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茶渣肥在大棚番茄生产上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常规施肥法为对照,应用不同施肥量和配比的茶渣有机无机活性肥(简称茶渣肥,下同)改良大棚土壤,结果表明,茶渣肥施用量在一定范围内(75~125kg/667m2),随着施肥量增加,果枝、第一果穗结果数和初收期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当施肥量增加到150kg/667m2时,反而明显下降,说明大棚番茄施用茶渣肥的最高阀值是125kg/667m2。增施茶渣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减轻病害发生趋势,当茶渣肥施用量为125kg/667m2时发病率最轻。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黑色薄膜覆盖栽培下玉米获得高产的缓控释肥的适宜施用量,采用5个不同缓控释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进行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缓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以缓控释肥施用量60kg/667m2的产量最高643.66kg/667m2,增产7.9%,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株高、穗位高均随着缓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随着缓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其余的6个性状变化小。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鲜食葡萄阳光玫瑰配施控释尿素的应用效果,筛选出最佳施用量,为鲜食葡萄栽培的氮(N)肥节本增效利用提供依据。于2018—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N肥减量配施聚氨酯包膜尿素对阳光玫瑰产量、产量构成、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与鲜食葡萄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N肥减量0~30%配施包膜尿素处理的鲜食葡萄产量提高10.67%~32.91%,而减量40%配施包膜尿素处理降低5.79%。其中,适当减N配施控释肥的增产增收效果较常规施肥好。配施包膜尿素处理随着施N量的降低,鲜食葡萄产量及净光合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膨大期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均值与品质性状(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糖酸比和固酸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酸呈显著负相关。总体而言,N肥适当减量配施包膜尿素利于形成鲜食葡萄产量结构,提高膨大期功能叶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有效扩充果粒,促进鲜食葡萄增产节肥增效,并提升食用品质,以N肥减量10%~20%配施包膜尿素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基质栽培模式研究多功能药肥对微型种薯晚疫病的防效以及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多功能药肥施用量与微型种薯晚疫病相对防效、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呈正相关,与微型种薯晚疫病病情指数呈负相关。随着多功能药肥施用量的增加,微型种薯产量在增加,但单位多功能药肥的增产量则随着多功能药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出现报酬递减律。经回归统计分析,多功能药肥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为0.20 kg/m2时,微型种薯理论产量为2.19 kg/m2,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5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沼液肥在色素辣椒上的施用,阐述了沼液不同滴施量对色素辣椒生长发育、品质、产量、土壤养分和容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施用量为2 000 kg/667 m2时,色素辣椒产量高,效果好;在色素辣椒上施用沼液肥可使辣椒径粗增加,单果重增大,单株坐果数量增多,能明显改善辣椒的植物学性状,抗病性和抗逆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不同玉米品种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11 个不同玉米品种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本试验比较了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长等生物学性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参试材料的综合性状在晋北区的适应性均较好,生育期为127~130 天;除秃尖长与籽粒产量呈负相关外,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出籽率和产量间呈正相关,其中穗长、行粒数与籽粒产量的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669、0.648,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前4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7.062%,说明基本代表了原始因子的大部分遗传信息;前4 个主成分分别是植株高度构成因子、果穗构成因子、籽粒数量构成因子和生育期因子;根据各个品种的综合得分,‘诚信1611’的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尤其在植株高度构成因子、果穗构成因子中得分最高,为供试材料中最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酿造高粱肥料高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雄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99-103
为了探讨本栽培区域 N、 P、 K肥对酿造高粱产量的影响, 寻求获得高产的 N、 P、 K肥配方, 本试验采用 “3414” 设计方案, 以 ‘晋杂 23号’ 为试验品种, 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N、 P、 K肥配方对试验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施肥处理高粱农艺性状、 穗粒重、 千粒重都高于对照(N0P0K0), 但方差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 在一定的肥力基础上, 增加肥料投入比不施肥可获得较高产量; 施用氮肥和磷肥对于提高籽粒产量具有显著的作用, 但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 高粱籽粒产量显著降低; 在本试验条件下, 以 N 施用量为 96 kg/hm2, P2O5施用量为 76 kg/hm2, K2O 施用量为60 kg/hm2是高粱获得高产量、 低成本、 高收益的合理配方。  相似文献   

8.
以9年生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施用硅钙肥对葡萄光合、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肥可以增加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促进葡萄生长,葡萄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施用900 kg/hm~2硅钙肥处理葡萄产量、果实VC含量、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硬度分别比对照增加2.40%、13.35%、2.68%、4.86%和5.87%;施用450 kg/hm~2和900 kg/hm~2硅钙肥处理之间葡萄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新疆滴灌葡萄硅钙肥推荐施用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杂交小麦生产用种量大,种子生产成本高的难题,加速杂交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进行施氮量与密度对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以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杂麦168的产量与品质.产量与各主要品质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基本苗为45万~285万/hm2、纯氮施用量为150~300kg/hm2时,就可获得6 500kg/hm2,甚至7 500kg/hm2以上的产量;纯氮施用量为300kg/hm2时,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都能达到中筋小麦标准.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也呈增加趋势,但密度过高,产量又有所下降;低密度下的品质性状要优于高密度.施氮量对产量和各品质性状的影响要强于密度的影响.对经济效益的分析表明,在基本苗为45万~225万/hm2时,配合纯氮用量150~300kg/hm2,都可获得高于8 000元/hm2的相对经济效益.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两套优化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 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 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 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 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11.
Firmness is an essential quality parameter of table grapes (Vitis vinifera) for consumers, with grape bunches that contains soft berries less preferred, resulting in a reduction in the market price. The softening of grape berries has been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cell walls, especially the disassembly of pectic polysaccharides. However, the process of berry softening is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To investigate the softening process of grape berries, we compared the Thompson Seedless variety, which suffers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due to fruit softening, and NN107, a new variety with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of berry firmnes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ell wall during the berry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grape varieties was compared. NN107 berries had a greater amount of calcium and uronic acids in the cell wall material than Thompson Seedless grapes, suggesting a special role for calcium bridge formation in NN107. Additionally, polyacrylamide carbohydrate electrophoresis (PACE) analysis suggest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varieties in pectin structure. Thompson Seedless grapes showed increased pectolyase hydrolysable site dynamics in the cell wall material and higher polygalacturonase activity than NN107. Immunohistochemistry focusing on the pectin structure confirmed the roles of both calcium bridge formation and cell wall integrity as they relate to a firmer grape berry phenotype.  相似文献   

12.
一次性施肥对巨峰葡萄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葡萄栽培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施肥次数过多,施肥量过大等问题,本试验目的在于简化葡萄施肥过程,降低施肥成本;利用田间微区试验,通过长效尿素与磷钾肥配合使用,探讨一次性施肥和简化施肥对巨峰葡萄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效尿素与磷钾肥一次性施用比有机肥对照和NPK常规施肥分别增产32.4% 和8.1%。糖酸比、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或相似于常规施肥处理;利用长效尿素与普通磷钾肥配合,一次性施肥法在巨峰葡萄上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施沼渣液替代化肥氮对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氮元素含量为定量指标,设计1个全施化肥处理和5个基施沼渣液替代化肥氮处理,以期为大面积生产葡萄园基肥施用沼渣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施沼渣液替代化肥氮比例的增加,葡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100%NZY处理产量最高,为18197.03 kg/hm 2;粒重和穗重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随着基施沼渣液替代化肥氮比例的增加,萌芽至成熟天数、叶片SPAD值、新梢节间长、粗度、百叶鲜重及单叶面积等生长指标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以150%NZY处理最高,表现出成熟期延迟,贪青晚熟,从而影响产量。基施沼渣液替代化肥氮可改善葡萄果粒品质,以70%NZY和100%NZY处理较好。随着基施沼渣液替代化肥氮比例的增加,葡萄果粒重金属Cu、Zn和Pb含量均有所增加,Cr含量则有所下降,Cd和As含量无明显变化。各处理中葡萄果粒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相应的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05)。因此,本研究认为,综合葡萄产量和品质指标,沼渣液替代100%化肥氮可作为葡萄园定量化基施沼渣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架式温室葡萄冠位叶片及叶绿体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温室葡萄不同受光架式和冠位叶片组织结构及其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为温室葡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温室的棚架、单篱架、双篱架葡萄为试材,分别采用光学显微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测不同架式和冠位叶片的显微结构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温室葡萄棚架受光优于篱架,篱架下部叶片受光极差,阴天对篱架受光的影响比棚架大,对下部影响比上部大;温室葡萄叶片的总厚、栅栏组织厚、组织密度CTR值及栅栏海绵组织比值等光合组织结构有所退化,但不同受光架式间和冠位间有差异。棚架的叶片质量均匀,光合组织发达,篱架的下部叶片结构严重退化;叶片总厚、栅栏组织厚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葡萄棚架叶片和篱架上部叶片的叶绿体数、基粒数、基粒片层数明显高于篱架下部的叶片。【结论】温室葡萄采取棚架栽培时整体叶片的叶绿体发育正常,而篱架下部叶片因长期弱光胁迫导致叶绿体结构发生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为更好地推进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乡葡萄产业长足发展,本研究采取平行观测、数理统计的方法开展盐井葡萄物候期人工观测和所在区域气象要素自动监测,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葡萄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并提出灾害防御对策。结果表明,盐井葡萄一般在3月上旬—下旬开始萌芽,5月上中旬进入开花期,6月下旬—7月上旬进入浆果膨大期,1个多月后葡萄开始转色,10月中旬进入成熟期,10月下旬开始落叶随即进入休眠期。从萌芽到成熟,盐井葡萄约需200天左右。盐井光照条件完全能满足葡萄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在芽萌动期间逐日气温大都高于10℃,在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为16.4~20.6℃,且80%以上的时间大于25℃。浆果膨大期日最高气温平均为21.9~28.0℃,期间风力大,20多天风速都达到10 m/s。从萌芽到坐果期,降水很少,从浆果膨大期开始雨水不断增多,但依旧不能满足葡萄生长发育,必须通过灌溉才能满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柑橘种植大国,柑橘加工产生的大量皮渣污染环境,已经成为限制柑橘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笔者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出发,分析比较了目前国内外柑橘皮渣处理的主要方式:卫生填埋、柑橘皮渣烘干饲料、有效成分提取及发酵生产有机肥等的优缺点。最后得出了利用高效优良菌株为核心发酵生产有机肥,既利用柑橘皮渣中的有效物质,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处理过程简单,成本低廉,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皮渣处理方式,可以实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有机型叶面肥对‘红地球’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对5种有机型叶面肥在红地球葡萄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根据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以复合微生物型叶面肥增产效果最好,增产10.01%;比对照增加利润7.560万元/hm2,产投比为30.2:1;根据葡萄果实品质,认为以氨基酸型叶面肥效果最好。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来看,以氨基酸型叶面肥肥效最好。因此根据研究结果,建议‘红地球’葡萄生产上推荐使用氨基酸型叶面肥、复合微生物型叶面肥等。  相似文献   

19.
秸秆生物炭对亚热带葡萄园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中国长江以南重要葡萄产地,以红壤为主的葡萄园土壤出现酸、粘等退化现象,导致葡萄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改良退化的葡萄园土壤就成为发展葡萄及葡萄酒生产的关键。笔者以生物炭为土壤改良材料,设计了常规施肥、生物炭+常规施肥、高肥+生物炭3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炭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2)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微生物和解磷菌、解钾菌的数量。(3)施用生物炭同时可提高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因此,秸秆生物炭能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改善亚热带葡萄园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20.
针对设施葡萄生产中光温逆境导致果实品质欠佳(着色差)的问题,对2个葡萄园转色期的‘巨峰’和‘巨玫瑰’葡萄进行每日补光试验处理(4:00—5:00和19:00—22:00),观察处理前后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每日补光4 h处理后‘巨峰’和‘巨玫瑰’着色更深、更均匀,且补光处理能显著提高葡萄果实的颜色指数,补光处理后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含量提高了5.00~19.42 µg/g;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0.5~1.7 °Brix,葡萄糖含量增加了0.42~3.43 mg/g,最终成熟期提早了5~7天。综合试验结果可知,在葡萄转色期进行补光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红色系葡萄的着色问题,提高葡萄品质,对优质葡萄生产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