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玉米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2004年收集、整理的4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玉米种质资源中地方品种的粗脂肪、粗淀粉性状和自交系粗蛋白、赖氨酸性状具有更大的遗传多样性。通过鉴定,筛选出一批品质性状优异的玉米种质资源.并对现行玉米种质资源品质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017-5029
稻米香味性状是稻米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香稻的培育是提高稻米附加值进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而香稻育种面临遗传背景来源单一的瓶颈大大制约了香稻的育种进程。发掘和利用香稻种质资源,扩大香稻遗传多样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本研究利用已知水稻香味基因Badh2的分子标记,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的817份水稻种质资源及25份野生稻祖先的Badh2基因型。通过品尝法对具有突变型Badh2的稻米进行了香味性状鉴定,研究结果表明,83份水稻种质资源材料具有突变型Badh2基因,其中包括籼稻52份、粳稻30份、中间型1份;而普通野生稻和尼瓦拉野生稻均为野生型Badh2,表明香味性状是在栽培稻驯化过程中由香味基因Badh2自然突变产生。通过人工咀嚼法对83份具有突变型Badh2的稻米进行了香味性状鉴定,结果表明有28份稻米具有明显的香味,其中籼稻为20份,粳稻7份,中间型1份,并且籼稻香味浓郁程度普遍高于粳稻,推测Badh2受遗传背景影响而导致2-乙酰-1-吡咯啉在籽粒中积累量不同。本研究鉴定的香稻种质资源将为开展稻米香味性状遗传改良提供重要材料支撑。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水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调查标准,对黑龙江省水稻地方品种123份、国外引进品种68份和黑龙江省选育品种82份进行农艺性状精准鉴定,对273份不同类型水稻农艺性状指标进行等级分类,筛选综合性状优异材料为地方品种共7份、国外品种13份、选育品种13份,其将对黑龙江省水稻育种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1983—85年对原产浙江省的2,(?)多个水稻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进行了形态,农艺性状鉴定,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鉴定,晚粳抽穗开花期抗寒性鉴定以及稻米主要品质测定。根据试验结果整理归并为1,940个品种,并就重要农艺性状、抗病虫、抗寒鉴定以及米质测定结果,分类进行性状检索,提出一些可供水稻育种利用的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水稻辐射突变系(芽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个籼型和粳型品种以及它们不同的辐射突变系共91份品种(系)按我国“七·五”攻关课题“水稻种质资源耐冷性鉴定技术方法”进行了耐冷性鉴定。与原种比较,籼型和粳型突变系的耐冷性表型均出现变异,变化趋势是多向性的。对此,本文进行了分析讨论,看出控制耐冷性的基因与控制如生育期、株高、叶型、壳色等性状的基因有别,原种的耐冷性遗传基础对衍生突变系影响极大。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通过钴60γ射线的处理获得了一批辐射突变系。蒋志谦等(1984)对这些突变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突变系的生育期、株高、叶型,壳色等特征性状与原种有明显差别。为了进一步认识和利用人工诱发的突变基因,不断丰富种质资源库,发掘优良种质,提高育种成效。对于这批辐射突变系进行耐冷性鉴定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2006—2007年对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60份及国内育成5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110份水稻种质资源高抗至中抗白叶枯病23份,占供试材料20.91%;抗稻瘟病18份,占16.36%。经鉴定评价筛选出7份同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双抗性材料,且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很大差异,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选育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挽救重庆地区宝贵的芝麻种质资源,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了搜集整理和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并对核心样品进行了研究。初步摸清了重庆地区的芝麻品种和地域分布,生产与利用现状。经近10年的整理、分类、归并、提纯、鉴定和筛选,从搜集到的55份混合材料中,筛选出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的材料166份。这些资源中蛋白质含量在27%以上的材料有3份,高度耐渍和耐渍的有46份,高度耐旱和旱耐材料103份,高抗和抗枯萎病的64份,高抗和抗茎点枯病的材料18份,核心样品21份。  相似文献   

8.
宁夏和新疆水稻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拓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对193份宁夏及新疆水稻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水稻种质资源呈现出茎节包、叶片不早衰、剑叶角度小、抗倒性强、穗立形状弯曲、落粒性难;14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8%;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86~2.08,平均2.02;通过聚类分析将193份水稻种质资源划分为8个类群,大部分种质资源分布在第Ⅰ类群,占比65.3%,第Ⅱ类群占比9.3%,第Ⅲ类群占比20.7%,第Ⅳ-Ⅷ类群共包含9份种质资源,总占比4.7%。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4个数量性状指标转换为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0.67%;利用隶属函数与权重对193份水稻种质进行综合评价,获得了可综合评价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D值,排名前5的种质资源均来自宁夏,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性状,其中以宁218表现最为突出,新疆种质资源新引区2015-13的D值最低,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利用逐步回归分析,获得了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一次枝梗数、粒长宽比、单株产量、单穗粒重、千粒重9个关键表型性状指标。本研究剖析了宁夏及新疆水稻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探索了水稻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为拓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黔南山区谷子种质资源的考察,以及对所收集的230份地方品种材料的整理和种植鉴定,本文阐述了谷子在黔南山区的分布、生态环境及生产现状,并对230份材料的基本性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烟草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2份河南省烤烟品种资源进行农艺性状及抗性鉴定,综合评价,鉴定出30份各具不同优异性状的种质,并提出了优异种质在生产上的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1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891-5898
优质是水稻育种中最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引进和评价水稻种质资源的品质对于筛选优质稻亲本和选育优质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非洲和巴西引进了28份水稻种质资源,在湖北武汉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了品质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种质资源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表现优异,但蒸煮食味品质较差。从中筛选出13份优质稻种质资源。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较低。对种质资源的GS3、Wx和ALK进行基因型鉴定,发现GS3和Wx均含有2种基因型,ALK含有3种基因型。其中Wx和ALK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表型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将为优质稻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资源和标记资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502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各地区水稻资源产量具有较大差异;所有水稻种质资源均能正常抽穗,平均生育期为118d;绝大部分资源株高在90~120cm之间、穗型为中间型、抗病性较强。部分香稻、陆稻种质资源及抗病性强的珍贵资源具有较大利用价值,对于突破水稻品种选育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七五”期间,将3762份贵州地方水稻品种贮入国家库,对4000多份稻种进行了农艺性状、抗逆性和抗病性的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优良种质和双抗、多抗资源供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4.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资源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是中国大叶茶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基地,目前已收集保存了茶组植物28个种,1199份茶树资源。为促进茶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首次系统整理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830份,向e平台提交了共性描述种质资源631份,特性描述种质资源300份,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相链接,建立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根据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指出了茶树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中存在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性状鉴定深度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丰产、早熟、矮秆、多荚及大粒类型的66份绿豆优异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鉴定出54份具有1~3项优异性状的种质,提出了优异种质资源名录及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16.
苗期冷害是一种影响水稻群体建成和生长发育的延迟性冷害,最终导致水稻减产。筛选苗期耐冷性强的种质资源可以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亲本资源。本研究采用3000份全球水稻核心种质资源中的1542份在人工气候箱进行苗期耐冷鉴定及评价,以存活率为评价指标。发现种质资源苗期耐冷性变异非常丰富,筛选出存活率80%以上的苗期耐冷资源材料73份,其中籼稻9份,温带粳稻47份,热带粳稻4份,粳稻混合型8份,籼粳中间型和香稻类型各1份,籼粳混合型3份,XI-B、XI-2和亚热带粳稻中未筛选到苗期耐冷材料。耐冷材料主要集中在温带粳稻中,但亦有部分籼稻材料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多数苗期耐冷资源材料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差,结合株高、生育期性状等筛选出14份半矮秆和生育期适中的强耐冷性材料,可作为水稻苗期耐冷育种亲本应用。对利用种质资源开展苗期耐冷基因挖掘和选育全生育期耐冷品种进行了讨论。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水稻耐冷种质资源的分布,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了优异的供体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水稻核心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种质资源是水稻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性状的重要基础,而对遗传多样评估有利于鉴定最优亲本组合以产生遗传变异最大的后代群体和促进不同资源的有利基因渗透到栽培品种。选用14个表型性状对美国农业部水稻核心种质中的6大洲
1 579份水稻种质, 分析与评价其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稻种资源,主要结果如下: (1)亚洲、非洲与大洋洲间遗传距离较远,且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水稻资源具有较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而不同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在洲际间表现不同;粒长宽比、碱消值、株高、粒宽、千粒重和淀粉含量等6个性状具有很高的表型遗传多样性。(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综合评判表明,越南的PI392768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法国的PI281760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同时淀粉含量、抽穗期、株高、倒伏性、糙米色和颖壳色等6个性状可作为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在水稻育种中应注重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并在亲本选配时适当选择遗传距离较远且综合性状表现差异大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8.
余新桥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6):2057-2063
绿色性状基因聚合与种质创新课题是"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培育绿色超级稻的目标,形成了覆盖国内所有稻作生态区的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络。本研究简要介绍项目子课题-绿色性状基因聚合与种质创新的主要进展。以不同生态区优良水稻品种为受体,以含绿色性状的种质资源为供体开展导入系群体及资源群体的构建,同时,以显性核不育材料为载体构建轮回群体,并对这些群体进行大规模的逆境筛选与鉴定,创制了具有优质多抗、节水抗旱、养分高效等重要应用前景的绿色基因资源870份,其中具有两种绿色性状的新种质553份,三种以上的317份;建立和完善绿色性状,特别是节水抗旱的评价方法,为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提供重要的中间亲本材料和鉴定平台,提高了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9.
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品质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河北水稻地方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采用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109份河北水稻地方种质15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5个品质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3.0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2。垩白粒率、垩白度、粒长、蛋白质含量、米饭硬度5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大于2,表明这些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在这些性状上遗传变异丰富。根据主成分分析,15个品质性状可归纳成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包含了15个变量83.04%的信息。米饭食味、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垩白度是影响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品质的主要因素。采用4个主成分因子欧式距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D=16.5处,可以将109份地方种质分为4类,但不同来源的河北地方水稻种质交错分布聚类。本研究为河北地方水稻种质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抗旱性是大豆在干旱胁迫下高产稳产的重要生态性状,筛选耐旱种质资源提高新品种的抗旱能力,是保障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大豆微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大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方法,利用海南冬季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系统调查了干旱对163份不同大豆资源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4个农艺性状的影响。再利用加权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63份微核心种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63份大豆微核心种质可划分为5个抗旱等级,并鉴定出高抗旱(1级)种质4份(ZDD02159、ZDD10430、ZDD13560和ZDD16874)、抗旱(2级)种质14份、中抗旱(3级)种质52份、敏感(4级)种质74份以及高敏感(5级)种质19份。这些研究结果和抗旱种质的挖掘,为利用资源拓宽遗传基础,培育抗旱大豆新品种和抗旱基因发掘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