耳猪因其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适应高寒放牧、肉质鲜美、皮薄骨细、肉汤香甜,肌肉中不饱和  相似文献   

18.
<正>1.品种特点突出武冈享有"铜鹅之乡"的美称,所产铜鹅肉质鲜嫩细腻,香甜可口,被誉为"世界名鹅"。1984年武冈铜鹅(见第24页图4)载入了《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2009年5月,"武冈铜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武冈铜鹅体型中等,体态高昂,颈长而呈弓型,常昂首挺胸。羽毛呈纯白色或灰色。成年公鹅体重7~8公斤,成年母鹅6~7公斤,商品肉鹅4~4.5公斤。喙及额瘤呈黄铜色,趾及足蹼呈赤铜色,叫声响亮如铜锣,声音可传至1000米以外,故称武冈铜鹅。2.加工潜力巨大2007年1月,武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为"中国卤菜之都"。武冈市人民政府抓住这一契机,致力发展武冈铜鹅  相似文献   

19.
淮南麻鸭作为我国优良的地方家禽品种,具有喜水耐旱,适应性、抗逆性强,耐粗饲,易养,生长快,宜放牧,觅食力强,产蛋较多,肉质、肉味好等特点。1980年经河南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编委会正式命名为淮南麻鸭,已被列入《河南省地方优良畜禽  相似文献   

20.
缪祥辉  刘青元  张怀刚  罗新青 《青海农林科技》2010,(3):32-34,72,F0004,F0003
概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青海省农作物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育种目标和育种技术的演变特征;详细叙述了《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志》(1983-2005)编撰的技术路线及图像处理、电子系统开发、资料采集等关键技术和思路,为更好了解和使用《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