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溶性低分子壳聚糖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6种氧化体系对壳聚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HCl/MnO2是壳聚糖的有效氧化降解体系,可使它降解生成水溶性低分子壳聚糖。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水溶性壳聚糖分子质量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质量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脱乙酰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水溶性壳聚糖的分子质量随之降低,产率却随之增加。H2O2和MnO2分别加入体系反应1.5h后,水溶性壳聚糖的分子质量下降到只有1476,而产率却高达94.6%。  相似文献   

2.
李春美  谢笔钧 《茶叶科学》2001,21(1):69-71,68
采用H2 O2 氧化以EGCG为主的儿茶素 ,并将所得的氧化产物进行了MS分析和HPLC分离。结果表明所得氧化产物主要为儿茶素的二至五聚体 ;一般的等度洗脱和线性梯度洗脱不能使儿茶素氧化聚合物各组分分离 ,往流动相中添加微量EDTA或乙酸铵并采用线性梯度和阶段梯度相结合的洗脱模式既可使氧化聚合物同小分子的儿茶素分开 ,也可使氧化聚合物各组分基本分离。这为儿茶素氧化聚合物的制取及分离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氧化、还原剂对大豆分离蛋白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氧化还原剂对分离蛋白生产过程流变学(粘度)的影响,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茶鲜叶经蒸汽杀青、烘干并粉碎后,分别制备得到儿茶素(TC)及其氧化产物(OPI和OPII)与茶多糖(TPs)。采用邻二氮菲—Fe2 氧化法与NBT光还原法,研究了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与茶多糖对两种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TC及其氧化产物与TPs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强于Vc,其中TC及其氧化产物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又明显强于TPs。在本实验条件下,TC及其氧化产物OPI、OPII、TPs与Vc对·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3.87%、63.99%、78.86%、33.59%和33.56%;对·O2-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3.40%、73.34%、100%、49.74%和29.99%。通过对IC50的计算,确定了几种试剂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大小,即清除·O2—OPII>TC>OPI>TPs>Vc,清除·OHTC>OPII>OPI>TPs>Vc。  相似文献   

5.
茶儿茶素体外氧化产物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萧伟祥 《茶叶科学》1999,19(2):145-149
采用体外模拟发酵, 对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 其中儿茶素含量为78-09 % ) 进行酶促氧化、化学氧化和自动氧化, 制取茶色素, 经HPLC分析, 结果表明, 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的产物吸收峰均能得到明确分辨, 其保留时间与红茶汤中茶色素成分相吻合, 而自动氧化的产物中则缺少TFs。优化的化学氧化法制得的茶色素中, TFs 和TRs1 含量高于酶促氧化制品。  相似文献   

6.
利用乙酸乙酯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萃取EGCG氧化产物,得到级分A(EOPA)和级分B(EOPB),用化学发光法比较EGCG与EOPA、EOPB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HPLC-MS分析两级分中的氧化产物。结果表明EGCG及EOPA、EOPB均有较好的清除活性氧和保护DNA损伤的活性,其中EOPA的活性强于未氧化的EGCG。HPLC-MS分析表明,EOPA、EOPB级分中的氧化产物均为二聚体。  相似文献   

7.
环氧天然胶/天然胶/高乙烯基顺丁胶共混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氧化天然胶/天然胶/高乙烯基顺丁胶(ENR/NR/Hv-BR)共混物形成ENR和NR/Hv-BR两相体系,加入吸附剂AC能消除塑化剂渗出。ENR/NR/Hv-BR共混物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优异的力学性能及较高的低温应力保持率。  相似文献   

8.
以春小麦巴07—6767为试验品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肥料与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施P20511.5kg/667m2,K208.33kg/667m2的基础上,试验处理A1B3C3D3(以底施氮肥4.5kg/667m2,分蘖期氮肥追施量6kg/667m2和拔节期氮肥追施量9kg/667m2,密度为60万/667m2)小麦产量最高,为533.4kg/666.7m2,经济效益最好,为1493.5元/666.7m2,投入与产出比为I:1.9。  相似文献   

9.
在水稻地里挂袋栽培平菇,对水稻产量基本无影响,可产平菇1500kg/667m2,可创产值2400元/667m2,扣除成本1840元/667m2,可增效益560元/667m2。且栽培技术简单易掌握,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吴平 《广东茶业》2007,(3):15-18
5微生物与"六堡茶"风味,色泽特征的关系杨抚林等研究表明,六堡茶与其它黑茶一样,其滋味是以黄酮类及其氧化产物,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为主要成分的一种多味综合体,有儿茶素的涩味,咖啡碱的苦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叶》2008,(6):42-42
考察了紫外光、温度、CuCl2和KClO3作用下添加茶多酚对茶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紫外光辐射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的油低44.87%;在90℃下加热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低58.96%;分别在0.08mol/L CuCl2和0.1mol/LKClO3的作用下氧化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的分别低10.85%和11.23%.  相似文献   

12.
花生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产量为9225kg/hm2高产花生群体特征,结果为:(1)花生LAI符合Y=0.2354—0.0489x 0.003x-0.00002X3。LAl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上旬,峰值期LAI在5以上。3以上LAI维持60d,4以上LAI维持40d。(2)全生育期LAD为331.7m2/d/m2,其中产量形成期LAD为263.5m2/d/m2,占全生育期的79.4%。(3)LIR在幼苗期一般不超过50%。结荚期前后是光截获的高峰期,LIP在90%以上。(4)群体和荚果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方程,y群体=1600/(1 247.8937e^-0.0857x),y荚果=920/(1 456343.0006e^-0.1545x);群体干物质积累高峰出现在出苗后64d,最高速率为35.5g/m2/d,荚果干物质积累高峰出现在出苗后84d,最高速率为35.5g/m2/d。  相似文献   

13.
吴平 《广东茶业》2007,(3):15-18
5微生物与"六堡茶"风味、色泽特征的关系 杨抚林[6]等研究表明,六堡茶与其它黑茶一样,其滋味是以黄酮类及其氧化产物、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为主要成分的一种多味综合体,有儿茶素的涩味、咖啡碱的苦味,也有氨基酸的鲜甜味.  相似文献   

14.
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烘箱法,将样品置于63℃±2℃的培养箱中,定时取样检测样品过氧化值、酸值、硫代巴比妥酸值,考察B5、B10、B20、B100菜籽油生物柴油(RME)、大豆油生物柴油(SME)、棕榈油生物柴油(PME)、废煎炸油生物柴油(FWME)和0#柴油氧化稳定性,同时考察金属介质对B100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依次为FWME>RME>PME>SME,而0#柴油氧化稳定性远优于生物柴油;B5、B10、B20生物柴油样品表现出较好的氧化稳定性,但随着样品中生物柴油添加比例的增加,其酸值也高,样品的氧化主要是生物柴油氧化导致的;金属铜对生物柴油和0#柴油的氧化均有催化作用,金属铁的催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选择与天然橡胶(NR)分子链节具有相似结构的小分子2-甲基-2-丁烯作为天然橡胶溴化反应的参照模型,通过溶液法使小分子发生溴化反应,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小分子溴化反应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小分子溴化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小分子2-甲基-2-丁烯的C=C双键在溴化过程中被氧化为C-C单键,同时发生甲基氢原子的溴化取代,反应产物主要是二溴和三溴取代C5烷烃。2-甲基-2-丁烯的溴化可能按自由基历程进行反应,反应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16.
以红茶中提取的茶黄素粗提物和氧化前的茶多酚为对照,利用HPLC技术分析了纳米CaCO3固定化多酚氧化酶氧化产物的茶黄素组成;利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发现,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中茶黄素组成以TF2A为主,茶黄素粗提物中四种茶黄素单体均占一定的比例;利用CuSO4-Vc-H2O2-酵母体系和Fe2+-H2O2-酵母体系进行化学发光研究,发现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抗氧化活性较茶黄素粗提物和茶多酚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显示爱苗EC对再生稻中后期防治效果,以井岗霉素AS为对照药剂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EC用药量20ml/667m2与3%井岗霉素AS用药量250ml/667m2比较,30%爱苗EC对再生稻中、后期防病治病效果好。经测产,两季合计增产141.39kg/667m2,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8种药剂在小麦分蘖期除草效果的试验表明,药后30d和60d综合防效及鲜重防效最好的配方为90%麦极20g/667m2+阔极40g/667m2。对荠菜防效较好的配方为95%麦极20g/667m2+麦喜10g/667m2、麦极20g/667m2+13%二甲四氯300ml/667m2和95%麦极20g/667m。+阔极40g/667m2。对米米蒿防效较好的配方为90%麦极20g/667m2+麦施达50ml/667m2。对猪殃殃防效较好的配方为95%麦极20g/667m2+麦施达50ml/667m2和95%麦极20g/667m2+阅极40拍67m2。对野燕麦防效较好的配方为95%麦极20g/667m2+阔极40g/667m2。  相似文献   

19.
儿茶素体外氧化制备茶黄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对儿茶素通过体外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定向制备茶黄素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制备途径进行了比较。酶促氧化结果表明,发酵80分钟时,茶黄素的生成量最高(为15.05%)。化学氧化结果表明,以大叶儿茶素为材料,浓度为10βmg/ml, 氧化剂的比例为2:3:1(儿茶素: K3Fe(CN)6:NaHCO3)时,有利于茶黄素类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类胡萝卜素化合物是四烯萜族的色素,普遍存在于植物中。茶树鲜叶中胡萝卜素的总含量约为0.1751克/千克(干量),其中β-胡萝卜素约占70~80%,α-胡萝卜素约占20~30%。已有研究表明,红茶香气形成的三大主要途径为氨基酸的氧化降解,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转换。其中类胡萝卜素的氧化降解产物紫罗酮,二氢海葵内酯,茶螺烯酮等对红茶香气起重要作用。一、类胡萝卜素在茶叶加工中的转化途径及其产物已有研究表明,在茶叶制造期间,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是减少的[1]。Sanderson和Go。lzalez通过模拟试验证实,在发酵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